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舞蹈编导在舞蹈的整体发展和前进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占据核心的重要地位,这个核心将舞蹈的特殊艺术通过舞蹈的形式,将一个动感的世界展现在观众的眼前。高尚的舞蹈品德,完美的舞姿展示,能够有效的把导演元素、编舞创新、舞蹈采集等众多因素有机融为一体,这些任务的完成,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性知识,还要有相当牢固的文学和艺术水平。本文对舞蹈编导中常用的文学艺术的表现手法进行简单介绍,以期文学艺术的相关表现手法能在舞蹈编导中实现更大的价值,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舞蹈编导 文学艺术 表现手法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A
舞蹈编导隶属于舞蹈作品创作和排练范畴,贯穿于舞蹈演出等众多的环节和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充分发挥组织、领导等重要职能作用,具有显著的专业特点,具体来说就是编写、创作、导演等三个方面,发挥着更加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舞蹈编导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其具体就是表现在其灵活的手法方面,采取演绎丰富舞蹈动作,进而实现人物内心情感和思想感情的表现,全面塑造出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舞台形象。在舞蹈的实际创作过程中,舞蹈的创作者总是从基层和实践中汲取营养,深入细致地研究生活,用心来捕捉一切与舞蹈有关的形象细节,深刻创造出相关的舞蹈语言,进行科学的编排设计,最终实现演员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因此,在舞蹈艺术作品创作中,编导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一 舞蹈编导的基本情况
舞蹈的编导类型可以分成四个大类。第一类是指广场舞蹈类的编导。此种类型舞蹈编导一般具有50人的规模,有时人会更多。因此,广场类型的舞蹈表演需要更加详细和周密的舞蹈编导来支撑,需要反复地练习来保障效果。第二类是指庆典类的编导。此种类型舞蹈编导更多的是运用于学校、企业等领域。此类型的舞蹈节目安排具有较为鲜明的时间节点,大多数是在舞蹈的开场、高潮、压轴等关键的环節,属于更加重要的舞蹈表现形式。其演出的方式方法以群体演出为宜,对于舞蹈的体裁则没有过多的限制。第三类是指商业类的编导。此种类型更多的是运用在商业性的舞蹈演出中,一定是针对某种或者某几种具体的产品和商品来说的,也是生产产品的厂家更加关注产品的推介。第四类是指综合类的编导,此种类型的编导具体包含着单型的、双型的、三型的和一般的小型集体舞蹈。从舞蹈编导行业的发展大趋势来说,目前的舞蹈编导的就业依然面向电视台、舞蹈团、艺术团等领域,需求量较大。在文化发展的现代,群众和政府都特别重视精神和文明建设。
二 舞蹈编导重视文学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
舞蹈要充分体现出文学性,将舞蹈和诗词等文学载体有机结合。将舞蹈作为重要的审美形态和形式,也是伴随着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潮流而不断向前推进的,逐渐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例如,历史上比较著名的《荷花舞》、《丰收歌》等经典作品,均采取独特的舞蹈语言方式,努力营造一种诗词的意境,力求充分感染广大的欣赏者,确保在舞蹈艺术中获得更多的美的享受。舞蹈能够充分体现和表现出诗韵的意境,努力将舞蹈中的文学因素充分予以外延和拓展。舞蹈艺术和文学艺术两者之间存在着真谛的互通性。舞蹈作品也能够充分体现出文学作品精妙的结构方法,因为其中具有较多的情绪因素,像诗歌抒情的方式一样,展现出情感的快速变化和起伏来。在情节舞蹈方面,其结构方法和小说的结构存在类似的地方,两者均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按照故事情节的先后发展顺序来展开。简而言之,目前相当部分的舞蹈作品取材均来自于众多的文学作品,甚至有的舞剧作品完全是由著名的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在此过程中,获得许多的生活启示,来源于针对大量生活素材的分析比较研究,进而产生更加具体、生动的艺术性构思和想法。