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节苷脂对糖尿病脑病大鼠认知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a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神经节苷脂对糖尿病脑病大鼠模型认知功能的作用,并探讨其影响机制. 方法 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脑病组和糖尿病脑病+神经节苷脂治疗组3组,每组再根据观察时间点不同分为1月、3月两亚组(A1、B1、C1、A3、B3、C3组),每亚组各1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糖尿病脑病模型,糖尿病脑病+神经节苷脂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神经节苷脂10 mg/kg.应用水迷宫行为学测试观察各组大鼠认知功能改变,免疫组化染色、RT-PCR检测海马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蛋白及mRNA的表达. 结果 (1)A1、B1、C1组水迷宫行为学测试成绩分别为(6.7±0.5)s、(14.1±1.7)s、(6.9±0.6)s,A3、B3、C3组测试成绩分别为(7.0±0.5)s、(26.6±2.1)s、(14.3±1.7)s.B1已出现学习、记忆功能障碍,B3组更加加重,治疗组则明显减轻.(2)A1、B1、C1组海马部脑组织NSE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081±0.009、0.292±0.034、0.090±0.011,A3、B3、C3组分别为0.089±0.013、0.402±0.068、0.184±0.028.B1、B3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C1、C3组则明显减弱.S-100B变化与NSE结果有相似趋势.(3) A1、B1、C1组海马部脑组织NSE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21±0.011、0.532±0.047、0.130±0.019,A3、B3、C3组分别为0.135±0.024、1.178±0.128、0.371±0.039.B1、B3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C1、C3组则明显减弱.S-100B变化与NSE结果有相似趋势.(4)NSE和S-100B表达与水迷宫行为学测试成绩均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海马区NSE和S-100B表达升高是糖尿病脑病发病的重要因素,神经节苷脂可能通过降低NSE和S-100B的表达从而改善糖尿病脑病的认知功能障碍。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中央回区附近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手术治疗中央回区矢状窦旁、大脑镰旁脑膜瘤71例,术中注意保护中央沟静脉、代偿回流静脉,妥善处理受累的矢状窦.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45例,Ⅱ级切除17例,近全切除9例,术后出现偏瘫5例,无手术死亡病例.42例随访1~5年,未见复发.结论 手术过程中以保护中央区皮层功能为总原则,同时注意保护中央沟静脉及失状窦,有利于减少脑重要
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专科医院,于2010年经北京军区批准成立,同年成为“北京军区神经外科研究所”,总建筑面积2.6万平米,展开床位300张,设有门急诊、数字化手术室、神经影像科、层流ICU、6个病区10个亚专业;拥有一支由带头人徐如祥教授领衔担纲、30名教授、副教授、12名博导、硕导为主组成的人才方阵.
期刊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及大黄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治疗组和奥美拉唑治疗组,每组10只.后3组大鼠采用改良的Feeney自由落体法制备重型颅脑损伤模型,大黄治疗组和奥美拉唑治疗组大鼠在模型后分别给予大黄粉悬浊液灌胃和奥美拉唑口服.模型后2、6、24 h对各组大鼠行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NSS);
目的 探讨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是否通过干扰氧化应激过程参与ATP7Btx-J纯合型小鼠脑损伤. 方法 50只ATP7Btx-J小鼠分为3组:(1)20周野生型(WT)小鼠,共18只;(2)20周ATP7Btx-J纯合型小鼠,共18只;(3)NADPH氧化酶抑制剂干预小鼠(即apo-ATP7Btx-J纯合型小鼠),共14只.其中apo-ATP7Btx-J纯合型小鼠于16
脑血管重建术是指采用手术方法重新建立脑的侧支循环通路,包括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extracranial-intracranial bypass,EC-IC)等直接血管吻合术,或头皮动脉-硬脑膜动脉-颞肌-脑皮质血管粘连成形术等间接建立脑血流等方法。
目的 通过彩色多谱勒超声对Chiari Ⅰ畸形(CMI)患者术中环枕骨性减压硬膜剪开前及硬膜成形术后枕大孔区脑脊液动力学进行研究,评价环枕骨性减压硬膜成形术对枕大孔区脑脊液循环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收治20例CMI患者(合并脊髓空洞17例)采用后正中入路枕大孔区减压术,取Neuropatch修剪成形修补硬膜.术后依据Tator评分、MRI评价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280例DDI患者,其中76例予以双侧开颅减压术治疗,204例保守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恢复良好122例(43.6%),轻残或遗留部分并发症86例(30.7%),重残37例(13.2%),植物性生存2例(0.7%),死亡33例(1
目的 观察沉默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a)基因后对胶质母细胞瘤U87细胞增殖、侵袭及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3组,干扰组(转染表达HIF-1α-shRNA的质粒)、对照干扰组(转染阴性对照shRNA序列)及未处理组.干扰组利用前期构建的HIF-1α基因的短发夹RNA(shRNA)沉默HIF-1α基因,构建HIF-1α-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87.采
目的 探讨应用神经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早期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方法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神经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在出血早期(72 h内)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Hunt-Hess分级1~3级)患者3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 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动脉瘤夹闭.2例患者术中动脉瘤破裂,经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快速解剖瘤颈后夹闭;患者均
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目前还没有任何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减缓或预防其发病。神经营养因子作为一种前景广阔的PD治疗药物,目前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我们认为,要充分发挥神经营养因子的治疗功效,就必须在以下3个研究领域作出努力:首先,必须全面理解神经营养因子在老化多巴胺能神经元中的生理作用;其次,明确神经营养因子对病变神经元的神经保护、恢复和刺激作用的机制;再次,确保神经营养因子的快速有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