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受众对主持人的多元化需求,主持行业中主持人的来源也开始多元化,其中非科班主持人现象比较明显,各行各业的人员都可以参与到节目主持中,给受众带来了更加豐富的观看体验。本文所研究的对象就是主持人的非科班现象,首先,分析我国主持人队伍的组成以及非科班主持人的现状,为论文的后续展开提供理论支持;其次,以非科班主持人小么哥为例,分析其主持经历,并探讨小么哥在节目主持中的优势、劣势,为论文关于非科班主持人现象的研究提供实践依据;最后,针对非科班主持人存在的劣势,提出非科班主持人的未来发展策略,希望能够为非科班主持人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主持人;非科班;现象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3..039
1. 主持人非科班现状
1.1非科班主持人的特点
通过对非科班主持人进行分析,发现他们存在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首先,主持综艺类节目比较多,非科班主持人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播音主持训练,他们在发音、语音语调、重音停连等方面不具备优势,无法在新闻类节目中占优,而是活跃在对语言技能要求不高的综艺类节目中;其次,非科班主持人的个人经历比较丰富,他们在自己的原专业内具有较强的优势,而主持节目的时候也能使节目更具有专业性和趣味性,比如撒贝宁,他本身学的是法律,主持法制节目的时候就比较占优,可以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来解答节目中的问题,并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后,非科班主持人普通话水平不高,但被观众所理解,在节目开播的时候受到质疑,但随着节目的播放,观众被主持人的表达能力和内涵所折服,比如徐卓阳在主持《24小时》的时候受到了质疑。
1.2非科班主持人发展现状
目前,活跃在主持行业一线的主持人中,非科班主持人的数量占比较高。知名度较高的有央视的白岩松、撒贝宁;湖南卫视的何炅、谢娜、汪涵等;他们都是非科班出身,但在主持行业领域中获得了成功。在2011年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当中,有3名是科班出身的主持人,分别是王宁、顾国宁以及张帆,其余七名人员全部为非科班出身。
从非科班主持人发展中可以看到一些特点,一方面,非科班主持人的去职业化现象明显,以前主持人上岗要求从业人员是播音主持专业出身,而现在将主持人对节目的作用以及传播效果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许多电视台为了使自身的节目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不再强调是否经受过专门的主持训练,是否拥有普通话等级证书,而是看谁更符合节目的要求,能够提升节目的收视率,从各行各业当中选择合适的人员来担任主持工作,比如邀请歌手、演员、模特、文化名人等行业的优秀人物来主持节目,非科班主持人的去职业化现象更加明显。另一方面,非科班主持人主持节目的类型越来越多,许多节目邀请一些社会名人来担任主持工作,以提高节目的影响力和收视率,这样就使得非科班主持的节目类型越来越多,比如真人秀类节目、脱口秀类节目、综艺类节目,从各种节目的数量上来看,综艺类节目的跨界主持现象更加明显。从此可以看出,非科班主持人正以比较强大的力量对主持行业产生了影响,占据着比较重要的位置。非科班主持人的活跃势头,为一些身怀主持梦想的年轻人树立了榜样,同时也给科班出身的主持人带来了一定的危机感。
1.3非科班主持人产生的契机
1.3.1 主持行业发展的需求
随着电视行业的不断发展,主持行业的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电视行业从业者为了提升节目的收视率,力求创新,而跨界主持现象能够刺激电视节目的发展,迎合受众的需求,传统电视节目纷纷转向跨界主持节目的行列。”由此可见,非科班主持人产生是主持行业发展的需求,如今,各种类型的电视节目层出不穷,电视节目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优秀的主持人来吸引观众。而非科班主持人能够帮助节目创新形式和内容,取得较好的收视成绩,各大电视节目都纷纷邀请社会名人担任节目主持工作,从而借助于社会名人的名人效应,提高节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实现获利的目的。
1.3.2受众对主持人的需求
受众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了受众的节目最终会被淘汰。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精神上的享受,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千篇一律的主持风格不再吸引受众,而非科班主持人的出现满足了受众的多元化需求,比如《拉呱》节目主持人小么哥,他在节目中运用方言的表达方式,满足了当地受众的需求,同时也使其他地区的人们了解山东地方的文化特色;再比如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的主持人张宇等人,主持同时也是参赛选手,他们在节目主持中没有比较正规的语言表达方式,而是根据自身特点,运用贴合观众的语言来进行主持,让受众耳目一新,收视率也一路上涨。
1.3.3 非科班主持人的魅力
