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朴实”之路,让“想像”更有效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1192573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师应怎样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明确写作目的,认识想象作文真面目


   想象作文被称为“锻炼思维,培养艺术想象力的头脑体操”,是以想象为主要内容的作文。它或对人们起启示、教育作用,或向人们展示一种前景,表达一种愿望、情感、感悟。
   在想象作文中,学生可回到过去,寻找名人的足迹;可神游未来,领略未来的生活;可飞离地球,与外星人共同开发浩瀚的宇宙;可化作万物,赋予他们喜怒哀乐……然而,这并不是胡思乱想,它必须以现实为落脚点,要合乎情理。教师应让学生充分认识想象作文的真面目,明确其写作目的,鼓励学生联系现实,大胆展开创造性想象,并精心加工,写出生动有趣的想象作文。

二、创设多种载体,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依托文本,整合课堂资源,构建想象素材
   课堂是写作训练的基地,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写作的素材。教师可依托文本,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让学生进行续写、改写、仿写、扩写等方式的训练。
   1.凭借“空白”,进行合理续补。
   “空白”是指未明确展示的内容、意蕴、情境,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引起学生的联想、想象,使教学处于动态的生成中。语文课本中有着各种“空白”,如结局“空白”、心理“空白”、对话“空白”、情节“空白”等。这些“空白”是放飞学生想象的好地方。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积极有效地利用这些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练笔。
   2.多向改写,丰富练笔形式。
   改写课文,既基于文本,又有别于文本;既依托文本,又必须进行再创造。它有多种形式:(1)改变情节,重编故事;(2)改变体裁,充实内容;(3)改变人称,化为主角。这些训练是对文章进行想象、加工、再造的过程,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
   另外,借鉴教材中想象文的写法进行仿写,能降低写作难度,让学生尝到写作的乐趣。
   (二)另辟蹊径,激活想象之源,加大练笔力度
   要写好想象作文,教师还要另辟蹊径,提供有利的条件,激活学生的想象之源,加大想象练笔的力度。
   1.看图想象。这可分为两类:一种是“以图形激发想象”,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或几个图形,引发不同的想象,产生不同的构思;另一种是“以图画编故事”,即仔细观察一幅或几幅图画,展开合理想象,在头脑中演绎情节,串编故事,并抒发感受。
   2.词语联想。即提供一些词语,引导学生理解、分析词语间的联系,展开自由联想,围绕一个中心创编故事。
   3.话题练笔。即出示一个主题或范围进行练笔,学生在话题中飞扬自己独特的想象,抒写美好的憧憬,展示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4.创设情境。即把学生带进某种场景中,体会身临其境之感,让想象无限延伸。教师可创设音响情境,如歌声、掌声、欢呼声等,让学生根据声响想象当时的场面;也可创设生活情境,要求学生想象同学们的各种反应及故事的发展过程和结果。

