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编制《江苏某高校辅导员压力调查表》,采取整体抽样调查方法,对全校辅导员进行调查,以江苏某高校为例对辅导员压力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得出辅导员压力形成原因主要是工作负荷大、职业前景渺茫和学校管理不规范,最后从外部环境和内部个体两方面,提出高校辅导员压力化解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压力;对策
高校辅导员由于其独特的工作内容和职业定位,承担着多方面的压力—社会压力、工作压力和自身压力等,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但是却忽视了辅导员自身的心理健康。辅导员的压力源不是单一的而是来自各个方面的,这些压力的产生都是有其原因的。为了能够改善辅导员的心理压力,为辅导员的生活与工作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
一、调查问卷设计与调查对象
江苏某高校辅导员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调查方法采取整体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2份,有效率达94.7%。调查对象中,男性有64人,占45.1%,女性有78人,占54.9%。30岁以下有85人,占59.9%,30岁及以上57人,占40.1%。未婚者66人,占46.5%,已婚者76人,占53.5%。本科以下学历37人,占26.1%,硕士以上学历105人,占73.9%。讲师以下职称42人,占29.6%,讲师以上职称100人,占70.4%。工作4年以下44人,占31%,四年以上98人,占69%。
本次调查使用的《江苏某高校辅导员压力调查表》是自主编制,主要内容有以下三点:1.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婚姻状况等。2.调查对象压力现状:压力表现、工作状态、自身感受等。3.调查对象压力产生的原因:家庭婚姻、个人能力、收入水平、工作强度、学校管理等。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江苏某高校辅导员压力现状
1. 辅导员压力总体情况浅析
从表1可看出,在江苏某高校被调查的142名辅导员中,无压力感的人数为0人,感到压力适中的有26人,两项共占总人数的18.17%;觉得压力较大或者很大的有116人,占总人数的81.83%,而这中间感到压力较大的人有80人,占总人数的56.08%。綜上所述,被抽样调查的辅导员中有八成以上感到压力较大,还有约三成的辅导员感到压力很大。即使按照性别、年龄、婚姻、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不同分项进行统计分析,每个分项都得出80%左右的辅导员压力较大或者很大。
2. 辅导员的压力情况分析

分析表1 可以得出:“年龄较大、未婚、学历高、无职称、工作年限长”的辅导员相对来说感到压力比较大。感到压力较大或者很大的辅导员之中,30岁及以上的辅导员有47人,占83.4%,高出30岁以下2.2%;研究生学历有91人,占86.6%,高出本科及以下12.5%;未婚有56人,占85.5%,比已婚者高出4.7%;职称在讲师以下的有34人,占84.2%,低于讲师以上职称0.1%;工作4年及以上的有85人,占85.8%,高出4年以下10.1%。
(二)当前江苏某高校辅导员压力产生原因
1. 外部压力
(1)辅导员工作负荷方面压力分析
工作负荷的压力给辅导员带来的是身体的疲惫。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江苏某高校每位辅导员所辅导的学生人数大多在300人以上,更有个别辅导员要辅导的学生人数多达400人以上。辅导员需要负责的工作内容比较多,一般包括:团组织活动指导、学生心理教育、奖学金、助学金、贷款、学生党建活动、招生工作,当前辅导员工作的普遍状况是:一切与学生有关的事情就是辅导员的事情。辅导员加班的比例高达80%以上,平均每日打电话数达20个左右,更能说明辅导员工作的负荷压力之大。
(2)辅导员所在学校管理方面压力分析
该校对辅导员的工作要求过细且责任追究较大,这两点导致辅导员产生压力。学校没有专门对辅导员的绩效考核指标,这是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辅导员工作特殊性表现在成果无形性,工作难以量化,考核指标的权重很难准确把握等方面。江苏某高校把学生奖惩情况与辅导员的绩效考核挂钩,这样的评价指标体系给辅导员带来很大的压力。
(3)辅导员家庭经济方面压力分析
让辅导员安心工作就需要良好的家庭经济基础,但是大多数辅导员工作年限短、职称低、收入水平低,在经济上承受巨大压力。研究表明,59.7%的辅导员承担经济压力大,有一半以上的人没有房产,婚姻有较大压力的占1/4以上。
2. 内部压力
(1)辅导员个人能力方面压力分析
新时代的辅导员每天都会面临着新问题,辅导员如果一日不学习,就会在事业上不如意。在调查研究中,辅导员最大的工作困难是对学生的心理与安全教育,同意此观点的人数101人,占71%;紧接着排在第二位的是学生思想教育及日常管理,同意此观点人数有72人,占总人数的50.7%;排在第三位的是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同意此观点人数为87人,占61.3%。辅导员对这三项工作的压力之大,也间接反映了学生难教育、难就业、难管理的现状。与男性辅导员相比,女性辅导员抗压能力高于男性辅导员。工作年限短的辅导员虽然在平时的工作中富有激情,但是他们自身缺乏经验,能力胜任压力相对来说比较大。
(2)辅导员职业前景压力分析
研究表明,职业前景对于辅导员来说压力最大。参与问卷调查的142名辅导员中,有85.8%的辅导员认同职业前景是给他们带来压力的一个因素。这些辅导员中缺乏职业目标、职业成就以及职业方向,对辅导员工作有动摇后悔想法的占三成多,对职业发展缺乏信心的超过三成,工作无成就感占比也较高。调查显示:江苏某高校辅导员处于非职业化、边缘化状态,致使辅导员对职业的发展前景不乐观,因此使得辅导员们感到较大的压力。 三、高校辅导员压力的化解策略