在文学艺术思维运动过程之中,进一步加深对舞蹈形象的积极思索和优秀作品的检验,舞蹈作品的质量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编导对于生活和舞蹈的认识程度,对舞蹈作品的大致判断情况,也是由舞蹈的“文学性”决定的,即情意等因素来源于文学思维的流动、引导。文学被看做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舞蹈占据着文学中的重要位置,形成相对独立的文学艺术品格。通常认为,舞蹈与文学艺术两者之间呈现出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努力形成新的文学思维的基本状态。来源于生活的舞蹈创作过程,要坚持以文学思维作为重要的工具和路径,才能对生活实现充分的感知。可以看出,舞蹈和文学艺术具有各自独特的特质,只有相互交融才能有助于共同的发展,全面丰厚文化底蕴,进一步增强舞蹈创新创造的能力。
三 舞蹈编导中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
1 舞蹈编导中的语言艺术。艺术发展存在一定的规律,各因素间存在结合而发展的必然趋势,原始社会的歌舞形式主要是音乐、舞蹈、诗词等的结合,从实际经验角度来说,更多的舞蹈编辑元素能够将语言艺术、舞蹈动作两者之间有机结合起来。必然在国内的众多的舞蹈作品里,语言艺术的主要体现形式就是歌曲编舞蹈,通过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歌词里的优美意境,创作编制出来舞蹈的形式,语言艺术就是歌词的艺术形式,有了音乐的辅助,歌声为舞蹈做出了最有魅力和表情的伴奏,自然而和谐。因此,这个歌曲为舞蹈编作的形式很是常见,是一种被大众乐于接受的新鲜形式。其中,歌词是起语言辅助作用的。舞蹈是人体艺术,舞蹈表现出来的语言既有意义又有形象。舞蹈的语言在形象上主要指外表的形象和神态,而意则是动作和形象传递出来的一种内在意义和韵味。象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动作,在技巧和风格等各方面都极大影响着象的成功与否。风格是一个舞蹈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点,建立在自己的风格律动基础之上,有独特的特点。如牛背上的摇篮这一舞蹈中,少年的形象就是身着藏袍,坐在牛背,飞舞衣袖驰骋,男演员则是沉稳,刻画了牦牛奔放天性,这些舞蹈的语言所表达的特点,正是观众所看重的生活情感。
2 舞蹈编导中的抒情手法。舞蹈编导中的抒情手法更多的是借物抒情的手法运用,从外部的形象出发,深入内部,赋予想象上的特点。舞蹈的编导是要有很强的模仿力的,编导的思路能否实现和反应现实的重要途径,也是完成文学感受向动作转化的主要途径。舞蹈本身就是一门抒情的艺术和形式,其实舞蹈抒情的方式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人类充分发挥舞蹈抒情性的作用。在表演形式上,舞蹈采用比拟、象征的手法,通过人体的基本动作来表达人民的真情实感,让广大观众在舞蹈动作中体会感情的抒发。而不仅仅是台词、讲述、故事等枯燥的环节去感染和渲染气氛。著名的舞蹈作品荷花舞就通过美妙的动作、优美的旋律、超然的意境、音乐的旋律,创作了美好的形象,从而抒发语言是没法表达出来的感情,从而让观众对和平、对伟大的祖国充满了热爱和真情,显示出舞蹈的强大魅力。 3 舞蹈编导中的叙事手法。有的舞蹈是没有台词的,只有音乐以及各个场景烘托配合,使舞蹈出现了得以表达感情的广阔天地,天鹅湖里王子和天鹅相遇时的经典舞蹈,就是以系列舞蹈表现王子从提放、恐惧、抵御的防范心理到放松、放心、相信、甚至产生爱意、害羞等复杂的情感变化,感染的力度很强,可谓无声胜有声。
4 舞蹈编导中的象征手法。这种手法是有基础生活特点的,概括了生活的基本特点,能反映出生活的本质,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赞赏。在《绳波》这个舞蹈中,用一根绳子当道具,根据剧情发展,绳子成为不同意义的象征。演员将绳子转成圆圈向对方抛去时,这是一种爱的意味;演员被绳子紧紧缠身时,又象征一种命运的意义;三个人在一起跳舞时,充满欢乐的家庭又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绳子剧烈地抖成波浪时,象征了父母矛盾的内心活动;最后绳子向着两个方向拽去,上面的布娃娃晃来晃去,象征父母反目而影响孩子的悲惨境遇。舞蹈灵活的采取象征的表现手法,能够将广大观众注重的感情因素与舞蹈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引起了观众们的沉思和联想,让人在精神上得到陶冶,令人回味无穷。
