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史通》学研究的发轫之作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jua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王嘉川著《清前〈史通〉学研究》,初步构建起较为科学全面的《史通》学研究体系。该书材料丰富,解析详尽,内容全面,主次分面,事义兼具,观点独到,对促进学界对《史通》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清前〈史通〉学研究》 研究体系 观点 材料 内容
  [中图分类号]K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5-0065-02唐代刘知幾所著《史通》,“是中国古代史学上一部划时代的史学批评著作”,对中国史学乃至思想、文化领域均产生过深远影响。(白寿彝《中国史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5页)自唐以来,学者们或研习,或评论,或采录,如此相沿不断,逐渐围绕《史通》形成了一种专门学问——“《史通》学”。然因资料零散等种种原因,学界除对《史通》学形成过程中的少数人物和事件有过较多关注外,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一直付诸缺如,《史通》学也长期停留在人们的想像中。日前,扬州大学王嘉川教授《清前〈史通〉学研究》一书(下文简称《史通学》)出版,《史通》之学的真面目方才清晰地呈现在学界面前。
  《史通学》一书除前言外共分六章,约55万字。前言部分介绍史通学研究的学术意义、本书的框架结构和前人相关研究成果。首章介绍刘知幾生平和《史通》的内容、宗旨和观点,以作为后文之铺垫。唐宋元时期的《史通》学分两章,明代《史通》学研究兴盛,成果多样,作者将其列在第四、五、六三章中分别阐述。笔者研读这部中国大陆第一部《史通》学研究著作,深为其宏观构架与精微探讨所折服,感触最深者,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初步建立起比较科学全面的“《史通》学”研究体系
  刘知幾曾说自己撰著的《史通》内容十分丰富,但他绝不曾想到,后人对《史通》的认知与利用更为宽广。近现代以来,学者们谈到古代对《史通》的研究,对其专书专篇提到和评论的都较多,但真正系统全面的研究则没有,对各书中零散谈到《史通》的内容就更少提到和研究。因而一个比较完整全面的“《史通》学”研究体系到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除本书作者之外,还从未有人进行过思考。本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史通》的刊刻与流布情况,《史通》所受到的各种褒贬评价情况,《史通》内容被作为研究资料引用情况,《史通》篇章被作为文章选录情况。其中前两个方面前人多有涉及,但后两个方面则极少有人涉及,而这两个方面,既是《史通》本身作为文献史料的价值的体现,也是它作为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典范的价值的表现,显然,如果缺少了这两部分内容,就不可能准确全面地了解到《史通》在后世的价值,而本书作者则对此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论述。这四个方面的有机组合,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史通》学”研究框架,初步建立起一个比较科学全面的“《史通》学”研究体系。就此而论,本书实为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样本化研究作品。
  二、材料丰富,解析详尽
  对所涉材料“竭泽而渔”,向来是史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史通学》虽不能说已将所有材料一网打尽,但可以看出作者朝着这一理想迈进的努力。由该书附列参考文献可知,《史通学》参阅古籍250余种,其中不乏学界关注较少甚至从未寓目的古籍,再加上近今人著作43种,近今人论文47种,《史通学》参考文献总量在340种以上。丰富的文献资料是本书取得较高学术成就的保证,也是本书学术价值的重要体现。
  对于这些文献,作者并非机械罗列,而是条分缕析,做出评价。如第三章中“章如愚对刘知幾和《史通》的评论”一部分,作者遍检章著《群书考索》《群书考索续集》《群书考索别集》,得到和《史通》相关材料九条,随之逐一评论,如“仅仅因为《史通》对《尚书》《春秋》等持有异议,便得出‘足以知子玄之学’的结论,等于是将刘知幾一棍子打死了”;“显然,章如愚对《史通》的性质并没有准确把握,是误把形式当成了宗旨”;“这是章如愚直接引用张唐英的观点来代替自己立论,旨在维护儒学”,等等。再如“焦竑对《史通》的批评”一目,作者对《焦氏笔乘》评论《史通》的文字逐条分析,并各自得出结论:“焦竑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刘知幾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往往用自己设定的标准来衡评古人,而不考虑他的标准是否符合古人实际”;“焦竑把自己对《史通》的评价定格在‘指摘前人’的形式问题上,只能说他并未把握《史通》的真谛”,等等。字数虽然不多,但均可称点睛之笔。类似的评价散见于全书各处,反映出作者敏锐的学术眼光和深厚的学术功力。
  三、内容全面,主次分明
  《史通》自问世以来就受到学界注意,研习状况至为复杂。牵涉学者众多,其中论述较多者,在唐有刘肃、李肇、皇甫湜、孙樵、柳璨、苏鄂,在宋有赞宁、孙何、张唐英、黄庭坚、吴缜、司马光、晁公武、陈振孙、章如愚、王应麟,在金有王若虚,在明有祝允明、杨慎、陆深、郭孔延、王惟俭、焦竑、于慎行、胡应麟、沈国元、蒋之翘等,加上对《史通》有过零星评论、利用的学人,组成一个庞大的《史通》研究群体。私家之外,各时代官方也通过官修史书及文教政策等渠道表达着对《史通》的态度和认识。就《史通》学的内容而言,除校刻传布、历代评论之外,被作为研究资料引用、被作为文章选录等也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史通》之学的发展面貌。事实如此繁琐,要想条理清晰,又要全面兼顾,并非易事。
