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研究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12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是高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对文言文学习不感兴趣,这给任课老师教学带来较大挑战。结合高中文言文教学具体情况,就如何有效开展教学工作提出相应对策,主要包括课前预习,熟悉内容;课堂教学,深化理解;加强训练,检测反馈等内容。实际应用表明,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主动性,破解学习中遇到的疑难点,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课前预习;课堂教学;检测反馈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以前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任课老师往往采用“字字讲解、句句落实”的方法,将任课老师作为课堂教学主体,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随着时代发展和教学观念更新,再加上高中学生的知识面在不断拓宽,善于质疑、敢于质疑,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满足这种需要。为此,任课老师有必要增加自身知识储备,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实现文言文的有效教学。

一、课前预习,熟悉内容


  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预习能力,甚至能独立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因此,在文言文教学前,任课老师要加强引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认真查阅资料,记录学习中遇到的疑难点,为有效融入课堂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一)诵读课文,培养语感
  入选高中教材的文言文都是经典,语言精练、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在预习过程中要善于把握文言文的这些特点,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并结合文言文的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逐步加深对文言文的印象,提高预习效果。例如,《劝学》这篇课文教学前,预习时可要求学生通过诵读理解文章大意,并在诵读中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句子的含义,培养语感,激发学习兴趣,为融入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二)查阅资料,熟悉内容
  预习过程中,在诵读文言文的基础上,任课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文言文内容理解。在资料查阅阶段,学生的重点是要理解文言文的疑难字词、写作背景、作品的价值和现代意义等内容。例如,《师说》这篇课文预习中,要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韩愈的生平事迹、《师说》的创作背景、该文的现代价值和借鉴指导意义。通过合理引导,能让学生对课文主旨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也为高中学生有效学习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三)对照练习,深化理解
  通过预习熟悉文言文课文内容之后,学生可对照课后练习或者学习辅导资料中的习题,尝试进行思考和探究,把握课文的重难点内容,提前进行探究和学习。例如,《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课文预习后,可引入以下习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本文应用多种修辞手法,包括排比、拟人、比喻、夸张等,请各举一例,并分析这些修辞手法所起到的效果。在这样的习题引导下,学生可以尝试进行独立解答,对存在疑问的部分需要记录下来,并在课堂上提出,由任课老师解答。总之,通过掌握正确的方法,对文言文课文进行预习,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明白需要预习哪些内容,如何预习,也为课堂教学中有效学习知识做好准备。

二、课堂教学,深化理解


  课堂教学是重点和关键环节。作为任课老师,在学生对文言文进行预习的前提下,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有的放矢,精细讲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整体把握,避免枯燥
  以前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主要由任课老师逐字逐句讲解、翻译,然后再介绍语法、文化常识等。学生在书本中做笔记,课后通过反复记忆达到掌握课文内容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机械、枯燥,一篇优美、动人的文言文,往往被分解为单调、枯燥的字词、语法知识,难以让学生领悟文言文的美感。为转变这种情况,任课老师要更新思想观念,注重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感悟文言文的美,领悟文言文的中心思想。从而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有效融入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
  (二)有的放矢,精细讲解
  高效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词汇、句法等基础知识讲解,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深化学生理解,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兰亭集序》中的“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学生理解比较困难。这时任课老师需加以引导,对“一”“齐”名词用作动词的语法进行统一讲解,让学生领悟名词用作动词的妙处。此外,这两句话还涉及庄子的生死观,课堂教学中任课老师也需要为学生解释清楚。此外,课后练习也提到,这两句话表达作者怎样的生死观?通过任课老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也会较好的找到答案:每个人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活着,时间都会在不知不觉中逝去。不管生命是长还是短,但最终都会结束。而作为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这样的道理,并认真做些实事,不要空谈玄理。总之,通过任课老师精细讲解,有的放矢,能有效解答学生遇到的疑惑,让他们有茅塞顿开之感,同时也能让课堂教学取得更好效果。
  (三)适当引导,把握主题
  掌握文言文的主题,这是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高中学生通过预习未必能有效把握文言文的主题思想,这时任课老师需适当引导,深化学生理解和感悟,让他们有效把握文言文的主题思想。例如,《逍遥游(庄子)》这篇课文教学中,为引导学生更好把握中心主题,任课老师要对“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这两句加以引导,深化学生理解。然后让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中心主题: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要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现实制约和影响,实现“逍遥”的人生。