5 舞蹈编导中的假设手法。作为一门特设的艺术形式,舞蹈和电影、话剧等形式相比,跟日常的生活场景是存在很大区别的,甚至感到了与生活里相违背的生活习惯。《在水》这部舞蹈中,观众宁愿相信和接受舞蹈这种艺术里的假设情况,而不愿盲目地接受生活的现象。因为他们可以从这个舞蹈中感受到艺术美带来的享受。从这个角度来说,舞蹈艺术不是单纯的虚假,而只是一种假设。
四 舞蹈编导中对文学艺术中寓意手法的借用
优秀的作品,是基本的舞蹈功底、精美的舞蹈造型、齐备的服装道具、适合的音乐渲染等因素的综合体现,除此之外,还有舞蹈的内涵,也就是深深的寓意体现在作品里。舞蹈的编导可以将寓意手法运用到作品中,将对生活实际的描绘和感情的表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实现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寓意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舞蹈的形象展现意境美。例如,在《雀之灵》这部作品中,突出了一只漂亮的白孔雀形象,演员通过腕、臂、指等的动作将腿、腰、胸、肩的各个关节进行淋漓尽致地舒展,活像一只展翅翱翔的孔雀。表现出来的节奏是明快的,展现出来的旋律是多彩的,对生命的讴歌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些都形成了一种美好的意境。
2 舞蹈的意念展现意境美。意念作为舞蹈的一个基本特征,与舞蹈的意境应该是不能分割的。将意境通过舞蹈动作展现出来,才能实现寓意的最佳境界。《两棵树》在中国台湾的演出获得了巨大的轰动效果,主要就是因为她的舞蹈在创作意境上产生了巨大的魅力。作品对恋人的形象演示成两颗不可分割的树,不断的将舞蹈在情节和意念上推向新的高潮。而且通过深层次寓意的分析,展现出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不能分开的意境,被人称赞不已,堪称舞蹈寓意运用的典范作品。舞蹈艺术不仅仅是舞者的形体变化进而演绎出来的舞台形式,而是通过舞蹈形式展现出人类的丰富的、复杂的感情和思想的艺术。舞蹈艺术的形象所能够展现出来的境界才能够形成舞蹈艺术的丰富意境。
五 结语
经过多年实践可以充分证明,舞蹈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性很强的艺术门类,需要众多学科在舞蹈艺术中实现交叉和互相作用,进而实现舞蹈艺术的丰富多彩。舞蹈是具有多种知识智慧的产物,包含着众多的学科知识和智慧,能够进一步激发我们对于舞蹈艺术的深层美方面的追求。优秀作品总是能够让人产生“耳目一新”的艺术感官效果,能够不时地引起广大观众的情感共鸣。因为,艺术中的美好意境需要借助创作者独到的眼光,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闪光的东西,提炼并且升华,将美好艺术的形象脱颖而出。舞蹈的意境要不断实现深化,充分调动起观众的想象力,让人产生“身临其境”般的真实感觉。
参考文献:
[1] 陈蔚:《从文学名著到经典歌剧——试析歌剧〈卡门〉的创作特色》,《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2] 甘国农:《威尔弟歌剧〈奥赛罗〉的文学背景和音乐风格》,《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3] 杨燕迪:《解读〈茶花女〉现实主义和心理洞察》,《音乐爱好者》,2000年第1期。
[4] 罗祖文:《论歌剧中音乐与文学的互渗及影响》,《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9年第1期。
[5] 李笑梅:《歌剧与文学的异同辨析》,《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6] 李家君:《瞬间绽放 凄美永恒——玛格丽特与驹子形象之比较伽》,《语文学刊》,2006年第11期。
[7] 宁治、庄丽:《剧目与集训是古典舞与时俱进的双翼》,《舞蹈》,2003年第9期。
[8] 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9] 房进激:《生命·情感·美》,《舞蹈》,2003年第4期。
[10] 邢果:《多元智能发展与舞蹈教育》,《舞蹈》,2004年第1期。
