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非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幸福度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ting198198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今,我国农村正处在剧烈的社会转型期,农村原有的养老保障体系正在被打破,而新的养老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本文将通过实地调研获得的数据结合双变量相关分析法、多因素有序logit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确定影响农村老人晚年生活幸福度的因素,对农村老人养老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在实证分析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影响老人晚年生活幸福度的理论模型,并由此提出改善农村老人养老状况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养老;晚年生活幸福度;多因素有序logit回归分析;双因素等级分析
  目前,我国农村正处在剧烈的社会转型期,农村原有的养老保障体系正被打破,而新的养老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对于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而言,其生育时间一般在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以前,因此其家庭基本为非独生子女家庭。而在广东,类似的农村非独生子女家庭占比较高,由此研究广东省农村非独生子女家庭中老人晚年生活幸福度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改善农村养老状况的建议与解决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实地调研获得的数据结合双变量相关分析法、多因素有序logit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确定影响农村老人晚年生活幸福度的因素,对农村老人养老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在实证分析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影响老人晚年生活幸福度的理论模型,并由此提出改善农村老人养老状况的建议。
  本文从老人、子女、社会三个角度入手。对老人因素、子女和社会因素采用实证分析,将自身受教育程度、自身健康情况、子女数量、子女收入、购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老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解释变量,将老人晚年生活的幸福度作为被解释变量。
  一、相关分析
  本文运用双变量相关分析的方法,检验农村老人自身受教育程度、自身健康水平、子女数量、子女收入、购买社会养老保险、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在影響老人晚年生活的幸福程度上是否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相关关系。
  从表1可看出,自身健康情况与子女收入的肯德尔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197和0.192,F统计量分别为0.020和0.014,均小于0.05,说明自身健康情况和子女收入对农村老人晚年生活幸福度在统计学意义上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以上双因素等级相关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自身健康情况与子女收入对农村老人晚年生活的幸福程度有显著影响。而健康、收入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表明被调查地区的生活水平比较低。
  二、多因素有序logit回归分析
  以农村老人晚年生活幸福度为被解释变量,以双因素相关分析中有统计意义的因素为解释变量。考虑到被解释变量是分类变量而不是连续变量,被解释变量分别是不幸福、一般、幸福,是有逻辑顺序的三个级别,结合相关文献和数据特征,本文采用多元有序logit回归分析。
  从模型结果看,自身健康情况和子女收入的统计检验在5%的水平上显著,估计系数值为正值。显著性sig值分别为0.023和0.015,小于0.05,由此验证自身健康情况和子女收入确实对老人晚年生活幸福度有显著影响。
  三、研究结论
  根据我们的调查,我们发现约54.20%的农村老人表示其患有轻重不一的慢性疾病,家里经济状况不好或者当地医疗设施不完善等条件的限制,导致农村老人看病难的问题仍普遍存在。本文回归结果显示,自身健康状况与农村老人晚年生活幸福度之间有显著的正向变动关系。
  我国老人特别是农村老人,养老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供物质生活的保障。相关研究显示,宏观视角中,农村老人获得的经济支持力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微观视角上,农村老人的经济支持以个人和家庭为主,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偏低,农村养老仅限于生存[15](谭克俭、丁润萍,2008)。被调查的农村老人一般跟子女一起生活,很少需要用到钱,因此农村老人晚年基本的物质生活是否得到满足主要取决于子女的收入状况,并且子女收入与老人晚年生活幸福程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变动关系即子女收入越高,老人晚年生活的幸福度越高。
  四、对策建议
  1.提高农民的收入
  根据我们的回归结果,子女收入与农村老人晚年生活幸福度呈现同向变动的关系。因而政府应该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加强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来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老人晚年生活幸福度,进而改善农村老人晚年的养老状况。
  2.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逐步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最终实现城乡居民一体化的公民医疗保险制度。减轻农村老人看病的负担,对提高其晚年生活幸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谭克俭,丁润萍.农村养老保障现状及其支撑条件——对山西农村调查资料的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2:5-10.
