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新政下如何实现育种主体的转变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f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国家出台种业新政的宏观背景以及种质资源、人才资源等种业科技资源分布现状的考量下,分析了吉林省农业科研单位现存的优势以及种业企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促进育种主体转变的策略。
  关键词:种业新政;科研院所;种业企业;转变
  中图分类号:F3246文献标识码:A
  为本刊通讯作者2011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明确提出要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2012年12月,国务院出台《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紧密结合、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育种新机制。培育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不难看出,种业科研政策导向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然而,从目前吉林省种业科技资源的分布状况来看,从事多年育种工作,有着较强优势的科研单位;目前实力不强的种业企业,在这10a左右的时间里,怎样实现育种主体从科研单位到种业企业的转变,是商业化育种体系建立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1]。
  1农业科研院所的优势
  过去几十年,财政投入大量资金于省、市级农业科研院所,支持农作物育种研究。种业科研,一直以科研单位为主,90%的科研是由科研单位完成的。科研院所在育种研发领域获得并积淀了丰富的资源[2]。高端人才集中、技术储备雄厚、科研条件先进、信息收集量大、是农作物育种和种质创新的主力军[3]。“吉单”系列玉米品种优势突出,吉单27、吉单535、吉单522等品种,在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西玉米主产区表现优良,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11科研单位育种人才集中
  农业科研单位聚集了各类高素质研究人员,新品种选育开发的优势全面,是科技创新快出成果、多出品种的重要保障[4]。据统计,目前我国80%以上的育种人才集中在科研教学单位,88%的农作物杂交品种由科研教学单位选育[5]。
  12科研单位种质资源丰富
  农业科研单位在长期的农作物新品种选育过程中,通过资源交换、引进和合作研究等渠道,搜集各类种质资源,调查种质材料的基础农艺性状,完成资源扩繁任务,创新了大量专用、特用品种资源,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方法,为选育出适合生产实际的新品种奠定了良好基础[6]。
  13诚信度高
  在大多数人心里,科技工作者是坚持科学真理,尊重客观规律,勇于探索创新的代表,他们治学态度严谨、质量意识强,同时在长期的科教兴农中发挥着积极的主导作用,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此“农业科研单位”的牌子在农民心中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信任。所以,农业科研单位一直是提供诚信、可靠现代农业技术与产品的代表[7]。
  2吉林省种业的现状
  2000年,我国《种子法》出台以来极大的促进了我省种子企业的发展,一大批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种子企业取代了计划体制下隶属于政府的各级种子公司,吉林省的种子产业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据统计,目前按新标准发放种子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达78家,企业资产总额已超29亿元,年销售额突破30亿元。种业硬件设施明显改善,整体实力显著增强,相继选育出一批优良新品种,全省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其中,农业部颁证确认的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3家,进入全国50强的种子企业2家。
  由于种子产业特别是玉米种子产业属于高度依赖技术创新的行业。种子企业大多遇到了由于没有自己的研发中心,不能源源不断的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从而严重影响企业壮大与发展的困难局面。特别是面对国外大公司的竞争,本土企业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
  总体上看,虽然种子企业不少,但具有强竞争力的企业不多,大多还是育种技术落后,技术人才匮乏,研发资金不足;吉林省多数种子企业没有自身研发机构,几家较大型的种子企业的研发实力也十分薄弱,低水平重复研究现象普遍。虽然吉林省玉米每年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的品种不少,但是具有实质突破性的品种不多。
  3实现育种主体转变的策略
  当前,急需有机整合科研单位的科技人才、种质资源、育种技术等优势,依托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构建基础科技创新体系、规模化育种技术体系,种业科技成果交易平台,种质资源共享平台推动种子产业竞争能力的整体提高。
  31构建种业科技研发平台和创新体系
  打造以科研院校为主体的公益性、基础性研究团队,立足于“长远发展”,为未来科技创新奠定基础。主攻种业科技应用基础研究,从创新特异种质资源,开发高效育种方法入手,特别是要集成生物技术、计算機技术、常规技术等构建作物高效育种技术流程。大幅度增加对育种领域优势单位科研投入,提高前沿攻关科学家的研究经费与待遇,促进专心致志从事公益性研究,追踪国际前沿,发掘优异资源、创制特异材料、研发关键技术。