非科班主持人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这是吸引受众对他们进行关注的重要元素,也是促进非科班主持人数量增长的一大原因。主持人的个性化魅力体现在其知识、性格、理性等方面。《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何炅和谢娜都是非科班出身,何炅大学期间所学专业是阿拉伯语,但他喜爱主持这一行业,在大学期间多次参与了晚会的主持及演讲比赛,这为他以后进入主持行业奠定了基础,后来也靠着幽默的语言及强大的控场能力赢得观众的赞赏。
2. 非科班主持人小么哥主持的优势及劣势
2.1优势
2.1.1个性化语言表达
小么哥在其主持的节目《拉呱》中,运用个性化语言表达方式,给观众带来听觉上的享受,配合说唱内容展现出的肢体动作则能够从视觉上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一方面,主持人小么哥用快板、评书的形式评说新闻,朗朗上口的开场白,运用山东快板的形式将节目所包含的环节道出,让观众对节目的民生定位更加理解,快板、评书的方式不仅应用于节目的开场白中,还用到了节目新闻播报中,主持人采用快板、评书的方式来说新闻,语言幽默诙谐,让新闻充满趣味。另一方面,在主持人与搭词人的情境互动表演中,两人或者三人通过相声表演的形式引出节目的下一个新闻话题,这种曲艺形式的新闻播报方式更具有个性化,也满足了现代人希望听新闻的心理需求,新颖的说唱主持表达,增加了辨识度,也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2.1.2 专业化曲艺知识
小么哥本身是济南军区文工团的曲艺演员,师从于著名相声演员唐爱国,他会相声也会山东快书,专业化的曲艺知识丰富了节目内容,提高了节目的文化内涵。《拉呱》中主持人小么哥将新闻节目内容与曲艺的表演形式相结合,将枯燥的新闻展现地活灵活现。一方面,《拉呱》中的新闻解说词与山东快板等曲艺形式相结合,在节目播放新闻时,主持人的解说词简洁明了,用山东快板地形式将故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语言机智幽默,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新闻内容;另一方面,《拉呱》节目中,巧妙融入了相声表演时的“捧角”,即节目中的搭词人,“搭词儿”源于对口相声里的逗哏,捧哏两个演员的对讲,搭词人与主持人相互配合,像说相声一样将新闻节目的串词给演出来,让观众仿佛置身相声表演现场,在这种形式下,主持人的语言稍显夸张,与正常主持节目的语言有所差别,为节目添加了新鲜元素。曲艺形式的融入,让主持人的语言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多样化,也让节目的观赏性增加,缓解了观众的视觉疲劳。
2.1.3 亲切的主持风格
小么哥在节目中表现出来的亲切主持风格获得了众多观众的赞赏,这样的风格更加贴近受众,在《拉呱》中,主持人小么哥用贴近地方风格的语言融入到主持语言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主持风格。首先,小么哥用“闲话家常”式的语言表达方式,让节目充满亲和感,虽然小么哥在电视镜头前,观众在电视机前,相距甚远,但小么哥真诚的眼神,拉家常式的聊天方式,让观众觉得主持人在与自己一对一地交流,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增加了观众对新闻的关注和认同感。其次,幽默的语言表达,幽默语言能够营造出轻松的氛围,吸引观众的关注,从而向观众传递更多的信息,小么哥用方言将幽默元素融入到新闻节目中,比如使用方言“腻歪”、“迂磨”等搞笑方言词汇,让当地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新闻,更贴近当地百姓生活。最后,节目中的情景剧环节中方言的使用,情景剧的形式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再加上表演者使用山东方言将剧情演绎出来,更加吸引当地受众的目光,许多受众表示自己非常喜欢看《拉呱》节目中的情景剧,拉近了自己与节目之间的距离。
2.2劣势
2.2.1 欠缺专业主持理论
小么哥不是科班出身的主持人,也没有接受过播音主持的专业化训练,因此,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难免就会表现出一定的不足,虽然他有着受观众欢迎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其中之一就是专业主持理论的缺乏。接受过专业主持理论训练的人员,能够在播音主持的技术方面运用地比较熟练,而非科班出身的人员凭借的是自己先天的声音条件,对于声音情感处理、具有技巧性的声音方面处理不到位。
2.2.2 缺乏主持经验
主持经验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非科班出生的主持人在主持经验上无疑是欠缺的,主持经验少的主持人会比较紧张,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表现出不自信,甚至会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表现的不妥当,从而让节目陷入被动。小么哥出名之后,有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他坦言以前认为主持节目是很简单的事,最起码对于他这样的相声演员来说,说话不很简单嘛。但真正主持节目的时候,小么哥说:“节目开播之后,才知道这呱不好拉,缺乏主持经验,经常脑子里一片空白,心理很激动也很紧张,虽然观众夸奖了我,但刚开始主持的时候,真的感觉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由此可见,非科班主持人在主持节目中的缺点在于缺乏主持经验。
2.2.3.存在语言不规范现象
