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适应性理论和终身教育理念,结合当前英语教学的变革,指出英语教师面临严峻的挑战,为顺应高职英语教改要求,高职英语教师应该从知识结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研究上进行适应性改变,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关键词】终身教育适应性高职英语教师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012-02
1 终身教育理念
自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朗提出“终身教育”这一概念后,“终身教育”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并逐渐成为了一种国际性教育思潮。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才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在其使用过程中必然存在着消耗和折旧。只有教师终身持续不断地学习,才能实现教师素质的提高。
2 适应理论与教师的适应性
学者们普遍认为“适应也就是心理适应能力,即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与周围人们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以一定的行为积极地反作用于周围环境而获得平衡的心理能力”。教师的适应性也就是指教师面对课程改革能动的做出反应,从而调节自身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观念等来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3 英语教学的改革与高职英语教师面临的危机
冯燕(2010)预测: “随着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高校、特别是重点大学公共外语课程已经失去作为课程存在的理据”,“公外可能会在短时间内从教育部部分直属高校课程体系中退场”。与之对应的是基础英语学分逐渐减少,传统公共英语课程被逐渐压缩。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考试院公布中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拟从2016年起,中考英语分值由120分降到100分,高考英语分值由150分降到100分,也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英语教学的变革.综合看来,这次变革是在教育部发起的英语教学改革活动不断深化中自然出现的,对它的到来我们应持顺应的态度,但对高职英语教师来说,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如果说传统上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存在着学科归属不清晰、科研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尴尬局面,那么随着高职生源的减少,英语教学的变革则关系着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生存问题和存在的合理性问题。高职英语教师的转型至关重要。
4高职英语教改与高职英语教师适应性研究
由上述讨论可以得出,为顺应变化,我们要根据教改需求,适应性调节。
目前主流的高职英语教改分为两个方面:通识英语和职业英语。
通识英语教改其重点就是以英语为教学语言推广通识教育, 更确切地说,外语语言应该转变为内容的载体, 通识教育才是外语教学的主要内容(王哲、李军军 2010)。通识教育的内容包括跨文化交际、人文素质教育,思辨能力, 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职业英语教学改革方法上采用以“工作过程构建英语知识”的形式,教学内容上以专门英语(ESP)教育来取代以语言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基础英语教学。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的语言交际力。要求学生“能就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话题进行比较有效的交谈”, “能基本读懂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英语文献和资料”,“能填写表格或模拟套写与未来职业相关的简短应用文,如简历,信函等”,依据学校所设专业与企业设置的岗位研发校本教材等。
以下从知识结构,教学理念,教学研究三个方面研究高职英语教师适应性。
升级知识结构
高职英语教师的学科背景基本上是英语语言文学,拥有双学位或跨学科背景的教师比例极低,拥有企业实践经验,行业背景知识的更少.他们基本来自各大院校的英语系,专业知识包括英语语言学、文学、翻译。综合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首先必须在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上实现升级。教师第一步要做的是充实与提高自身的跨文化素养,只有教师具备了深厚的人文素养才有知识储备对学生进行以英语为媒介的内容教学,实现通识教育而不仅是目标语言的分析。教师也应该多读英文经典名著、关注新闻,时时思考。同时要加强在职教师专业英语的培训,开展校企合作,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培养双师型教师.另外高职教师还应该追踪ESP 教学的专业论文,了解一些具体的ESP/EAP 教学方法和该领域内的发展。
更新教学理念
核心教学理念就是以显性的方式获得内容知识,以隐性的方式学习语言。高职公共英语应打破传统的所有专业统一教材、统一教法、统一要求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英语基础的同时,补充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英语知识和英语应用技能,提高其职业竞争能力。根据学生所修专业的特点和未来工作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专门用途英语渗透到基础英语教学的每堂课中。
孙有中(2011)说:“怎样让学生变得更有思辨能力和创造力,这个问题应该成为英语教育改革乃至整个中国高等教育的终极关怀。”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辨能力的训练,如课前导入讨论;课后写作训练,设计某些热点问题点拨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习方法的讲解,布置相关的自主学习内容,如经典英文影片的观看等.传授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这种教学理念应该是高职英语教师获得自己身份认同的砝码。
开展外语教育研究
高职英语教师要搞好教学,除了定期阅读国内外的英语教学研究论文之外,必须进行有效的教学研究,科研也是决定高职英语教师地位的关键条件。我们研究的对象要以教师、学生、教法、学法、教学环境建设、教学管理等为研究对象,关注教学的人和与人相关的行为而不是语言本身.在自己能掌控的课堂范围内开展教学研究,使研究成为与教学并存的一种常态。应该说高职英语教师拥有相当高的自主权,从客观上来说,他们的研究对象处于不断的变换中,比如学生的时代特征、学习特点、学科专业、学生需求都是变化的因素。这种变化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挑战高职英语教师驾驭教学的能力,也不断提供教学研究的契机。以反思为特征的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研究方法,同样关注教学效果、关注对教学环节的理解的研究方法还有探索性实践(exploratory practice)。
结语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形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新的岗位不断涌现,现场技术、设备、机器等需要不断更新。职业教育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求高职教师能够保持终身学习,使自己的知识、技能亦呈现动态性,适应不断变革的时代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美. 面向知识社会的教师学习-发展适应性专长[D]. 2010(3)
[2] 冯燕. 去外语化: 重点大学公共外语教师发展的必然选择[J]. 大学教育科学, 2010( 3) : 67-71
