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课导入绽放精彩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OU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尔基在谈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教学也是如此。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可以说,精彩的导课往往能够起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从导课形式和方法选择两方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导课艺术的基本形式与方法
  1 开门见山法——简洁明快,目标明确
  直接导课是教学中最常见、最简单也是最容易掌握的导课方法。有的课用“开门见山”法就能一针见血地抓住教学中心,吸引学生的注意。
  【案例】相遇应用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有很多老师来听课,指导我们学习,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老师好吗?(学生鼓掌)
  师:大家在鼓掌时两只手怎么样了?(相遇),那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数学中的“相遇应用题”。
  【简析】这种导课方式的好处是自然、精炼,极具针对性,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它主要用于高年级的学生,对新任课的教师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导课方法。
  2 启动认知法
  ①联系课本知识导入——唤起经验,承上启下
  【案例】__年___月___日
  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的课,让我们记住这一刻好吗?(板书:年月
  日
  时
  分秒)
  师:老师书写的“年月日时分秒”都是什么单位?
  师:你已经认识了以上哪些时间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师:同学们知道很多,那你还想知道什么?(生提,引入)
  【简析】这种导课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具有一定的基础,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
  ②联系生活实际导入——贴近生活,体验应用
  【案例】分类
  师:同学们,昨晚你们在超市买了哪些商品?营业员阿姨是怎样装的?(生说)
  师:昨晚,老师也去超市买了一些商品,你们看(课件展示),你们猜营业员阿姨是怎样分装的?为什么这样装?(生跃跃欲试,情绪高涨)
  师:的确,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为了区别,我们经常需要把一些东西分一分。
  【简析】“分一分”的现象比较普遍,但学生很少关注它(特别是一年级小学生),这样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将数学“退回生活”,学生直面生活,获取最直接、最可信的活动经验。不仅丰富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3 激趣引入法
  (1)谈话导入——找准起点,把握整体
  【案例】因数和倍数(课前师生谈话,互相介绍、相互认识)
  师: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我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呀?(生各抒己见)
  生:谁也离不开谁。
  师:说得好。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板书)的关系。这是生活中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数学里,数与数之间也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今天,我们来认识两个新的概念——因数和倍数。
  【简析】因数和倍数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学生理解其概念的要义所在。用生活中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依存关系自然迁移到因数与倍数中。一方面准确把握“质”的起点,另一方面使学生在惊讶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得自然。学得深刻。
  (2)谜语导人——激发想象,锻炼思维
  【案例】
  年
  月
  日
  师: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生猜)
  师:对,日历。大家都知道,日历撕去一张就过了一日(板书),都撕完了就过了一年(板书),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年月
  日”,
  【简析】谜语导入可激发学生想象,具有“竞争”意识,符合儿童心理特征,而且通过对谜语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导入方式适合低年级的教学。
  4 悬念导入——紧扣心弦,呈现矛盾
  【案例】比例尺
  师:同学们都知道孙悟空很厉害。变化多端,但那只不过是传说中的神话故事。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掌握的“变”的本领远比孙悟空的本领大。你们看,我校拥有20间教室的教学大楼,我能将它变小装进我的口袋(从口袋里摸出校教学教学楼平面图);我能将960万平方千米面积的中国变小放在教室里(出示中国地图)。那么,这样的变法是怎样变来的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简析】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富有诱发性的语言拉开帷幕,巧设悬念,使学生形成渴求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利用悬念进行导课,使学生形成一种期待的状态,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5 游戏导入——激趣引思,凸现实质
  【案例】观察物体
  师:同学们,让我们认识一位大朋友。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现教师的背影),猜一猜她是谁?
  师:是不是张老师呢?咱们接着看(镜头慢慢旋转至各个角度,直至教师正面出现)你们是怎么从背影中认出我来的?
  师:看来你们很善于观察,从不同的角度都能认出张老师。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这种方法来观察物体。(板书)
  【简析】游戏导入与儿童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相符合。游戏导入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能说明和启迪一个科学道理,同时要有趣味性。
  二、导入方法的选择
  导入方法的选择要以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个人素质的情况为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因素以及生理特点都有差别,因而选择的导入方式也不相同。小学数学导入方式的选择如下图所示。
  导入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往往不只是以单一的形式出现的,而是常常采用多种导入方式组合起来综合运用的形式。这种组合形式灵活多样,新颖有趣,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都要精心策划新课的引入,力争体现“趣”、“悬”、“疑”、“妙”、“新”,让新课导入绽放精彩。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 刘颖)
其他文献
小学生的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教师要从学生的错误出发,直面学生的错误,读懂学生的错误,利用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悟错长智、辩错明理、纠错探因、将错就错,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引领学生深入探究。  一、走进学生错误的视界  认知心理学派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有学习的地方,就会有错
《生物课程标准》把“科學探究”列为内容标准的第一个主题,明确提出要“通过积极主动的科學探究过程學习初中生物學”。其目的在于改变學生的學习方式,引导學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學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學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在探究活动教學中运用生本教育理念,使學生的潜能和天性在生物课堂中得到发展,进而促进其探究能力的提升。  第
品德课是一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和社会性等特点的课程,对少年儿童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初步形成社会意识、公民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起着奠基作用。这一课程的学习必须是一种开放式、参与式的学习形式,既不局限于一间教室或一所学校,也不局限于一门课或几本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利用地方和本校的课外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应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