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改革需要理性前行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bit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有很多值得称道的改革,但现在,改革面临挑战。
  近期一系列经济数据非常糟糕,无论是工业增加值,还是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房地产新开工量,说明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遭遇瓶颈。唯一值得安慰的是,统计局再也不惮于发布不让人喜闻乐见的数据。
  此前30年的改革,中国放宽市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不意味着要彻底否定政府的监管,没有法律与市场的边界,甚至政府公务员带头不遵守规制,这样的市场经济一定粗糙而野蛮,遵循血酬定律与寻租原理。
  同样,因为改革进入瓶颈期,而否认前30年艰苦卓绝的市场化努力,甚至把开放、加入“WTO”戴上陷入美国阴谋的帽子,以为贫困绝境中的中国才是有尊严的,以为中国一步就到了今天供应畅旺的局面,这样的数典忘祖同样难以得到时代的呼应与支持。
  由于中国是个初级市场国家,接下来的很多改革仍需要在政府的引领下进行,因此,政府本身如何遵守法律,成为中立的第三方,依然是最大的、尚未解决的难题。涉及社会资源分配的改革,政府同样责无旁贷。
  如贾康先生所说,当前,我国还有很多深层次改革仍未全面开展和取得积极性成果,如资源型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新一轮价税财改革、中小企业融资机制改革、减少行政审批、打破垄断的改革以及户籍制度改革等等。这些改革的主导者,在目前来看显然都是权力部门,因此权力部门的能力,权力部门的理念、对权力部门利益的制约,是中国是否能够释放制度红利的关键。这是吊诡之处,我们的目标是市场化,但我们需要理解市场并最终与市场共舞的权力。
  为了达到法治市场的目标,要求精英阶层的共识,在精英成为反讽词汇、共识经常成为分裂的背景下,通过法治制约各方,让各方在公平的平台上博弈,超越市场与政府的分野,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制度安排层面的取向应该是市场化,但又不能简单限于、止步于市场化概念。
  与共识同样重要的,是对我们的当前阶段、土壤特性形成共识,否则我们根本不知道该往哪儿去。
  以中国的金融创新为例,一提到金融创新似乎必定是进步的,谁反对金融创新谁就是社会进步的绊脚石。线性思维非常可怕,这个世界上还有个词汇叫作合适,尽管有的创新很好,但未必适合当下的中国。
  在本组特刊中提及海南发展银行,这个典型的案例显示了在中国寻租无处不在,不仅存在于官员,也存在任何略有特权的群体当中。上世纪末,海南发展银行倒闭,倒闭的原因,除了成立之初就背负巨额债务的“先天负担”之外,问题出在贷款集中度超乎想象,而且都集中于股东的关联公司。事实上,中国民营银行一度停滞,就是股东关联贷款风险不可控。
  问题的实质不在于饱受诟病的“监管过度”,而是监管疲软,监管不到位,有时候甚至出现猫鼠同眠的现象。中国金融市场寻租广、信用差有目共睹,由此造成信息不对称,风险上升,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必须直面这一难题,难题不会轻易得到缓解,必须将提高信用溢价,到寻租现象控制在50%甚至更小的范围内,否则中国金融很难走向成熟市场。
  中国经济确实不让人乐观,但阵痛期可以让人清醒,摆脱虚妄与自傲,而进入理性改革状态,了解实际土壤,面对市场化目标的真实内涵,前行。
其他文献
12月2~5日习近平主席的南非之旅,相比11月29日赴法国出席气候峰会以及随后对津巴布韦的国事访问,在日程安排上就充裕许多。早前国务委员杨洁篪在南非表示,习主席此访及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必将为开创中南关系新局面“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自1998年建交以来,中国和南非经过十多年的磨合,双边关系进入了历史最好时期,两国元首仅今年就有5次会面。南非的自然和人力资源,与中国的资金、技术、企业
理财产品背靠政府做事,国家信用被滥用。  新春伊始,乍暖还寒。通胀探头,经济回升基础尚未牢固之时,一场对影子银行的整肃开始了,而首当其冲的是银行业的人民币理财业务。  3月27日,被称为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业务最强监管政策出台,这份银监会第8号文件名为《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8号文”),其对目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中“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进行总量限制和规范要求
