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显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步曲”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peng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发生本质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积极参与”。“师说生听”变成“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为了提问而提问,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合作而合作,为了练习而练习的现象普遍存在。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如何向课堂40分钟要回高质量呢?
  第一步: 吃透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材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出发点”,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 如,我在教“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出示:12×4,学生就由此想到前面学的口算方法,当然还有其他的算法。诚然,是否知道其实这道题的笔算就是口算的转化,这点是新教材中找不到的,它是老教材中体现的旧知识的迁移;再如,本课中后面还有一道练习题的意图是更让我们想不到的,“每辆车限坐20人,2辆车可以坐几人?3辆呢?——7辆呢?8辆呢?”这是学过的知识且很简单,为什么在这里出现呢?殊不知,它还蕴含着“一个因数不变,另一因数扩大了,积就跟着扩大”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
  可见,深入钻研教材不仅需要认真钻教材,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另外,有条件的话还应认真比较新老教材,从变动中深刻领会编者的意图,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精神实质,一个优秀的老师就应对教材理解深刻及有独到的见解,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做到胸有成竹地把“书中的知识”变成“心中的知识”,这才能够给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保证。
  第二步:走进课堂是提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1.问题情境要有效
  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会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可以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兴趣,迅速进入思维状态。可是,现实课堂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件演示游乐场情境,让学生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说了很多他们喜欢玩的或看到的,时间耗费了不少,可学生发现的都是与角无关的特征,这就是对导入新课的重要性重视得不够,在备课时没有下工夫,或没找到合适的方法及时将学生生活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引导到怎样找角上来,也就是没有抓住数学的本质,突出数学味。
  2.开展讨论要有效
  小组讨论是新课程中倡导的一种学习形式。它打破了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之间的隔阂,给予他们更多的合作、交流机会,通过师生、生生的讨论交流,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这都是有效讨论带来的硕果,但目前有的“小组讨论”学习形式,却成了摆设,遇到一个小问题就讨论且讨论完了又回到了个人汇报,这样既费时又无获。
  我的看法:其一,在知识的疑点处讨论,质疑问难是创新的种子,在知识的疑点处展开讨论,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如: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通过分苹果,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含义后,给出一组有余数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余数都比除数小,进一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或再次操作,认识到等于或大于除数时说明还够继续分,消除了学生心中的疑点。其二,在知识的关键处讨论,在教材的重点、关键处组织讨论,尤其是对一些概念、性质的理解与掌握。“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可取,应该在内容的关键处进行讨论。如教学“千克、克的认识”时,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哪个重?此时讨论,使学生进一步对重量单位有了的认识。因此,在知识的关键处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教师语言要有效
  有时觉得课堂上时间总是不够用,反思下来,却发现有太多的废话。如,情境中出现花园时,忍不住拓展开了:“你们想在花园里玩玩吗?”学生兴致来了,纷纷嚷着想要说出哪个花园玩过,多么漂亮。师再接着说自己到过哪个花园玩,是多么的漂亮。这时,课堂气氛好像是挺热闹的。但仔细一想,这与教学目标达成有一点帮助吗?出现过一点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吗?如果没有,我们说它干吗呢?课堂的精彩在于有效,如果没有实效,再热闹,再花哨的课堂也是不值得提倡的。
  第三步:课后反思能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升华。
  正如有的教育学者认为那样,“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技术或策略,同时有效教学也是一种观念,它要求每一个教师超越一般的、共同的技术,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在教学中我感到,经常在上完一节课时,我的心情分为两种:一种是轻松快乐;另一种是闷闷不乐。其实就是教学成功与失败的告示呀!如,在教“两位数乘一位数”时,各个部分都教学得很好,学生也掌握得很好,可却出现了时间不够,而且是最后一题重点开拓学生思维的题目没完成,让我百思不得其解。课后研讨才发现在练习时没有重视区分层次及当堂取舍(即学生对计算掌握很牢后就不要按部就班地一题一题做)。可见,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反思对于学生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对于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也具有升华的催化作用。
  总之,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满怀饱满的热情、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刻苦钻研教材,积极开展教学实践,不断反思教学行为,力求做到题材新颖、有趣味性、有数学味,教学形式多种多样、高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勇于探索,这样的数学课堂才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才能有效、高效。
  (责编钟岚)
其他文献
一、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产出的特征高等教育产出水平是衡量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重要指标,它既是经济对高等教育供给水平的变量,又是经济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量。在一定的财政投入下,高
我国平原植树造林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有文字记载时期,开始是栽植行道树,相当于现在的农村“四旁”植树。现在的平原绿化是从最早的行道树、护岸林、单行防护林带、简单的
作文是什么?作文就是写文章、写话,用叶圣陶老先生的话说,就是我手写我心。好作文是教出来的吗?有人说作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哪个文学巨匠是从学院里培养出来的呢?确宴如此,生活的阅
资兴市林业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围绕“抓收入、保运转,争投入、严监管”的工作任务,在全局范围内开展“资金安全年”活动。完成“育林基
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大纲》也指出:“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由量变到质变的。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优化认识过程,培养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操作——促进思维,发展语言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