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

来源 :第二课堂(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junsu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信息技术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越来越多意想不到的巨变。比如依靠互联网的信息基础传播技术,已经让每个人都能成为“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秀才。再比如眼下正火的大数据技术,可以记录一个人每一时刻的各种生理活动数据,也可以记录每个人分分秒秒的行踪数据,甚至基于每个人的语言或念想而产生的思维数据也能收集到。大数据技术让每一个人都变成了“透明人”,是时下当仁不让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王者。
  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收集、分析的重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涌现,可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大数据技术之后,哪项互联网信息技术又会成为受人追捧的“王者之技”呢?
  很可能就是虚拟现实技术。
  可以肯定虚拟现实技术在不久的将来会特别“吃香”!首先,让我们先弄清楚一个问题:何为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的英文为Virtual Reality,所以又简称VR技术。这一技术在上世纪80年代互联网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时就被人提出了,当时因为这项技术过于“浪漫”超前,所以它还有个很“神话”的名称叫“灵境技术”。单从技术层面看,这项技术又被通俗地称为“人工环境技术”。
  或许有人觉得虚拟现实与我们平时看的3D电影是一回事吧?不是的,3D电影只是让人的眼睛看到了“立体状态”的存在,当你伸手去接“向你飞来的球”时,将一无所获,没有任何感觉。而虚拟现实是比3D技术优胜许多倍的尖端科技,这项技术集成了计算机图形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人工智能、传感技术、显示技术、网络信息处理等技术的最新成果,为人们制造出一个“有视觉”“有感觉”“有味觉”“有触摸感”的“真实世界”。换句话说,3D技术只是虚拟现实技术里立体视觉的组成部分。
  虚拟现实技术最早源于美国军方的作战模拟系统,后来渐渐转为民用,在一些富有创新精神的信息技术专家的努力下,这项技术近年在普通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项技术的核心功能是:用计算机产生一种人为虚拟的环境,让这种虚拟环境可以跟真实环境一样,影响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从而让人产生沉浸于这个虚拟环境中的“绝对真实”感觉。这与看3D电影不同,看3D电影还是有置身环境之外的感觉。
  人在虚拟现实里可以直接观察、操作、触摸、检测周围环境及事物的内在变化,并能与之发生真实感的交流,所以这是一项让人和计算机很好地“融为一体”的技术。计算机给你提供的物件都是虚拟的,可是你感觉到的却跟真的一样。
  要实现在虚拟现实里的真实感,最要紧的部件就是带有大量传感器的可穿戴硬件。比如你的手上戴上一只传感器手套,计算机可以在你的视觉里“摆放”一个鸡蛋,你伸手去拿这个鸡蛋的时候,传感器会在你的手指上模拟出你碰触鸡蛋时的感觉,这就是你不但能“看到”鸡蛋,而且能“摸到”鸡蛋的原理。
  当然,你也可以把这个虚拟的鸡蛋给砸碎,然后鼻子旁边的传感器可以给你模拟出鸡蛋砸碎后发出的腥味,让你在虚拟现实里产生嗅觉。一切都是虚拟的,可是因为传感器从中“作梗”,让一切“虚幻”在你的感觉里又变得无比“真实”。
  1985年6月的一天,美军一个新兵训练营发生了一起事故。有一个新兵在试扔手雷的时候,因为过于紧张,没有及时把拉开引信的手雷扔出,结果被炸身亡。事故过后,技术专家提出一个设想:能不能模拟一个手雷训练的虚拟环境,让士兵手握一枚假手雷进行训练,并且假手雷与真手雷有“操作同感”,使新兵能快速掌握扔手雷的技巧,又不會发生伤亡事故。军工技术往往是一些民用技术的先导。于是,一个新兵的生命,揭开了虚拟现实的科技大幕——为了降低真枪实弹带来的训练风险,美国开始研发虚拟现实技术。
  我国的虚拟现实技术也正在加紧研究中。某所大学的心理研究院开发出3D目镜,专门模拟各种现实场景。这家心理研究院进行一个“危险状态下心跳加速状态”的研究项目时,曾经因找不到勇敢的志愿者走上架在高楼窗户外的“横杆”,导致研究处于缺少标本数据的停滞状态。后来,他们让志愿者戴上3D目镜,结果志愿者虽然身处平地,却会感觉到已经站在数十米高的横杆上,于是产生摇摇欲坠的恐惧感,甚至会被虚拟现实吓得尖叫不断。通过这种办法,研究院收集到大量数据标本,科研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互联网商人,早已经嗅到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商业先机。世界最著名的社交网站Facebook(脸书),拿出20亿美元收购了一家名为Oculus的信息技术公司,而这家信息技术公司所从事的业务正是开发虚拟现实技术。目前,Oculus是虚拟现实技术领域中的“领头羊”,主要从事虚拟现实硬件“显示头盔”的开发与制造。戴上这样一个头盔显示器,你将看到一个虚拟的真实世界。但拿下这个头盔,你会发现自己周围环境竟然是空空如也。这跟《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境遇有些类似:明明是住在一家有美女的客栈里,天明时却发现睡在荒野里;猪八戒在虚实相间的世界里因凡念不绝,受到了惩罚。
  Facebook看好虚拟现实技术的美好“钱景”,所以不惜花巨资把Oculus技术公司收归旗下。其实,看好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前景的不止Facebook一家,互联网老牌技术霸王微软公司出资1.5亿美元,从另一家虚拟现实技术公司购买了多项与虚拟现实技术相关的专利,打算让自家业务从操作系统转战至虚拟现实创新的天地里。