或许,将文化和思想留作底蕴,做好差异定位,而不是通过行政手段将一切外表看起来“高大上”的东西都揽入怀中、将所有自认“低端”的人群和产业赶出,才是北京市能够减掉“雾霾”,同时又从质上再度丰盛起来的办法。  虽然有北京官员澄清“北京不会清理低端人群”,但中心城区的某些动作早已开始。包括媒体上议论纷纷的将北京人心目中具有极强符号意义的动物园批发市场等小商品市场迁出城区,整治群租房等。但其手段显然远远不止
去年的一天,在意大利的科西嘉岛度假时,我偶然走进了一个山中小村的一座小教堂,在里面看到了一块纪念碑,纪念这个不到150人的村子在一战期间战死的8个年轻人,他们分别来自3个家族。类似的纪念碑遍布整个欧洲,全球范围内也有不少,因为一战士兵也来自亚洲、非洲和北美。  我对一战魂牵梦绕,不仅因为它的规模之大—战死1000万士兵,受伤的则更多,而平民伤亡更是不计其数;更重要的是因为: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无法就
《时代》10月29日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称其最新研究发现:培根、火腿、香肠等加工肉制品与癌症存在直接相关性,将其列为“一类致癌物”。这一发现发表后,引发美国国内多方反对。北美肉协(NAMI)为了反对这一研究发现,将所有员工的早餐改为香肠培根玉米饼。也有众多学者站出来称,该项研究是违背常识,癌症成因复杂,目前并没有确定具体原因,其研究中将红肉与癌症直接进行相关并不严谨。此番讨
很多年后,陆焉识依然陪着冯婉瑜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火车站,等待右派分子“陆焉识”从大西北归来,陆焉识举着“陆焉识”的牌子,出站口的大门缓缓关闭,这就是张艺谋新片《归来》的结尾。影片之中,“文革”一结束陆焉识马上获释归来,而影片之外,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右派知识分子这一“归来”的文化英雄已经成为伤痕叙述、历史反思的主角。可是,30多年之后,张艺谋重述了另一个“归来”的故事。谁的归来  这部电影的
“噗”一声,当你在湖南邵阳街头将嚼淡了的槟榔渣吐在路边,这时,戴着红袖章的妇女跑过来抓你的手,“你违反规定,得罚10块钱。”你是乖乖掏钱,还是挣脱开溜?很多人选择了后者,甚至不忘补一句,“你不就是为了那几块钱提成吗!”  这样的场景,自今年8月起,每天都在邵阳街头上演。这是邵阳为加强城市管理,对随地吐痰、不走斑马线和非机动车不按规定停放的不道德和不规范行为,进行开罚的场面。  开罚单的市容环境监督
历史惊人地相似,现实也一再重复。  “毒胶囊”事件在这段时间突然进入舆论风暴的中心,成为一个并不比“毒奶粉”之类有新意的中国隐喻。  根据调查,“毒胶囊”产业链上的工业明胶生产、胶囊生产,食品、药品的胶囊包装,涉及上下游的几乎所有相关企业,包括大型药企。用来治病的胶囊药品,居然是用来让人致癌的,某些中国人真会玩黑色幽默,真是够狠。  经济的脆弱和蕴含的经济、社会风险,在“毒胶囊”事件中一览无遗。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的具体内容主要围绕两大主题展开,一是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在内的质量型增长,二是包括教育、医疗、社保等在内的民生建设。  为期4天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于10月26~29日在北京召开。在公开议程中,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审议“十三五”规划。在闭幕的当天,按照常规,会议发布了引人瞩目的公报。  按照近20年来逐步形成的惯例,每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在5年任期内一般召开7次全体会议。从19
文化比较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曾任教美国孟菲斯大学的台湾学者孙隆基,其早年著作《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在1980年代的文化热中,曾经以“地下阅读”的方式对中国知识界产生巨大影响(这本著作前些年才出版大陆简体字版本),其新作《历史学家的经线》出版后也是洛阳纸贵,尤其是其中几篇视野开阔、论述深湛的文章脍炙人口,而由中入西探索美国文化特质的《美国的弑母文化:20世纪美国大众心态史》一书也是引起广泛关注。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