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阅读实践 提高阅读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50776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阅读质量。
  一、 画一画,感受阅读的乐趣
  在我们小学阶段,要接触多种多样的课程,每一门课程都有其无穷乐趣。音乐课上,我们以声传情,以声表情;体育课上,我们洒脱运动,放松心情;科学课上,我们动手实践,探索真知......那么,语文课上,阅读的乐趣又在哪里呢?阅读的乐趣在于品味词句、体会感情、陶冶情操、丰富人生。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这些乐趣的。传统单一的阅读方式,被动接受的阅读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阅读乐趣的产生,也使得语文课变得索然无味。如果在阅读时,我们能调动多种感官,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议一议,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那就会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在阅读中动手绘画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边读边画不仅可以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受到美好品格的熏陶,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读书、品味词句的好习惯。如《林海》一文,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及其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表现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由衷的喜爱之情。文章重点讲了大兴安岭的“温柔”的特点。阅读时,我们通过对“孤风突起、盛气凌人”“云横秦岭”这些词语的理解,画出“陡峭的山峰高高耸立,白云在山腰缭绕”的景色,体会秦岭高大、突兀、险峻的特点。通过阅读描写大兴安岭的句子,由“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来体会大兴安岭的温柔,再由“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等词句,画出连绵起伏、低缓而又各异的岭来。通过图画的对比,两种类型的山脉迥然不同的特点便很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在读和画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品味词句,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了直观的图画,用图画形象地表现出了阅读中的感悟,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把图画带入课堂帮助阅读是多么有趣啊!
  二、借助插图,理解文本
  现行小语教材,均配有丰富的文本插图,这些插图与文本内容融为一体,它们有的是人物、景物的照片,有的是文章中某一个主要场景的再现,有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拓展……这些插图有利于我们理解文章,发展我们的想象。阅读教学中,巧用这些插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学习《春天》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插图,并按顺序说出春天的特征,接着鼓励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我又将其抛给学生们讨论,并及时结合插图,给予引导,再读课文。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与同学之间进行对话练习,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良好。
  三、查阅资料,加深感悟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文章时,利用自己查阅到的信息和资料,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查阅信息和资料的途径越来越多:电话咨询、网上下载、读报纸、看电视,有文字的、有图像的……如此方便快捷的方式为我们的阅读提供了很多帮助。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科学性较强,如果单纯看文章来理解内容,可能会碰到许多难题,这时查阅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难题。
  观察一下地球仪和宇宙星系图,看看地球在茫茫宇宙中所处的位置,看看“蓝色”海洋和“白色”陆地的分布情况,就自然可以体会到地球“渺小”得像一叶扁舟及地球概貌“相互交错的伤痕”。查阅文字资料,了解多类资源的形成过程,你就会惊异于“几百年甚至几亿年”之漫长,自然就会感受到它们的来之不易和无法再生。因此,不加节制地破坏当然就会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同时,再查阅一下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有关资料,从目前水资源、森林资源、大气资源等被严重破坏和污染的具体数据中,你就会深刻地认识到随意破坏和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威胁。读到这里,我们对“地球太可爱,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理解就会很深刻。既然如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精心保护她呢?
  四、背诵优美语段,积累语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背诵优美语段不仅能帮助我们积累丰富的语言,还能提高我们的习作水平。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有许多文章都包含优美的语段,有描写自然风光的,有叙述故事情节的,也有说明事物特点的……这些都是积累语言的好素材。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景美文美,它以优美的笔调,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绚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我让学生配乐朗读课文,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图片资料,还让亲身游览过桂林山水的学生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配乐读、表演读,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读中想象桂林的美景,在读中欣赏美丽壮观的图画,学生身临其境,心通其意,将自己融入优美文字之中,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的品味,促进了语言的积累,也训练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 延伸阅读,加深理解
  “学习过程中得知于老师课堂讲的占多少,得知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开吧。”(吕叔湘语)课外阅读是学好语文的有效途径之一,不仅有利于我们积累语言,提高理解和认识能力,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陶冶情操。阅读教学,既要立足课内,又要放眼于课外,通过阅读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学作品,在更加完整的时间与背景中,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中人物。例如我们在学习《草船借箭》一文后,对诸葛亮等人的性格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他们性格中是否还有其他方面呢?教师可以引领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揭开心中的疑团。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翼,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引进新的思维和方法以推动它的变革和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立足语文本质属性,灵活运用方法,引导学生加强语文实践,提高阅读质量。
其他文献
一、史料教学的地位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和重建过去的媒介。任何历史结论都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离开了史料,历史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理论教学也只
中等师范历史教学应突出教学性,不仅教给学生基本的历史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历史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养成以史为鉴的行为习惯,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
“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这往往是导致学生厌恶学习历史的重要原因。历史虽然不能重演,但是,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却能够让历史“重演”,那就是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所谓历史情
物理学家们在2013年3月14日宣布他们发现了所谓“上帝粒子”,即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坚实证据.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在搜寻这种神秘莫测的粒子的踪迹,而如果这一粒子的存在最终
期刊
因资金短缺这是一个“神奇”的项目。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宇宙第一缕曙光”(21CMA)探测。所有的人都认为,只要成果能做出来,就可以得诺贝尔奖。然而,从2007年建成以后,这
【摘 要】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近年来,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得到了重视并不断改进,但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分别体现在硬件与软件上,笔者将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对策  网络通讯技术,简称NCT(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指
本文作者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活动越来越趋向于规范化、科学化。新课改对高中政治课题教学设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此,重探究了如何优化课题教学设计,以激发学
现今,大阅读教学观指导着课程改革中的阅读教学,针对阅读教学的内容指出:教科书是基本的、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唯一的、全部的教学内容,主张阅读教学向课外延伸,与现实生活衔接起
期刊
在一座由炸弹掩体改建而成的实验室中,美国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下属的宇宙冰实验室的佩里·基拉金斯教授领导的一个小组制成了一些具有奇异性质的冰.这些冰并非日常生活中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