[3] 孙有中,李莉文.CBI 和ESP 与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J].外语研究,2011(5): 1-4
【关键词】终身教育适应性高职英语教师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012-02
1 终身教育理念
自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朗提出“终身教育”这一概念后,“终身教育”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并逐渐成为了一种国际性教育思潮。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才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在其使用过程中必然存在着消耗和折旧。只有教师终身持续不断地学习,才能实现教师素质的提高。
2 适应理论与教师的适应性
学者们普遍认为“适应也就是心理适应能力,即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与周围人们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以一定的行为积极地反作用于周围环境而获得平衡的心理能力”。教师的适应性也就是指教师面对课程改革能动的做出反应,从而调节自身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观念等来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3 英语教学的改革与高职英语教师面临的危机
冯燕(2010)预测: “随着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高校、特别是重点大学公共外语课程已经失去作为课程存在的理据”,“公外可能会在短时间内从教育部部分直属高校课程体系中退场”。与之对应的是基础英语学分逐渐减少,传统公共英语课程被逐渐压缩。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考试院公布中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拟从2016年起,中考英语分值由120分降到100分,高考英语分值由150分降到100分,也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英语教学的变革.综合看来,这次变革是在教育部发起的英语教学改革活动不断深化中自然出现的,对它的到来我们应持顺应的态度,但对高职英语教师来说,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如果说传统上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存在着学科归属不清晰、科研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尴尬局面,那么随着高职生源的减少,英语教学的变革则关系着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生存问题和存在的合理性问题。高职英语教师的转型至关重要。
4高职英语教改与高职英语教师适应性研究
由上述讨论可以得出,为顺应变化,我们要根据教改需求,适应性调节。
目前主流的高职英语教改分为两个方面:通识英语和职业英语。
通识英语教改其重点就是以英语为教学语言推广通识教育, 更确切地说,外语语言应该转变为内容的载体, 通识教育才是外语教学的主要内容(王哲、李军军 2010)。通识教育的内容包括跨文化交际、人文素质教育,思辨能力, 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职业英语教学改革方法上采用以“工作过程构建英语知识”的形式,教学内容上以专门英语(ESP)教育来取代以语言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基础英语教学。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的语言交际力。要求学生“能就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话题进行比较有效的交谈”, “能基本读懂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英语文献和资料”,“能填写表格或模拟套写与未来职业相关的简短应用文,如简历,信函等”,依据学校所设专业与企业设置的岗位研发校本教材等。
以下从知识结构,教学理念,教学研究三个方面研究高职英语教师适应性。
升级知识结构
高职英语教师的学科背景基本上是英语语言文学,拥有双学位或跨学科背景的教师比例极低,拥有企业实践经验,行业背景知识的更少.他们基本来自各大院校的英语系,专业知识包括英语语言学、文学、翻译。综合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首先必须在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上实现升级。教师第一步要做的是充实与提高自身的跨文化素养,只有教师具备了深厚的人文素养才有知识储备对学生进行以英语为媒介的内容教学,实现通识教育而不仅是目标语言的分析。教师也应该多读英文经典名著、关注新闻,时时思考。同时要加强在职教师专业英语的培训,开展校企合作,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培养双师型教师.另外高职教师还应该追踪ESP 教学的专业论文,了解一些具体的ESP/EAP 教学方法和该领域内的发展。
更新教学理念
核心教学理念就是以显性的方式获得内容知识,以隐性的方式学习语言。高职公共英语应打破传统的所有专业统一教材、统一教法、统一要求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英语基础的同时,补充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英语知识和英语应用技能,提高其职业竞争能力。根据学生所修专业的特点和未来工作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专门用途英语渗透到基础英语教学的每堂课中。
孙有中(2011)说:“怎样让学生变得更有思辨能力和创造力,这个问题应该成为英语教育改革乃至整个中国高等教育的终极关怀。”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辨能力的训练,如课前导入讨论;课后写作训练,设计某些热点问题点拨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习方法的讲解,布置相关的自主学习内容,如经典英文影片的观看等.传授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这种教学理念应该是高职英语教师获得自己身份认同的砝码。
开展外语教育研究
高职英语教师要搞好教学,除了定期阅读国内外的英语教学研究论文之外,必须进行有效的教学研究,科研也是决定高职英语教师地位的关键条件。我们研究的对象要以教师、学生、教法、学法、教学环境建设、教学管理等为研究对象,关注教学的人和与人相关的行为而不是语言本身.在自己能掌控的课堂范围内开展教学研究,使研究成为与教学并存的一种常态。应该说高职英语教师拥有相当高的自主权,从客观上来说,他们的研究对象处于不断的变换中,比如学生的时代特征、学习特点、学科专业、学生需求都是变化的因素。这种变化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挑战高职英语教师驾驭教学的能力,也不断提供教学研究的契机。以反思为特征的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研究方法,同样关注教学效果、关注对教学环节的理解的研究方法还有探索性实践(exploratory practice)。
结语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形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新的岗位不断涌现,现场技术、设备、机器等需要不断更新。职业教育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求高职教师能够保持终身学习,使自己的知识、技能亦呈现动态性,适应不断变革的时代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美. 面向知识社会的教师学习-发展适应性专长[D]. 2010(3)
[2] 冯燕. 去外语化: 重点大学公共外语教师发展的必然选择[J]. 大学教育科学, 2010( 3) : 67-71
[3] 孙有中,李莉文.CBI 和ESP 与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J].外语研究,2011(5):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