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递活动,体现和反映了参与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渗透时代特征。文章从目前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反思,对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视角进行分析,提出在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1)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3)结合传授数学知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4)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总之,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长期坚持。
关键词:数学教学 渗透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7-168-02
数学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承活动,必然体现和反映了参与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必然需要渗透具有时代社会特征的伦理观、道德观。钱学森认为:科学与人文精神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缺一不可。对人的素养是如此,对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因而,我们培养的孩子不仅要具有文化素质,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学校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工作,并非只是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事,单靠几个人是不能完成的,必须是全体员工齐抓共管,各学科通力协作,将德育融于课堂教学之中,融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另外,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了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施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1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可以介绍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二年级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要使学生知道已学过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能满足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需要,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以及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经常用到;三年级教学“三步计算式题”时,可以介绍“小括号”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在运算顺序中的作用;四年级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时,可以介绍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应用;五年级教学“比例尺”时,可以介绍按“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以及按“比例尺”绘制图纸,在建筑、科研、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等。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教学中,通过说明数学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的广泛应用,可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让学生把今天的学习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逐步联系起来。在这方面,我经常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学了计量单位以后,让学生测量篮球场的长度、教室的面积等。这样,让学生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使他们逐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们生活与国家建设都离不开数学,只有学好数学,将来才能适应社会,更好地为建设祖国服务。从而不断激发学习兴趣,逐渐养成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另外,还可以借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提供的材料,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开阔眼界,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动力。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生动、具体、真实地介绍我国古今数学成就,为学生学习数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数学成就显著。如计算圆周率,自西汉刘备、东汉张衡,三国时刘徽、直到南北朝祖冲之等多位数学家,为之进行艰苦探索,得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准确的圆周率,比欧洲还早1000多年。南宋数学家秦九韶1247年就编著《数学九章》等。
祖冲之的儿子祖恒对求几何体积有独特创见,比意大利数学家早一千多年。比刘,近代的徐光启、李善兰及当代的华罗庚、陈景润,在他们所研究的领域中都对数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通过讲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还可以在班上开展专题讲座,介绍我国著名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如华罗庚,他的学历是“初中毕业”,可他深钻细研,成为当代国内外闻名的伟大数学家。通过讲座,使学生懂得学习好坏关键在于本人的学习态度和努力,明白“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哲学道理。进而发奋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教学时还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例如:一年级教学“准备课”、“5的认识”、“10的认识”时,教师可利用插图为媒体,将画面编成数学小故事,通过对画面的处理,使它由静变动,由无声变有声,对学生进行爱学校、爱解放军、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教育。中年级教学“读数、写数”时,可以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数据,如我国地域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长6300千米,等等。中、高年级教学“应用题”时,可以根据应用题中所反映的日常生活、工业、农业、卫生、交通、教育、科技等方面有说服力的数据,经过比较、分析,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高年级教学“百分数”时,可以介绍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从而进行国情教育。另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我国的发明创造,如“九九口诀”和“七巧板”的发明,“珠算”的历史,以及我国历史上祖冲之的辉煌成就,等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长大后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雄心壮志。
3结合传授数学知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科学。教学中要揭示数学本身的物质基础,如讲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时,教师要说明早在公元一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多次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勾三,股四、弦五”的规律,并且借助图形对该定理进行了两种巧妙的证明。让学生明确,任何一个定理、公式的形成均来自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掌握自然规律的正确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的能力。
恩格期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充满着矛盾。如数学概念正数与负数等,就是对立的。数学中充满着辩证法,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予以启示,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同时为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打好基础。
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着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在知识的纵向发展方面,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揭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关系,知道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际,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在知识的横向联系方面,可以围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大与小、多与少、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的变化、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渗透一些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还可以通过一些应用题的改编练习,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应用题的一题多解,以及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渗透一些辩证统一的观念。使学生在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除此之外,还要精心设计教法,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教师在吃透教材,确定了德育点以后,只有合理设计教法,才能真正取得教育的实效。决不能搞与教学内容脱节的“填充料”与“插曲”。而且还必须“结合”得自然,“进行”得适度。既不能牵强附会,又不可陵节而施。
根据教材特点,因“材”施教。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有显性与隐性两大类,相应的基本教法也有两种。对于显性的内容,一般采用潜移默化法。如在圆周率教学中对祖冲之的介绍,对于隐性的内容,一般以提示法为主。
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渗透方法的选择,除了考虑内容的显性与隐性外,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接受能力。对高年级学生而言,有时即使是隐性的内容,也可采用潜移默化法,而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有时即使是显性的内容也要采用提示法。
4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教师首先要有严谨、负责的态度。进行概念数学时,要运用数学语言完整、精练地叙述;对公式所起的作用,要讲得确切;在板演过程中要有条有理,推理要步步有根据。时时事事给学生做出严谨求实的表率。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不合格的作业,一定要令其重作,哪怕只是一个错字、一个小数点也要强调订正。要严格指出,在实际工作中,点滴差错都有可能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从而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示范作用体现在,课上教师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中年级要求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意时重点字、句要用笔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等。高年级不仅要求学生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并用作好笔记,解应用题时要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计算时要选择简便方法,要自觉检验等。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以及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科德育是渗透性的教育”。数学教材及其所含的各个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以教材为载体,结合教学过程有机有序地渗透,其教育效果是其它任何德育活动所不能替代的。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学校派专人来抓此项工作,更需要各学科教师通力合作,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长期坚持。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侯京友,林治金,张茂聪.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施[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发[1993]3号,1993年2月13日颁布,2008年10月印刷.
