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交互、协作”为特征的视频交互教学系统,将全新的视讯技术引入课堂、教研、交流和评估各个环节,节约了教学的组织时间和成本,提高了沟通与学习的效率,掀起了一场深刻的教育模式新革命.
[关键词] 视频交互;信息技术;生本课堂;合作探究
随着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普及,教育信息化在信息系统的应用层次也随其不断深入而得到不断提升,个性化功能开发也正在得到有效增强. 作为一种直观、高效、及时和低成本的沟通工具,视频交互教学正延伸到现实教学以及教学的各个层面,包括视频教学、视频交互教学和电子白板等. 以“交互、协作”为特征的视频交互教学系统,将全新的视讯技术引入课堂、教研、交流和评估各个环节,节约了教学的组织时间和成本,提高了沟通与学习的效率,掀起了一场深刻的教育模式新革命.
什么是视频交互系统下的数学生本课堂
以电子交互白板(Electronic interactive whiteboard)为主体的视频交互系统,由硬件电子感应白板(White Board)和软件白板操作系统(ACTIV studio)集成. 它的核心组件由电子感应白板、感应笔、计算机、投影仪和摄像工具组成. 电子感应白板是一块具有正常黑板尺寸、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工作的大感应屏幕,其作用相当于计算机显示器,并代替传统的黑板. 电子感应笔承担电子白板书写笔和计算机鼠标的双重功用,其作用代替了传统的粉笔. 教师或学生直接用感应笔在白板上操作(相当于传统教学中师生用粉笔在黑板上操作):写字或调用各种软件,然后通过电磁感应反馈到计算机中并迅速通过投影仪投射到电子白板上. 白板操作系统(ACTIV studio)是存在于计算机中的一个软件平台,它不仅支撑人与白板、计算机、投影仪之间的信息交换,而且还自带一个强大的学科素材库和资源制作工具库,并且是一个兼容操作各种软件的智能操作平台. 白板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使教师使用非常方便.
“生本”(Student-oriented)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其理论依据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这种教育思想具有四个“突出”点:(1)突出学生. 在教与学这对矛盾关系之中,学是内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教是外因,必须通过学这个内因才能发挥作用,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了传统教育中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突出学习. 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①课前的学习准备;②上课时的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③课后的追根究底……(3)突出合作. 生本教育强调学生小组学习. 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突出探究. 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
视频交互系统下数学生本课堂的价值体现
从各大媒体和国内外专著来看,将视频交互系统与数学学科、将视频交互系统与生本课堂结合的范例都较少,但却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1. 视频交互系统下生本数学课堂对教学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1)电子视频交互系统区别于投影仪,其特点在于课堂交互性.
(2)电子视频交互系统为资源型教学活动提供技术支撑. ?摇
(3)白板操作系统扩展、丰富了传统计算机多媒体的工具功能,提高了视觉效果.
(4)提高教学效益,使教学的计划性更强.
(5)电子视频交互系统有利于教师开展团队教学研究.
众多研究表明,如果教师在应用白板教学方面组成教学研究小组,共同探讨白板教学方法及策略,这样的团队教学研究方式比教师自己孤立的白板教学,更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 视频交互系统下生本数学课堂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1)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
(2)有利于调动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有研究表明,由于白板教学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师生、生生的互动,使原来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随意说话等现象大大减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动力和学习自信心.
(3)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素养和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视频交互系统下数学生本课堂的实施
以视频交互系统为媒介,活动单导学为形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与一般教学模式不同,该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课堂教学活动单的研制、班级学习活动小组的建立、活动模型的设计与执行、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价等. 这些方面彼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存在着相互关系,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的规定与目标,只有认真部署、统筹协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笔者曾担任一次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优课的评委,其中不乏精彩的亮点,现以小学四年级的“倍数和因数”为例,加以说明. 本节课是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得到不同的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利用学生对乘除法运算及其相互关系的已有认识,使学生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采用的是“活动单导学”模式,依托电子白板和视频交互系统开展各项认识和探究活动,力求通过数形结合、动手操作与理性思维结合,发挥白板的互动演示和视频交互展示功能,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促进合作交流与反思质疑,实现对倍数和因数意义的自主建构,辅助学生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活动单提供的活动方案,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较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完成具体的学习目标.
