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髌骨骨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骨折,约占全部骨折的1%[1]。大部分骨折患者为直接或间接暴力而造成,目前临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若治疗处理不当,极易造成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膝关节生物力学改变及患膝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现对髌骨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髌骨爪内固定治疗,收到满意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5月~2011年4月收治患者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16~65岁。其中车祸损伤19例,跌伤6例。按髌骨骨折分类:横断骨折有11例,粉碎性骨折8例,上或下极骨折6例,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20例。手术时间为6小时~5天,平均为3天。
手术方法: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止血带应用下手术。手术切口,闭合骨折采用髌前直切口,开放骨折则根据创口情况选择手术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筋膜层,显露骨折端及髌骨上、下极,清除关节内积血、骨折端瘀血块、关节内游离碎块及软骨碎屑。对横断骨折则直接复位,巾钳钳夹固定;对粉碎性骨折则复位后0.8~1.0mm克氏针临时固定,但注意应恢复髌骨关节面平整性及髌前筋膜。测量髌骨直径选用比髌骨小10%~20%的髌骨爪固定器,将髌骨爪先于0~4℃冰盐水中浸泡,3~5分钟后用专用撑开钳,把髌骨爪各爪撑开。根据各爪位置预先用尖刀在髌骨上、下极切好小口,夹住髌骨爪腰部,并将各爪置入预先小切口中,紧压髌骨爪腰部,紧贴髌骨体,以42℃左右消毒无菌盐水热敷。髌骨爪各爪应收紧并紧扣髌骨上下端,祛除布巾钳或克氏针。进一步检查髌骨关节面、复位情况、屈曲膝关节情况以及固定的牢靠性,在固定可靠情况下,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区域,分层切口。
术后处理:患者术后给予弹力绷带包扎,24小时后拔出引流管,根据术中固定可靠程度,一般不给予外固定。若为严重粉碎性骨折,则石膏托固定2周,在固定期间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无外固定者,则手术后第2天进行主动膝关节伸屈功能锻炼,并角度范围逐渐放大,术后10~12天切口拆线,术后3周扶拐下地,第4周屈曲可达90°左右。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X线检查,可见对位对线良好,关节面平整,髌骨爪位置满意,固定可靠。经随访6~36个月(平均12个月),发现有18例患者行内固定物取出,有1例高龄患者不要求取出内固定物。所有内固定患者均未出现髌骨爪松动、断裂或脱落情况,也无发生感染、骨坏死、骨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根据Lysho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分[2],其中优22例,良2例,一般1例,差0例,其优良率为96%。
讨论
髌骨呈三角形,尖端向下,被包埋在股四头肌腱内,其后方为软骨面,与股骨两髁之间软骨面成关节。髌骨为人体中最大的籽骨,其作为支点,他是伸膝装置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髌骨能直接保护膝关节,增强股四头肌肌力,伸直膝关节最后10°~15°的滑车作用。对髌骨骨折的治疗,力求保留髌骨,应最大限度恢复关节面形态,达到髌骨关节面平整,力争骨折解剖复位,恢复伸膝装置连续性为主要目标。给予牢固的内固定,最大限度地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恢复关节功能,防止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为各种钢丝捆扎术、螺丝针固定、克氏针张力带固定、部分髌骨切除及髌骨切除术等。其中钢丝捆扎术存在着固定不牢靠,且早期加以外固定,不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影响膝关节功能;而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符合髌骨运动生物力学特点,且固定可靠,可以进行早期活动锻炼,但其缺点存在克氏针脱落、钢丝疲劳断裂等情况,且从材料固定方位方面均有一定的限制。
髌骨爪为钛合金制成,该材料具有丰富的生物相容现象、优良的外形记忆效应、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高抗疲惫性、低生物蜕变性、弹性模量与人体骨骼相近等特点。髌骨爪内固定遵循了髌骨、髌股关节的解剖学及生物学特点,利用其形状恢复力和弧差产生的回弹力,形成了多维的以纵向为主的持续向心压应力,复位与固定兼备,纵向产生的压应力足以抵消因股四头肌收缩或膝关节屈曲时所产生的张应力,有效防止髌骨前方分离,且剩余部分压应力正好用于维持复位及骨质生长愈合[3]。此种固定符合张力带原则,是适用于各种类型髌骨骨折内固定,尤其适用于髌骨粉碎性骨折。同时骨折愈合后,内固定物取出方便,不会再次破坏伸膝装置。综上所述,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不仅符合髌骨的生物力学特点,而且还可灵活应用于各种尖型髌骨骨折,是一种较优良的内固定方式,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卢世壁,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第9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
2吕原山.膝关节外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610.