[3]中小学德育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关键词:数学教学 渗透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7-168-02
数学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承活动,必然体现和反映了参与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必然需要渗透具有时代社会特征的伦理观、道德观。钱学森认为:科学与人文精神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缺一不可。对人的素养是如此,对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因而,我们培养的孩子不仅要具有文化素质,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学校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工作,并非只是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事,单靠几个人是不能完成的,必须是全体员工齐抓共管,各学科通力协作,将德育融于课堂教学之中,融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另外,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了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施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1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可以介绍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二年级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要使学生知道已学过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能满足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需要,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以及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经常用到;三年级教学“三步计算式题”时,可以介绍“小括号”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在运算顺序中的作用;四年级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时,可以介绍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应用;五年级教学“比例尺”时,可以介绍按“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以及按“比例尺”绘制图纸,在建筑、科研、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等。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教学中,通过说明数学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的广泛应用,可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让学生把今天的学习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逐步联系起来。在这方面,我经常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学了计量单位以后,让学生测量篮球场的长度、教室的面积等。这样,让学生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使他们逐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们生活与国家建设都离不开数学,只有学好数学,将来才能适应社会,更好地为建设祖国服务。从而不断激发学习兴趣,逐渐养成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另外,还可以借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提供的材料,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开阔眼界,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动力。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生动、具体、真实地介绍我国古今数学成就,为学生学习数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数学成就显著。如计算圆周率,自西汉刘备、东汉张衡,三国时刘徽、直到南北朝祖冲之等多位数学家,为之进行艰苦探索,得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准确的圆周率,比欧洲还早1000多年。南宋数学家秦九韶1247年就编著《数学九章》等。
祖冲之的儿子祖恒对求几何体积有独特创见,比意大利数学家早一千多年。比刘,近代的徐光启、李善兰及当代的华罗庚、陈景润,在他们所研究的领域中都对数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通过讲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还可以在班上开展专题讲座,介绍我国著名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如华罗庚,他的学历是“初中毕业”,可他深钻细研,成为当代国内外闻名的伟大数学家。通过讲座,使学生懂得学习好坏关键在于本人的学习态度和努力,明白“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哲学道理。进而发奋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教学时还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例如:一年级教学“准备课”、“5的认识”、“10的认识”时,教师可利用插图为媒体,将画面编成数学小故事,通过对画面的处理,使它由静变动,由无声变有声,对学生进行爱学校、爱解放军、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教育。中年级教学“读数、写数”时,可以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数据,如我国地域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长6300千米,等等。中、高年级教学“应用题”时,可以根据应用题中所反映的日常生活、工业、农业、卫生、交通、教育、科技等方面有说服力的数据,经过比较、分析,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高年级教学“百分数”时,可以介绍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从而进行国情教育。另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我国的发明创造,如“九九口诀”和“七巧板”的发明,“珠算”的历史,以及我国历史上祖冲之的辉煌成就,等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长大后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雄心壮志。
3结合传授数学知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科学。教学中要揭示数学本身的物质基础,如讲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时,教师要说明早在公元一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多次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勾三,股四、弦五”的规律,并且借助图形对该定理进行了两种巧妙的证明。让学生明确,任何一个定理、公式的形成均来自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掌握自然规律的正确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的能力。
恩格期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充满着矛盾。如数学概念正数与负数等,就是对立的。数学中充满着辩证法,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予以启示,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同时为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打好基础。
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着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在知识的纵向发展方面,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揭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关系,知道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际,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在知识的横向联系方面,可以围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大与小、多与少、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的变化、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渗透一些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还可以通过一些应用题的改编练习,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应用题的一题多解,以及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渗透一些辩证统一的观念。使学生在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除此之外,还要精心设计教法,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教师在吃透教材,确定了德育点以后,只有合理设计教法,才能真正取得教育的实效。决不能搞与教学内容脱节的“填充料”与“插曲”。而且还必须“结合”得自然,“进行”得适度。既不能牵强附会,又不可陵节而施。
根据教材特点,因“材”施教。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有显性与隐性两大类,相应的基本教法也有两种。对于显性的内容,一般采用潜移默化法。如在圆周率教学中对祖冲之的介绍,对于隐性的内容,一般以提示法为主。
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渗透方法的选择,除了考虑内容的显性与隐性外,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接受能力。对高年级学生而言,有时即使是隐性的内容,也可采用潜移默化法,而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有时即使是显性的内容也要采用提示法。
4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教师首先要有严谨、负责的态度。进行概念数学时,要运用数学语言完整、精练地叙述;对公式所起的作用,要讲得确切;在板演过程中要有条有理,推理要步步有根据。时时事事给学生做出严谨求实的表率。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不合格的作业,一定要令其重作,哪怕只是一个错字、一个小数点也要强调订正。要严格指出,在实际工作中,点滴差错都有可能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从而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示范作用体现在,课上教师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中年级要求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意时重点字、句要用笔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等。高年级不仅要求学生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并用作好笔记,解应用题时要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计算时要选择简便方法,要自觉检验等。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以及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科德育是渗透性的教育”。数学教材及其所含的各个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以教材为载体,结合教学过程有机有序地渗透,其教育效果是其它任何德育活动所不能替代的。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学校派专人来抓此项工作,更需要各学科教师通力合作,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长期坚持。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侯京友,林治金,张茂聪.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施[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发[1993]3号,1993年2月13日颁布,2008年10月印刷.
[3]中小学德育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