“广播电视节目中播音员的有声语言,对提高公众的语言能力有重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所以应规范、得体、优美。语言规范是基本要求,特别是语音规范,更应该成为社会各界学习普通话的样板。”由此可见,语音规范是主持人进行播音的基础,而就目前非科班主持人来说,其存在语言不规范的现象。小么哥在节目《拉呱》中使用了山东方言来播新闻,这本身就是非常规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有人质疑小么哥的这种方言的表达方式不利于我国普通话的推广,于是他在节目中用了一段时间的普通话来播节目,不过在民众的要求下,节目又改回了方言的播放形式。当然小么哥在节目中使用方言是有利于地方文化的宣传的,而有的非科班主持人在节目录制的过程中时不时夹杂一些方言,或者用汉语中夹杂英语的语言表达方式,会影响受众对规范化语言的接收。
3. 非科班主持人发展策略
3.1 主持技能的培训
非科班主持人受到了许多观众的欢迎,但他们在保持自身独特主持风格的基础上,应该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学习播音理论知识和技巧,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首先,主持人应该参加全方面的播音理论的培训,包括语音语调的训练,做到吐字清晰,音色动听,语言有感染力等;其次,提高自身的灵活应变能力,在面对主持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时,能够稳定心态,沉着机智地应对,使节目录制顺利进行;最后,学会现场调控的技巧,在整个节目中,主持人是核心所在,主持人应该能够把控全场,调节现场气氛,引导节目的话题走向,制造現场的互动机会,营造出更加轻松自然的主持氛围。
3.2 主持经验的积累
非科班出身的主持人的主持经验欠缺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非科班主持人应该注重自身主持经验的积累,进而更好地为观众服务。首先,主持人应该多学习科班主持人的控场能力。如何控制话题走向的,如何与现场观众进行亲切互动,如何应对突发事件,这些对于非科班主持人来说都会是比较实用的经验,应该细心记录下来,形成自身经验的积累;其次,非科班主持人应该珍惜自身的每一次主持机会,在主持节目之前,应该做大量的功课,为主持的顺利进行而努力,在主持过程中,尽量发挥全部的实力。在主持之后,也应该回看自身的主持录像,并对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最后,非科班主持人可以找一些比较优秀的节目主持人的主持视频,对他们的优秀主持案例进行分析模仿,并融合自身的特点,形成独特的主持风格,积累主持丰富的经验。
3.3 主持意识的增强 主持意识是主持人在现场参与节目的程度,驾驭现场的能力,在主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职业意识。主持人在主持中应该有角色意识、现场意识、个性意识以及创新意识,而想要增强这些意识,主持人就需要在平时多加努力,才能在节目中发挥出自身的实力。一方面,主持人可以参加语言表达技巧的培训,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就能够在主持过程中把控全场,及时意识到自身在节目中是否对节奏把控得当,进而用强大的语言表达能力来控制节目走向,提升现场意识;另一方面,主持人可以多学习一些各个领域内的书籍,丰富自身文化内涵,这样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各类文化知识来丰富节目内容,从而提高自身的个性化意识。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受众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非科班主持人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因而受到青睐,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如此优越的背景下,非科班主持人应该大胆抓住机遇,努力提升自身的主持能力,形成个性化的主持风格,为我国非科班主持人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从目前的非科班主持节目中来看,非科班主持人具有一定主持优势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值得引起关注。本文以小么哥为例,分析主持人的非科班现象,并对小么哥的优缺点进行阐述,小么哥的优点主要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亲切的主持风格以及专业化的曲艺知识,而其缺点也比较明显,主要是欠缺专业主持理论,缺乏主持经验,存在语言不规范现象,这些缺点也是我国其他非科班主持人共有的,如何规避这些缺点,需要非科班主持人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進行努力,提升主持意识、主持技能、主持经验,只有这样,非科班主持人才能在主持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也能够为我国主持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蔡长虹著.主持人的个性化语言[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张颂主编.广播电视语言艺术[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3]卞玉祥.论播音主持行业中的非科班现象[J].西部广播电视,2013(07):100-102.