通过对在校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辅导员的压力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社会压力、工作压力和个人压力。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辅导员都认为自己缺少相应的工作能力和经验,并且认为高校缺乏详细的辅导员培养计划。此外,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也加剧了高校的内部竞争,辅导员的压力也急剧增加,在工作中遇到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职责不清。
(一)增强辅导员的外部支持
1. 建立辅导员心理健康保障机制
高校应该把辅导员的心理健康也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在制定学校的管理制度与辅导员评估制度时,要切实的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减轻辅导员的精神负担。为辅导员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内容应该包括辅导员的家庭、工作、身体和观察等各个方面的资料,便于及时了解辅导员的心理状况与变化,并针对具体问题及时对辅导员进行心理诊断和调适。
2.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各类政策支持
建立有关辅导员经济待遇、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和工作待遇等方面的保障制度,制定针对辅导员的职称评审制度,适当提高辅导员的福利待遇,满足辅导员适当的政治待遇要求,使辅导员能够看到自己未来职业岗位上的前景,能够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实现心理的平衡。
3.建立健全的辅导员培养和发展机制
建立相应的辅导员职业心理维护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辅导员的激励机制,形成合理有效的工作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制度上为辅导员在经济、政治、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的待遇提供有力的保障,从而增加辅导员工作的吸引力,通过长效机制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建立职业资格制度,实行行业准入制度,确保辅导员素质。严格选聘标准,强化选聘程序,确保辅导员质量。
(二)增强个体减压技能
1. 加强理论学习和品德修养
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提高自我的品德修养、增强自己的政治素养,提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与贯彻能力,把真理与人格的力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自己能够成为为人师表、具有美德、清正廉洁、不谋私利和求真务实的人,搭建合理的知识框架,用自身的知识为学生指点迷津,树立自信心,克服失落感和自卑感等不良的情绪心理。
2. 改变平时工作方法
学生工作是一个庞杂的工作体系,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积极改善工作方法,积极总结工作中的各项经验,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讲究高效技术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学生组织干部的中坚与骨干力量,减轻自身工作负荷,发掘学生的亮点,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主观能动性。通过统一的高效经验信息分享平台,共同探讨出学生问题的处理方法以及工作经验。
3. 注重自我提升
高效辅导员应该制定符合自身实际,与自身发展相关的长、中、短期目标,为自己未来职业发展进行规划。依据帕瑞托原理,依据击破性和首要性,将每日的工作进行分类,优化每天工作时间,以及提高沟通技能,和睦人际,愉悅交往,增强自身抗压应对能力,减少由于不及时沟通而产生的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丁敢真,廖梅杰.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及其调适——以浙江师范大学辅导员调查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2]黄文浩.高校辅导员的压力管理——专职辅导员基本状况调查的结果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06).
[3]陈秋燕.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调查分析——基于泉州三所高校的调查[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05).
[4]孙舒平.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应对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2).
[5]余欢平.高校辅导员压力管理策略[J].科技信息,2009(04).