  通览全书可见,作者整体上以时间为序,以人物为中心展示《史通》学的发展历程。有时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先以问题性质分类,再以时间为序的叙述方式。对某些典型问题,作者也间或采用专题考索的方式。在第三章叙完唐宋元《史通》学,第六章叙完明代《史通》学之后,作者各设一“小结”,对两个时期《史通》研习的概况、特点、成就等予以归纳概括,使得本书更显条理分明,内容丰富而丝毫不乱。通过以上叙事方法的灵活运用,《史通》学一书几乎囊括了清代以前所有学者对《史通》的研习状况、基本观点和《史通》学涉及的各个侧面,对《史通》的学术影响与社会影响则随时加以剖析发挥。用“不遗巨细”来形容,洵非过誉之词。
  当然,论述全面也不意味着所有问题在《史通学》中平分秋色。举例来说,《史通》所涉人物群体固然庞大,但相当一部分学人仅发表过只言片语,等量齐观势必会使全书显得凌乱琐碎,弃之不顾则又影响到《史通》学的完整性,此中安置,颇费思量。作者认为,“单看其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有什么太大意义”,“把他们汇合在一起,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第5页)。基于此,作者为重要学者设置专节专目、集中讨论的同时,又分别设置“唐宋元时期其他学者对《史通》的关注”和“明代其他学者对《史通》的关注”两节总括遗漏,将这部分学者的成绩以时间为序,分别纳入不同性质的问题之中集中讨论。这样,既将清前《史通》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又做到了主次分明,避免了枝节横生,喧宾夺主。
  四、事义兼具,观点独到
  在构成史书的事、义、文三要素中,清代章学诚尤其推崇史义,近代史学大师梁启超亦言,史书有客观而无主观,如人有魄而无魂,不能称为真正的史书。《史通学》一书尤为可贵之处,便体现在对“史义”的充分阐发上。这可从三个方面得以说明。
  首先,在精研史料的基础上,提出众多原创性观点。如朱熹“犹以未获见《史通》为恨”一语,是学界熟知并经常用做宋代《史通》流传不广的证据,但从未有人考察过它的真实性。作者追索出此语的源头出自明人张之象,指出因无任何依据,只能看做“张之象为其校刻《史通》而做出宣传性的‘广告用语’”(第99页)。随后,作者考察朱熹学术思想,指出朱熹在不少方面受到《史通》的较大影响,并有从藏书家尤袤手里便利获取《史通》的条件。因而,所谓朱熹“以未见《史通》为恨”仅是张之象本人的“呓语胡说”而已。其他如刘肃、李肇对《史通》的认识,唐顺之等对《史通》篇章的选录,李维桢、郭孔延合刊本《史通》与郭孔延单独刻本《史通评释》的关系,等等,作者均有原创性观点提出。此类例证贯穿全书,不待繁举。
  其次,本着“学术为公和遵循学术规范的原则”(前言),对前人观点予以驳正。最主要的体现是《史通学》一书设置的两个附论:“石云先生‘《史通》在宋代遭冷遇’辨析”和“傅振伦先生论胡应麟与刘知幾之关系辨析”。石云认为,《史通》史学观念与宋代尊经派史学、垂训派史学、理性派史学等三大主流派别均有冲突,是它在宋代遭受冷遇的主要原因。作者指出,尊经派的宋祁、吴缜论证其学术思想时从《史通》中取得借鉴,垂训派朱熹接续了《史通》中的一些史学探讨,理性派之司马光、郑樵等也有明显受《史通》影响的痕迹。因此,说《史通》与宋代史学风格大相径庭,“在理论上是可以成立的”,说“遭冷遇”则“显然不能”(192页)。傅振伦是我国享有很高声望的学者,他较早地开展了《史通》研究,在这一领域有广泛影响。即便如此,作者同样以“是者从,不是者弃”的学术态度,对其多个观点提出商榷,令人信服。
  其三,《史通学》揭示了清前《史通》学发展的脉络。通过对大量事实的考证分析,作者高屋建瓴地勾勒了该时期《史通》学的基本线索。“唐宋时期虽然只是《史通》研究的发轫期,但在许多方面已经奠定了后来继续研究的基础”,(第186页)明代“是《史通》研究和版本流传取得重要突破的关键时期”,“在中国古代《史通》学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第531页)。同时,《史通》的学术地位也在逐渐提高:学界由早期的公开批评,渐次变为“阳毁其书”而“阴用其言”,再发展到整体上的肯定与称扬。这既是作者对清前《史通》学发展状况的高度概括,也为《史通》学日后的发展开启良好端绪。
  总之,对前人关注较多的问题,《史通学》将其系统化、条理化,同时又有深入,超出了以往的研究水平,确实做到了后来居上;对前人较少或不曾关注的问题,《史通学》则导其先路,并时有发人深省的精彩议论。诚如乔治忠先生所言,《史通学》一书问世,“曰刘知幾《史通》之功臣,曰‘《史通》学’由此成形,均不为过也”。(本书乔治忠序)虽然如此,《史通学》一书或有少许尚待改进之处,建立完整的《史通》学也仍需作者继续努力。就章节内容的安排来说,作者安排首章《刘知幾与<史通>》,“以便为后面的主体研究内容做出必要的铺垫”,确为阅读、研习本书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拙见以为,“刘知幾生平”和“《史通》宗旨、内容和观点”已经足以起到“铺垫”作用。而“后人对《史通》的评价”及“《史通》流传简述”两部分更像是其后各章的提要,如能将其内容随类附入,或许体系更显严整。特别是“《史通》流传简述”一节,仅有六百余字的内容,与前后各节篇幅均难以相称。果真希望读者开卷即能获知本书要领,不妨专门撰写内容提要,可能效果会更好些。
  另外,人们对《史通》的研讨到今天也没有停止,相应的,“《史通》学”研究也应延续到今天,而作者的叙述却至明代戛然而止,让人颇有意犹未尽之感。好在作者已有续作清代《史通》学的意愿,并为之搜集了大量资料。只望作者能及时勉励,争取早日公诸学界。如能再乘此东风,将民国直到今天的“史通学”写成,上下一贯,形成《史通》学通史,方真正不负刘知幾“书名竹帛”“以图不朽”的夙愿。这应是学界同仁的共同期待,而不只是笔者个人的期待。
  
