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为基石?自主成长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bws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乌大成中学创办于1941年。2014年,被评为浙江省首批二级特色示范学校。经过几代大成人的努力,学校形成了“以人为本,积小成,求大成”的办学理念、以“诚”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和“让每一位学生自主发展”的办学特色。
  大成中学的特色培育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自主发展”,通过建立“文化自觉——管理自治——课程自选——课堂自立——活动自发——人生自强”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实现心智与体格、性情与人格、质量与价值的优质平衡与终身发展。

一、构建以“诚”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为学生自主成长提供方向和精神动力


  作为大成的核心文化,“诚”的内涵是“笃实于内,忠信于外;不欺于己,尽心于人”。以“大成”为校名,原是为纪念抗倭英雄陈大成,激励师生培养不屈不挠、坚守家国理想的精神。为适应特色办学的发展需要,学校赋予“大成”新的含义,即实现“培养智慧丰盈、人格健全、具有自主发展能力的创生型人才”“学生个性化成才、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特色化办学”等“大成”境界,“成为你自己,成就每个人”。
  明确价值原点后,学校一方面将“大成”的思想渗透到学校办学思想、课程建设、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全局,加强“一训四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政风)及学校办学思想的系统总结;另一方面,加大校园文化的实践力度,通过开展星级班级评比、品牌寝室评比等文化创建活动,努力展现自主发展特色。

二、开创自主管理、量化考评等管理机制,保障自主成长的有序高效


  学校层面,变自上而下的单向管理为以中学生党校、学生会、团委三线并举的多线管理;班级层面,变班主任事事躬亲的保姆式管理为以班干部和值日班长为主的“五级递进”骨干管理;学生个人层面,变学校的统一约束为“自律、自觉”的自我管理和“手拉手,一起走”的“伙伴管理”。
  在学生自主管理层面,学校开创了述职评优、自报奖项等方法,让学生在汇报展示中自我省察,在申评中自我定位,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公共管理和自我管理的乐趣,切实提高自主教育的能力。学校没有值周老师,整个学校的日常管理基本上由学生自主完成,班级管理基本上由班干部自主完成。

三、全面构建“主”字型课程体系,适应学生自主成长的新要求


  首先,突破教材、图书馆、计算机教室、实验室等传统资源的局限,对校内其他资源,如教师群体、学生团体、社团活动、体育比赛、典礼仪式等加以利用,开发了入校课程、国旗班课程、离校课程等一批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在充分调动校内资源的同时,学校還积极开发利用校外资源,力求最大程度满足学生发展的个性需求。比如,积极联系市内职业技术学校,借助职校的教师资源、实训基地,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接待、采访外地游客,宣传乡土优秀文化。
  其次,聚焦“造就自主发展的创生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着力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主”字型课程体系。“主”字型课程体系的总体结构是“一体两翼三重”。“一体”是指以促进学生成为自主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主体,“两翼”是指以学术性课程和活动性课程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左右两翼,“三重”是指学校课程由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引领性课程三种逐级递进课程构成。围绕这个顶层设计,教师们开发了212门校本选修课程,其中知识拓展类97门,职业技能类47门,兴趣特长类46门,社会实践类22门。
  最后,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和层类设计。以学科为中心,构建涵盖必修课程、限定性选修课程和自主性选修课程的课程群;以专业发展为基点,构建知识拓展类、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和社会实践类一脉贯通的选修课程群,实现碎片到课程群链的转变;以特色为目标,进一步培育体现学生终身发展价值的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让更多学生享受校本课程的学习乐趣。

四、探索动车组课堂教学模式,坚守学生自主成长的主阵地


  经过反复琢磨,大成中学探索出学力发展型课堂。学力课堂,也称动车组课堂,就像动车组每一节车厢自身即具有牵引发动力一样,它强调培养与发挥每一位学生自主推进的能力。其基本结构是“124”模式,“一心”指以学案(问题)导学为中心,采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的方法;“二体”指建构教师和学生两个学习共同体;“四驱”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所经历的四项基本动作要领,其核心指向是自主学习。
  动车组课堂强调培养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的习惯。独学是指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对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标注,带入对学、群学中解决;对学指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群学指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或具体指“学习对子”间帮扶学习。

