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识传播概念初探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n04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意识传播概念
  在现代心理学中,无意识通常是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本文中无意识传播的概念采用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侧重于不知不觉,没有意图这个层面,即传播者在没有意识到的状态下发生的传播活动。
  结合心理学和传播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把这种传播者本身不具有传播意图的传播行为称为“无意识传播”,其具体含义为:
  传播者在无意识状态下,推动社会信息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运行的行为。
  
  无意识传播模式
  模式的定义和功能。所谓模式,是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是对事物进行的一种直观的、简洁的描述。①与传播理论不同的是,模式一般是用来描述现象的,而理论往往是对现象进行解释。在传播学中,传播模式通常试图指出在传播过程和传播现象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理论与模式的完美结合,更有助于我们对传播现象的理解。
  


  无意识传播模式图
  在此模式图中,A为传播者,X0、X1、X2、X3……Xn是传播者A所了解的信息。X0是传播者A原本想要传递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X0可能处于无信息状态,即传播者本不想发出信息,所以X0的信息量可能为零。在社会环境因素、个体因素的作用下,X0的传播过程并没有实现,因此图中X0的传播路径用虚线表示。A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发出了他原本不想表达的信息Xn。Xn经传播路径,被受传者B接收。在社会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的作用下,受传者B完成了解码过程,明白了Xn的意义,并向传播者A发出了关于信息Xn的反馈Xn’。一个无意识传播过程就此完成。
  这个模式图呈现了无意识传播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过程。尤其是X0的停滞传播(用虚线表示)与Xn的无意识传播(用实线表示)的对立,突出展示了无意识传播的本质。此模式与无意识传播理论的结合,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无意识传播。
  
  作为社会行为的无意识传播
  “无意识传播是传播者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推动社会信息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运行的行为。”这是我们通过抽象思维得出的理性结论。无意识传播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其现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是很常见的。
  无意识传播现象在亲身传播中的存在。亲身传播指的是以人类自身为媒介,尤以语言为主要手段、以表情动作为辅助手段的传播方式。在亲身传播中存在着大量的无意识传播现象。
  一般来说,人际之间的无意识传播现象多表现为秘密被拆穿这种形态。传播者通常作为秘密的持有者,本不想让受传者了解到秘密的内容。由于传播者无意识地发出了一些语言或非语言的符号,使受传者得到了启示。受传者经过一系列的解码过程,了解到了传播者主观上本不想表达的信息。
  另外,语误也是无意识传播现象在亲身传播中的重要表现形态之一。所谓语误,是指在实际语言活动中,语言的使用者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时对语言规范的消极偏离。②语误大都是在不符合传播者意图、传播者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下发生的,因此都是无意识传播的表现形态。
  无意识传播现象在大众传播中的存在。在大众传播中,无意识传播现象更是屡见不鲜。由于受到社会因素和传受双方个人因素的影响,媒介的报道倾向和受众的接受倾向经常是不吻合的,即传播媒介本想通过报道来表达意图A,但由于某些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媒介所传递的内容并没有恰当地表达意图A,而是表达出了意图B。换句话说,媒介本不想表达意图B。这些不恰当的内容被受众接受,从而产生了媒体的报道倾向与受众的接受倾向之间的偏差。这种报道倾向与接受倾向存在偏差的大众传播现象就是大众传播中的无意识传播现象。对于大众传播中的无意识传播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把握:
  一方面,产生负面效果的无意识传播。有些媒体的报道意图是好的,但却能产生负面的社会效果。一则表扬先进的报道,不仅不能扬善,反而引起了受众的反感,使先进人物十分尴尬;某些揭露性报道,不仅无助于克服社会的阴暗面,反而使社会的丑恶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些“意外”的产物多是由于编辑、记者粗心大意或看问题不客观、不全面、不深入、不了解受众造成的。
  另一方面,产生正面效果的无意识传播现象。事实上,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的无意识传播现象也是存在的。具体说来,记者在写稿件的时候本想表达意图A,可其采写的稿件却集中反映了意图B。出人意料的是,意图B比意图A更具报道价值。因此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
  1994年4月15日,《鞍山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人心为何如此冷漠》的文章,文章描述了一精神病患者当街猛砍一名八九岁的男孩儿,围观的数十人中,仅有一妇女上前救助,结果被歹徒砍断手脚,全身上下被砍数十刀的悲惨事件。“当时,正值下班高峰,这小广场人来人往,数十人在围观,竟无一人上前营救……身高只有1.52米的白雪洁冲了上去。她抱起血肉模糊的男孩就跑,一步、两步……恰巧一辆出租车通过,白雪洁摆手去拦截,车不仅未停,还险些把她撞倒。”作者用悲愤的笔调质问:人心为何如此冷漠?显然,这是一篇关于人性道德缺失的负面报道。但在稿件发表之后,广大受众却被白雪洁舍己救人的高尚精神所感动,在全鞍山乃至全省掀起了“向英雄白雪洁学习”的高潮。文章产生了积极且意义深远的影响。诚然,这种“无心插柳”的例子很多。但作为媒体,不应在这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机缘上下工夫。踏踏实实地增强探究新闻价值的能力才是硬道理。
  
  注释:
  ①沃纳·塞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应用》,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②陈一:《现代汉语语误》,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运用替换及对比的方法,从语表、语里、语值三角考察“宁可p,也不q”和“与其p,不如q”的语法意义,并观察二者在句法、语用上的差异和语法意义的差异是否存在内在关联。在语法意义上,“宁可p,也不q”和“与其p,不如q”都表现出选择性逻辑,前者属于忍让性选择,有转折意味,通过反驳或否定表达的语值是决心;后者属于择优性选择,通过比较表达的语值是观点或建议。在句法上,“宁可p,也不q”由于表明
摘 要:中小型企业作为我们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经济开始侧重于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在这种经济新常态的发展下,市场竞争越发地激烈,中小型企业受自身规模的影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企业的管理者就需要对成本管理问题引起重视,及时更新成本管理的理念,借鉴成功企业的成本管控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态势,探索出切合企业发展实际的成本管
摘 要: 本文梳理了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现状及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从高校学生需求与图书馆供给关系的失衡这一视角出发指出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并结合现实提出了五点服务转型发展的建议。图书馆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索取”式的借阅服务和有限资源的轮流使用,而将重心转向人性化、智能化的分享型知识空间。  关键词: 供求关系 高校图书馆 服务转型  如果上世纪90年代是互联网的滥觞,那么21世
摘 要: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的背景下,“依法治国”和“民族团结”成了中国发展的关键点。落后地区地区的少数民族与经济水平较高的主体民族间的经济水平差距过大会导致民族交往中发生矛盾。现在我国迫切需要用法律进一步保障民族的大团结,提升各民族的认同感。每个民族跟祖国是联系在一起的。要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当前我国的民族团结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民族关系,立法需要不断完善发展。
摘 要: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我们追求多彩灵动的语文课堂。课堂情境的创设,离不开语文教师的范读。教师的范读,应以情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解读能力,走進作者的世界,注意节奏把握。  关键词: 范读 中职语文 回归本真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我们追求多彩灵动的语文课堂,回归语文本真的课堂,呼唤个性张扬的语文课堂。这些课堂情境的创设,离不开语文教师的范读。教师怎样在教学
摘 要: 现代化社会需要进一步培养人才,培养新一代的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教育重点,以思想品德教育为基础,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问题,也是中职思想政治教学的难题。教师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问题,借鉴一些历史进行探究和钻研,才能很好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现实反思 时代课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强调,加强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