[11] 王国宾:《舞蹈教育战略与发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12] 揚伸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3] 潘志涛:《舞蹈教学指导大典》,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简介:安华文,男,1970—,贵州印江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学、舞蹈创编及理论,工作单位:遵义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关键词:舞蹈编导 文学艺术 表现手法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A
舞蹈编导隶属于舞蹈作品创作和排练范畴,贯穿于舞蹈演出等众多的环节和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充分发挥组织、领导等重要职能作用,具有显著的专业特点,具体来说就是编写、创作、导演等三个方面,发挥着更加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舞蹈编导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其具体就是表现在其灵活的手法方面,采取演绎丰富舞蹈动作,进而实现人物内心情感和思想感情的表现,全面塑造出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舞台形象。在舞蹈的实际创作过程中,舞蹈的创作者总是从基层和实践中汲取营养,深入细致地研究生活,用心来捕捉一切与舞蹈有关的形象细节,深刻创造出相关的舞蹈语言,进行科学的编排设计,最终实现演员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因此,在舞蹈艺术作品创作中,编导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一 舞蹈编导的基本情况
舞蹈的编导类型可以分成四个大类。第一类是指广场舞蹈类的编导。此种类型舞蹈编导一般具有50人的规模,有时人会更多。因此,广场类型的舞蹈表演需要更加详细和周密的舞蹈编导来支撑,需要反复地练习来保障效果。第二类是指庆典类的编导。此种类型舞蹈编导更多的是运用于学校、企业等领域。此类型的舞蹈节目安排具有较为鲜明的时间节点,大多数是在舞蹈的开场、高潮、压轴等关键的环節,属于更加重要的舞蹈表现形式。其演出的方式方法以群体演出为宜,对于舞蹈的体裁则没有过多的限制。第三类是指商业类的编导。此种类型更多的是运用在商业性的舞蹈演出中,一定是针对某种或者某几种具体的产品和商品来说的,也是生产产品的厂家更加关注产品的推介。第四类是指综合类的编导,此种类型的编导具体包含着单型的、双型的、三型的和一般的小型集体舞蹈。从舞蹈编导行业的发展大趋势来说,目前的舞蹈编导的就业依然面向电视台、舞蹈团、艺术团等领域,需求量较大。在文化发展的现代,群众和政府都特别重视精神和文明建设。
二 舞蹈编导重视文学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
舞蹈要充分体现出文学性,将舞蹈和诗词等文学载体有机结合。将舞蹈作为重要的审美形态和形式,也是伴随着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潮流而不断向前推进的,逐渐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例如,历史上比较著名的《荷花舞》、《丰收歌》等经典作品,均采取独特的舞蹈语言方式,努力营造一种诗词的意境,力求充分感染广大的欣赏者,确保在舞蹈艺术中获得更多的美的享受。舞蹈能够充分体现和表现出诗韵的意境,努力将舞蹈中的文学因素充分予以外延和拓展。舞蹈艺术和文学艺术两者之间存在着真谛的互通性。舞蹈作品也能够充分体现出文学作品精妙的结构方法,因为其中具有较多的情绪因素,像诗歌抒情的方式一样,展现出情感的快速变化和起伏来。在情节舞蹈方面,其结构方法和小说的结构存在类似的地方,两者均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按照故事情节的先后发展顺序来展开。简而言之,目前相当部分的舞蹈作品取材均来自于众多的文学作品,甚至有的舞剧作品完全是由著名的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在此过程中,获得许多的生活启示,来源于针对大量生活素材的分析比较研究,进而产生更加具体、生动的艺术性构思和想法。在文学艺术思维运动过程之中,进一步加深对舞蹈形象的积极思索和优秀作品的检验,舞蹈作品的质量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编导对于生活和舞蹈的认识程度,对舞蹈作品的大致判断情况,也是由舞蹈的“文学性”决定的,即情意等因素来源于文学思维的流动、引导。文学被看做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舞蹈占据着文学中的重要位置,形成相对独立的文学艺术品格。通常认为,舞蹈与文学艺术两者之间呈现出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努力形成新的文学思维的基本状态。来源于生活的舞蹈创作过程,要坚持以文学思维作为重要的工具和路径,才能对生活实现充分的感知。可以看出,舞蹈和文学艺术具有各自独特的特质,只有相互交融才能有助于共同的发展,全面丰厚文化底蕴,进一步增强舞蹈创新创造的能力。