  随着种业新政的实施,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投入必将向农业科研单位倾斜。科研单位要调整学科设置,重点强化育种新理论、新材料和新方法研究,努力培育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前瞻性视野和较强原始创新实力的基础创新研发平台和创新团队,开展种质资源的发掘和创制、重要基因发掘利用、育种理论与技术的突破、种子制种与加工技术创新、种子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8],建立适应现代种业发展要求的科技研发平台和创新体系[9]。
  32构建高效的规模化育种技术体系
  建立企业快速培育新品种的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强化优异品种研发能力,可全面推广单倍体育种等领先的技术体系。择优支持规模大、实力强、成长性好的骨干种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加大商业化育种力度,应用先进育种技术、装备精加工设备,促进种业尽快发展壮大。   33搭建种业科技成果交易平台
  依托全国农业信息中心体系,搭建种业科研成果交易平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农业部和各省区市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相继成立了信息中心,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初步形成了全国农业信息中心体系[10]。按照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原则,为科研院所等成果持有者和企业等成果转化者搭建成果信息发布、咨询、评价评估、展示交易等全方位服务平台,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建立科研成果市场化运作的托管机制。该平台主要为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提供科研成果登记、信息查询等服务,所载科研成果信息包括类型、名称、权利人、有效期、拟转让方式以及价格等。交易双方还可以根据交易情况进行评价。科研成果转让净收入的一定比例一次性奖给完成人或团队,有效调动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积极性,提高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和转化速度。
  34建立科技人员流动机制
  引导育种家到龙头种业企业,缓解当前特殊时期资源、技术、人才极度缺乏是当务之急。制定“保留职位、职称、奖励、福利、晋升、退休政策不变”等政策的实施细则,保证育种家无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商业化育种工作中。支持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不侵犯本单位技术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前提下,签订包含时间安排、收入分配、成果权益等内容的协议后,到企业兼职;到企业挂职,挂职期间只能由一方领取工资,挂职期结束后返回原单位,其在种子企业工作期间的业绩,可以作为职务竞聘考察内容。
  35建立种质资源共享平台
  目前,外国商品化种子大量涌入,我国很多特有本土种质资源因保护不力而迅速流失甚至灭绝,同时,对外国优良品种亲本的引进异常困难。玉米育种的种质基础狭窄和遗传脆弱性已经成为人们十分担心的问题。扩大玉米遗传育种的种质基础,突破性优异中间材料的创制和大规模的组合配制、筛选,充分开发地方种质资源、进行种质扩增显得尤为重要[11]。建立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整理,在数据、信息、实物3个层次上,全面实现种质资源的共享。因科研或育种需要,可以向国家中期种质库、种质圃提出申请,对符合国家中期种质库、种质圃提供种质资源条件的,国家中期种质库、种质圃应当迅速、免费向申请者提供适量种质材料。如需收费,不得超过繁种等所需的最低费用。从国家中期种质库、种质圃获取种质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向国家中期种质库、种质圃反馈种质资源利用信息,对不反馈信息者,国家中期种质库、种质圃有权不再向其提供种质资源。负责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保存、登记等工作的单位,有义务向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委员会办公室提供相关信息,保障种质资源信息共享。
  参考文献
  [1]周明月,孙洪武.中国种业公共科研单位与企业结合机制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4(02):77-80.
  [2]刘德畅,孙虎,等.种业科企合作新机制探索[J].农业科技管理,2014(02):81-83,89.
  [3]劉和平,等.种业科企合作的实践与探讨[J].山东农业科学,2011(11):122-124.
  [4]王成瑷,张文香,赵磊。论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在种子产业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种子,2003(01):48-50.
  [5]江娜.“新政”催生种业变局 专家解读国务院意见[N].农民日报,2011-04-28(01).
  [6]赵志刚,罗瑞萍.科研育种单位发展种业企业对策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345-346.
  [7]张富.农业科研单位种业公司发展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2008(03):37-38,46.
  [8]刘明霞,李国威.种业新政下农业科研院所育种创新问题的思考[J].农业科技,2012(08):127-128.
  [9]刘钦.种业新政下提升农业科研单位育种创新能力的思考[J].种子科技,2012(02):3-4.
  [10]李昌健.加强全国农业信息中心体系建设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4(03):1-4.
  [11]王奕,郭承亮.我国种子企业发展科研育种的对策思考[J].中国种业,2014(04):12-14.
