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与探索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_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古诗文以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委婉含蓄的情怀,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是值得我们一深深品味。通过学习,培养中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和浓厚兴趣。在古诗文教学中,要带领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享受审美愉悦,增加人文底蕴,以提高古诗文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实践
  中国古典诗词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久传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词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审美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改革之后,在课程目标中对古诗词教学有明确的要求,要求能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因此,面对传统教学,我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再融于新课标主动探究等理念,以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对于语文老师来说,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去学好古诗词?这都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古诗词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寻求初中古诗词教学合理途径。
  一、明确学习古诗文的内涵,提高学生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里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永恒的亮点。我们灿烂的中华文化因其而千古流传,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因其而四海传扬,浩然的人间正气凭其而代代传承,精深的汉语言借其而发扬光大。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情感、智慧主要积淀在古诗文中,无论是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还是其含蓄的表情达意,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是值得我们深深品味的。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校老师只是在所谓关键的时刻打破了诗词的完整性,让学生日夜加急地背诵一些考试范围之内的名言名句,致使学生对古诗文名句名篇都是囫囵吞枣,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再优美的古诗语文也会变得毫无美感,从而大大抑制了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教育学生明确学习古诗文的内涵,才能提高学生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引导审美
  (1)引领学生走进作者、作品的情感世界,“文以载道”,去感悟、品味、揣摩、再造,感同身受地融入作者、作品所创设的情感世界。更要使学生理解这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对“文本”的独特理解。代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活动是作家、作品、读者三个环节的动态过程,作品的价值与地位是作家创作意识与读者的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宽松自由的审美氛围,引领学生与“文体”对话,与作者对话,营造宽松自由的审美氛围,引领学生与“文体”对话,与作者对话,启迪学生的思想,使他们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
  (3)享受审美愉悦,增加人文底蕴。古诗文的阅读,要注意调动各种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让学生进入再造境界,从而获得真正的审美愉悦。
  三、激发兴趣
  古诗文的学习,应采取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不以呆板单一,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利用自习课给学生开办古典文学知识讲座,开展文学欣赏,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水平;让学生走上讲台,利用课前三五分钟时间,推荐一些名篇名句给同学,并作简单点评;让学生把古诗词、篇章改写成课本剧,在班级表演、进行朗读比赛、背诵比赛、名句接力赛等多种比赛形式上,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励他们主动去阅读积累,从而更加钟爱古诗文的学习。
  四、学好古诗文,提高国民的人文素质
  弘扬我们伟大民族的传统文化,学习和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要忘记对古代诗文学习,就应该从古典诗文中汲取营养,以提高国民的人文素质。在中学语文基础教育中,为中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学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举措。教学实践证明,如果教育教学研究部门,对古诗文教学的倡导多一点、实一点;学生家长急功近利的思想少一点、虚一点;身处一线的语文教师,对古诗文教学细一点、深一点,就一定会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让中学生积极地走近古诗文,多读多背古诗文,当他们对古典文学的阅读与记忆能“乐而为之”,让优秀的古代文化内化成学生自身的修养,成为学生思想的精髓,使学生的素质提高,那么,我们的民族素质也就会随之提高。而凭借古诗文的璀璨瑰宝,使得生活诗意化,社会书香化;使得人们民族文化得以弘扬,民族精神得以传承;使得国民素质得以提高,社会生活得以进步,也正是基础教育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五、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
  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或移情于景,得有我之境;或景中藏情,得无我之境。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所反映的思维、情感以及社会、民俗、人文、地理与学生有一定的隔膜,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音乐和诗词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翠绿的叶子”,《题破山寺后禅院》写寺院的闲雅幽静和诗人的忘情脱俗,淡泊宁静,意境幽深寂静,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可在朗读中配以幽雅、空灵的《空山鸟语》古筝曲,让音乐走进古诗,用音乐来诠释古诗,烘托气氛,让学生在弥漫着钟磬之声的赏心悦耳的古曲中展开联想,引入意境。《天净沙·秋思》课文中配有插图,我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与内容不相符合的地方,这样,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什么马肥了,什么藤条没动……再如制作《观沧海》多媒体投影图画,在图画中,茫茫大海辽阔无边、汹涌澎湃,配以登山远眺,雄心勃勃的诗人,强烈的海风吹拂着他的战袍和须发,使人身临其境,领悟到曹操海涵天下的博大胸怀和统一中原的雄伟抱负。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上,我们既要继承前人好的教学方法,又要运用一些灵活、实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使语文古代诗词教学充满生机,情趣盎然,让学生真正喜欢古代诗词,以确实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其他文献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学会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学生自我完善的需要,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学生会学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同样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而为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服务。  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学法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愉快地去努力求知,乐而不倦地勤奋钻研。为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想尽办法:有的同学生一起动笔,写下水作文;有的先改草稿后誊写;有的逐个辅导;有的搞班级习作比赛……方法可谓是五花八门,正应验了“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有的教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的还在按自己的方法实验或实践着,也有的已经宣告失败,重起炉灶另寻良方。我在近几年的
期刊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内知识的外向扩展,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用以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它有助于学生巩固、消化学到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产生新的求知欲。对于小学生来说,作业是他们自主学习的主要载体,是小学生处理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现在,课堂的教学观念
期刊
摘 要: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创造轻松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呢?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气氛效果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教学课堂气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都说教古文,应该以读为主。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应该怎么读?应该怎么教学生读,这便是至关重要的了。在教学之前,我们应先做什么准备工作呢?  一、老师在上课之前作好充分的备课是关键  我们认为,在教学生读古文之前,教师应对教材有深入了解,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应了解写作背景及目的。这说得有点儿像废话——每个有责任心的老师当然都会这么做,只是这里作为一个教学的前提提出来,应是合情合理的。其次,这古文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当今小学语文作业现状的分析,从作业设计的题型上来进行初步的论述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性;作业设计  自古以来,学生都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正是因为这种习以为常,见惯不惊,在学生作业这个板块,很少进行反思与研究,使之成为了影响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小学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学生作业在关注作业的主体——学生自主参与这个问题上,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作业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突显出来,加强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新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中职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因此,根据体育课的特点,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  在当下的中职教育中,侧重的是专业技能的教育,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这就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素质
摘 要:物理知识既来源于对自然的观察和生产、生活,也来源于物理试验。这就决定了观察和实验必然是物理教学的基础。观察和实验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而且是他们形成概念、建立规律的依据。同时还是培养和发展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技巧  演示实验是由教师操作演示的实验,是学生对所研究的物理问题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途径。通过演示实验,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教师知识发展有着不同途径,这些途径对增进教师知识的程度有所不同。本文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教师教育工作者、学校管理工作者和教师本身
期刊
可以这样说,中考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水平的一次集中检阅。担任毕业班的老师面临着资料少、信息不畅等困难,而中考语文总复习本身又具有知识点多,时间紧迫,收效低微等特点,而总复习效率的高低可以说直接关系到中考成绩的好坏,抓好总复习实属不易,而我们以前的总复习无非是讲解、练习、考试这样不断的重复,老师头昏脑涨,学生亦迷迷糊糊,缺乏充足的准备,科学整体的规划框架,以及科学的复习方法,我认为这是我们以前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