[4]李俊文.非科班主持人带给专业教学的反思——以江苏卫视《最强大脑》主持人蒋昌建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4,5(12):149-150.
作者简介:丛志鹏,(1995.10-),山东烟台人,贵州民族大学广播电视编导硕士研究生在读。
【关键词】主持人;非科班;现象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3..039
1. 主持人非科班现状
1.1非科班主持人的特点
通过对非科班主持人进行分析,发现他们存在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首先,主持综艺类节目比较多,非科班主持人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播音主持训练,他们在发音、语音语调、重音停连等方面不具备优势,无法在新闻类节目中占优,而是活跃在对语言技能要求不高的综艺类节目中;其次,非科班主持人的个人经历比较丰富,他们在自己的原专业内具有较强的优势,而主持节目的时候也能使节目更具有专业性和趣味性,比如撒贝宁,他本身学的是法律,主持法制节目的时候就比较占优,可以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来解答节目中的问题,并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后,非科班主持人普通话水平不高,但被观众所理解,在节目开播的时候受到质疑,但随着节目的播放,观众被主持人的表达能力和内涵所折服,比如徐卓阳在主持《24小时》的时候受到了质疑。
1.2非科班主持人发展现状
目前,活跃在主持行业一线的主持人中,非科班主持人的数量占比较高。知名度较高的有央视的白岩松、撒贝宁;湖南卫视的何炅、谢娜、汪涵等;他们都是非科班出身,但在主持行业领域中获得了成功。在2011年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当中,有3名是科班出身的主持人,分别是王宁、顾国宁以及张帆,其余七名人员全部为非科班出身。
从非科班主持人发展中可以看到一些特点,一方面,非科班主持人的去职业化现象明显,以前主持人上岗要求从业人员是播音主持专业出身,而现在将主持人对节目的作用以及传播效果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许多电视台为了使自身的节目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不再强调是否经受过专门的主持训练,是否拥有普通话等级证书,而是看谁更符合节目的要求,能够提升节目的收视率,从各行各业当中选择合适的人员来担任主持工作,比如邀请歌手、演员、模特、文化名人等行业的优秀人物来主持节目,非科班主持人的去职业化现象更加明显。另一方面,非科班主持人主持节目的类型越来越多,许多节目邀请一些社会名人来担任主持工作,以提高节目的影响力和收视率,这样就使得非科班主持的节目类型越来越多,比如真人秀类节目、脱口秀类节目、综艺类节目,从各种节目的数量上来看,综艺类节目的跨界主持现象更加明显。从此可以看出,非科班主持人正以比较强大的力量对主持行业产生了影响,占据着比较重要的位置。非科班主持人的活跃势头,为一些身怀主持梦想的年轻人树立了榜样,同时也给科班出身的主持人带来了一定的危机感。
1.3非科班主持人产生的契机
1.3.1 主持行业发展的需求
随着电视行业的不断发展,主持行业的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电视行业从业者为了提升节目的收视率,力求创新,而跨界主持现象能够刺激电视节目的发展,迎合受众的需求,传统电视节目纷纷转向跨界主持节目的行列。”由此可见,非科班主持人产生是主持行业发展的需求,如今,各种类型的电视节目层出不穷,电视节目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优秀的主持人来吸引观众。而非科班主持人能够帮助节目创新形式和内容,取得较好的收视成绩,各大电视节目都纷纷邀请社会名人担任节目主持工作,从而借助于社会名人的名人效应,提高节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实现获利的目的。
1.3.2受众对主持人的需求
受众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了受众的节目最终会被淘汰。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精神上的享受,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千篇一律的主持风格不再吸引受众,而非科班主持人的出现满足了受众的多元化需求,比如《拉呱》节目主持人小么哥,他在节目中运用方言的表达方式,满足了当地受众的需求,同时也使其他地区的人们了解山东地方的文化特色;再比如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的主持人张宇等人,主持同时也是参赛选手,他们在节目主持中没有比较正规的语言表达方式,而是根据自身特点,运用贴合观众的语言来进行主持,让受众耳目一新,收视率也一路上涨。
1.3.3 非科班主持人的魅力
非科班主持人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这是吸引受众对他们进行关注的重要元素,也是促进非科班主持人数量增长的一大原因。主持人的个性化魅力体现在其知识、性格、理性等方面。《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何炅和谢娜都是非科班出身,何炅大学期间所学专业是阿拉伯语,但他喜爱主持这一行业,在大学期间多次参与了晚会的主持及演讲比赛,这为他以后进入主持行业奠定了基础,后来也靠着幽默的语言及强大的控场能力赢得观众的赞赏。
