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在迎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机遇和挑战。本文对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以来存在的问题谈了自己的几点看法,希望能抛砖引玉,使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问题
全国新课程实施至今已近十几年,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一定成果。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毫无疑义的,关键是如何贯彻这一理念,是否应该彻底摒弃传统教学,是否只要课堂的轰轰轰烈烈,是否只要学生喜欢我就做,教师是否懂得灵活,教师是否应坚持个性,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索。
一、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为赏而赏,评价过于注重结果
笔者就所在小学随机抽取了400人作了一份关于数学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回答的评价中“无论对错都不评价”的比例占有43.6%,“只对回答对的同学进行评价”的占11.7%,而“无论对错都给予肯定评价”的占有44.1%,学生偶尔受老师表扬的比例占56.9%,学生几乎没受过老师表扬的占34.6%,从中也可以看到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存在某些不合理的地方,即使为了不伤害学生自尊心,教师也应当正确评价,只是要本着鼓励为主原则,而不能对错不分,为赏而赏,失去应有的原则性。
2. 学生数学情感参与不足
笔者的调查发现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不是十分理想,数学学习经常能体验到快乐的仅占33.3%,对于教师课堂上的错误,发现后能马上指出来的也仅有43.4%,对于“每天不懂的知识点努力解决的”也只占45.2%。事实上数学新课标注重学生情感参与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3. 学法指导“有名无实”
关于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的调查问卷中学生“认为数学老师经常给他们开展学习方法指导的”占31.4%,“认为老师从来没有开展学习方法指导的”占13%,“认为数学老师只偶尔开展学习方法指导的”占55.6%,可见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存在某些欠缺的地方。
4. 互动交流形式化,课堂成了优生“表演场”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中上及优秀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明显多于中等及中等以下学生的问题回答。几乎不回答问题的中等以下学生占几乎不回答总数的71.4%,较少的也占有79.6%,很多的仅占20.7%。
二、完善小学数学教学若干对策思考
1. 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1)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并不只是最后的数学成绩为指标的,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数学学习的思考过程等都可作为评价指标。
(2)要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更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不轻易惩罚学生,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考虑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应多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评价,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
(3)合理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社会应给予教师更多的宽容,学校应给予教师更合理的教学质量评定,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标准,以学生多元化评价为依据,合理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2. 营造和谐数学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需要适宜的“气候”和“土壤”,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其必不可少的条件。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可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把微笑带进课堂
要用和谐慈祥的目光看着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
(2)理解、了解、寬容学生
在数学教学中应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泼的课堂气氛,形成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3)建立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环境
数学教师要建立对每一个学生合适的数学期望,要从学生原有的数学学习成绩,努力程度等多方面因素来为学生创造适合他们自己的数学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成功感,对数学学习充满希望。
3. 开展学法指导,激发学生积极性
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讲解新课知识点以外还应结合心理指导,开展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学法指导,从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实际出发,进行有效指导。
4. 把握课堂教学“四个度”
针对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过于热闹的教学形式,有必要做一个降温处理,把握好课堂教学四个度。
(1)课堂提问要有度
教师要仔细反思,正确理解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庸俗化问答的区别,作一个有心人,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数学教学问题,使问题更具启发性。
(2)课堂讨论交流要有度
数学教学中有的内容并不需要过多的交流,教师的直接传授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对于探究性学习更是如此,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用于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3)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有度
板书与多媒体的要协调应用。教师要清楚多媒体教学并不一定都是好的,板书也并不一定都是有害的。板书与多媒体的应用应该是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
(4)课堂“赞赏”要有度
教师应对学生的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但在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满足学生的成就感的同时,教师也不能因此对学生过度评价,也要本着实事求是,严格要求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
5. 强化学生数学情感参与度,让学生体验数学
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度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数学学习的效果。数学教师必须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体验,以增强其参与度。
(1)增加学生的情感投入
首先,师生必须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拉近师生间心灵的距离,唤起学生的共鸣。其次,注意积累与学生的生活背景有紧密联系的学习材料,要注意材料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是一种有意思的事情,乐于接近数学。
(2)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首先,设计尽可能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数学问题,要使问题有层次性,使不同水平学生都有面临挑战性的机会和享受成功的体验,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其次,要运用积极的评价手段,淡化“受挫、失败”的情感体验,对数学学习保持积极的心态。总之,让学生多接触生活事实,多参与数学活动,以更多的形式让学生体验数学,从而使其情感也能有效融入到数学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顾泠元.教学改革的行动与诠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8).
[2]叶立军,方均斌,林永伟.现代数学教学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02).
[3]张奠宙.数学教育展望[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5).
[5]钟启泉,徐斌艳.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09).
[6]董培仁,牛淑娥.下移数学教育重心提高资源生数学素质[J].当代教育论坛,2007.
[7]赵翠明,朱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权威的消解与重构[J].当代教育论坛,2007.
[8]洪昕.教师职业压力新解[J].吉林教育,2007(02).
[9]张伟平.新课改中教师素养的不足及其解决措施[J].教育探索,2005(12).