1. 创设情境,巧妙引入
片段一:动画激趣,孕伏关系
播放动画,激发兴趣,师生一起唱《找朋友》
在活动之前,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大脑中的“前概念”,使其明确学习目标,并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形成探究的驱动力.
这样的引入新颖巧妙,利用视频交互播放动画,将因数和倍数这对朋友有机地联系起来,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切合本节课的主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极大地调动.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片段二:巧用模型,建构意义
(1)带领学生进入数字王国第一关.
(2)展示摆法.
(3)根据乘法算式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4)学生举出乘法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5)追问:12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通过拼一拼——同桌合作,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长方形;说一说——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表示摆法;想一想——还有不同的摆法吗?借助游戏的形式,经历动手操作、归纳猜想,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通过视频交互系统对模型摆放的各种不同方法,使得思维进一步得到发散,认识得以升华.
片段三:自主探究,发展思考
(1)带领学生进入第二关:写算式找因数.
(2)展示学生的作业,全班交流后总结找36的因数的窍门.
(3)举例说出24,15,16的因数.
(4)引导学生观察、总结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相对于传统的黑板教学,白板的视觉效果,比如色彩、隐藏、动画等多种教学功能,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尤其是学习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和概念时,白板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3. 展示交流,答疑解难
自主学习完成后,在小组长的统一组织下,交流自主学习的结果,提出自主学习未能解决的问题,用“兵教兵”的方法,在相互砥砺、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共同进步.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各小组之间来回巡视,及时了解合作学习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合作学习效果优异的小组,予以表扬.
片段四:(1)带领学生进入第三关:想算式找倍数.
(2)游戏:找3的倍数.
(3)找2,5,9的倍数.
(4)引导学生观察、总结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在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并在对学习结果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各小组派代表结合活动单中的活动要求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通常可到本组展示区展示). 这样的成果展示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4. 评价小结,检测反馈
通过交互系统的拉幕、探照灯、擦除、摄像聚焦等特殊效果,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各小组内部或小组间对展示的学习成果进行纠正、补充,指出问题在哪里,正确结果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问题. 教师对活动结果进行情感性点评,对学生“自我完善”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解惑,指出将来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并注意引导学生从活动成果中找规律,帮助学生的归纳上升为科学理论与思想方法层面.
片段五:巩固练习,提升思维
(1)情境激趣:闯关成功,去数字王国玩玩吧!
(2)花圃园,找倍数.
(3)百鸟园,找因数.
(4)挑战谷,让学生独立练习.
(5)课尾游戏.
由于白板可以记录教师以往的授课内容和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以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回忆旧知识及概念,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电子白板技术和视频交互系统华丽转身,它在看似随意实则有序的引领中润物无声,它在突破重难点教学的细枝末节处辅助无痕,它更在与师生强大的互动中让课堂精彩纷呈.
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 视频交互系统与活动单的关系
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涉及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不宜理解时,视频交互系统能使这些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从而大大降低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 但视频交互系统毕竟还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过多地依赖,应以活动单为主线加以交互辅助,取得最大效益.
2.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 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学生是活动的真正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参与欲望,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 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参与活动的盲目性,解决和指导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学生活动规范而有效地进行. 总之,教师要做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3. 学生与学生的关系
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学生是课堂的第一资源,尽管学生的智力存在个体差异,但多数没有高低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加上每个个体的经历、学习方式不同,使得每个个体活动时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成果;同时,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说明世界的真理,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从而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 因此,活动教学中的学生应先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应进行充分合作,形成生生合作的互动关系.
4. 活动与目标的关系
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和系统性的规定知识,可采用授受教学的方法;技能性、情感性知识因其个体性和多元化,则应主要采用学生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 活动是学习的一种手段,不是教学的根本目标. 活动方案不要有过多的预设,但活动要充分,要有明确的目标,落点主要是知能的形成,不应该单纯地为活动而活动,要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去思考、感悟,建构知识体系,提高学科能力与科学素养.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以视频交互系统为核心工具的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交流、反思、实践等学习活动来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和掌握知识,合理借助交互式白板这样的平台,能有效增加师生的互动,提高活动效率. 随着生本教育观点的兴起,以教师为主体单纯知识传授的教育观念正在被改变,呆板、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式,因此,教师需从“专业型”角色转变为具有一定教育理论素养的“教学研究型”教师. 生本高效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定位于学习的组织者、领航者,为此,教师除了需要掌握新的理论和方法外,还需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新的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信息化教学与生本高效课堂的融合.
