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解答题回眸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huhuan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高考的大幕已经落下,纵观今年的各地高考数学试题,解答题虽然灵活多变,但所考查数学知识、方法,基本数学思想是不变的,题目形式的设置是相对稳定的,突出特点是稳定,继续强化双基、考查能力,突出主干、考查全面.高考解答题所考查的内容依然是:三角(向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函数、不等式、数列及应用问题等高中数学中的热点内容,下面谈谈笔者的拙见.
  一、命题特点
  1.解答题的出处较稳定,一般为数列、三角函数(包括解三角形)、概率、立体几何(与向量整合)、函数与导数及不等式、解析几何等.
  2.解法灵活多样,入口宽,得部分分易,得满分难,几乎每题都有坡度,层层设关卡,能较好地区分考生的能力层次.
  3.侧重新增内容与传统的中学数学内容及数学应用的融合,如函数与导数、数列结合,向量与解析几何内容的结合等.
  4.运算与推理互相渗透,推理证明与计算紧密结合,运算能力强弱对解题的成败有很大影响.在考查逻辑推理能力时,常常与运算能力结合考查,推导与证明问题的结论,往往要通过具体的运算;在计算题中,也较多地掺进了逻辑推理的成分,边推理边计算.
  5.注重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探索性试题是考查这种能力的好素材,因此在试卷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加强了对应用性问题的考查.
  二、基本题型
  认真分析2015年各省市高考数学试题,虽略有差别,但总体上五至六个解答题的模式基本不变,分别为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型解答题、立体几何型解答题、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及概率型解答题、函数与不等式型解答题、解析几何型解答题、数列型解答题.这是高考数学的重头戏,这部分内容包含的知识容量大、解题方法多、综合能力要求高,它们突出了中学数学的主要思想和方法,考查了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题型细说
  1.三角函数,考查基本运算能力
  三角仍是高考的热点,2015年大多新课程高考数学卷,将三角与解三角形结合,向量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结合,以三角为载体考查基本运算能力,利用公式进行运算及变形,能够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评注:本题考查二倍角公式、诱导公式、余弦定理、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考查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
  第(1)小题为课本必修4第142页练习1,体现了立足课本的要求.高考中常常将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结合起来考,本题即是如此.本题的关键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利用角的关系消角,体现了消元的思想;二是用余弦定理列方程组求三角函数值,体现了方程思想.
  2.立体几何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的关系
  立体几何的考查,主要有两类题型,一是在考查对空间几何体结构认识的前提下,综合性地考查对空间几何体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考查空间线面位置关系,角与距离的计算,这类试题以“图”引入,背景新颖,对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有较高要求;二是在考查立体几何基本问题的前提下,将试题设计为“探索性”的类型,改变了给出明确结论让同学们证明的局面,这类试题由于结论不明确,对同学们的数学素养有较高要求.要想解决好如上所述的立体几何新型试题,除了牢固掌握好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外,还要在空间想象能力、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下一番工夫,只有这样同学们才能面对新题型得心应手,将新题型转化为所熟悉的常规题,以便顺利解决问题.在解答方面,除推理证明,运用空间向量也是一种重要方法.这类题一定要注意解题规范,条件充分.
  评注:本题涉及到了立体几何中的线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全面考查立几何中的证明与求解,意在考查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是一种成熟的方法,要注意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以及运算的准确性.
  3.解析几何突出“模块化”运算能力
  解析几何解答试题热点的题型是求参数范围或求最值的综合性问题,探求动点的轨迹问题,有关定值、定点等的证明问题,与向量综合的探索性问题等.着重考查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利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特点和性质.因此,在解题的过程中,计算占了很大的比例.
  评注: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由勾股定理求圆的弦长,体现数学数形结合的重要数学思想;用数字来刻画几何图形的特征,是解析几何的精髓,联立方程组,求出椭圆中参数的关系,进一步得到椭圆方程;构造函数求斜率取值范围,体现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是拨高题.
  4.以数列问题为载体考查抽象的演绎推理
  数列解答试题是高考命题的一个必考且难度较大的题型,其命题热点是与不等式交汇、呈现递推关系的综合性试题.当中,以函数迭代、解几何曲线上的点列为命题载体,有着高等数学背景的数列解答题是未来高考命题的一个新的亮点,而命题的冷点是数列的应用性解答题.
  评注:数列是特殊的函数,不等式是深刻认识函数与数列的重要工具,三者的综合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新热点,且数列的重心已经偏移到不等式的证明与求解中,而不再是以前的递推求通项.对于数列问题中求和类(或求积类)不等式证明,如果是通过放缩的方法进行证明的,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能够直接求和(或求积),再放缩;另一种是不能直接求和(或求积),需要放缩后才能求和(或求积),求和(或求积)后再进行放缩.在后一种类型中,一定要注意放缩的尺度,二是要注意从哪一项开始放缩.
  5.函数与导数结合,考查综合能力
  函数问题更多的与导数相结合,应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应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是近几年全国各省高考数学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函数与不等式解答试题是高考命题的重要题型,它的解答需要用到导数的相关知识,其命题热点是伴随导数知识的考查,出现频率较高的题型是最值、范围命题.