  责任编辑:张丽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所研究的室外景观工厂设计,根据对规划的理解,同时充分考虑需求者的需要,选择了具有一定标志性的地域,以建筑、绿化和环保为主点的完美结合,在尊重工厂传统的运营方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风格的特点,实现对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改良和创新。设计极大程度地展现了舒适和谐、充满活力、不断进步的未来美好形象。  [关键词]审美 创新 环保 新古典主义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社会需求多元化的战略背景下,高校英语教育正逐步向人才培养的个性化迈进。这一趋势对高校英语教师提出了内涵式发展的要求。本文基于当前高校英语教师在教育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分析了高校英语教师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探讨了基于“项目驱动”的高校英语教师内涵式发展策略。  [关键词]项目驱动 高等教育 高校英语教师 内涵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食堂生产方式及经营理念已成为高校发展的瓶颈,笔者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食堂改革的三种模式,探索出高校食堂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高校食堂改革 问题 优势 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050-02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食堂生产方式及经营理念已成为高校发展的
[摘要]书信属于应用文,它是人们进行书面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和深入的今天,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英文书信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根据英文书信的模式,对书信书写进行简单的指导。  [关键词]高考作文 写作 书信体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165-01  书信是应用文中很重要的一种体裁,是人与人交流中的重要方式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荒野的呼唤》和《雪原》的主要内容,又通过分析这两部长篇小说,探究了杰克·伦敦的创作心理以及写作风格,并指出了杰克·伦敦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然主义观。  [关键词]荒野 雪原 狗 自然主义  [中图分类号]I56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084-02  1903年,杰克·伦敦的一部以狗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荒野的呼唤》
[摘要]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现象。课程学习是改变高职学生自主学习难题的有效方法和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积极引导学生关注专业问题,培养专业兴趣;其次,演示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变更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课程学习 高职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
[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成瘾成为独立学院学生中极为关注的心理障碍,如何帮助学生戒除网瘾已成为学校和社会上重点关注的话题。本研究立足认知行为疗法对一位独立学院网络成瘾的男生进行心理辅导,经过6次咨询,网瘾得到了初步的控制,基本达到了预期咨询目标。  [关键词]网络成瘾 独立学院 认知行为疗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2-0247-0
[摘要]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本文从系统论的视角分析农业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变化、转型与特征,比较分析新时期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以吉林农业大学为研究个案,构建出新时期地方农业院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并针对农业院校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方农业院校 研究生教育 体系 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
[摘要]温州龙湾区海城街道被誉为中国的“五金洁具之都”,名列国内水暖洁具三大生产基地之首。目前,温州海城已发展成为全国水暖洁具类专业特色生产基地和对外贸易中心。本文以海城水暖市场商家为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及访谈,了解温州海城这样特色的地方产业发展史和发展趋势,分析海城水暖洁具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海城 水暖洁具 发展 建议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
[摘要]中国当代著名小说作家苏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中对于女性的形象塑造和性格塑造深入细致,通过塑造不同背景下不同的女性形象,深刻地关注和描绘着女性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状态,通过细腻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个独特的女性形象。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苏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苏童 女性形象 麻木 扭曲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0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