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谵妄的关系分析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iedp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既往服用他汀类药物与谵妄风险之间的关系。 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选取本院符合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76例,根据入院前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组和非他汀组,比较两组的谵妄发生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谵妄的影响。 结果 576例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在入院4天内的筛查中,发现104名谵妄患者。其中他汀组发生谵妄36例,非他汀组发生谵妄6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93,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既往服用他汀类药物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谵妄的发生率降低显著相关[odds ratio(OR),0.527;95%CI,0.382~0.708]。谵妄患者他汀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非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7,P<0.05);但两组3个月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既往服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谵妄的发生率降低有关。
  [关键词] 脑卒中;谵妄;他汀类药物;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獻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20-0047-03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ins and delirium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
  YANG Hongwen TANG Chunqiong OU Jiahuan LI Quho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Nanhai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Foshan 52824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ins and the risk of delirium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576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who met the criteria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6 were enrolled.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y took statins before admission, they were divided into statin group and non-stati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delirium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tatins on delirium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 Results A total of 576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enrolled. In the screening within 4 days of admission, 104 patients with delirium were found. Among them, 36 cases of delirium occurred in the statin group and 68 cases occurred in the non-statin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8.093, P<0.05).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revious administration of statins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 reduced incidence of delirium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odds ratio(OR), 0.527; 95% CI, 0.382-0.708]. The average hospital stay in the stati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non-statin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3.137, P<0.05).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IHS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3 months(P>0.05). Conclusion Previous administration of statin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a reduced incidence of delirium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
  [Key words] Stroke; Delirium; Statins; Risk factors
  谵妄是脑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一种与长期认知障碍存在联系的急性脑损伤[1],有较高的病死率。研究发现脑卒中后谵妄可以引起持续的认知功能损害,且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2]。他汀类药物是一种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ydroxy 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HMG-CoA)还原酶阻滞剂,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他汀类药物因其多效性,能预防和治疗谵妄的发生,其多效性包括抗炎反应、免疫介导、增强内皮作用和抗凝固的作用[3]。目前国内外针对脑卒中后谵妄(poststroke delirium,PSD)与他汀类药物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就脑梗死后谵妄患者的危险因素与既往服用他汀类药物关系作一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神经内科序贯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的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76例,平均年龄(68.7±7.2)岁。纳入标准:①符合2014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脑梗死诊断标准[4],并由MRI或CT证实的初次脑梗死患者;②年龄≥18岁;③发病后72 h内入院。排除标准:①既往有精神病史或严重认知功能障碍;②合并严重心肺或其他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③病情严重或有明显失语不能顺利完成相关检查的患者。
  1.2 方法
  1.2.1 临床资料收集 所有入组患者通过面谈或问卷调查的方式记录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并登记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年龄、性别、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入院前他汀类药物服用情况、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梗死部位(右额叶、颞枕叶)。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