[10]陈月贤.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数学学习行为的变化[J].龙岩学院学报,2004(06).
【关键词】数学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问题
全国新课程实施至今已近十几年,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一定成果。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毫无疑义的,关键是如何贯彻这一理念,是否应该彻底摒弃传统教学,是否只要课堂的轰轰轰烈烈,是否只要学生喜欢我就做,教师是否懂得灵活,教师是否应坚持个性,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索。
一、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为赏而赏,评价过于注重结果
笔者就所在小学随机抽取了400人作了一份关于数学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回答的评价中“无论对错都不评价”的比例占有43.6%,“只对回答对的同学进行评价”的占11.7%,而“无论对错都给予肯定评价”的占有44.1%,学生偶尔受老师表扬的比例占56.9%,学生几乎没受过老师表扬的占34.6%,从中也可以看到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存在某些不合理的地方,即使为了不伤害学生自尊心,教师也应当正确评价,只是要本着鼓励为主原则,而不能对错不分,为赏而赏,失去应有的原则性。
2. 学生数学情感参与不足
笔者的调查发现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不是十分理想,数学学习经常能体验到快乐的仅占33.3%,对于教师课堂上的错误,发现后能马上指出来的也仅有43.4%,对于“每天不懂的知识点努力解决的”也只占45.2%。事实上数学新课标注重学生情感参与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3. 学法指导“有名无实”
关于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的调查问卷中学生“认为数学老师经常给他们开展学习方法指导的”占31.4%,“认为老师从来没有开展学习方法指导的”占13%,“认为数学老师只偶尔开展学习方法指导的”占55.6%,可见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存在某些欠缺的地方。
4. 互动交流形式化,课堂成了优生“表演场”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中上及优秀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明显多于中等及中等以下学生的问题回答。几乎不回答问题的中等以下学生占几乎不回答总数的71.4%,较少的也占有79.6%,很多的仅占20.7%。
二、完善小学数学教学若干对策思考
1. 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1)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并不只是最后的数学成绩为指标的,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数学学习的思考过程等都可作为评价指标。
(2)要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更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不轻易惩罚学生,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考虑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应多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评价,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
(3)合理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社会应给予教师更多的宽容,学校应给予教师更合理的教学质量评定,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标准,以学生多元化评价为依据,合理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2. 营造和谐数学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需要适宜的“气候”和“土壤”,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其必不可少的条件。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可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把微笑带进课堂
要用和谐慈祥的目光看着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
(2)理解、了解、寬容学生
在数学教学中应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泼的课堂气氛,形成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3)建立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环境
数学教师要建立对每一个学生合适的数学期望,要从学生原有的数学学习成绩,努力程度等多方面因素来为学生创造适合他们自己的数学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成功感,对数学学习充满希望。
3. 开展学法指导,激发学生积极性
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讲解新课知识点以外还应结合心理指导,开展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学法指导,从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实际出发,进行有效指导。
4. 把握课堂教学“四个度”
针对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过于热闹的教学形式,有必要做一个降温处理,把握好课堂教学四个度。
(1)课堂提问要有度
教师要仔细反思,正确理解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庸俗化问答的区别,作一个有心人,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数学教学问题,使问题更具启发性。
(2)课堂讨论交流要有度
数学教学中有的内容并不需要过多的交流,教师的直接传授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对于探究性学习更是如此,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用于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3)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有度
板书与多媒体的要协调应用。教师要清楚多媒体教学并不一定都是好的,板书也并不一定都是有害的。板书与多媒体的应用应该是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
(4)课堂“赞赏”要有度
教师应对学生的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但在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满足学生的成就感的同时,教师也不能因此对学生过度评价,也要本着实事求是,严格要求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
5. 强化学生数学情感参与度,让学生体验数学
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度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数学学习的效果。数学教师必须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体验,以增强其参与度。
(1)增加学生的情感投入
首先,师生必须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拉近师生间心灵的距离,唤起学生的共鸣。其次,注意积累与学生的生活背景有紧密联系的学习材料,要注意材料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是一种有意思的事情,乐于接近数学。
(2)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首先,设计尽可能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数学问题,要使问题有层次性,使不同水平学生都有面临挑战性的机会和享受成功的体验,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其次,要运用积极的评价手段,淡化“受挫、失败”的情感体验,对数学学习保持积极的心态。总之,让学生多接触生活事实,多参与数学活动,以更多的形式让学生体验数学,从而使其情感也能有效融入到数学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顾泠元.教学改革的行动与诠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8).
[2]叶立军,方均斌,林永伟.现代数学教学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02).
[3]张奠宙.数学教育展望[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5).
[5]钟启泉,徐斌艳.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09).
[6]董培仁,牛淑娥.下移数学教育重心提高资源生数学素质[J].当代教育论坛,2007.
[7]赵翠明,朱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权威的消解与重构[J].当代教育论坛,2007.
[8]洪昕.教师职业压力新解[J].吉林教育,2007(02).
[9]张伟平.新课改中教师素养的不足及其解决措施[J].教育探索,2005(12).
[10]陈月贤.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数学学习行为的变化[J].龙岩学院学报,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