三、指导写作技巧,柳暗花明又一村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提高学生写想象作文的能力,教师应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引导其正确立意与合理构思,并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把想象作文写得精彩独特,引人入胜。
   1.时空转换法。即突破时空、历史的界限及现实、环境的局限等,让时光倒流、超前,让天地浓缩、扩展,让学生纵览古今中外,漫游天南海北。
   2.角色换位法。即引导学生为自己设计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人生经历,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未来,描绘自己的理想前景。
   3.延续想象法。就是根据提供的不完整的故事材料,或补续故事的中间部分,或延续故事情节,使故事完整。
   4.梦幻故事法。写童话式想象作文经常采用这种写法。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发生在动植物之间、各种物品之间的故事,运用拟人、夸张、比喻等手法表达出来。
   以上这些写作方法,教师应指导学生灵活地运用到各种类型的想象作文中,不能生搬硬套。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想象作文的质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要提高学生写想象作文的能力,需要教师不断探索,走朴实之路,为学生创设多种载体,构建丰富的想象素材,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并传授学生写作的技巧,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练笔,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編辑 李少杰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就是紧扣学生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知识特征以及思维特征顺其自然,顺水推舟,让孩子们在一种生命的自然成长状态下,把对问题的思考以及思考问题的路径、方式、方法进行条理化、系统化、习惯化,并逐步向着思维品质的敏锐性、深刻性、批判性、广阔性、连动性、多向性、灵动性、整体性、综合性、批判性、跨越性、新颖性等方面发展和提升。   如何设计学习?设计课堂,设计思维训练呢?   一、愉快、轻松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领和悟能力有限,学习知识往往需要去反复实践体验学习过程,才能逐步理解领会。因此,小学生要学好语文,课前预习环节非常重要,而且要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形成学习能力。学生要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老师必须要给予目的性明确,条理次序清晰的预习指导。  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学习任务,我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总结出不同的学习方法:一画段序号,二画学会字,三画需认字,四画翘舌音,五画困惑处
中职语文线上教学要想让学生聚焦课堂,必须结合当下疫情、结合学科特点、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精心的设计。  一、明确立足点:以“疫”探古今,以“情”提素养  新冠肆虐,没有人能够置之度外,是巨大的灾难,但是难得的教科书。传染病与人类发展共存,医学的进步、思想的蜕变,都是在与传染病的不断斗争中相生相长。无数的前辈用文学、电影等不同艺术形式来表现人类在与传染病的抗争与思考。根据2020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四
高三文科考生在5月底已完成第二轮复习,初步形成了历史知识体系的框架结构,对各个历史知识点都有了比较熟悉的了解或掌握。但学生比较困惑的是,经过几次大型的模拟考试后,成绩仍没有提高,或者偶有一次提高,其他几次考试成绩仍不理想。这个困惑,从3月初的大型模拟考试开始就一直存在了。有人说,历史考试机遇性强,要想稳定拿高分比较难。笔者认为,想稳定拿高分的确比较难,但也有办法,那就是加强非选择题的解题训练,规范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历来被称道的人生乐事。教师岂止象韩愈在《师说》里说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教人怎样做人。师爱是全面的,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成长、身体健康和课余生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贴心人。教师的爱不能只限于自己所教的学科和课内,而要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全部领域,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長。如何让学生在这小学阶段学到更多的知识,学到更多的做人的道理。我经过深入的了解、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已愈来愈重视课程的建设。然而,国内大多数幼儿园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因师资水平等原因,仍是优先使用征订的教材进行学期规划,然后再结合本园特有的资源和理念构建园本课程。即幼儿园的基础课程仍然围绕着教材课程开展。   在近期参加的一个园长培训中,来自台湾的学前教育教授林佩蓉介绍了当前台湾地区一些幼儿园的课程和教学形态,给人很深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其本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孩子们探索知识的乐园。学生的成长有赖于学校课堂的平台,学生的快乐也来源于课堂。有人曾说:“课堂是教育最深的地方,只有在这里摆正价值取向,人的发展才能获得真正突破。”所以说课堂不仅是孩子成长的领域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战地。礼乐课堂就是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建构和谐的课堂,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  一、教学理念  
新生代农民工是发展社会经济的主力军,对其进行职业模式培训能够有效提高农民工的工作技能与生产技术水平,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在国家政策指导与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将校企合作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农民职业培训成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专业工作技能、自我追求的必然趋势。  一、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相关理论  1.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理论  在政府的领导下,根据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可在各大院校或者职业培训机构
摘要:公民的诞生是一个过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系统结构是公民教育理想化的生态环境。现实中三者之间往往存在矛盾和冲突,如何使三者在养成公民的过程中减少矛盾,本文试图运用瑞典社会学家汤姆.R.伯恩斯的行动者——系统动态学理论阐述家庭、学校、社会的联结的四种模式从而衍生出主动公民养成的策略。成为一个主动的公民,更需公民个体的参与和行动。  关键词:公民;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公民的养成  一
当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亟需关注,不良的情绪、行为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发展,也给他们的学习、生活等社会功能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这些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各不一样;作为中学教师,我们要了解它们的特点,并对有某种心理问题的学生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这样,问题就有利于朝着解决的方向发展,并最终得以解决。   在我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就碰到过一个真实案例。事情发生在2018年9月,开学不久,我便发现周同学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