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硬膜外注射利多卡因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机 构】
:
成都军区总医院 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 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 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 610083
【出 处】
:
中华麻醉学杂志
【发表日期】
:
1992年12期
其他文献
我们测定了16例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妊娠产妇硬膜外阻滞(L1~2)前、后及胎儿娩出后10分钟GP、LESP和BrP。结果表明,硬膜外阻滞前后GP和LESP改变不明显,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 0.05)。胎儿娩出后10分,GP和LESP下降迅速,分别从麻醉前的1.49±0.34kPa和2.57±0.49kPa降至1.01±0.39kPa和2.07±0.67kPa,差异非常显著(P<0.01)。BrP(
报告了对24例煤尘肺患者一次全麻气管插管后,行双侧全肺灌洗的麻醉处理和灌洗方法,介绍了术中并发症的监测和处理,探讨了双侧全肺灌洗的适应症,提出了预防低氧血症的措施:(1)进行CPAP;(2)在间歇期彻底吸引肺内积水;(3)合理使用利尿药。认为本方法是在单侧全肺灌洗基础上进行双侧肺灌洗,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本文介绍了一种微机辅助输液泵(CACI)系统用于硫喷妥钠静脉麻醉。它包括IBM-PC微机、YBDS-Ⅱ型输液泵、接口与控制软件。CACI系统可以根据药代动力学的计算,按照麻醉医师的指令升高或降低血药浓度。10例病人,58次硫喷妥钠血药浓度由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实测值与微机预期值之间获得良好相关,r=0.8872,p<0.001。作者认为,药代动力学与现代微机技术的结合用于静脉麻醉是一个新概念,其理
应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女性老年人的普鲁卡因药代动力学。剂量按瘦体重计算,静脉输注1mg.kg-1分普鲁卡因,老年组全身清除率较对照组下降25%(P<0.05),消除半衰期延长了65.2%(P<0.05)。但是,两组病人的血浆普鲁卡因稳态浓度无显著差异。普鲁卡因对老年人仍属作用短暂的药物,老年人应用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是合理的。
前列腺素E1用于控制性低血压麻醉80例。应用前列腺素E1施行控制性低血压,包括动脉导管未闭、嗜铬细胞瘤、血管瘤、妊娠中毒症等。麻醉方法包括硬膜外阻滞和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维持麻醉。降压方式为静脉分次和持续静脉点滴两种,本文所得结果表明降压效果确实,作用缓和,无明显副作用。
本文对24例琥珀胆碱诱导后肌肉震颤的病人进行了血清肌红蛋白(Mb)术前、肌颤后变化的观察。观察结果术前血清Mb>正常值3例,肌颤后10、20分各有1例在正常范围,其它病例在同一时间血清Mb逐渐升高,30分后全组病例均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术前Mb39.16±12.22ng/ml;肌颤后10、20分明显升高(P<0.001);30分时血清Mb上升更加显著,血清Mb浓度达187.75±111.81ng/
本文研究了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对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的病人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选择病人20例,随机分为硝普钠组和对照组,输注硝普钠使平均动脉压降低36.6%±4.02%维持30分。结果表明降压期间血浆肾素活性增加20倍,血管紧张素Ⅱ增加4倍,停止降压后10分,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仍显著高于降压前和对照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