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纯林胸径结构对枯梢病发生的效应

来源 :林业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yx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赤松纯林胸径结构对枯梢病发生效应,为合理采取森林经营措施调整林分胸径结构,防控赤松枯梢病的流行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昆嵛山赤松纯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0块赤松纯林临时样地进行赤松胸径及枯梢病病情调查,应用Weibull分布拟合位置、尺度和形状参数并进行x2检验,然后将3参数和赤松平均胸径,感病赤松平均胸径,未感病赤松平均胸径,最大病级赤松平均胸径,最小病级赤松平均胸径表征为赤松胸径特征指标,分别与枯梢病病情指数进行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各赤松纯林临时样地胸径结构均符合Weibull分布,其中胸径分布中心在9.66 ~16.25 cm,90.00%的样地胸径结构表现为正偏山状分布.赤松枯梢病病情指数与未感病赤松平均胸径、最大病级赤松平均胸径和最小病级赤松平均胸径呈负相关,但检验结果为不显著;与尺度参数、赤松平均胸径和感病赤松平均胸径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形状参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位置参数呈间接显著负相关.[结论] Weibull分布能够较好地拟合赤松纯林胸径结构.赤松纯林枯梢病病情指数与胸径结构分布中心、胸径结构分布曲线形状、赤松平均胸径和感病赤松平均胸径结构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所测赤松最小胸径存在间接显著负相关,可采取抚育间伐等森林经营措施增加林内优势木比重,降低赤松胸径分化程度,减少感病小胸径赤松,达到赤松枯梢病生态调控的目的.
其他文献
[目的]筛选林芝云杉球果挥发物中对冷杉梢斑螟有引诱作用的物质,以期明确冷杉梢斑螟寄主选择机制,从而为该害虫的无公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触角电位仪(EAG)和“Y”型嗅觉仪对林芝云杉球果挥发物中主要成分不同浓度及不同配方分别进行EAG反应和嗅觉行为测试.GC-MS结果表明:健康新果和虫害旧果均含有6种化合物,但其组分及含量存在差异.[结果] EAG反应结果表明:在10 μg·μL-1范围内,α-蒎烯、p-蒎烯、(1S)-(-)-β-蒎烯、柠檬烯各组分浓度越大,不同状态下冷杉梢斑螟成虫对其EAG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