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芽囊原虫病患者肠黏膜表皮生长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inc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人芽囊原虫感染者肠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水平,探讨EGF与肠黏膜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感染组为确诊人芽囊原虫感染者44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40例,均经电子肠镜检查肠黏膜病变情况,并用ELISA法检测肠黏膜组织匀浆EGF水平。结果电子肠镜检查可见人芽囊原虫感染者的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病变,表现为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感染组EGF为(559.60±178.5)pg/ml,对照组为(977.58±215.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136,P<0.01)。且EGF水平随着肠黏膜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结论人芽囊原虫感染能引起患者肠黏膜的病理改变及肠黏膜EGF水平降低。人芽囊原虫感染所致肠黏膜损伤可能与原虫的侵入及黏膜中EGF的减少有关。EGF在人芽囊原虫病肠道损伤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