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学生沐浴在春光水色的诗的王国之中,翻阅大自然春的“诗典”,借用古人的诗句来吟唱春景。可以提升学生学习优秀古诗词的兴趣,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发展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让他们树立自信,体验成功,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春日 学诗 编诗 交际 自信 交流 合作
“茉莉淡白菜花黄,柳花萎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青山映夕阳。”好一派春意盎然的田园风光!没想到,在教学楼远眺,福民校园外竟然美得如诗如画。如诗的春天,如诗的年纪,让一群阳光少年去做诗海里的一条条小鱼,欢快畅游!借春日,巧学诗。妙哉!
一、春意盎然遍纸开
首先让学生沐浴在春光水色的诗的王国之中,翻阅大自然春的“诗典”,借用古人的诗句来吟唱一番春景。看看同学们交上来的摘录本,那是漫纸的春香,扑面而来的就是明媚的春光——生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感受:如果在大好的晴天随朱熹大人去踏青,随处都可以感受到温柔的春风,目睹百花争妍的风光,太美了!生2:“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感受:冬去春来,似乎听到谢灵运大诗人家的园林在不觉之间传来的鸟儿招人喜爱的歌声!他说不定也会唱歌!生3:“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感受:今晚不是萤火虫提一盏灯来,却是不知趣的小飞虫来探头探脑。我和小伙伴们还在这样的晚上去抓小飞虫过呢!……春花春鸟,春草春虫,春风春雨,春日春夜,无处不是春,无时不是春。让学生在诗海里撷取一朵朵“春花”,闻闻春的芬芳,未读人已微醉。
二、春景熠熠灿课堂
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课堂上共品一组写春的好诗,让同学们轻叩一位位诗人的心扉,倾听诗人的不同感受,品诗品情也品人!在品读《春夜喜雨》时,我问道:“这场雨是喜雨是好雨,好在哪里?”有的说好在春雨静悄悄地来了,像一位温柔的观音,给人们带来了福音;有的说好在正是万物复苏的时候,雨来了正好滋润它们;还有的说,好就好在它了解农民们的需要,正缺雨时,它就来了,农民能不欢喜吗?学生感悟到了古诗表达的意境,也受到了诗的润物细无声!
每个人心里的春天都是不同的,春天一旦染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那就是“我”的春天,是与众不同的春天。于是我又推出了另一首诗《清明》——当我动情地问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此情此景,诗人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张斌同学的体会就很深:“清明本是个家人团聚的日子,但行人在孤身赶路,而且纷纷的雨在淅浙沥沥地下,春衫尽湿,还要冒雨前行,心情就显得凄迷纷乱极了,简直像断了魂一样。同是春雨,然而一喜一悲,完全不同。”即使同处春天,由于诗人的处境、心情不同,感受就不一样;它可以给人喜悦,也可增添愁怀,用来衬托生离死别之苦、羁旅行客之愁。喜春悲春,伤春爱春,惜春怨春,春情绵绵。
三、春诗诵得山花开
李白在与友人春日外游时,被春景所迷,出口吟道:“你我对吟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想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春景迷人,诗兴自然浓,再来大声吟诗岂不是大快人心!也许也能像李白那样吟得花儿漫山开!我们便在背靠农田的操场草地上环圈席地而坐,举行了一次春游诵诗会。操场上响起了诗的“乐曲”,时而欣喜,时而忧伤,时而激动,时而悲怆。书声琅琅,此时师生共赴诗中醉。
杨抱林同学率先站起来诵道:“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最后还不忘加一句:“春天真是太美了!”双胞胎妹妹则吟起了早上教过的《清明》,那神情甚是伤感,诵得王金献纠起了眉头,伤起了心。伟杭也不甘示弱,诵起来;“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并做了扑蝶的动作,赢得大家的一阵笑声。此时正好一只白蝶飞过去,同学就七手八脚地追扑过去,笑声,叫声,为春日添了多少生气!
四、编诗对诗多风情
为了再次提升学生学习优秀古诗词的兴趣,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进一步发展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让他们树立自信,体验成功,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把古诗编辑成册,共创《春之诗》诗集,举行品诗会。听听现场的“最佳选手奖”蔡思怡同学在“过关斩将”环节中表现出色,一口气答对了10个;王伟杭同学在“主题背诵”环节中声音清晰流畅,声调抑扬顿挫,富有美感;在“名句搜索”中,同学们争先恐后。既有课内的“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也有课外的积累:“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把收集的古诗归类编辑,是一次深入学习、系统学习古诗的过程,受益匪浅。通过丰富多彩的春诗体验活动,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春天,自己的春情。
醉在春景,醉在春诗,诗一首一首复一首,清脆悦心,飘入云端。这是从嘴里喷出,发自内心的一条诗河。诵绿了风,诵绿了云,慢慢地连心里也蔓延出一个绿色的春天……
关键词:春日 学诗 编诗 交际 自信 交流 合作
“茉莉淡白菜花黄,柳花萎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青山映夕阳。”好一派春意盎然的田园风光!没想到,在教学楼远眺,福民校园外竟然美得如诗如画。如诗的春天,如诗的年纪,让一群阳光少年去做诗海里的一条条小鱼,欢快畅游!借春日,巧学诗。妙哉!