2. 非科班主持人小么哥主持的优势及劣势
2.1优势
2.1.1个性化语言表达
小么哥在其主持的节目《拉呱》中,运用个性化语言表达方式,给观众带来听觉上的享受,配合说唱内容展现出的肢体动作则能够从视觉上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一方面,主持人小么哥用快板、评书的形式评说新闻,朗朗上口的开场白,运用山东快板的形式将节目所包含的环节道出,让观众对节目的民生定位更加理解,快板、评书的方式不仅应用于节目的开场白中,还用到了节目新闻播报中,主持人采用快板、评书的方式来说新闻,语言幽默诙谐,让新闻充满趣味。另一方面,在主持人与搭词人的情境互动表演中,两人或者三人通过相声表演的形式引出节目的下一个新闻话题,这种曲艺形式的新闻播报方式更具有个性化,也满足了现代人希望听新闻的心理需求,新颖的说唱主持表达,增加了辨识度,也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2.1.2 专业化曲艺知识
小么哥本身是济南军区文工团的曲艺演员,师从于著名相声演员唐爱国,他会相声也会山东快书,专业化的曲艺知识丰富了节目内容,提高了节目的文化内涵。《拉呱》中主持人小么哥将新闻节目内容与曲艺的表演形式相结合,将枯燥的新闻展现地活灵活现。一方面,《拉呱》中的新闻解说词与山东快板等曲艺形式相结合,在节目播放新闻时,主持人的解说词简洁明了,用山东快板地形式将故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语言机智幽默,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新闻内容;另一方面,《拉呱》节目中,巧妙融入了相声表演时的“捧角”,即节目中的搭词人,“搭词儿”源于对口相声里的逗哏,捧哏两个演员的对讲,搭词人与主持人相互配合,像说相声一样将新闻节目的串词给演出来,让观众仿佛置身相声表演现场,在这种形式下,主持人的语言稍显夸张,与正常主持节目的语言有所差别,为节目添加了新鲜元素。曲艺形式的融入,让主持人的语言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多样化,也让节目的观赏性增加,缓解了观众的视觉疲劳。
2.1.3 亲切的主持风格
小么哥在节目中表现出来的亲切主持风格获得了众多观众的赞赏,这样的风格更加贴近受众,在《拉呱》中,主持人小么哥用贴近地方风格的语言融入到主持语言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主持风格。首先,小么哥用“闲话家常”式的语言表达方式,让节目充满亲和感,虽然小么哥在电视镜头前,观众在电视机前,相距甚远,但小么哥真诚的眼神,拉家常式的聊天方式,让观众觉得主持人在与自己一对一地交流,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增加了观众对新闻的关注和认同感。其次,幽默的语言表达,幽默语言能够营造出轻松的氛围,吸引观众的关注,从而向观众传递更多的信息,小么哥用方言将幽默元素融入到新闻节目中,比如使用方言“腻歪”、“迂磨”等搞笑方言词汇,让当地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新闻,更贴近当地百姓生活。最后,节目中的情景剧环节中方言的使用,情景剧的形式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再加上表演者使用山东方言将剧情演绎出来,更加吸引当地受众的目光,许多受众表示自己非常喜欢看《拉呱》节目中的情景剧,拉近了自己与节目之间的距离。
2.2劣势
2.2.1 欠缺专业主持理论
小么哥不是科班出身的主持人,也没有接受过播音主持的专业化训练,因此,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难免就会表现出一定的不足,虽然他有着受观众欢迎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其中之一就是专业主持理论的缺乏。接受过专业主持理论训练的人员,能够在播音主持的技术方面运用地比较熟练,而非科班出身的人员凭借的是自己先天的声音条件,对于声音情感处理、具有技巧性的声音方面处理不到位。
2.2.2 缺乏主持经验
主持经验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非科班出生的主持人在主持经验上无疑是欠缺的,主持经验少的主持人会比较紧张,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表现出不自信,甚至会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表现的不妥当,从而让节目陷入被动。小么哥出名之后,有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他坦言以前认为主持节目是很简单的事,最起码对于他这样的相声演员来说,说话不很简单嘛。但真正主持节目的时候,小么哥说:“节目开播之后,才知道这呱不好拉,缺乏主持经验,经常脑子里一片空白,心理很激动也很紧张,虽然观众夸奖了我,但刚开始主持的时候,真的感觉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由此可见,非科班主持人在主持节目中的缺点在于缺乏主持经验。
2.2.3.存在语言不规范现象
“广播电视节目中播音员的有声语言,对提高公众的语言能力有重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所以应规范、得体、优美。语言规范是基本要求,特别是语音规范,更应该成为社会各界学习普通话的样板。”由此可见,语音规范是主持人进行播音的基础,而就目前非科班主持人来说,其存在语言不规范的现象。小么哥在节目《拉呱》中使用了山东方言来播新闻,这本身就是非常规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有人质疑小么哥的这种方言的表达方式不利于我国普通话的推广,于是他在节目中用了一段时间的普通话来播节目,不过在民众的要求下,节目又改回了方言的播放形式。当然小么哥在节目中使用方言是有利于地方文化的宣传的,而有的非科班主持人在节目录制的过程中时不时夹杂一些方言,或者用汉语中夹杂英语的语言表达方式,会影响受众对规范化语言的接收。