[关键词] 视频交互;信息技术;生本课堂;合作探究
随着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普及,教育信息化在信息系统的应用层次也随其不断深入而得到不断提升,个性化功能开发也正在得到有效增强. 作为一种直观、高效、及时和低成本的沟通工具,视频交互教学正延伸到现实教学以及教学的各个层面,包括视频教学、视频交互教学和电子白板等. 以“交互、协作”为特征的视频交互教学系统,将全新的视讯技术引入课堂、教研、交流和评估各个环节,节约了教学的组织时间和成本,提高了沟通与学习的效率,掀起了一场深刻的教育模式新革命.
什么是视频交互系统下的数学生本课堂
以电子交互白板(Electronic interactive whiteboard)为主体的视频交互系统,由硬件电子感应白板(White Board)和软件白板操作系统(ACTIV studio)集成. 它的核心组件由电子感应白板、感应笔、计算机、投影仪和摄像工具组成. 电子感应白板是一块具有正常黑板尺寸、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工作的大感应屏幕,其作用相当于计算机显示器,并代替传统的黑板. 电子感应笔承担电子白板书写笔和计算机鼠标的双重功用,其作用代替了传统的粉笔. 教师或学生直接用感应笔在白板上操作(相当于传统教学中师生用粉笔在黑板上操作):写字或调用各种软件,然后通过电磁感应反馈到计算机中并迅速通过投影仪投射到电子白板上. 白板操作系统(ACTIV studio)是存在于计算机中的一个软件平台,它不仅支撑人与白板、计算机、投影仪之间的信息交换,而且还自带一个强大的学科素材库和资源制作工具库,并且是一个兼容操作各种软件的智能操作平台. 白板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使教师使用非常方便.
“生本”(Student-oriented)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其理论依据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这种教育思想具有四个“突出”点:(1)突出学生. 在教与学这对矛盾关系之中,学是内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教是外因,必须通过学这个内因才能发挥作用,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了传统教育中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突出学习. 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①课前的学习准备;②上课时的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③课后的追根究底……(3)突出合作. 生本教育强调学生小组学习. 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突出探究. 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
视频交互系统下数学生本课堂的价值体现
从各大媒体和国内外专著来看,将视频交互系统与数学学科、将视频交互系统与生本课堂结合的范例都较少,但却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1. 视频交互系统下生本数学课堂对教学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1)电子视频交互系统区别于投影仪,其特点在于课堂交互性.
(2)电子视频交互系统为资源型教学活动提供技术支撑. ?摇
(3)白板操作系统扩展、丰富了传统计算机多媒体的工具功能,提高了视觉效果.
(4)提高教学效益,使教学的计划性更强.
(5)电子视频交互系统有利于教师开展团队教学研究.
众多研究表明,如果教师在应用白板教学方面组成教学研究小组,共同探讨白板教学方法及策略,这样的团队教学研究方式比教师自己孤立的白板教学,更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 视频交互系统下生本数学课堂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1)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
(2)有利于调动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有研究表明,由于白板教学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师生、生生的互动,使原来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随意说话等现象大大减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动力和学习自信心.
(3)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素养和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视频交互系统下数学生本课堂的实施
以视频交互系统为媒介,活动单导学为形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与一般教学模式不同,该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课堂教学活动单的研制、班级学习活动小组的建立、活动模型的设计与执行、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价等. 这些方面彼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存在着相互关系,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的规定与目标,只有认真部署、统筹协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笔者曾担任一次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优课的评委,其中不乏精彩的亮点,现以小学四年级的“倍数和因数”为例,加以说明. 本节课是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得到不同的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利用学生对乘除法运算及其相互关系的已有认识,使学生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采用的是“活动单导学”模式,依托电子白板和视频交互系统开展各项认识和探究活动,力求通过数形结合、动手操作与理性思维结合,发挥白板的互动演示和视频交互展示功能,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促进合作交流与反思质疑,实现对倍数和因数意义的自主建构,辅助学生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活动单提供的活动方案,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较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完成具体的学习目标.
1. 创设情境,巧妙引入
片段一:动画激趣,孕伏关系
播放动画,激发兴趣,师生一起唱《找朋友》
在活动之前,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大脑中的“前概念”,使其明确学习目标,并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形成探究的驱动力.