  1.2.2 谵妄的诊断 起病4天时,由精神科专科医师评定。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谵妄定义为意識、注意力、认识力和感知力短暂性障碍[5]。其诊断需要符合:①伴随注意力持续性减退和转移能力减退的意识障碍;②认知功能减退,包括记忆力减退、定向力障碍、语言障碍,或存在不能以痴呆所解释的知觉障碍;③病情短期内发生,通常为数小时到数天,病情在一天中多有起伏变化[5]。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本研究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以绝对值或者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谵妄的影响;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脑梗死患者576例,男328例,女248例,年龄33~97岁,平均(71.62±11.47)岁,入院4天内的筛查中发现104名谵妄患者(PSD组),男67例,女37例,平均年龄(75.28±12.30)岁,非谵妄组(非PSD组)472例,男257例,女215例,平均年龄(70.35±11.64)岁,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见表1。两组比较,年龄>70岁、视觉受损、吞咽障碍、感染、听力受损、右额叶、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服用他汀类药物与谵妄的关系
  576例脑梗死患者,入院前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有272例,发生谵妄36例(13.2%);入院前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有304例,发生谵妄68例(22.4%)。两组比较,院前服用他汀类药物组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93,P<0.05)。
  2.3 卒中后谵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脑梗死后是否发生谵妄(否=0、是=1)为因变量,对经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后,>70岁、视觉受损、吞咽障碍、感染、NIHSS评分>9分为谵妄的危险因素(P<0.05),入院前服用他汀类药物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谵妄的发生率降低显著相关[odds ratio (OR),0.527;95%CI,0.382~0.708]。见表2。
  2.4 谵妄患者他汀组和非他汀组住院时间比较
  谵妄患者他汀组平均住院时间(15.14±3.15)d,非他汀组平均住院时间(17.32±3.4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7,P<0.05)。
  2.5 谵妄患者他汀组和非他汀组3个月后预后比较
  3个月后谵妄患者他汀组死亡3例,谵妄患者非他汀组死亡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8,P=0.673)。谵妄患者他汀组和非他汀组入院时及治疗3个月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本研究中谵妄的首次评价是在入院的第4天,是因为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后短期出现的谵妄是脑卒中本身引起的,而后期发现的谵妄更有可能是由并发症引起的[6]。
  研究表明,谵妄对卒中患者的预后有明显影响,谵妄患者由于精神行为异常,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治疗[7]。同时脑卒中后谵妄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亦有影响[2]。Ojagbemi A等[8]进行Meta分析研究表明由低到中度的证据表明脑卒中后谵妄与痴呆有相关性,控制谵妄有可能降低痴呆的发病率。
  脑卒中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目前研究也不完全一致。目前研究表明,高龄患者、严重的疾病状态、视觉受损为较稳定的危险因素[9]。最近亦有研究认为吸烟、脑卒中前的冷漠症状亦有可能增加脑卒中后谵妄的风险[10,11]。谵妄的发生与脑卒中的部位可能有一定的关系,如枕颞叶内侧面、右侧额叶、优势半球[10]。本研究发现,年龄>70岁、视觉受损、吞咽障碍、感染、右额叶、NIHSS评分为谵妄的危险因素(P<0.05),与既往研究具有部分一致性。
  在过去几年,对于使用他汀类药物能否减少谵妄发生存在争论。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观点,一篇纳入7 项研究,290 274例患者的Meta分析,显示服用他汀类药物不能减少谵妄的发生率,也不能缩短住院时间;但他汀类药物能够减少危重患者机械通气的发生率[12]。但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的使用降低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谵妄风险[13]。本研究表明,入院前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谵妄发生发生率低于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有研究结果显示,谵妄是多种生物因子相互作用,启动多条机制途径导致大脑神经网络大规模破坏引起的[14-15]。其中神经炎性机制在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血脂外,还具有抗炎作用。因而,他汀类药物有利于减少谵妄发生的风险,可能与他汀类药物能减少促炎因子及趋化因子的释放有关。本研究中入院前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由于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间较长,因而有效地抑制脑梗死后的部分炎症反应,降低谵妄的发生率。因本研究中,患者入院后全部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因而脑梗死后服用他汀类药物能否预防谵妄的发生,尚需进一步的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研究。   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入院前服用他汀类药物的谵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入院前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但两组患者3個月后的死亡率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入院前服用他汀类药物可缩短住院时间,与既往研究具有一致性[13],但并不能改善谵妄患者的短期预后。
  本研究尚有以下不足:(1)非多中心、前瞻性研究;(2)样本量相对较少;(3)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具体时间长短不能确定;(4)未将他汀类药物的不同种类进行分类研究。
  [参考文献]
  [1] Mitchell ML,Shum DHK,Mihala G,et al.Long-term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lirium in intensive care: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Aust Crit Care,2017,(17):30034-30036.
  [2] Dostovic Z,Dostovic E,Smajlovic D,et al.Predictors for post-stroke dillirium outcome[J].Mater Sociomed,2016, 28(5):382-386.
  [3] Sharshar T,Polito A,Bozza F,et al. Statins and brain dysfunction in intensive care[J]. Lancet Respir Med,2016, 4(3):169-170.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5]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M]. 5th ed,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Publishing,Arlington,2013:302.
  [6] McManus J,Pathansali R,Hassan H,et al. The course of delirium in acute stroke[J]. Age Ageing,2009,38(4):385-389.
  [7] 屈剑锋,陈仰昆,罗根培. 脑卒中后谵妄的研究进展[J].中国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2016,6(2):101-104.
  [8] Ojagbemi A,Ffytche DH. Are stroke survivors with delirium at higher risk of post-stroke dementia? Current evidence and future directions[J]. 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16,31(12):1289-1294.
  [9] Alvarez-Perez FJ,Paiva F.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Delirium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5-Years Clinical Series[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7, 26(3):567-573.
