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古诗文以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委婉含蓄的情怀,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是值得我们一深深品味。通过学习,培养中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和浓厚兴趣。在古诗文教学中,要带领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享受审美愉悦,增加人文底蕴,以提高古诗文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实践
中国古典诗词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久传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词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审美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改革之后,在课程目标中对古诗词教学有明确的要求,要求能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因此,面对传统教学,我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再融于新课标主动探究等理念,以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对于语文老师来说,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去学好古诗词?这都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古诗词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寻求初中古诗词教学合理途径。
一、明确学习古诗文的内涵,提高学生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里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永恒的亮点。我们灿烂的中华文化因其而千古流传,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因其而四海传扬,浩然的人间正气凭其而代代传承,精深的汉语言借其而发扬光大。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情感、智慧主要积淀在古诗文中,无论是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还是其含蓄的表情达意,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是值得我们深深品味的。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校老师只是在所谓关键的时刻打破了诗词的完整性,让学生日夜加急地背诵一些考试范围之内的名言名句,致使学生对古诗文名句名篇都是囫囵吞枣,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再优美的古诗语文也会变得毫无美感,从而大大抑制了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教育学生明确学习古诗文的内涵,才能提高学生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引导审美
(1)引领学生走进作者、作品的情感世界,“文以载道”,去感悟、品味、揣摩、再造,感同身受地融入作者、作品所创设的情感世界。更要使学生理解这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对“文本”的独特理解。代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活动是作家、作品、读者三个环节的动态过程,作品的价值与地位是作家创作意识与读者的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宽松自由的审美氛围,引领学生与“文体”对话,与作者对话,营造宽松自由的审美氛围,引领学生与“文体”对话,与作者对话,启迪学生的思想,使他们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
(3)享受审美愉悦,增加人文底蕴。古诗文的阅读,要注意调动各种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让学生进入再造境界,从而获得真正的审美愉悦。
三、激发兴趣
古诗文的学习,应采取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不以呆板单一,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利用自习课给学生开办古典文学知识讲座,开展文学欣赏,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水平;让学生走上讲台,利用课前三五分钟时间,推荐一些名篇名句给同学,并作简单点评;让学生把古诗词、篇章改写成课本剧,在班级表演、进行朗读比赛、背诵比赛、名句接力赛等多种比赛形式上,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励他们主动去阅读积累,从而更加钟爱古诗文的学习。
四、学好古诗文,提高国民的人文素质
弘扬我们伟大民族的传统文化,学习和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要忘记对古代诗文学习,就应该从古典诗文中汲取营养,以提高国民的人文素质。在中学语文基础教育中,为中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学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举措。教学实践证明,如果教育教学研究部门,对古诗文教学的倡导多一点、实一点;学生家长急功近利的思想少一点、虚一点;身处一线的语文教师,对古诗文教学细一点、深一点,就一定会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让中学生积极地走近古诗文,多读多背古诗文,当他们对古典文学的阅读与记忆能“乐而为之”,让优秀的古代文化内化成学生自身的修养,成为学生思想的精髓,使学生的素质提高,那么,我们的民族素质也就会随之提高。而凭借古诗文的璀璨瑰宝,使得生活诗意化,社会书香化;使得人们民族文化得以弘扬,民族精神得以传承;使得国民素质得以提高,社会生活得以进步,也正是基础教育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五、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
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或移情于景,得有我之境;或景中藏情,得无我之境。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所反映的思维、情感以及社会、民俗、人文、地理与学生有一定的隔膜,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音乐和诗词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翠绿的叶子”,《题破山寺后禅院》写寺院的闲雅幽静和诗人的忘情脱俗,淡泊宁静,意境幽深寂静,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可在朗读中配以幽雅、空灵的《空山鸟语》古筝曲,让音乐走进古诗,用音乐来诠释古诗,烘托气氛,让学生在弥漫着钟磬之声的赏心悦耳的古曲中展开联想,引入意境。《天净沙·秋思》课文中配有插图,我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与内容不相符合的地方,这样,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什么马肥了,什么藤条没动……再如制作《观沧海》多媒体投影图画,在图画中,茫茫大海辽阔无边、汹涌澎湃,配以登山远眺,雄心勃勃的诗人,强烈的海风吹拂着他的战袍和须发,使人身临其境,领悟到曹操海涵天下的博大胸怀和统一中原的雄伟抱负。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上,我们既要继承前人好的教学方法,又要运用一些灵活、实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使语文古代诗词教学充满生机,情趣盎然,让学生真正喜欢古代诗词,以确实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实践