[6]崔晓霞.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现状分析——以某省部分高校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04).
(作者单位:管叶峰,江苏大学食品学院;胡百灵,江苏大学财务处)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压力;对策
高校辅导员由于其独特的工作内容和职业定位,承担着多方面的压力—社会压力、工作压力和自身压力等,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但是却忽视了辅导员自身的心理健康。辅导员的压力源不是单一的而是来自各个方面的,这些压力的产生都是有其原因的。为了能够改善辅导员的心理压力,为辅导员的生活与工作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
一、调查问卷设计与调查对象
江苏某高校辅导员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调查方法采取整体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2份,有效率达94.7%。调查对象中,男性有64人,占45.1%,女性有78人,占54.9%。30岁以下有85人,占59.9%,30岁及以上57人,占40.1%。未婚者66人,占46.5%,已婚者76人,占53.5%。本科以下学历37人,占26.1%,硕士以上学历105人,占73.9%。讲师以下职称42人,占29.6%,讲师以上职称100人,占70.4%。工作4年以下44人,占31%,四年以上98人,占69%。
本次调查使用的《江苏某高校辅导员压力调查表》是自主编制,主要内容有以下三点:1.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婚姻状况等。2.调查对象压力现状:压力表现、工作状态、自身感受等。3.调查对象压力产生的原因:家庭婚姻、个人能力、收入水平、工作强度、学校管理等。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江苏某高校辅导员压力现状
1. 辅导员压力总体情况浅析
从表1可看出,在江苏某高校被调查的142名辅导员中,无压力感的人数为0人,感到压力适中的有26人,两项共占总人数的18.17%;觉得压力较大或者很大的有116人,占总人数的81.83%,而这中间感到压力较大的人有80人,占总人数的56.08%。綜上所述,被抽样调查的辅导员中有八成以上感到压力较大,还有约三成的辅导员感到压力很大。即使按照性别、年龄、婚姻、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不同分项进行统计分析,每个分项都得出80%左右的辅导员压力较大或者很大。
2. 辅导员的压力情况分析

分析表1 可以得出:“年龄较大、未婚、学历高、无职称、工作年限长”的辅导员相对来说感到压力比较大。感到压力较大或者很大的辅导员之中,30岁及以上的辅导员有47人,占83.4%,高出30岁以下2.2%;研究生学历有91人,占86.6%,高出本科及以下12.5%;未婚有56人,占85.5%,比已婚者高出4.7%;职称在讲师以下的有34人,占84.2%,低于讲师以上职称0.1%;工作4年及以上的有85人,占85.8%,高出4年以下10.1%。
(二)当前江苏某高校辅导员压力产生原因
1. 外部压力
(1)辅导员工作负荷方面压力分析
工作负荷的压力给辅导员带来的是身体的疲惫。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江苏某高校每位辅导员所辅导的学生人数大多在300人以上,更有个别辅导员要辅导的学生人数多达400人以上。辅导员需要负责的工作内容比较多,一般包括:团组织活动指导、学生心理教育、奖学金、助学金、贷款、学生党建活动、招生工作,当前辅导员工作的普遍状况是:一切与学生有关的事情就是辅导员的事情。辅导员加班的比例高达80%以上,平均每日打电话数达20个左右,更能说明辅导员工作的负荷压力之大。
(2)辅导员所在学校管理方面压力分析
该校对辅导员的工作要求过细且责任追究较大,这两点导致辅导员产生压力。学校没有专门对辅导员的绩效考核指标,这是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辅导员工作特殊性表现在成果无形性,工作难以量化,考核指标的权重很难准确把握等方面。江苏某高校把学生奖惩情况与辅导员的绩效考核挂钩,这样的评价指标体系给辅导员带来很大的压力。
(3)辅导员家庭经济方面压力分析
让辅导员安心工作就需要良好的家庭经济基础,但是大多数辅导员工作年限短、职称低、收入水平低,在经济上承受巨大压力。研究表明,59.7%的辅导员承担经济压力大,有一半以上的人没有房产,婚姻有较大压力的占1/4以上。
2. 内部压力
(1)辅导员个人能力方面压力分析
新时代的辅导员每天都会面临着新问题,辅导员如果一日不学习,就会在事业上不如意。在调查研究中,辅导员最大的工作困难是对学生的心理与安全教育,同意此观点的人数101人,占71%;紧接着排在第二位的是学生思想教育及日常管理,同意此观点人数有72人,占总人数的50.7%;排在第三位的是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同意此观点人数为87人,占61.3%。辅导员对这三项工作的压力之大,也间接反映了学生难教育、难就业、难管理的现状。与男性辅导员相比,女性辅导员抗压能力高于男性辅导员。工作年限短的辅导员虽然在平时的工作中富有激情,但是他们自身缺乏经验,能力胜任压力相对来说比较大。
(2)辅导员职业前景压力分析
研究表明,职业前景对于辅导员来说压力最大。参与问卷调查的142名辅导员中,有85.8%的辅导员认同职业前景是给他们带来压力的一个因素。这些辅导员中缺乏职业目标、职业成就以及职业方向,对辅导员工作有动摇后悔想法的占三成多,对职业发展缺乏信心的超过三成,工作无成就感占比也较高。调查显示:江苏某高校辅导员处于非职业化、边缘化状态,致使辅导员对职业的发展前景不乐观,因此使得辅导员们感到较大的压力。 三、高校辅导员压力的化解策略