3杨得海,李晶,李世海,等.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35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2):108-109.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5月~2011年4月收治患者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16~65岁。其中车祸损伤19例,跌伤6例。按髌骨骨折分类:横断骨折有11例,粉碎性骨折8例,上或下极骨折6例,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20例。手术时间为6小时~5天,平均为3天。
手术方法: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止血带应用下手术。手术切口,闭合骨折采用髌前直切口,开放骨折则根据创口情况选择手术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筋膜层,显露骨折端及髌骨上、下极,清除关节内积血、骨折端瘀血块、关节内游离碎块及软骨碎屑。对横断骨折则直接复位,巾钳钳夹固定;对粉碎性骨折则复位后0.8~1.0mm克氏针临时固定,但注意应恢复髌骨关节面平整性及髌前筋膜。测量髌骨直径选用比髌骨小10%~20%的髌骨爪固定器,将髌骨爪先于0~4℃冰盐水中浸泡,3~5分钟后用专用撑开钳,把髌骨爪各爪撑开。根据各爪位置预先用尖刀在髌骨上、下极切好小口,夹住髌骨爪腰部,并将各爪置入预先小切口中,紧压髌骨爪腰部,紧贴髌骨体,以42℃左右消毒无菌盐水热敷。髌骨爪各爪应收紧并紧扣髌骨上下端,祛除布巾钳或克氏针。进一步检查髌骨关节面、复位情况、屈曲膝关节情况以及固定的牢靠性,在固定可靠情况下,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区域,分层切口。
术后处理:患者术后给予弹力绷带包扎,24小时后拔出引流管,根据术中固定可靠程度,一般不给予外固定。若为严重粉碎性骨折,则石膏托固定2周,在固定期间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无外固定者,则手术后第2天进行主动膝关节伸屈功能锻炼,并角度范围逐渐放大,术后10~12天切口拆线,术后3周扶拐下地,第4周屈曲可达90°左右。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X线检查,可见对位对线良好,关节面平整,髌骨爪位置满意,固定可靠。经随访6~36个月(平均12个月),发现有18例患者行内固定物取出,有1例高龄患者不要求取出内固定物。所有内固定患者均未出现髌骨爪松动、断裂或脱落情况,也无发生感染、骨坏死、骨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根据Lysho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分[2],其中优22例,良2例,一般1例,差0例,其优良率为96%。
讨论
髌骨呈三角形,尖端向下,被包埋在股四头肌腱内,其后方为软骨面,与股骨两髁之间软骨面成关节。髌骨为人体中最大的籽骨,其作为支点,他是伸膝装置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髌骨能直接保护膝关节,增强股四头肌肌力,伸直膝关节最后10°~15°的滑车作用。对髌骨骨折的治疗,力求保留髌骨,应最大限度恢复关节面形态,达到髌骨关节面平整,力争骨折解剖复位,恢复伸膝装置连续性为主要目标。给予牢固的内固定,最大限度地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恢复关节功能,防止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为各种钢丝捆扎术、螺丝针固定、克氏针张力带固定、部分髌骨切除及髌骨切除术等。其中钢丝捆扎术存在着固定不牢靠,且早期加以外固定,不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影响膝关节功能;而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符合髌骨运动生物力学特点,且固定可靠,可以进行早期活动锻炼,但其缺点存在克氏针脱落、钢丝疲劳断裂等情况,且从材料固定方位方面均有一定的限制。
髌骨爪为钛合金制成,该材料具有丰富的生物相容现象、优良的外形记忆效应、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高抗疲惫性、低生物蜕变性、弹性模量与人体骨骼相近等特点。髌骨爪内固定遵循了髌骨、髌股关节的解剖学及生物学特点,利用其形状恢复力和弧差产生的回弹力,形成了多维的以纵向为主的持续向心压应力,复位与固定兼备,纵向产生的压应力足以抵消因股四头肌收缩或膝关节屈曲时所产生的张应力,有效防止髌骨前方分离,且剩余部分压应力正好用于维持复位及骨质生长愈合[3]。此种固定符合张力带原则,是适用于各种类型髌骨骨折内固定,尤其适用于髌骨粉碎性骨折。同时骨折愈合后,内固定物取出方便,不会再次破坏伸膝装置。综上所述,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不仅符合髌骨的生物力学特点,而且还可灵活应用于各种尖型髌骨骨折,是一种较优良的内固定方式,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卢世壁,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第9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
2吕原山.膝关节外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610.
3杨得海,李晶,李世海,等.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35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2):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