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塑化剂作用机理初探

来源 :混凝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i7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混凝土高性能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超塑化剂成为提高混凝土性能必不可少的组份,是对混凝土性能影响比较大的组份。但是人们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这对超塑化剂的开发、生产以及应用是不利的。本文从超塑化剂在水泥颗粒上的吸附、超塑化剂对水化产物的影响和超塑化剂在液相中的作用三个方面对超塑化剂的作用机理做了探讨和研究。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是超塑化剂分散作用的开始,也是其作用的基础。超塑化剂分子通过其极性官能团错综杂乱的吸附在水泥颗粒的吸附点上,从而改变水泥颗粒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导致颗粒间的斥力增大,达到破坏水泥絮凝结构的目的。本文还介绍了吸附点产生的原因以及其经时变化。超塑化剂通过改变液相中离子的浓度、产生有机溶剂膜和参与产物的形成对初期水化产物的产生、形态等产生影响。液相中的超塑化剂量可以起到补充和分散的作用。最后,作者应用吸附点理论对不同掺量超塑化剂对水泥净浆流动性的影响做了较为详尽的解释。
其他文献
对配合比相同和坍落度相同两种情况下,不同再生骨料掺入量混凝土的基本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试验中再生骨料的掺入量分别为0,25%,50%,75%和100%.试验结果表明,在配合比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阿替普酶(alteplase)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风险较小[1].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出
本文就现行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技术规程与现行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之间应具有的对应关系阐述无损检测技术规程执行过程中需进一步商榷的几个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避免因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