一、春意盎然遍纸开
首先让学生沐浴在春光水色的诗的王国之中,翻阅大自然春的“诗典”,借用古人的诗句来吟唱一番春景。看看同学们交上来的摘录本,那是漫纸的春香,扑面而来的就是明媚的春光——生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感受:如果在大好的晴天随朱熹大人去踏青,随处都可以感受到温柔的春风,目睹百花争妍的风光,太美了!生2:“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感受:冬去春来,似乎听到谢灵运大诗人家的园林在不觉之间传来的鸟儿招人喜爱的歌声!他说不定也会唱歌!生3:“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感受:今晚不是萤火虫提一盏灯来,却是不知趣的小飞虫来探头探脑。我和小伙伴们还在这样的晚上去抓小飞虫过呢!……春花春鸟,春草春虫,春风春雨,春日春夜,无处不是春,无时不是春。让学生在诗海里撷取一朵朵“春花”,闻闻春的芬芳,未读人已微醉。
二、春景熠熠灿课堂
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课堂上共品一组写春的好诗,让同学们轻叩一位位诗人的心扉,倾听诗人的不同感受,品诗品情也品人!在品读《春夜喜雨》时,我问道:“这场雨是喜雨是好雨,好在哪里?”有的说好在春雨静悄悄地来了,像一位温柔的观音,给人们带来了福音;有的说好在正是万物复苏的时候,雨来了正好滋润它们;还有的说,好就好在它了解农民们的需要,正缺雨时,它就来了,农民能不欢喜吗?学生感悟到了古诗表达的意境,也受到了诗的润物细无声!
每个人心里的春天都是不同的,春天一旦染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那就是“我”的春天,是与众不同的春天。于是我又推出了另一首诗《清明》——当我动情地问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此情此景,诗人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张斌同学的体会就很深:“清明本是个家人团聚的日子,但行人在孤身赶路,而且纷纷的雨在淅浙沥沥地下,春衫尽湿,还要冒雨前行,心情就显得凄迷纷乱极了,简直像断了魂一样。同是春雨,然而一喜一悲,完全不同。”即使同处春天,由于诗人的处境、心情不同,感受就不一样;它可以给人喜悦,也可增添愁怀,用来衬托生离死别之苦、羁旅行客之愁。喜春悲春,伤春爱春,惜春怨春,春情绵绵。
三、春诗诵得山花开
李白在与友人春日外游时,被春景所迷,出口吟道:“你我对吟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想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春景迷人,诗兴自然浓,再来大声吟诗岂不是大快人心!也许也能像李白那样吟得花儿漫山开!我们便在背靠农田的操场草地上环圈席地而坐,举行了一次春游诵诗会。操场上响起了诗的“乐曲”,时而欣喜,时而忧伤,时而激动,时而悲怆。书声琅琅,此时师生共赴诗中醉。
杨抱林同学率先站起来诵道:“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最后还不忘加一句:“春天真是太美了!”双胞胎妹妹则吟起了早上教过的《清明》,那神情甚是伤感,诵得王金献纠起了眉头,伤起了心。伟杭也不甘示弱,诵起来;“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并做了扑蝶的动作,赢得大家的一阵笑声。此时正好一只白蝶飞过去,同学就七手八脚地追扑过去,笑声,叫声,为春日添了多少生气!
四、编诗对诗多风情
为了再次提升学生学习优秀古诗词的兴趣,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进一步发展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让他们树立自信,体验成功,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把古诗编辑成册,共创《春之诗》诗集,举行品诗会。听听现场的“最佳选手奖”蔡思怡同学在“过关斩将”环节中表现出色,一口气答对了10个;王伟杭同学在“主题背诵”环节中声音清晰流畅,声调抑扬顿挫,富有美感;在“名句搜索”中,同学们争先恐后。既有课内的“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也有课外的积累:“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把收集的古诗归类编辑,是一次深入学习、系统学习古诗的过程,受益匪浅。通过丰富多彩的春诗体验活动,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春天,自己的春情。
醉在春景,醉在春诗,诗一首一首复一首,清脆悦心,飘入云端。这是从嘴里喷出,发自内心的一条诗河。诵绿了风,诵绿了云,慢慢地连心里也蔓延出一个绿色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