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然而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将写作视作畏途,害怕写作,逃避写作,每遇作文课,常常是绞尽脑汁,半天挤不出一个字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尤其如此。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其敢写,乐写,善写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以下做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广泛阅读,以读促写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引导学生多研读一些好文章,不但能使其增长知识,扩大视野,而且还可以从中学到一些好的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我在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带领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广泛阅读书报杂志,内容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科技等各个方面。这一做法深受学生欢迎,每到阅读课,他们都跃跃欲试,异常兴奋,现在许多学生的读书笔记都已记满了厚厚的一大本。广泛的阅读,为学生们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二、观察生活,源远流长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一些学生总觉得作文无话可说,主要是没有养成仔细观察生活的习惯。要使学生言之有物,就必须教会他们观察事物、观察生活的方法。而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是培养观察能力的有效手段。课余时间,我与学生一起到食堂、宿舍、运动场去观察各种场景,之后引导他们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训练。节假日期间,我多次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农村、社区进行参观访问,做社会调查,归来后谈见闻,写体会。对学生的观察日记,我限定篇数,并定期抽查,时间一长,学生观察生活、观察事物的习惯就自然养成了。
三、下水示范,以身作则
我们常说对学生要言传身教。所谓“言传”,就是通过话语讲授,侧重道理。所谓“身教”,就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所有教学都应有所示范,作文教学尤其如此。教师与学生共同写作,共同体会写作的甘苦,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还会使自己的课后点评、指导更具针对性。如果一个语文老师不写作文,哪里会有作文教学的自信,又怎能让学生信服呢?“纸上谈兵”不能代替“躬行”。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连一篇像样的作文都写不好,在其指导下,他的学生的写作水平又会有多大的提高呢?
笔者曾在教学中与学生同题作文,题目是《父亲,我为你骄傲》,描写自己与父亲在田间劳动时的所见所闻,表现父亲的坚韧与执著,赞颂了当代农民不畏艰难、乐观向上的优秀品质。完成后与学生分享,受到好评。不少学生受此文启发,还主动对自己的原文进行了二次写作。
四、广义发表,成就激趣
应当承认,每次作文后让学生的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大批量发表是不太现实的。但将一些比较优秀、有亮点的文章传播给更多的人,却是老师能够做到的。例如,在课堂宣读,刊入手抄报,选入《班级优秀作文选》,录入《个人文集》等等,我把这种方式称为“广义发表”。广义发表可以使周围的同学、老师、朋友读到学生自己的文章,获得评价,写作者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满足感,从而迸发出巨大的写作热情。一个学生很可能因为某次发表文章的成功,而一辈子爱好写作,投身写作,最终成才。笔者曾指导几名学生在《中学生作文选》、《语文学习园地》等发表文章,使他们受到极大鼓舞,写作兴趣也因而大增。
五、寻找亮点,不吝赏识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秉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在作文批改中,不仅要有策略地指出学生作文的得失,还应在感情上尊重他们,鼓励他们。因此在批改作文时,我常常使用以下评语:
你的想象力很丰富,考虑一下,如何使这种想象力表达得更完美;语言犀利,表达流畅,在结构上可否作如下调整;思路清晰,逻辑感强,能否再多联系些实例……
而以下评语建议语文教师要避免使用:
乱七八糟,不知所云;语言表达能力太差;毫无想象力;这次的题目较容易,希望下次较难的题目你也能写好……
以上是笔者在作文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方法,从教学效果来看,班内学生的写作兴趣普遍较浓厚,作文水平也比以前有较大提高。当然,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写作学等多个领域,笔者只是触及到一点皮毛。要促使每个学生真正做到乐写、善写,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实实在在研究学生的个性品质、心理动机、兴趣爱好,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这是一条布满荆棘而又充满希望的登山之路。
一、广泛阅读,以读促写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引导学生多研读一些好文章,不但能使其增长知识,扩大视野,而且还可以从中学到一些好的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我在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带领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广泛阅读书报杂志,内容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科技等各个方面。这一做法深受学生欢迎,每到阅读课,他们都跃跃欲试,异常兴奋,现在许多学生的读书笔记都已记满了厚厚的一大本。广泛的阅读,为学生们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二、观察生活,源远流长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一些学生总觉得作文无话可说,主要是没有养成仔细观察生活的习惯。要使学生言之有物,就必须教会他们观察事物、观察生活的方法。而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是培养观察能力的有效手段。课余时间,我与学生一起到食堂、宿舍、运动场去观察各种场景,之后引导他们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训练。节假日期间,我多次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农村、社区进行参观访问,做社会调查,归来后谈见闻,写体会。对学生的观察日记,我限定篇数,并定期抽查,时间一长,学生观察生活、观察事物的习惯就自然养成了。
三、下水示范,以身作则
我们常说对学生要言传身教。所谓“言传”,就是通过话语讲授,侧重道理。所谓“身教”,就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所有教学都应有所示范,作文教学尤其如此。教师与学生共同写作,共同体会写作的甘苦,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还会使自己的课后点评、指导更具针对性。如果一个语文老师不写作文,哪里会有作文教学的自信,又怎能让学生信服呢?“纸上谈兵”不能代替“躬行”。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连一篇像样的作文都写不好,在其指导下,他的学生的写作水平又会有多大的提高呢?
笔者曾在教学中与学生同题作文,题目是《父亲,我为你骄傲》,描写自己与父亲在田间劳动时的所见所闻,表现父亲的坚韧与执著,赞颂了当代农民不畏艰难、乐观向上的优秀品质。完成后与学生分享,受到好评。不少学生受此文启发,还主动对自己的原文进行了二次写作。
四、广义发表,成就激趣
应当承认,每次作文后让学生的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大批量发表是不太现实的。但将一些比较优秀、有亮点的文章传播给更多的人,却是老师能够做到的。例如,在课堂宣读,刊入手抄报,选入《班级优秀作文选》,录入《个人文集》等等,我把这种方式称为“广义发表”。广义发表可以使周围的同学、老师、朋友读到学生自己的文章,获得评价,写作者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满足感,从而迸发出巨大的写作热情。一个学生很可能因为某次发表文章的成功,而一辈子爱好写作,投身写作,最终成才。笔者曾指导几名学生在《中学生作文选》、《语文学习园地》等发表文章,使他们受到极大鼓舞,写作兴趣也因而大增。
五、寻找亮点,不吝赏识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秉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在作文批改中,不仅要有策略地指出学生作文的得失,还应在感情上尊重他们,鼓励他们。因此在批改作文时,我常常使用以下评语:
你的想象力很丰富,考虑一下,如何使这种想象力表达得更完美;语言犀利,表达流畅,在结构上可否作如下调整;思路清晰,逻辑感强,能否再多联系些实例……
而以下评语建议语文教师要避免使用:
乱七八糟,不知所云;语言表达能力太差;毫无想象力;这次的题目较容易,希望下次较难的题目你也能写好……
以上是笔者在作文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方法,从教学效果来看,班内学生的写作兴趣普遍较浓厚,作文水平也比以前有较大提高。当然,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写作学等多个领域,笔者只是触及到一点皮毛。要促使每个学生真正做到乐写、善写,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实实在在研究学生的个性品质、心理动机、兴趣爱好,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这是一条布满荆棘而又充满希望的登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