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尽管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的政策,但是,我们国家的人口数目仍然在增加,不仅如此,国家在去年还放开了二胎政策。而目前国家的粮食储量是较难供养这么多的人口的。因此,提高我们国家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产量非常重要。而本文以环江县为例对中稻高产技术进行分析,并对中稻高产技术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环江县;中稻;高产;实践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732017
水稻是我国大多数人的主食,所以水稻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水稻是否高产,牵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根据相关调查,在环江县的水稻种植中,时常会出现病虫防治、品种选择、播种密度等多种问题,这些问题对环江县水稻生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根据环江县水稻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1 环江县概况
环江县地处广西西北部,下辖12个乡镇,37万人口,耕地面积2.78万hm2,粮食播种面积2.43万hm2。其中水稻面积1.51万hm2(早稻面积0.14万hm2,中稻面积1.24万hm2,晚稻面积0.13万hm2)。环江县是我国少数民族毛南族聚居的地方。这里土地辽阔、物产丰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优美的环境很适合人们居住、生活,同时也很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但就环江县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说,其各项发展还相对落后,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然而环江县优越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又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环江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技术的使用来提高水稻的产量,从而使得环江农业与经济获得更好的发展。环江以中稻种植为主,杂交稻覆盖率85%以上,这些年水稻产量连年增长,其主要原因是环江县着力推广中稻高产创建技术息息相关。
2 环江县中稻高产创建技术分析
2.1 品种选择
水稻品种的选择是水稻高产的重要基础,在品种选择上要选择的是抗病性比较好的水稻品种,在环江县的水稻栽培上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及土壤性质进行选择。如中稻选择适合环江种植的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天优3301、Y两优1号、Y两优302等抗性强、米质优、增产潜力大的优良品种为主。以实现水稻的高产量。
2.2 培育壮秧
水稻壮秧的培育是水稻健康生长的关键,为水稻高产奠定好基础。主要把握几个环节,播前晾晒种、然后进行选种、浸泡种子、削毒和催芽育秧其中每个环节都非常重,缺少一个都不能是健全的秧苗培育。同时水稻高产种植方面建议全部采用地膜育秧,地膜覆盖可将播种期提前,同时地膜可以将太阳的短波辐射透进去,地膜能够吸收长波辐射,进而可以阻止长波辐射的进入;地膜使得里面的通透性变差了,在地膜上面会聚集大量的水汽,产生增温的效果[1]。也可以减少烂秧现象的产生。达到培育壮秧效果。
2.3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种植度 移裁苗大 确定播种期,对于环江来说,一季中稻正常播种时间:南部一般在3月25日—4月5日播种,北部一般在4月5—20日播种。移栽规格:中稻一般26cm×16cm,每蔸插2粒谷苗,抛栽密度1.6~1.8万蔸/667m2左右(24~27蔸/m2),基本苗6~8万株。有效穗20~23万穗/667m2。
2.4 测土配方平衡施肥
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依托,通过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生长的规律,开出配方,确定肥料品种、施肥时间及施肥数量。一般每667m2施用纯氮(N)13~15kg。氮(N)、磷(P)、钾(K)配比为:1:0.5:0.8。其中,基肥占60%,分蘖肥占30%~35%,穗粒肥占5%~10%。把握好“前促、中控、后攻”的施肥原则。
2.5 水稻田间的管理
水稻进行田间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在水稻移栽以后对其生长情况进行管理的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解决,保证水稻良好生长态势。对水稻前期管理目的就是确保幼苗能够正常生长,幼苗返青分蘖期是其生长的关键时期。根部的生长。决定着稻穗的形成量,氮肥(N)是重要营养元素,要重点关注分蘖和根部的生长。通过浅水灌溉与晾晒的有机结合,科学管水、用水确保土壤温度,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总之水稻施肥工作要分为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4个时期都要保证科学合理的施肥量。田间水的管理则掌握寸水返青、薄水分蘖,适时控蘖,当田间每667m2苗数达到时25~30万苗排水晒田,晒后灌浅水,反复进行到拔节期后田间保持浅水灌溉。抽穗齐后、田间实行干湿交替管理方式,收割前7d断水。