三 舞蹈编导中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
1 舞蹈编导中的语言艺术。艺术发展存在一定的规律,各因素间存在结合而发展的必然趋势,原始社会的歌舞形式主要是音乐、舞蹈、诗词等的结合,从实际经验角度来说,更多的舞蹈编辑元素能够将语言艺术、舞蹈动作两者之间有机结合起来。必然在国内的众多的舞蹈作品里,语言艺术的主要体现形式就是歌曲编舞蹈,通过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歌词里的优美意境,创作编制出来舞蹈的形式,语言艺术就是歌词的艺术形式,有了音乐的辅助,歌声为舞蹈做出了最有魅力和表情的伴奏,自然而和谐。因此,这个歌曲为舞蹈编作的形式很是常见,是一种被大众乐于接受的新鲜形式。其中,歌词是起语言辅助作用的。舞蹈是人体艺术,舞蹈表现出来的语言既有意义又有形象。舞蹈的语言在形象上主要指外表的形象和神态,而意则是动作和形象传递出来的一种内在意义和韵味。象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动作,在技巧和风格等各方面都极大影响着象的成功与否。风格是一个舞蹈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点,建立在自己的风格律动基础之上,有独特的特点。如牛背上的摇篮这一舞蹈中,少年的形象就是身着藏袍,坐在牛背,飞舞衣袖驰骋,男演员则是沉稳,刻画了牦牛奔放天性,这些舞蹈的语言所表达的特点,正是观众所看重的生活情感。
2 舞蹈编导中的抒情手法。舞蹈编导中的抒情手法更多的是借物抒情的手法运用,从外部的形象出发,深入内部,赋予想象上的特点。舞蹈的编导是要有很强的模仿力的,编导的思路能否实现和反应现实的重要途径,也是完成文学感受向动作转化的主要途径。舞蹈本身就是一门抒情的艺术和形式,其实舞蹈抒情的方式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人类充分发挥舞蹈抒情性的作用。在表演形式上,舞蹈采用比拟、象征的手法,通过人体的基本动作来表达人民的真情实感,让广大观众在舞蹈动作中体会感情的抒发。而不仅仅是台词、讲述、故事等枯燥的环节去感染和渲染气氛。著名的舞蹈作品荷花舞就通过美妙的动作、优美的旋律、超然的意境、音乐的旋律,创作了美好的形象,从而抒发语言是没法表达出来的感情,从而让观众对和平、对伟大的祖国充满了热爱和真情,显示出舞蹈的强大魅力。 3 舞蹈编导中的叙事手法。有的舞蹈是没有台词的,只有音乐以及各个场景烘托配合,使舞蹈出现了得以表达感情的广阔天地,天鹅湖里王子和天鹅相遇时的经典舞蹈,就是以系列舞蹈表现王子从提放、恐惧、抵御的防范心理到放松、放心、相信、甚至产生爱意、害羞等复杂的情感变化,感染的力度很强,可谓无声胜有声。
4 舞蹈编导中的象征手法。这种手法是有基础生活特点的,概括了生活的基本特点,能反映出生活的本质,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赞赏。在《绳波》这个舞蹈中,用一根绳子当道具,根据剧情发展,绳子成为不同意义的象征。演员将绳子转成圆圈向对方抛去时,这是一种爱的意味;演员被绳子紧紧缠身时,又象征一种命运的意义;三个人在一起跳舞时,充满欢乐的家庭又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绳子剧烈地抖成波浪时,象征了父母矛盾的内心活动;最后绳子向着两个方向拽去,上面的布娃娃晃来晃去,象征父母反目而影响孩子的悲惨境遇。舞蹈灵活的采取象征的表现手法,能够将广大观众注重的感情因素与舞蹈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引起了观众们的沉思和联想,让人在精神上得到陶冶,令人回味无穷。
5 舞蹈编导中的假设手法。作为一门特设的艺术形式,舞蹈和电影、话剧等形式相比,跟日常的生活场景是存在很大区别的,甚至感到了与生活里相违背的生活习惯。《在水》这部舞蹈中,观众宁愿相信和接受舞蹈这种艺术里的假设情况,而不愿盲目地接受生活的现象。因为他们可以从这个舞蹈中感受到艺术美带来的享受。从这个角度来说,舞蹈艺术不是单纯的虚假,而只是一种假设。