  [10] Lim TS,Lee JS,Yoon JH,et al.Cigarette smoking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post-stroke delirium[J]. BMC Neurol,2017,17(1):56.
  [11] Klimiec E,Kowalska K,Pasinska P,et al.Pre-stroke apathy symptoms ar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delirium in stroke patients[J].Sci Rep,2017,7(1):7658.
  [12] 程高翔,方长太,陈园园,等.他汀类药物能否减少谵妄发生的Meta分析[J] .安徽医学,2017,38(2):169-173.
  [13] Morandi A,Hughes CG,Thompson JL,et al.Statins and delirium during critical illness:A multicenter,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Crit Care Med,2014,42(8):1899-1909.
  [14] Soysal P,Kaya D,Isik AT.Current concepts in the diagnosis,path-ophysiology,and treatment of delirium:A European perspective[J].Curr Geriatr Rep,2015,4(4):284-289.
  [15] Cerejeira J,Lagarto L,Mukaetova-Ladinska EB.The immunology of delirium[J].Neuroimmunomodulation,2014, 21(2-3):72-78.
  (收稿日期:2017-11-27)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經3D-TOF-MRA观察Willis环形态来探讨与颅内动脉瘤发生部位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8年9月~2020年5月我院所有行脑MRA检查并同时做CTA检查的患者435例,依据颅内动脉瘤的有无分为动脉瘤组173例、非动脉瘤组262例。对各部位动脉瘤进行分组,大脑前交通动脉瘤组46例、大脑中动脉瘤组35例、大脑颈内动脉瘤组41例、大脑后交通动脉瘤组51例,并对Willis环分型与
[摘要] 目的 研究医院骨科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9月本院检验科接收的骨科患者送检标本80例的检测报告,经西门子WALKAWAY-96PLU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 结果 革兰阳性菌(G )检出率为72.5%,最高检出者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G-)检出
[摘要]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影响早产儿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其发生机制成为研究热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机制可能与早产儿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有关,也可能与胃肠道激素如胃动素、胃泌素、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血管活性肠肽、糖皮质激素等有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还与疾病因素相关,如围生期窒息、胎盘异常、围生期感染、呼吸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机械通气、早产儿胎龄、体质量、氨茶碱的应用、胃出血等是喂养不耐受发生
[摘要] 目的 研究协同护理模式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老年精神科病房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协同模式护理组(协同组,n=50)和常规康复护理组(对照组,n=50),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ADL评分、ESCA评分、PANSS评分、SF-36评分、临床疗效。 结果 协同组患者的MMS
[摘要]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接诊的100例恶性肿瘤且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对患者PICC置管后出现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记录,并研究出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及发生的主要原因。 结果 所有患者中出现静脉炎5.00%,血栓形成1.00%,感染1.00%,导管堵塞2.00%,导管脱
[摘要] 目的 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血小板变化与评分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脓毒症休克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患者确诊时PLT,分别在确诊时、确诊后3、5、7天采用APACHEⅡ评分评价患者病情。比较PLT异常组及正常组患者死亡率、不同时间点APACHEⅡ评分,分析确诊时患者PL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PLT异常患者27例
[摘要] 目的 研究單侧入路双侧减压TLIF手术与传统的PLIF手术方式相比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2016年10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3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PLIF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单侧入路双侧减压TLIF手术治疗,每组各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康复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
[摘要] 目的 探討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 方法 将6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分为攻击组和非攻击组(各300例),比较两组的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各因子分以及血清睾酮水平,分析比较两组BPRS各因子分与MOAS各因子分、血清睾酮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攻击组 BPRS 总分、激活性、思维障碍、敌对猜疑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非攻击组,缺乏活力因子得分明显低于
[摘要]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医院行维持性透析治疗的患者180例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调查问卷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调查,采用HAMD量表对患者抑郁情况进行调查,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患者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评价,采用综合主观性评估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采用合并症评估量表对患者合并症情况
[摘要]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对回肠末端溃疡患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34例回肠末端溃疡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回顾性分析其镜下表现。 结果 34例患者肠道准备条件均比较满意,胶囊内镜排出时间约24~72 h;33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1例患者电池耗尽未进入结肠,共检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20例,克罗恩病11例,白塞氏病、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各1例。患者在整个检查中无不适反应。 结论 胶囊内镜对回肠末端溃疡患者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