三、加强训练,检测反馈


  为提升高中文言文教学质量,除了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之外,还要注重检测反馈,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并查缺补漏,扎实掌握所学内容。
  (一)实词训练,增加积累
  实词是文言文学习中必须把握的重要内容,除任课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讲解之外,课后还要加强训练,增加学生的实词积累,为以后更好地学习奠定基础。然而,实词的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不断积累。尤其是像《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类传记类文体,由于文章篇幅长,实词多,一两次训练难以实现教学目标。为此,必须重视课后训练,合理设计训练任务,深化学生理解,增加实词积累。
  (二)语法训练,突破难点
  文言文中的语法训练也是必要的。例如,同一虚词的不同词性和用法、词类活用、特殊的文言文句式等,由于教材中缺乏专门章节,因而任课老师有必要总结梳理,方便学生训练和掌握。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许多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文句式等,任课老师要加强引导,组织学生课后进行语法训练,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三)综合训练,了解学情
  一个单元学习完成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文言文教学中的不足,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改进措施。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该以基础训练为主。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应该设置一些难度较大、深度更广的阅读或练习,最终让学生有效掌握所学内容。

四、结语


  通过采用上述教学方法,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检测反馈有效结合,既能激发学生主动性,让高中学生读通、读懂文言文,还能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此外,还有利于高中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的不足,查缺补漏,不断进步,促进高中文言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
  参考文献
  [1]许家塔.基于新课改的高中语文教学有效策略研究[J].語文教学通讯,2018(2).
  [2]盛丰华.以苏教版《陈情表》为例谈高中文言文教学[J].语文知识,2016(10).
  [3]谷俊涛.言为文声,文以载道——文言文教学中的文言结合途径探讨[J].语文教学通讯,2017(10).
  [4]王伟利.三步走,让文言文教学更高效[J].语文教学通讯,2018(7).
其他文献
【摘要】朗读教学是将小学语文课本文字内容通过语言进行表达的过程,可以对学生脑、眼、口与耳以及心进行全面锻炼。随着新课改的持续落实深化,小学教学逐渐认识到朗读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并运用各种类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朗读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对语文知识做出更加深刻的记忆理解。鉴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探究,以此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实现初中语文阅读的灵活性教学,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水平和效率。本文主要从现状、具体措施以及意义几个主要方面对文本课题展开了分析,又于结语中对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未来展开了美好的憧憬。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灵活教学;信息技术  【中圖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为响应教育部门实行新课改的政
【摘要】新课改下,情境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凸显情境,情境再现还原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内容,燃起学生对阅读这门课程的热情,促使学生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储备,推动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情境教学法;阅读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首次出现小古文,对小古文的文本解读,还是要用好课后练习和插图.在对三年级小古文文本处理时,借助对课后练习的分析,我们可以从年段特点、文本特质、教学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课程目标应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彼此间的结合设计,即三维目标。严格讲,三维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突破点,而上述提到的三维目标恰恰属于三大重要支点。换言之,近几年间小学语文课程体系改革及素質化、生活化教育持续推进,本身就是围绕此路径展开。现阶段的问题在于如何将增强课程体系的支点作用,落实三维目标构建高效课堂。然而,难点也恰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模式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顺应素质教育发展潮流,不断创新相关的教育教学方式。其中层递式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兼顾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得全体学生的作文能力取得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但目前在层递式教学模式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仍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就从现阶段层递式教学模式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出发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的完善方法,以期能够有效解决在实
研究目的: (一)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及精神疾病患病情况高校贫困生是高校中一特殊的群体,近年来不断研究显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本研究试图通过一系列相关的问卷
【摘要】为响应国内教改号召,许多高中在对语文授课方式的变革里,给予了对科学自学准备的高度关注,教师于高中语文授课过程中,除了着眼当堂内容的传授与课余时间巩固梳理所学,还需要学习主体高度关注所学内容,科学自学准备,其作用为引导学习主体在高中语文领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有效预习;设计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深入,对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目标设计应发挥“领头羊”的作用。然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存在单一、虚设以及泛化等问题。教学目标设计的好坏是优质高效语文课堂的关键,要想解决目前教学目标设计的种种问题,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转变传统的教学目标设计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优化教学目标设计为“重学生、注区分、敢探究、少而精”的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