四 舞蹈编导中对文学艺术中寓意手法的借用
优秀的作品,是基本的舞蹈功底、精美的舞蹈造型、齐备的服装道具、适合的音乐渲染等因素的综合体现,除此之外,还有舞蹈的内涵,也就是深深的寓意体现在作品里。舞蹈的编导可以将寓意手法运用到作品中,将对生活实际的描绘和感情的表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实现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寓意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舞蹈的形象展现意境美。例如,在《雀之灵》这部作品中,突出了一只漂亮的白孔雀形象,演员通过腕、臂、指等的动作将腿、腰、胸、肩的各个关节进行淋漓尽致地舒展,活像一只展翅翱翔的孔雀。表现出来的节奏是明快的,展现出来的旋律是多彩的,对生命的讴歌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些都形成了一种美好的意境。
2 舞蹈的意念展现意境美。意念作为舞蹈的一个基本特征,与舞蹈的意境应该是不能分割的。将意境通过舞蹈动作展现出来,才能实现寓意的最佳境界。《两棵树》在中国台湾的演出获得了巨大的轰动效果,主要就是因为她的舞蹈在创作意境上产生了巨大的魅力。作品对恋人的形象演示成两颗不可分割的树,不断的将舞蹈在情节和意念上推向新的高潮。而且通过深层次寓意的分析,展现出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不能分开的意境,被人称赞不已,堪称舞蹈寓意运用的典范作品。舞蹈艺术不仅仅是舞者的形体变化进而演绎出来的舞台形式,而是通过舞蹈形式展现出人类的丰富的、复杂的感情和思想的艺术。舞蹈艺术的形象所能够展现出来的境界才能够形成舞蹈艺术的丰富意境。
五 结语
经过多年实践可以充分证明,舞蹈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性很强的艺术门类,需要众多学科在舞蹈艺术中实现交叉和互相作用,进而实现舞蹈艺术的丰富多彩。舞蹈是具有多种知识智慧的产物,包含着众多的学科知识和智慧,能够进一步激发我们对于舞蹈艺术的深层美方面的追求。优秀作品总是能够让人产生“耳目一新”的艺术感官效果,能够不时地引起广大观众的情感共鸣。因为,艺术中的美好意境需要借助创作者独到的眼光,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闪光的东西,提炼并且升华,将美好艺术的形象脱颖而出。舞蹈的意境要不断实现深化,充分调动起观众的想象力,让人产生“身临其境”般的真实感觉。
参考文献:
[1] 陈蔚:《从文学名著到经典歌剧——试析歌剧〈卡门〉的创作特色》,《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2] 甘国农:《威尔弟歌剧〈奥赛罗〉的文学背景和音乐风格》,《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3] 杨燕迪:《解读〈茶花女〉现实主义和心理洞察》,《音乐爱好者》,2000年第1期。
[4] 罗祖文:《论歌剧中音乐与文学的互渗及影响》,《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9年第1期。
[5] 李笑梅:《歌剧与文学的异同辨析》,《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6] 李家君:《瞬间绽放 凄美永恒——玛格丽特与驹子形象之比较伽》,《语文学刊》,2006年第11期。
[7] 宁治、庄丽:《剧目与集训是古典舞与时俱进的双翼》,《舞蹈》,2003年第9期。
[8] 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9] 房进激:《生命·情感·美》,《舞蹈》,2003年第4期。
[10] 邢果:《多元智能发展与舞蹈教育》,《舞蹈》,2004年第1期。
[11] 王国宾:《舞蹈教育战略与发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12] 揚伸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3] 潘志涛:《舞蹈教学指导大典》,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简介:安华文,男,1970—,贵州印江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学、舞蹈创编及理论,工作单位:遵义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