2.6 病虫害防治
水稻产量的高低与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有紧密的联系。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灌浆期的防治工作,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治处理,要按照相关的技术规定去规范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做到按照病虫害的不同种类选择不同适应方式,对症下药。要采用预防和生物防治相结合方法,通过前期的管理提高秧苗的抵抗力,在做好预防病虫害工作的同时,也要掌握科学的生物防治方法,生物防治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利用天敌的控制作用进行防治。 既保护稻田生态环境的稳定,又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3 环江县中稻高产创建种植建议
为了实现环江县中稻高产的目标,就要调整水稻种植方面的品种布局,对不同熟期的品种进行合理的安排,要减少作物遭受病虫害的破坏,在种植的时候应该以抗性品种的水稻品种为主。杂交水稻在选择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高产、抗病力,抗倒力强的品种,确保证水稻高产稳产。在一季中稻收获后,要抓好冬季绿肥、油菜种植,这样可以充分的保证耕地的肥力。为粮食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对水稻进行合理密植,在水稻种植的时候应该进行多次试验,从而找出既适合水稻个体的生长、产量又高的种植密度。当然,在水稻的种植的时候,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湿度、温度、ph值等[2]。
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生产的威胁,要对水稻进行生物防治、农业防治以及药物防治,这3种防治方法要进行综合使用。在水稻种植之初,可将稻田及沟边的杂草清除干净,必要的时候可以适当使用除草剂,这样可以减少病害的最初来源,避免杂草跟水稻争光抢肥;也要注意浸种前对水稻种子进行消毒,防止种子带病,确保秧苗健壮,为夺取高产创造有利条件。
4 结语
要实现环江县水稻高产的目标就要密切关注水稻的秧苗期、有效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扬花期、灌浆期、成熟期等,在各个时期采取合适的培育方法,做好各个阶段的工作,就可以最大程度上实现水稻高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谢保忠,陈蔚.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38-39.
[2]王开周,易小艳.开县中稻—再生稻高产创建成效做法及启示[J].基层农技推广,2013(11):47-49.
[3]魏子清.政和县万亩中稻高产示范区创建的做法、成效及启示[J].福建农业科技,2012(6):79-81.
关键词:环江县;中稻;高产;实践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732017
水稻是我国大多数人的主食,所以水稻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水稻是否高产,牵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根据相关调查,在环江县的水稻种植中,时常会出现病虫防治、品种选择、播种密度等多种问题,这些问题对环江县水稻生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根据环江县水稻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1 环江县概况
环江县地处广西西北部,下辖12个乡镇,37万人口,耕地面积2.78万hm2,粮食播种面积2.43万hm2。其中水稻面积1.51万hm2(早稻面积0.14万hm2,中稻面积1.24万hm2,晚稻面积0.13万hm2)。环江县是我国少数民族毛南族聚居的地方。这里土地辽阔、物产丰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优美的环境很适合人们居住、生活,同时也很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但就环江县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说,其各项发展还相对落后,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然而环江县优越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又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环江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技术的使用来提高水稻的产量,从而使得环江农业与经济获得更好的发展。环江以中稻种植为主,杂交稻覆盖率85%以上,这些年水稻产量连年增长,其主要原因是环江县着力推广中稻高产创建技术息息相关。
2 环江县中稻高产创建技术分析
2.1 品种选择
水稻品种的选择是水稻高产的重要基础,在品种选择上要选择的是抗病性比较好的水稻品种,在环江县的水稻栽培上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及土壤性质进行选择。如中稻选择适合环江种植的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天优3301、Y两优1号、Y两优302等抗性强、米质优、增产潜力大的优良品种为主。以实现水稻的高产量。