通过对在校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辅导员的压力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社会压力、工作压力和个人压力。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辅导员都认为自己缺少相应的工作能力和经验,并且认为高校缺乏详细的辅导员培养计划。此外,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也加剧了高校的内部竞争,辅导员的压力也急剧增加,在工作中遇到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职责不清。
(一)增强辅导员的外部支持
1. 建立辅导员心理健康保障机制
高校应该把辅导员的心理健康也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在制定学校的管理制度与辅导员评估制度时,要切实的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减轻辅导员的精神负担。为辅导员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内容应该包括辅导员的家庭、工作、身体和观察等各个方面的资料,便于及时了解辅导员的心理状况与变化,并针对具体问题及时对辅导员进行心理诊断和调适。
2.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各类政策支持
建立有关辅导员经济待遇、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和工作待遇等方面的保障制度,制定针对辅导员的职称评审制度,适当提高辅导员的福利待遇,满足辅导员适当的政治待遇要求,使辅导员能够看到自己未来职业岗位上的前景,能够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实现心理的平衡。
3.建立健全的辅导员培养和发展机制
建立相应的辅导员职业心理维护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辅导员的激励机制,形成合理有效的工作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制度上为辅导员在经济、政治、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的待遇提供有力的保障,从而增加辅导员工作的吸引力,通过长效机制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建立职业资格制度,实行行业准入制度,确保辅导员素质。严格选聘标准,强化选聘程序,确保辅导员质量。
(二)增强个体减压技能
1. 加强理论学习和品德修养
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提高自我的品德修养、增强自己的政治素养,提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与贯彻能力,把真理与人格的力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自己能够成为为人师表、具有美德、清正廉洁、不谋私利和求真务实的人,搭建合理的知识框架,用自身的知识为学生指点迷津,树立自信心,克服失落感和自卑感等不良的情绪心理。
2. 改变平时工作方法
学生工作是一个庞杂的工作体系,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积极改善工作方法,积极总结工作中的各项经验,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讲究高效技术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学生组织干部的中坚与骨干力量,减轻自身工作负荷,发掘学生的亮点,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主观能动性。通过统一的高效经验信息分享平台,共同探讨出学生问题的处理方法以及工作经验。
3. 注重自我提升
高效辅导员应该制定符合自身实际,与自身发展相关的长、中、短期目标,为自己未来职业发展进行规划。依据帕瑞托原理,依据击破性和首要性,将每日的工作进行分类,优化每天工作时间,以及提高沟通技能,和睦人际,愉悅交往,增强自身抗压应对能力,减少由于不及时沟通而产生的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丁敢真,廖梅杰.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及其调适——以浙江师范大学辅导员调查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2]黄文浩.高校辅导员的压力管理——专职辅导员基本状况调查的结果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06).
[3]陈秋燕.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调查分析——基于泉州三所高校的调查[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05).
[4]孙舒平.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应对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2).
[5]余欢平.高校辅导员压力管理策略[J].科技信息,2009(04).
[6]崔晓霞.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现状分析——以某省部分高校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04).
(作者单位:管叶峰,江苏大学食品学院;胡百灵,江苏大学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