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理论的流变及其与民族理论的关系

来源 :黑龙江民族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feh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学(Anthropology)/民族学(Ethology)传统上的核心概念是'文化(culture)',其学术传统与我国1949年以来的以'民族'为核心概念的'民族研究'有较大的区别.人类学中的族群理论(theories of Ethnicty)虽非人类学传统的、核心的研究领域,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并与我国的民族理论有互相参照的意义.本文在回顾族群理论诸流派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不同流派之间承袭与补充的关系;并论述指出,西方的
其他文献
本文认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对指导"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以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制定好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十一五"专项规划,抓住机
五乙酰葡萄糖经溴化后与10-羟基喜树碱反应,再经脱乙酰保护基后生成水溶性提高、内酯结构不变的新化合物10-O-(1-β-D-葡萄糖基)喜树碱,总收率32%。
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和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已在全球范围内确立。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也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而网络教育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