2.2 培育壮秧
水稻壮秧的培育是水稻健康生长的关键,为水稻高产奠定好基础。主要把握几个环节,播前晾晒种、然后进行选种、浸泡种子、削毒和催芽育秧其中每个环节都非常重,缺少一个都不能是健全的秧苗培育。同时水稻高产种植方面建议全部采用地膜育秧,地膜覆盖可将播种期提前,同时地膜可以将太阳的短波辐射透进去,地膜能够吸收长波辐射,进而可以阻止长波辐射的进入;地膜使得里面的通透性变差了,在地膜上面会聚集大量的水汽,产生增温的效果[1]。也可以减少烂秧现象的产生。达到培育壮秧效果。
2.3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种植度 移裁苗大 确定播种期,对于环江来说,一季中稻正常播种时间:南部一般在3月25日—4月5日播种,北部一般在4月5—20日播种。移栽规格:中稻一般26cm×16cm,每蔸插2粒谷苗,抛栽密度1.6~1.8万蔸/667m2左右(24~27蔸/m2),基本苗6~8万株。有效穗20~23万穗/667m2。
2.4 测土配方平衡施肥
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依托,通过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生长的规律,开出配方,确定肥料品种、施肥时间及施肥数量。一般每667m2施用纯氮(N)13~15kg。氮(N)、磷(P)、钾(K)配比为:1:0.5:0.8。其中,基肥占60%,分蘖肥占30%~35%,穗粒肥占5%~10%。把握好“前促、中控、后攻”的施肥原则。
2.5 水稻田间的管理
水稻进行田间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在水稻移栽以后对其生长情况进行管理的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解决,保证水稻良好生长态势。对水稻前期管理目的就是确保幼苗能够正常生长,幼苗返青分蘖期是其生长的关键时期。根部的生长。决定着稻穗的形成量,氮肥(N)是重要营养元素,要重点关注分蘖和根部的生长。通过浅水灌溉与晾晒的有机结合,科学管水、用水确保土壤温度,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总之水稻施肥工作要分为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4个时期都要保证科学合理的施肥量。田间水的管理则掌握寸水返青、薄水分蘖,适时控蘖,当田间每667m2苗数达到时25~30万苗排水晒田,晒后灌浅水,反复进行到拔节期后田间保持浅水灌溉。抽穗齐后、田间实行干湿交替管理方式,收割前7d断水。
2.6 病虫害防治
水稻产量的高低与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有紧密的联系。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灌浆期的防治工作,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治处理,要按照相关的技术规定去规范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做到按照病虫害的不同种类选择不同适应方式,对症下药。要采用预防和生物防治相结合方法,通过前期的管理提高秧苗的抵抗力,在做好预防病虫害工作的同时,也要掌握科学的生物防治方法,生物防治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利用天敌的控制作用进行防治。 既保护稻田生态环境的稳定,又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3 环江县中稻高产创建种植建议
为了实现环江县中稻高产的目标,就要调整水稻种植方面的品种布局,对不同熟期的品种进行合理的安排,要减少作物遭受病虫害的破坏,在种植的时候应该以抗性品种的水稻品种为主。杂交水稻在选择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高产、抗病力,抗倒力强的品种,确保证水稻高产稳产。在一季中稻收获后,要抓好冬季绿肥、油菜种植,这样可以充分的保证耕地的肥力。为粮食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对水稻进行合理密植,在水稻种植的时候应该进行多次试验,从而找出既适合水稻个体的生长、产量又高的种植密度。当然,在水稻的种植的时候,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湿度、温度、ph值等[2]。
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生产的威胁,要对水稻进行生物防治、农业防治以及药物防治,这3种防治方法要进行综合使用。在水稻种植之初,可将稻田及沟边的杂草清除干净,必要的时候可以适当使用除草剂,这样可以减少病害的最初来源,避免杂草跟水稻争光抢肥;也要注意浸种前对水稻种子进行消毒,防止种子带病,确保秧苗健壮,为夺取高产创造有利条件。
4 结语
要实现环江县水稻高产的目标就要密切关注水稻的秧苗期、有效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扬花期、灌浆期、成熟期等,在各个时期采取合适的培育方法,做好各个阶段的工作,就可以最大程度上实现水稻高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谢保忠,陈蔚.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38-39.
[2]王开周,易小艳.开县中稻—再生稻高产创建成效做法及启示[J].基层农技推广,2013(11):47-49.
[3]魏子清.政和县万亩中稻高产示范区创建的做法、成效及启示[J].福建农业科技,2012(6):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