  Facebook和微软同时出手,涉足虚拟现实技术的超前动作,明显透露出此项技术将成为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新金矿……
  追求财富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但什么是真正的财富却一直没有确切的定义。人们通常觉得黄金就是财富,后来觉得黄金是身外之物,便认为健康才是财富。以至到后来,关于财富的说法就更多了,什么思想就是财富、欢乐就是财富等等,一些脱离物质的财富定义也就产生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到来,人们忽然发现信息是财富——谁拥有了最多的信息量,谁掌握了最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谁就会拥有更多的“真金白银”。
其他文献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由此可见逆境对一个人的成长何其重要。  一代文豪苏轼,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曲折的爱情,阻塞的仕途,挣扎在政治漩涡中,满腹冤屈难鸣……那个月夜下失眠、漫步于庭院中解愁的“闲人”,那个吟啸徐行、竹杖芒鞋的学士,那个在逆境中面对赤壁怅然的词人,在一切风平浪静之后,淡笑着摆手:“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那些
周五,老师站在讲台上高兴地说:“同学们,今天是星期五,为了奖励你们一星期的努力学习,我特意送你们豪华作业大礼包!”  同学们:……  今天在宿舍把前几天买的辣条拿出来,打算吃掉,一闻,有点异味,便扔掉了。二货室友突然来了一句:“没发现你才是真土豪啊,吃辣条只闻味儿!”  一哥们儿发微信说:“一本好的书,情节令人深省,令人感动,令人落泪……”  另一哥们儿神回复:“你是在说《物理》吧?我也看一次哭一
“有文采”是作文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一层的语言标准。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要增强文采,我们必须从最基本的炼句做起。一篇文章往往因为一些闪耀着诗意光辉的句子,让读者眼睛为之一亮,整篇文章因之而生色。如何锤炼句子,让它充满美感,夺人心魄,下面笔者介绍几种炼句的方法。    一、精选修饰语,增强表现力    根据句子表情达意的需要,要对所描写的事物添加精当的修饰语,力求形象生动,富有美感
in front of是一个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有用搭配,它的特点是:第一个词是介词in,最后一个词是介词of,中间的名词前没有任何修饰语(既没有冠词也没有物主代词),整个短语相当于一个介词(语法上称之为“复合介词”)。  一、in front of的用法  in front of 的意思是“在……前面”“在……面前”。如:  A truck was parked right in front of
引言 近来,“教育的差别式对待事件”不断出现,从“绿领巾”到“红校服”,从“测智商”到“三色作业本”,从让“差生”在走廊寒风中考试,到幼儿园小朋友轮流扇不听话孩子的耳光,一个个事件层出不穷,无论是对学生的奖励还是惩罚,表扬还是批评,关心还是冷漠,折射出来的都是对教育令人震撼的考问。而在这些无比滑稽的动作的背后,显示的是我们教育的空位与缺失。我们的学生“伤不起”,我们的教育“伤不起”,稚嫩的心灵和
2005年有充分的理由在科技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全世界的科学家取得了许多科技突破,美国著名科普杂志《生活科学》从中评出了2005年十大科技事件。    1 纳米新技术    在以分子为测量单位的纳米技术世界,工程人员在2005年研制出多个一流的微型设备。数个研究小组分别制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轿车、最小的摩托车、最小的机器人、最小的冰箱和最小的钢笔。科学家希望,这些肉眼看不到的微型机器在未来的某一天被
中学物理是基础实验课程,知识概念性强,有的还很抽象,不仅要求学生动脑,还要动手,因此许多学生都对这门课有畏难情绪。在他们的心目中,上物理课究竟是个啥感觉?看看这些苦中作乐的同学们的“神回复”,也许能让你会心一笑。  鸭梨山大:一节更比六节长,剩余电量还能拖个堂!  倦了困了:眼一闭一睁,黑板就满了。  清凉一夏:每当物理老师提问,我都低头装着捡东西,坚持一年了。  撑起一片天:眼睁睁看着老师把一道
奶奶大字不识一个,可她管教我的理论却是一套一套的。我最怕的,就是奶奶那张经常念叨的嘴。  小时候的我,总喜欢叽叽喳喳地说话,饭桌上、被窝里也不能安静一会儿。奶奶便会用手指敲我的头:“吃不言,睡不语。不要让人家笑话咱小家子气,管的娃娃没教养。”我就赶紧闭了嘴。  我喜欢吃不带汤水的干饭,吃完转身就走,不喜欢喝汤。奶奶总会在我转身的一刹那拉住我的小辫子说:“吃饭要喝汤,老了不受伤。”那时,我对奶奶的话
【编者按】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小学生的智能手机拥有率在50%左右,而中学生达到90%。中小学生用手机主要干什么呢?主要是聊天、玩游戏、搜信息,很多中小学生玩手机已经上瘾了。“想要毁掉一个孩子,给他一部手机就够了!”这是许多家长的共识,但一味地把手机视为洪水猛兽,让孩子连碰也不碰,只会激化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对手机的兴趣更浓厚,更容易沉迷其中。那些严禁孩子玩
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的文学演讲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多年前一个中秋佳节的中午,他们家难得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碰巧一位乞讨的老人来到他们家门前,他欲用红薯干打发乞讨者,却遭到对方的不满,他的母亲则将自己仅有的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的碗里。  也许每个人对表达善意的理解各有不同,而我却更触动于莫言母亲这样的拥有大爱之人,越过世俗、冷漠和无理,倾其所能地释放暖暖的善意,毫无保留地为他人点燃希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