3. 非科班主持人发展策略
3.1 主持技能的培训
非科班主持人受到了许多观众的欢迎,但他们在保持自身独特主持风格的基础上,应该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学习播音理论知识和技巧,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首先,主持人应该参加全方面的播音理论的培训,包括语音语调的训练,做到吐字清晰,音色动听,语言有感染力等;其次,提高自身的灵活应变能力,在面对主持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时,能够稳定心态,沉着机智地应对,使节目录制顺利进行;最后,学会现场调控的技巧,在整个节目中,主持人是核心所在,主持人应该能够把控全场,调节现场气氛,引导节目的话题走向,制造現场的互动机会,营造出更加轻松自然的主持氛围。
3.2 主持经验的积累
非科班出身的主持人的主持经验欠缺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非科班主持人应该注重自身主持经验的积累,进而更好地为观众服务。首先,主持人应该多学习科班主持人的控场能力。如何控制话题走向的,如何与现场观众进行亲切互动,如何应对突发事件,这些对于非科班主持人来说都会是比较实用的经验,应该细心记录下来,形成自身经验的积累;其次,非科班主持人应该珍惜自身的每一次主持机会,在主持节目之前,应该做大量的功课,为主持的顺利进行而努力,在主持过程中,尽量发挥全部的实力。在主持之后,也应该回看自身的主持录像,并对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最后,非科班主持人可以找一些比较优秀的节目主持人的主持视频,对他们的优秀主持案例进行分析模仿,并融合自身的特点,形成独特的主持风格,积累主持丰富的经验。
3.3 主持意识的增强 主持意识是主持人在现场参与节目的程度,驾驭现场的能力,在主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职业意识。主持人在主持中应该有角色意识、现场意识、个性意识以及创新意识,而想要增强这些意识,主持人就需要在平时多加努力,才能在节目中发挥出自身的实力。一方面,主持人可以参加语言表达技巧的培训,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就能够在主持过程中把控全场,及时意识到自身在节目中是否对节奏把控得当,进而用强大的语言表达能力来控制节目走向,提升现场意识;另一方面,主持人可以多学习一些各个领域内的书籍,丰富自身文化内涵,这样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各类文化知识来丰富节目内容,从而提高自身的个性化意识。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受众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非科班主持人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因而受到青睐,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如此优越的背景下,非科班主持人应该大胆抓住机遇,努力提升自身的主持能力,形成个性化的主持风格,为我国非科班主持人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从目前的非科班主持节目中来看,非科班主持人具有一定主持优势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值得引起关注。本文以小么哥为例,分析主持人的非科班现象,并对小么哥的优缺点进行阐述,小么哥的优点主要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亲切的主持风格以及专业化的曲艺知识,而其缺点也比较明显,主要是欠缺专业主持理论,缺乏主持经验,存在语言不规范现象,这些缺点也是我国其他非科班主持人共有的,如何规避这些缺点,需要非科班主持人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進行努力,提升主持意识、主持技能、主持经验,只有这样,非科班主持人才能在主持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也能够为我国主持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蔡长虹著.主持人的个性化语言[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张颂主编.广播电视语言艺术[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3]卞玉祥.论播音主持行业中的非科班现象[J].西部广播电视,2013(07):100-102.
[4]李俊文.非科班主持人带给专业教学的反思——以江苏卫视《最强大脑》主持人蒋昌建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4,5(12):149-150.
作者简介:丛志鹏,(1995.10-),山东烟台人,贵州民族大学广播电视编导硕士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