引领与促进 品牌专业建设助推体育教育专业发展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南京体育学院依托品牌专业建设对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对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对培养规格进行梳理,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对教学团队进行建设,对实训平台进行打造,计划通过一系列举措在建设周期完成后能成为全国同层次同类专业具有领先竞争力的学校。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同质化、培养模式一致化、课程设置陈旧化是本专业的共通问题,推动体育教育专业发展必须对培养目标进行明确定位,对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对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对教学支撑条件进行改善,紧密围绕本专业的建设目标,打造院校自身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育 品牌专业 建设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1(a)-0098-02
  2007国家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0年国家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2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试行)》的通知。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出台,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提升高等教育质量。2014年,江苏省正式公布“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希望借助品牌专业建设,推动江苏省高等教育的发展。
  1 该院体育教育专业品牌主要特色
  1.1 突出运动健康
  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重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公共健康知识(学生身心健康)、生命科学知识模块(覆盖生命周期)、运动文化知识模块(运动技能和运动行为)]的交叉融合,在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方面突出运动健康为主导,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适应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岗位,并能引领中小学体育改革的发展。
  1.2 重构培养模式
  确立了培养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从业人员的目标,围绕目标,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积极稳妥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利用“互联网 ”模式打造MOOC、微课、精品课程。以建构主义课程观和教学观为框架,继续深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学业评价体系与方法的改革,形成健康为导向、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与培养机制。
  1.3 加强协同教研
  常态化的选派优秀的骨干教师带队,出国学习与交流;定期邀请国外专家给体育教育专业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为期一周的课程实践;邀请国内专家一起进行专题讲座和教学课程研讨。聘请中学、教研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来校担任兼职教师,开展“协同教研”,从事师资培养工作。
  2 体育教育专业建设实践探索与思考
  2.1 该院体育教育专业品牌建设实践
  2.1.1 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融合性体育师资培养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质量求生存”的教育新理念,培养以体为基、健康第一、以生为本、独具匠心、人文情怀,具有创新精神和扎实的实践能力的“一专多能”的多种职业角色的应用型体育师资,具体表现为“学生身心发展知识规律转化师、学生生存生活技能课程培训师、学生身体素质(体能)训练师、学生运动天赋开发培护教练师、学生身体运动生活安全防护师”。
  2.1.2 开发课程资源——“互联网 ”模式利用
  依托新型教学团队和实验团队,利用“互联网 ”模式打造MOOC团队、微课及精品课程。结合“走出去”“请进来”等项目,引进国外好的教材进行编译,同时进行在线使用,使课程资源得到合理的拓展和整合,从而对课程实施产生实效,建成国内先进、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纵观平台资源,体育专业高校参与不多,课程建设以术科以重,未能覆盖主干课程重要知识点。江苏省拟围绕体育教育“核心课程”建设MOOC、“主干课程”建设微课,基本建立覆盖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实现校内开放,校外共享。
  2.1.3 组建学生项目组——依托教师团队
  以“融合性教学”为核心打造优秀教师团队,依托七大教师团队建立学生项目组——运动健康指导与管理项目、教学能力研究与社会服务项目、心理干预研究与社会服务项目、创意体育游戏创编与器材开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园项目。学生入校对其进行分组,依据项目特点每学期学生在项目组中进行轮换,强化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能(教学技能、运动技能、教练技能、健康管理技能)的培训,鼓励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2 体育教育专业建设思考
  2.2.1 培养目标对接社会需求,专业建设适应行业发展
  国家从1980年开始进行了五次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1986、1991年的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是中等学校体育教师,1997年课程方案中培养的是具有体育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体育教育专门人才,2003年课程方案中培养的是复合型体育人才。各个高校根据国家不同时期的教学计划纷纷对本校体教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改,体育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上逐渐由单一化向多样化方向轉型。但不同院校的培养目标并无明显差别,各院系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同质化”现象,培养目标甚至是照搬课程方案中的原句。各体育院系人才培养目标区分度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是专业特色匮乏的通用型人才,专业特色无法彰显,同质竞争激烈。
  中国在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这对教育行业是一个挑战,同时对体育教育专业确是一个利好消息。未来五年,入园入学人数逐渐增加,体育教师的需求量增大,人才市场份额增多,能够扭转日前体育教育人才过剩的局面。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该抓住时机,对接社会需求,重新思考课程方案中描述的“复合型体育人才”的培养定位,当代应该培养怎样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职业定位是什么?适应社会发展,真正打造自己的特色。   2.2.2 实训室对接校外实行基地,促进知行合一
  体育教育的实践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有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创新制作。依托师范生专业认证,各院校必须建有技能实训平台,把技能实训平台打造成一流的仿真职业环境,模拟中小学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进入职业角色。各院校应把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见习、实习、实践教学、创业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与实习基地统一起来,打造一流实践、实验、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课堂、实习提升培训、实际岗前转换,完成学生向教师的实际能力转换。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直接体验“知”与“行”的统一,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2.3 利用实践基地,提升教师“双师”素质
  大部分学者提出,现阶段高校培养的体育师资与社会需求脱轨,其中原因之一是高校教师一直处于高等教育之中,不接地气,未能进入一线教学实践中。除学校体育学、教材教法类教师与教学前线联系紧密,其他学科教师对中小学课程改革,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并不完全清晰。各大高校在优势学科背景下都打造了自己的教师团队,教师团队依托教育教学实践平台建立“高校—实践基地”校校联合的合作模式,体育教育专业的专职教师轮流深入到教学一线,利用实训基地与一线教学环境接触,开展课题研究,聘请中学、教研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到高校担任兼职教师,从事师资培养工作;实践基地学校利用高校专业水平提升前线教师理论水平,继续专业学习,这样才能共同培养一批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互惠双赢。同时高校还应把专业实践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条件之一,迫使高校教师提升“双师”素质。
  2.2.4 教育教学改革对接国际视野,开展“协同教研”