五、优化学校特色活动载体和展示平台,丰富学生自主成长的维度


  首先,丰富活动内容,构建由三大系列活动组成的“成长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教育、自主成长的平台。学校增加“大成好声音”“十佳歌手大奖赛”等新型文体活动;组建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和专题研究性学习等系列社会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发与开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我教育、自主成长的空间。
  其次,创新活动形式,以具有时代感、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比如,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看起来比较单调的活动,转换成学生动手制作微电影的活动。学生在编剧、拍摄、参演、推广、观赏、评论等过程中,体会到安全、法制的重要,更感受到主体性得以弘扬、生命质态得以优化的快乐。
  最后,升华活动价值,把基础活动、拓展活动、引领活动中的优质资源变为特色课程的蓝本,把常规的升国旗仪式、暑期军训、毕业典礼等活动打造成特色课程,实现“活动课程化”。例如,新生军训不是单纯的队列训练,而是以“迈好高中生活第一步”为主题的入校课程。它包括熟悉校园、素质提升、健康教育、班级文化建设、汇报展演这五个循序渐进的课程模块,12个具体课程项目,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别具一格。
  知难行更难,但仁智弘毅者不难。大成中学将坚持“大成”的核心要义,坚定“成为你自己,成就每个人”的价值理想,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让自主教育的办学特色惠及每一个有需要的人。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大成中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其他文献
成都市中和中学化学教师、校团委书记,先后获得成都市高新区同课异构一等奖、辅导员技能大赛二等奖、成都市德育成果二等奖,曾荣获成都市高新区“教坛新秀”“十佳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工作8年来,在同事眼中,杨娜老师虽然性格大大咧咧,但是对待教学却一丝不苟;在学生眼中,她上课风趣幽默、亲和力强,作业还总“打5折”。  一、坚信化学是“有温度”的学科  杨老师的硕士研究方向是含Si的化合物—分子筛,是石油催
从教的第13个年头,我开始觉得自己遇到了所谓“专业瓶颈”。尽管那时我已从单篇教学走向单元教学,在单元主题教学上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我感到自己仍然受制于单篇课文,手脚像被捆住似的,没有自由,难以放开施展。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一周有12节课,每天都必须备出一堂新课,工作量比较大。为了备出有效、有趣的课,要花大量的时间查找资料、写教案、做课件、出练习,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可谓费尽心思。辛苦并不怕,让
很多学生目前在写作中对于作文材料毫不怀疑,被规训出一种虚假的辩证思考的姿态。这样的写作活动无法让学生的思维得以锻炼,更无法让学生获得在写作中深化对于自我与世界的认识的素养。笔者试图引导学生掌握自我对话的一种范式:初始观点—质疑自我—提供理由—重构观点。掌握这样的思维工具,可以让学生沿着自己的“第一直觉”深入思考下去,在完善自己的论证的同时抵达更深刻的思想,最终实现与材料的真正对话。这样的写作活动有
“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这句话一直让我觉得很“扎心”,也成为我近年来反思课堂、追溯课堂本质的一个不能绕开的话题。我真的“会”上体育课吗?“会”上一节让学生喜欢的体育课吗?追问上了34年体育课的自己,我突然觉得问迟了,或者是不敢问。自以为是“老”教师,心中的那个“会”过度自我了。其实,好课堂就是在从“不会”到“会”,再从“会”到“慧”的不断挑战、不断攀升的过程中磨砺出来的。我于2014年和201
2017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纲要》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活动方式“考察探究”作了具体说明,强调基于学生兴趣并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获取知识,分
继2014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各学段诗词教學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到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任务”,再到2017年春节期间的“中国诗词大会”,这都激发了中小学教师了解并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极大兴趣与热情。  适逢“亚圣”孟
课堂生成性资源具有动态性,是稍纵即逝的。准确、及时地捕捉这些生成性资源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课堂教学会更加丰富多彩。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学概念比较抽象难懂,所以教学时,教师需要化难为易,基于学生的思维特征,尽可能地采取直观的教学方法,捕捉课堂生成性資源,发掘学生潜能,创造课堂新思维。“古人计数”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七单元
【摘 要】从学生身边真实情境中的自然现象或科学现象入手开展探究活动,有益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营造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可以启发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自主地发现科学问题,自然形成具体的探究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实现思维的进阶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 思维能力 真实情境 探究任务 解决问题  传统的科学教材通常是根据单元结构中的知识体系
肖甦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理论、教学理论、教育制度比较研究,尤侧重苏俄教育理论与教育制度研究。长期致力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传播与研究,参与多部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的翻译,主编译出版《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智慧格言》,发表相关文章多篇。  2018年是B.A.苏霍姆林斯基诞辰一百周年,为纪念这位世界级教育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7年10月20日第39次大会通
当毛毛虫的世界末日来临时,美丽的蝴蝶正开始翩翩起舞,这是广州市白云艺术中学刚完成的蜕变。  一、攻坚克难,走出办学困境  曾几何时,白云艺术中学也是毛毛虫的世界:基础设施差,办学条件落后;地处城乡接合部,学校生源大部分来自周边城中村,属于广州市最后一组生源组,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优秀师资流失,学校管理水平不见起色,教学质量差,学校社会声誉不好。简言之,这是一所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