中国古典诗词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久传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词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审美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改革之后,在课程目标中对古诗词教学有明确的要求,要求能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因此,面对传统教学,我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再融于新课标主动探究等理念,以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对于语文老师来说,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去学好古诗词?这都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古诗词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寻求初中古诗词教学合理途径。
一、明确学习古诗文的内涵,提高学生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里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永恒的亮点。我们灿烂的中华文化因其而千古流传,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因其而四海传扬,浩然的人间正气凭其而代代传承,精深的汉语言借其而发扬光大。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情感、智慧主要积淀在古诗文中,无论是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还是其含蓄的表情达意,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是值得我们深深品味的。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校老师只是在所谓关键的时刻打破了诗词的完整性,让学生日夜加急地背诵一些考试范围之内的名言名句,致使学生对古诗文名句名篇都是囫囵吞枣,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再优美的古诗语文也会变得毫无美感,从而大大抑制了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教育学生明确学习古诗文的内涵,才能提高学生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引导审美
(1)引领学生走进作者、作品的情感世界,“文以载道”,去感悟、品味、揣摩、再造,感同身受地融入作者、作品所创设的情感世界。更要使学生理解这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对“文本”的独特理解。代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活动是作家、作品、读者三个环节的动态过程,作品的价值与地位是作家创作意识与读者的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宽松自由的审美氛围,引领学生与“文体”对话,与作者对话,营造宽松自由的审美氛围,引领学生与“文体”对话,与作者对话,启迪学生的思想,使他们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
(3)享受审美愉悦,增加人文底蕴。古诗文的阅读,要注意调动各种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让学生进入再造境界,从而获得真正的审美愉悦。
三、激发兴趣
古诗文的学习,应采取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不以呆板单一,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利用自习课给学生开办古典文学知识讲座,开展文学欣赏,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水平;让学生走上讲台,利用课前三五分钟时间,推荐一些名篇名句给同学,并作简单点评;让学生把古诗词、篇章改写成课本剧,在班级表演、进行朗读比赛、背诵比赛、名句接力赛等多种比赛形式上,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励他们主动去阅读积累,从而更加钟爱古诗文的学习。
四、学好古诗文,提高国民的人文素质
弘扬我们伟大民族的传统文化,学习和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要忘记对古代诗文学习,就应该从古典诗文中汲取营养,以提高国民的人文素质。在中学语文基础教育中,为中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学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举措。教学实践证明,如果教育教学研究部门,对古诗文教学的倡导多一点、实一点;学生家长急功近利的思想少一点、虚一点;身处一线的语文教师,对古诗文教学细一点、深一点,就一定会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让中学生积极地走近古诗文,多读多背古诗文,当他们对古典文学的阅读与记忆能“乐而为之”,让优秀的古代文化内化成学生自身的修养,成为学生思想的精髓,使学生的素质提高,那么,我们的民族素质也就会随之提高。而凭借古诗文的璀璨瑰宝,使得生活诗意化,社会书香化;使得人们民族文化得以弘扬,民族精神得以传承;使得国民素质得以提高,社会生活得以进步,也正是基础教育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五、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
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或移情于景,得有我之境;或景中藏情,得无我之境。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所反映的思维、情感以及社会、民俗、人文、地理与学生有一定的隔膜,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音乐和诗词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翠绿的叶子”,《题破山寺后禅院》写寺院的闲雅幽静和诗人的忘情脱俗,淡泊宁静,意境幽深寂静,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可在朗读中配以幽雅、空灵的《空山鸟语》古筝曲,让音乐走进古诗,用音乐来诠释古诗,烘托气氛,让学生在弥漫着钟磬之声的赏心悦耳的古曲中展开联想,引入意境。《天净沙·秋思》课文中配有插图,我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与内容不相符合的地方,这样,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什么马肥了,什么藤条没动……再如制作《观沧海》多媒体投影图画,在图画中,茫茫大海辽阔无边、汹涌澎湃,配以登山远眺,雄心勃勃的诗人,强烈的海风吹拂着他的战袍和须发,使人身临其境,领悟到曹操海涵天下的博大胸怀和统一中原的雄伟抱负。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上,我们既要继承前人好的教学方法,又要运用一些灵活、实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使语文古代诗词教学充满生机,情趣盎然,让学生真正喜欢古代诗词,以确实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