  全球化时代早就到来,哈佛大学的视频公开课早在十几年前就进入中国,而国内的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及南京大学也已加入国际“慕课”平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鼓励学校优势学科面向世界,支持参与和设立国际学术合作组织、国际科学计划,支持与境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南京师范大学每年召开“南京青少年体质健康国际会议”,邀请全球知名教授举办论文报告会,开展讲座。南京体育学院每年邀请国外终身教授给本科生进行短期课程教学。上海体育学院邀请国外专家给研究生上课。高校的国际化互动非常频繁,除了国际会议与讲座,还可以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建立国际教学科研合作平台,取得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开展“协同教研”,打造专业特色,加快专业发展。
  3 结语
  江苏省依托品牌专业建设对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对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对培养规格进行梳理,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对教学团队进行建设,对实训平台进行打造,计划通过一系列举措在建设周期完成后能成为全国同层次同类专业具有领先竞争力的学校。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同质化、培养模式一致化、课程设置陈旧化是本专业的共通问题,推动体育教育专业发展必须对培养目标进行明确定位,对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对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对教学支撑条件进行改善,紧密围绕本专业的建设目标,打造院校自身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Z].苏政办发[2014]86号.
  [2] 刘超.江苏省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现状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2.
  [3] 鄭旗.普通高校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规范建设的思考[J].体育研究与教,2011,26(3):29-33.
  [4] 刘鹏.从南高师到南师大:体育教育专业的历史演变[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5] 王玉霞.高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9.
  [6] 毛丽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大学,2008.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内心发展,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体育与健康教育在面临这种情况,就提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通过这样的方法教会学生知识,正确树立学生的三观,让学生在未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当前一些高中开始出现乒乓球教学,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有效提升学生的素质,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帮助。本文主要先说明乒乓球教学对
摘 要:对于现代人而言,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是衡量现代人健康的一项重要标准。由于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不断出现,较以往相比,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比例也呈现着上升的趋势。如果不能及时了解并解决心理问题,学生的身体健康会受到严重影响。体育锻炼能够从多个维度促进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心理问题。尤其对于当代城市居民“亚健康状态”,体育锻炼是目前最优的治疗手段。
翼城县位于山西南部,全县辖10个乡镇、212个自然村。农业人口26万。几年来,翼城县委、县政府把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模式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明显的经济效益,为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开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14500座,覆盖全县农户的23%;在建大型沼气工程两座,投产后年产气量可达43.8万
今天,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和德国联邦食品、农业和消费者保护部联合举办的“中德沼气合作战略研讨会”隆重召开了,我谨代表中国农业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前来参加会议的德国、美国、荷兰、奥地利、瑞典、比利時和联合国环境计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以及中央有关部委、各省农村能源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和企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
摘 要:国家现在要求学校建设运动校园,让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我国各高校都作出了回应, 改进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实施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积极锻炼的好习惯。本文着重研究湖北文理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现状,了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这样既可以解决师资力量问题,又可以给体育专业学生提供技能学习的机会和增加教学经验。  关键词:高校 公共体育 俱乐部教学
摘 要:黨在新时期不仅提出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还确定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学校体育中的健美操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和德育有促进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健美操教学中德育的价值进行分析。从健美操教学中德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等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贯穿德育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立德树人 健美操 德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831.3 文献
编者按:国务院9月27日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动员和部署 “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重要讲话,他强调,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打赢节能减排持久战和攻坚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温家宝指出,“十一五”时期,我国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我们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
节能灯是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的俗名。优质节能灯具有发光效率高、寿命长、结构紧凑等特点,可以直接代替白炽灯泡使用,而它的发光效率和寿命是普通白炽灯泡的6倍以上。因此,大力推广使用节能灯,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选择和使用节能灯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认清标记  安全认证——为“CQC”标记,有该标记的产品说明该产品是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可,符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规定的安全
同志们:  这次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现场经验交流会是国家秸秆综合利用协调机制建立以来,首次召开的全国性重要会议。刚才。解振华主任作了重要讲话,强调了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结了工作经验,提出了发展思路,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我完全赞同,希望各级农业部门认真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秸秆综合利用的具体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的成效  
摘 要:随着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出现、应用与发展,当代体育学科教学的侧重点也逐渐开始由“教书”向“育人”过渡,同时加快了素质教育实施路径与方向的明确。远撑前滚翻在体育学科中属基础动作,是学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进行自我缓冲保护的重要手段,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的远撑前滚翻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柔韧素质、协调能力、应变能力以及方向感得以有效发展,还能使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得以有效提高,本文将会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