  作者简介:刘洪霞(1980-),女,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科技管理,农业经济管理;郭中校(1964-),男,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作物遗传育种,农业科技管理。
其他文献
摘 要:银中杨在原产地黑龙江表现出比较优良的特性,为检验其在宁夏地区的抗虫性,对2009~2012年栽植的不同模式的银中杨的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方法;种类;调查地点  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识码:A  1 调查虫害种类及时间、方法  1.1 调查虫害种类  针对惠农区原产地杨树的主要虫害选择以下种类作为调查对象。  食叶害虫,舟蛾类,杨扇舟蛾和杨二尾舟蛾。  枝梢害虫,叶蝉类,大青叶
摘 要:在我国古代的文献里早已经有铁皮石斛的这种药物的记载,它是珍贵的中药材,属于兰科。基于铁皮石斛的珍贵性,本文就铁皮石斛种植以及生长进行阐述,然后着重研究防治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铁皮石斛;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 6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501110  前 言  铁皮石斛是多年生的浮生草本植物,属于兰科石斛,是珍贵的中药材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水稻播种密度及施肥量对产量品质的影响,采用对比实验分析法,其结果为:水稻播种密度直接影响水稻每平方米穗数及其结实率,播种密度与结实率、精米率呈反比例,前者越大,结实率越小、精米率越低;水稻播种密度及施肥量直接影响着水稻的外观品质,并且与垩白率呈正相关,播种密度越大、施肥量越多,垩白率越高;同时,施肥量也影响水稻的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呈上升趋势,但施肥量达到16kg/
摘 要:对上沙兰水文站所控制的流域进行洪水方案汇编,采用新安江流域水文模型进行模拟计算,模型是利用Visual Basic计算机语言编译的模型程序系统,该系统应用方便,使模型计算得到简化。分别通过日模型和次洪模型进行参数率定。方案确定后,只需测出降雨及蒸发资料,便可预报该场降雨产生的洪水过程线,为防汛抗洪做好准备工作。  关键词:新安江流域水文模型 率定期 检验期 相对误差  中图分类号:S157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展现较强的感染力才能够让学生理解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特点、精致的细节描写。而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文字实在是太难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最直观的视听感受,通过多媒体调动学生的感官,拉近学生和课文的距离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让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本文旨在研究掌叶蜂斗菜提物取物对过敏反应及炎症的影响, 为其临床治疗过敏性哮喘提供药理学依据。主要通过硅胶柱色谱技术从掌叶蜂斗菜叶片中得到蜂斗菜内酯-D;采用抗原诱导的RBL-2H3 细胞活化脱颗粒模型,测定蜂斗菜内酯-D对β-HEX的影响;通过 OVA 诱导和激发 BALB/c 小鼠,构建哮喘小鼠模型,并对支气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观察蜂斗菜内酯-D的抗过敏、抗炎
第十三届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上海农业招商暨优质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推介会在沪举行。第十三届中国 盱眙国际龙虾节组委会名誉主任、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森作主题推介。第十三届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组委会主任、县委副书记、县长贺宝祥主持推介会。上海市农委副主任邵林初、上海市旅游局副局长许保安、富建集团董事长姜怀标、中国国旅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国建及上海部分旅行社负责人、上海江苏饭店客户群体应邀出席
摘 要:本文设计了智能消防控制系统,针对其系统组成和总体设计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文方案可以实现智能消防控制系统的网络化和智能化,降低火灾的误报率和漏报率。为智能消防系统的应用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智能消防系统;设计方案;系统组成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2072  1 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
摘 要:中研优739是广东源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共同选育成的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2016年8月通过广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稻2016013号)。  关键词:杂交水稻;中研优739;优质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233049  1 选育过程  不育系中1A:2004年9月19日通过了浙江省科技厅的技术
摘 要:芹菜根结线虫病主要危害芹菜根部,可造成芹菜品质下降,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为保障芹菜生产及产品安全,筛选安全、高效药剂,选用阿维菌素B2、噻唑膦、阿维菌素、淡紫拟青霉进行防效研究及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药后45d,阿维菌素B2防治效果达到85.52%,噻唑膦防治效果83.71%,阿维菌素防治效果达到71.49%,淡紫拟青霉防治效果61.09%,同时阿维菌素B2增产效果达19.80%,且对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