这样的引入新颖巧妙,利用视频交互播放动画,将因数和倍数这对朋友有机地联系起来,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切合本节课的主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极大地调动.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片段二:巧用模型,建构意义
(1)带领学生进入数字王国第一关.
(2)展示摆法.
(3)根据乘法算式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4)学生举出乘法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5)追问:12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通过拼一拼——同桌合作,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长方形;说一说——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表示摆法;想一想——还有不同的摆法吗?借助游戏的形式,经历动手操作、归纳猜想,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通过视频交互系统对模型摆放的各种不同方法,使得思维进一步得到发散,认识得以升华.
片段三:自主探究,发展思考
(1)带领学生进入第二关:写算式找因数.
(2)展示学生的作业,全班交流后总结找36的因数的窍门.
(3)举例说出24,15,16的因数.
(4)引导学生观察、总结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相对于传统的黑板教学,白板的视觉效果,比如色彩、隐藏、动画等多种教学功能,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尤其是学习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和概念时,白板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3. 展示交流,答疑解难
自主学习完成后,在小组长的统一组织下,交流自主学习的结果,提出自主学习未能解决的问题,用“兵教兵”的方法,在相互砥砺、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共同进步.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各小组之间来回巡视,及时了解合作学习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合作学习效果优异的小组,予以表扬.
片段四:(1)带领学生进入第三关:想算式找倍数.
(2)游戏:找3的倍数.
(3)找2,5,9的倍数.
(4)引导学生观察、总结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在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并在对学习结果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各小组派代表结合活动单中的活动要求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通常可到本组展示区展示). 这样的成果展示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4. 评价小结,检测反馈
通过交互系统的拉幕、探照灯、擦除、摄像聚焦等特殊效果,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各小组内部或小组间对展示的学习成果进行纠正、补充,指出问题在哪里,正确结果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问题. 教师对活动结果进行情感性点评,对学生“自我完善”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解惑,指出将来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并注意引导学生从活动成果中找规律,帮助学生的归纳上升为科学理论与思想方法层面.
片段五:巩固练习,提升思维
(1)情境激趣:闯关成功,去数字王国玩玩吧!
(2)花圃园,找倍数.
(3)百鸟园,找因数.
(4)挑战谷,让学生独立练习.
(5)课尾游戏.
由于白板可以记录教师以往的授课内容和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以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回忆旧知识及概念,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电子白板技术和视频交互系统华丽转身,它在看似随意实则有序的引领中润物无声,它在突破重难点教学的细枝末节处辅助无痕,它更在与师生强大的互动中让课堂精彩纷呈.
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 视频交互系统与活动单的关系
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涉及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不宜理解时,视频交互系统能使这些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从而大大降低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 但视频交互系统毕竟还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过多地依赖,应以活动单为主线加以交互辅助,取得最大效益.
2.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 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学生是活动的真正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参与欲望,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 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参与活动的盲目性,解决和指导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学生活动规范而有效地进行. 总之,教师要做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3. 学生与学生的关系
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学生是课堂的第一资源,尽管学生的智力存在个体差异,但多数没有高低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加上每个个体的经历、学习方式不同,使得每个个体活动时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成果;同时,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说明世界的真理,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从而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 因此,活动教学中的学生应先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应进行充分合作,形成生生合作的互动关系.
4. 活动与目标的关系
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和系统性的规定知识,可采用授受教学的方法;技能性、情感性知识因其个体性和多元化,则应主要采用学生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 活动是学习的一种手段,不是教学的根本目标. 活动方案不要有过多的预设,但活动要充分,要有明确的目标,落点主要是知能的形成,不应该单纯地为活动而活动,要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去思考、感悟,建构知识体系,提高学科能力与科学素养.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以视频交互系统为核心工具的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交流、反思、实践等学习活动来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和掌握知识,合理借助交互式白板这样的平台,能有效增加师生的互动,提高活动效率. 随着生本教育观点的兴起,以教师为主体单纯知识传授的教育观念正在被改变,呆板、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式,因此,教师需从“专业型”角色转变为具有一定教育理论素养的“教学研究型”教师. 生本高效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定位于学习的组织者、领航者,为此,教师除了需要掌握新的理论和方法外,还需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新的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信息化教学与生本高效课堂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