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54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9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3)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电话和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发生胰瘘和腹腔积液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比较和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

(1)术中及术后情况:19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39±136)min,术中出血量为(686±280)mL,术中输血45例,未输血151例;术后首次排气、首次排便、首次进食时间分别为(4.1±2.1)d、(5.1±2.9)d、(3.1±2.0)d。76例患者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含量为614 U/L(31~30 215 U/L)、术后第3天血清降钙素原为(0.7±0.4)ng/mL。196例患者腹腔引流管拔出时间为(14.6±7.1)d。196例患者中,54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肠梗阻15例、胃排空延迟12例、腹腔感染11例、切口感染9例、出血7例,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196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7.1±4.2)d。196例患者术后病理学诊断:胰腺癌12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50例,壶腹癌7例,胆管下端癌15例,十二指肠癌3例;胰腺质地:胰腺质地硬101例,胰腺质地软95例;胰管直径:≥3 mm 101例,<3 mm 95例。(2)随访情况:19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3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随访期间37例患者发生B级或C级胰瘘,其中发生胰瘘相关腹腔积液16例,再入院10例,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好转。(3)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含量、术后第3天血清降钙素原、胰腺质地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χ2=6.569,5.902,13.51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含量≥600 U/L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9.135,95%可信区间:2.247~37.130,P<0.05)。

结论

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含量≥600 U/L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全胰腺切除术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6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例行全胰腺切除术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行计划性全胰腺切除术或非计划性全胰腺切除术,消化道重建采用空肠胆管端侧吻合和胃空肠侧侧吻合。观察指标:(1)治疗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
目的探讨Braun吻合方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38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389例患者中,235例行空肠空肠Braun吻合,设为Braun吻合组;154例未行空肠空肠Braun吻合,设为非Braun吻合组。患者均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消化道重建采用Child重建方法。Br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