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新诗反思:新旧、中西传统的碰撞与融合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sli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至今新诗已经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经历了新诗发生初期的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颠覆、对于西方诗歌的引进以及最后在摸索中逐渐形成的融合了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的新诗传统,虽然新诗迄今已经显得相对成熟,但是毕竟只走过一百年,还有很多的问题值得去思考与解决,那么对百年新诗进行反思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 西方诗歌 新诗传统 反思
  一.中国古典诗歌
  (一)为什么要颠覆中国古典诗歌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白话文运动的滥觞由此泛滥。从这里开始,文人们开始倡导用白话作诗,只为了更好地将从西方引进的思想文化传播到人民群众中间,进而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但要想立新诗须先破旧诗,想要推广新诗就必须对旧诗进行一系列的颠覆,破与立是其发生初期必然要面对的两大课题。谢冕曾经提到“在倡导和建设白话文学的过程中,旧诗是最后、也是最难攻破的堡垒。因为站在诗歌前面的,是灿烂辉煌的中国古典诗歌……古典诗歌在气象、境界、情趣。体式、韵律,乃至炼字、炼句等,举凡涉及诗歌的创作、阅读、欣赏等所有的层面,都形成了丰富而坚固的传统。它是不可逾越的伟大典范。”[1]只是这场运动以一种激进的方式将文言文驱逐出文学创作的大门,但白话文这样一种稚嫩的语言形式却无法担当起这样一份思想启蒙的大任。因为它不可能在短期内就建立一个现成、系统而成熟的语法规范体系;且中国方言极多,彼此之间的交流还存在着不少困难;最后,诗歌创作尚是一种没有任何前车之鉴的语言形式。所以谢冕才说“就新文学而言,当时注重的是‘新’,而忽略的是‘文学’;就白话诗而言,当时注重的是‘白话’,而忽视的是‘诗’。”[2]那么,在这里,对古典诗歌的词汇、语法结构进行颠覆是否就意味着舍弃古典诗歌的所有东西,当然不是。因为就算白话诗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颠覆,那也是一种以古典诗歌为参照对象的颠覆,没有对比,何来的颠覆?
  (二)怎么建立属于新诗的读者群
  颠覆完古典诗歌,接下来要将白话诗推广到人民群众中去,让他们得以通过新诗诗人的作品了解西方思想文化,要让他们成为新诗的读者群,那么诗人们又该怎么书写以及构思文章?通过什么样的文字呈现你所要传达的东西?此刻对新诗人来说,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建立属于新诗自己的读者群。因为古典诗歌的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关系相当密切,读者懂得作者所要表达的是什么,大多可以感同身受,作者对文本的创作也不需要去顾及读者,毕竟彼此水平相当,作者在表达自己的思想而读者阅读时也能得到自己阅读的快感。而“在新诗的发生期,一个基本困境却是:很多读者仍是以旧诗的‘阅读程式’来接受新诗的,词句的精美,诗意的含蓄,音律的和谐,都是这一‘程式’包含的因素。”[3]现在要抛弃数千年的文言文的传统另立新诗,可人们还是能感觉到传统的目光正深情地注视着自己,那么新诗人要怎么打破人们的这种惯性思维,作出既让自己满意又能让读者接受的新诗?此时他们只能尽力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方面是自己创作技法尚且稚嫩,另一方面也是读者阅读水平不高。
  (三)读者应该怎么读新诗
  然而,新诗成立与否,并不单单是作者个人在写作和理论上的问题,这个还涉及到了读者怎么去读的问题,即能否在读者那里形成一种有效的“读法”(“阅读程式”)。姜涛曾经指出“对于某种文学类型而言,如何去‘读’的问题至关重要。从接受的角度看,所谓‘文学性’不仅是具体的文本属性,它的存在还有赖于读者间达成的一种阅读协议。……对于某种新型的文学体式而言,既有的‘阅读程式’往往失效,在读者中建立一种崭新的、有效的‘阅读程式’,是其成立与否的关键所在。”[4]在这样一个文化环境下,又该怎么去引导读者去“读”?既然是要写新诗,那么怎么改变原有的古典诗歌的读者的“阅读程式”,使他们“换新眼以阅之,换新口以诵之,换新脑筋以绣之,新灵魂以游之。”對当时的新诗诗人来说,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翻译西方诗歌,毕竟西方的诗歌已经相当地成熟,直接翻译不得不说是一个相对不错的选择。
  二.西方诗歌
  (一)为什么要学习西方诗歌
  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是一方面,而新诗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下也必然会受到大背景的影响,先进知识分子觉得社会应该进入“人心之营构”的新阶段,所以他们把希望放在了文化上面。他们出国留学后深深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落后就要挨打”是晚清我国的大门被西方用洋枪洋炮强行打开后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只有当国家变得强大,我们在世界才会拥有话语权。“师之长技以制夷”是我们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学习器物行不通,我们就学制度;学习制度行不通,我们就学文化。
  (二)谁是学习与接受西方诗歌的群体
  在向西方诗歌学习的过程中,新诗人一般都是留学国外的人,深感国外与国内语言、文字以及思想的巨大差异,进而在当初那样一种国弱民贫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想要通过介绍国外优秀作品来启蒙国内人民的想法。他们自己在翻译介绍国外文学思潮和文学作品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思考着怎么将国外的优秀文化推广到人民群众中去,使这些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的人们苏醒过来。然而并非说西方诗歌翻译过来就可以拿来启蒙中国民众的思想。新诗在此刻还像“初生的婴儿”懵懵懂懂,别说人民了,就是有些老派知识分子接受起西方诗歌来也还有点困难,况且新诗诗人自己在翻译西方诗歌时采用意译还是直译的方式也表示了自身理解原作者及原文的程度,而翻译西方诗歌的方式已潜含着对读者的要求,它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的读者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者,即仅仅是一个翻译文本的被动阅读者。而是一个受一定的文化修养和知识结构制约的能对现代派诗人的直译式翻译文本发生共鸣的理想读者。”[5]所以,不论是学习还是接受西方诗歌的群体都是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只有他们有相对高的眼界与思想来接受西方诗歌。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系统健康教育在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11月-2018年11月的7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分别采用系统健康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的课,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审美感知中获得这种美,在美的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语文课堂教学,也是执教者智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与电子化的发展,现代高校图书馆急需引进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当前已经进入数字时代,对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逐步由原来的简单发展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浆母细胞淋巴瘤(PBL)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HBV相关PB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从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上构建了骨干教师培训的六大模块,建立“模块自学———专家跟进培训———视频案例微格分析反思”的学习流程,并试行“影子学习”实践方式,学校教学实践与
使用先进技术,并让企业焕发新鲜活力的企业,让更多的人们相信:在零售店、公司、供应链和在线业务上,不能再使用以前的那些细分得不够彻底的技术手段了.Stop &Shop的“Scan It
Q波异常包括三个因素:(1)Q波时间0.04s;(2)Q波的幅度同导联R波的1/4;(3)不该出现Q波的导联出现电静止区域。具体有:①除aVR外,其他导联Q波时间0.04,Q波幅度同导联R波1/4;②aV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在现代社会的新形势下,企业信访工作的稳定性是检验企业党组织全面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标准之一,更是企业党组织在新时期应尽的重要责任.做好新时期企业信访工作,直接关
官德问题因其历史原因和社会现实影响力而备受关注,大多从传统文化对官德的要求引申出当下官员的道德标准。事实上,因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区别,官德教育面临很多亟需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