  评注:本题是以导数的运用为背景的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函数思想,化归思想,抽象概括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较难题,近来高考在逐年加大对导数问题的考查力度,不仅题型在变化,而且问题的难度、深度与广度也在不断加大,本部分的要求一定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考查求导公式,求导法则与导数的几何意义;第二层次是导数的简单应用,包括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最值等;第三层次是综合考查,包括解决应用问题,将导数内容和传统内容中有关不等式甚至数列及函数单调性有机结合,设计综合题.
  6.应用问题的考查灵活多变
  例6(2015年高考湖北,理20)某厂用鲜牛奶在某台设备上生产A,B两种奶制品.生产1吨A产品需鲜牛奶2吨,使用设备1小时,获利1000元;生产1吨B产品需鲜牛奶1.5吨,使用设备1.5小时,获利1200元.要求每天B产品的产量不超过A产品产量的2倍,设备每天生产A,B两种产品时间之和不超过12小时.假定每天可获取的鲜牛奶数量W(单位:吨)是一个随机变量,其分布列为
  该厂每天根据获取的鲜牛奶数量安排生产,使其获利最大,因此每天的最大获利Z(单位:元)是一个随机变量.
  (1)求Z的分布列和均值;
  (2)若每天可获取的鲜牛奶数量相互独立,求3天中至少有1天的最大获利超过10000元的概率.
  (2)由(1)知,一天最大获利超过10000元的概率p1=P(Z>10000)=0.5 0.2=0.7,
  由二项分布,3天中至少有1天最大获利超过10000元的概率为p=1-(1-p1)3=1-0.33=0.973.
  评注:二项分布是高中概率中最重要的概率分布模型,是近年高考非常重要的一个考点.独立重复试验是相互独立事件的特例(概率公式也是如此),就像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的特例一样,只要有“恰好”字样的用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公式计算更简单,就像有“至少”或“至多”字样的题用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计算更简单一样.
其他文献
重点、难点分析  1. aboard  【解析】(1) adv.  在船(或飞机,车)上;上船(或飞机,车)  All passengers aboard fell into the river. 船上所有乘客皆落入河中。  (2) prep.  在(船,飞机,车)上;进入,上(船,飞机,车)  They were the last two to go aboard the ship
在新课标江苏高考的考试要求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以及前n项和公式,都是C级要求,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而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判断与证明,是历年高考必考考点.那么如何证明或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呢?  一、等差數列的判断与证明  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
集合、函数、导数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尤其是函数和导数一直是命题者的“最爱”.然而同学们解题时却时常因为概念不清晰,解题思路不严谨,犯下种种错误,如何是好呢?寻本溯源,剖析错误原因,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下面我们就结合例题,对集合、函数、导数易错题来一个错因大揭秘.  错因1.对基本知识的理解不到位  有些同学由于没有掌握数学概念、定理、性质、公式,或者是未掌握它们成立的条件,导致解题错误.  例1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l一14题。  旧燕   张中行  ①人总是觉得几乎一切鸟都是关的,可爱的。如果只许选一种,以期情能专注,我必选“燕”。  ②我成年以前住在乡下,先是土坯屋,后改砖瓦屋,都是祖传形式,正房五问,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靠东西各间住人,中间一问两旁砌柴灶,这一间前部有门,有意思的是前部的门.两层:靠外的方形,只遮下半,向外开,名为风门;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201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以前有句老话,叫做“无农
第Ⅰ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演奏贝多芬的奏鸣曲《华德斯坦》时,席夫更是表现出自己作为建构大师的成熟面,音符之间达到了最自然的状态,整个乐章。他的精妙之处在于高屋建瓴,不局限于音符细节,也不依赖于更多的音色变化,在句、段、乐章之间稳固的架构,并且服务于自己的演奏。  A.一气呵成只是建立  B.一蹴而就而是竖立  C.一蹴而就
“离心率的取值范圍”求解时不等关系构建的几种途径
一、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We missed our train, and the next train was delayed, we had to wait for two hours.  A. on top of that; so  B. as a result; then  C. what was worse; however  D. because; t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是近几年模拟考试,高考的热门考点,需要同学们熟练掌握求解此问题的三种常见方法(数形结合,分离参数,构造函数).而我们在求解此类问题时,方法的合理选择成为难点,合理的方法结合熟练的计算会让问题变得简单,不合理的方法会导致简单问题复杂化,增加计算,思维等各方面的难度.因此,选择合适的方法是能否顺利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一、利用数形结合法求解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可以转化为
两个原理是学习排列组合的基础,排列组合问题与其它知识联系相对较少,但应用性强,种类繁多,对同学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同学们学习计数原理和排列组合就易出现各种错误,下面对几例典型错解进行剖析,希望能帮助同学们防微杜渐.   易错点一 使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不当致误  例1 在某种信息传输过程中,用4个数字的一个排列(数字允许重复)表示一个信息,不同排列表示不同信息.若所用数字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