其他文献
[摘要]“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公有制形式;恩格斯对“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这个构想的剖析,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统一;科学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科学构想,对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具有长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个人所有制;社会个人的所有制;自由人联合体  领袖们和学术界对马克思和恩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经济结构转型势在必行,各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生毕业生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滞后社会的需求。针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旨在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通过试点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探索  1、引言  随着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任务驱
期刊
[摘要]通过近年对北京市高职院校在校生和毕业生社会责任感的调查,结合业已形成的研究成果,形成了新的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的综合分析。随着高职院校在校生和毕业生人数的增长,其社会责任感的分析研究也蕴含了新的意义和内容,持续的调查分析也将为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机制提供科学的研究依据。  [关键词]北京市;高职院校在校生和毕业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的表现  近年对北京市高职院校在校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腧穴解剖学中开设PBL教学法的原因,具体的实施方法,及所达到的良好效果,最后分析了现阶段PBL教学法还无法取代腧穴解剖学的传统授课法的原因。  [关键词]腧穴解剖学;PBL;教学法  注:文献标识码:A  腧穴解剖学是我校针灸推拿学专业以及针推方向中医学专业在大二下学期开设的一门和临床密切相关的专业课。腧穴解剖学教材是按照人体各个局部来介绍各穴位的定位、主治、进针层次以及操作方
期刊
每个品牌都希望自己成为目标消费者心目中有点特别的那一个,“美誉度”这个词已经被更为时髦的“忠诚粉丝”所替代。坦率来讲,这个粉丝的确和普通消费者有点不一样:他们参与这个品牌企业行为更深入,而不仅仅停留在购买。另外,仅仅为了“性价比”而购买产品的消费者,一定不能算作企业的“忠诚粉丝”。  就像恋爱一样,获得“忠粉”有许多方式,可以像海底捞那样,掏心窝子对顾客好、像想自己男/女朋友那样去了解自己的顾客从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文化自觉自信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二者内涵与关系的深入探讨,找到二者的相通之处,在文化自觉自信视角下,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了重新认识与观念拓展,并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创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使核心价值观真正进大学生头脑,进大学生思想,形成精神层面的坚定信念,进而促成行为层面的切实努力。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文化自觉自信;观念创新;方法创新  1、核心
期刊
[摘要]现如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计算机、多媒体、通讯、云端等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信息化发展。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教育行业也在迅速转变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改革,让教学朝着信息化的方向不断前进。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教学设计;改革  一、高职院校发展信息化教学的必然性  教学的信息化设计对教育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的信息化又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
期刊
[摘要]学生党支部利用校园网络阵地,通过创建“网络党建”平台,把校园网络变成学生党支部与学生党员、学生之间联系的桥梁;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巩固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加强他们的党性和思想觉悟;实施学生党支部管理的数据库化,加强学生党员的自我管理,自我维护,完善党支部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党建网络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喜好新事物,喜欢新方式,因此,当今各个高职院校的学生党
期刊
[摘要]郭象对“逍遥”理解为对于“己性”的满足,即是“有待”逍遥。但是这种“有待”逍遥明显与庄子本意不同。支遁的“逍遥”义已经略近庄子。经过梳理庄子文本,及参照郭象注、成玄英疏后,得出了“逍遥”既不能铸于虚空的无待之上,亦不是只满足己性的“有待”上的满足,而是在这种满足己性(或已满足,或未满足)的这种前提下,发现除了己性之外还有更大的“无待”的存在。  [关键词]逍遥;有待;无待  一、逍遥之意 
期刊
[摘要]灵悦寺是内蒙古现存唯一一座受封的镇国公营建的汉藏混合式建筑风格的佛教寺庙,建于清代,兴盛时喇嘛人数达500多名。整体保存比较完整,对研究汉式、藏式及汉藏混合式寺庙建筑及中国建筑、清代建筑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清代藏传佛教灵悦寺  灵悦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内,始建于清代早期的康熙年间,是内蒙古现存唯一一座受封的镇国公营建的佛教寺庙。兴盛时喇嘛人数达500多名,到晚清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