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对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细、更新的要求。爱是教育的前提,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要培养好学生,就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爱心”去经营和教育,让学生特别是那些个性有缺陷的学生始终生活在充满爱的教育环境中。
关键词: 爱心 师生关系 教育
教育是一门科学,班主任工作便是一门艺术,它主要是对班级管理,对学生贯彻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思想教育及养成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长期的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常常感慨现在的学生,缺乏感恩之心,缺乏感情,在很多事情面前更多表现出来的是冷漠和自私,时常让我们感到痛心和失望,甚至对他们的教育都完全失去了信心。那么我们的学生真的内心缺乏感情,他们表现出来的冷漠和自私难道是与生俱来、不可逆转的吗?我曾失望過、动摇过,但最终却发现,只要我们教师能更多地给予学生无私的爱,用我们的爱去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我们就会发现,学生们还是有爱心的,他们的本质都是善良的。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否形成,取决于班主任能否正确引导;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是否富有成效。
一、用“爱心”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1.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的热爱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
我们要把教育事业作为终身事业来追求,而不是作为谋生的职业。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一,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只有以满腔的热情、扎实的工作和对教育事业无比的热爱之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在工作中奋发进取,标新立异,有所创新和发展。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把情感融入教育,就如同为学生插上智慧的翅膀,放飞情感的天空,这样教育的明天才会更加明媚。爱学生不仅仅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活动,只有在充满爱的阳光的教学中,学生才能汲取科学文化的甘露,发展完善的个性。我们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任,认真了解和分析,要树立崭新的人才观,树立“人人都能成材,人人都是人才”的观念,要让学生们认识到不一定上了本科院校就能成才或者说就是人才,国家现在紧缺的是有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工人,在这个领域干好了,也同样成才。这种观念的转变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价值,从而调动其内在的心理机制,扬长避短,变外驱动力为内在动力,不断完善自我、体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2.转变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育提倡“师君”、“师道”,教师往往高高地凌驾于学生之上,具有绝对的权威,这种关系阻碍了师生间的交流。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用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教师已不再是教育的权威,师生关系也不再是管理与服从的关系。人人渴望被别人尊重,学生也不例外,只有这种需求得到满足时,教育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因此,班主任对学生要平等公正、一视同仁,最忌有偏心,对学生不偏不倚、同等对待,是班主任处理学生关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例如我班有一学生,刚进校时,开班会迟到,穿拖鞋到教室,与同宿舍的同学闹意见,不能认真值日,通过多次耐心谈话后,使其认识到要别人尊重你,就必须先尊重别人。他心服口服,并逐渐地改掉了一些陋习,与同学们也能和睦相处了。每个学生都是有个性有自尊心的人,对全班同学,除了要掌握其个性外,还要看到他们之间的差异,不能拿自己喜欢的学生的优点来比自己不喜欢的学生的缺点,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优点和进步,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爱,给他们以理解和尊重,这样学生才会尊重教师。
二、用“爱心”呵护每一颗敏感的“心灵”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里不能没有水一样。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老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评,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
1.深入了解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十八、九岁的学生,正处于叛逆、闯祸、早恋的年龄段,且大都是独生子女,过惯了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而,独立时对饮食起居不知所措。第一次远离父母住在学校,尽管新学校对他们来说一切都很新鲜,却难以控制他们对原来学校及对父母的思念之情。面对学生的这种不稳定情绪,要积极、主动与学生在情感上加以沟通,班主任要理解和体谅他们,透过学生的各种表现和细微的变化,分析判断他们的思想活动,并给予指导和帮助。例如,对于每月几百元的生活费,他们不知如何花费,经常是月初乱花,到了月底却没钱吃饭了。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理财日记,把超过10元的支出记在日记里,并要求每周交上来检查。在我的指导下,他们渐渐地学会了如何有计划、合理地用钱。面对集体生活环境中的人际交往,男、女生相处,许多学生一片茫然,有些学生却又过于早熟,情感不能自控,这时候班主任无疑是学生心中的主心骨、排忧解难的领路人,适时地给学生以指导、帮助、鼓励和安慰,教育学生时,不要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要力争站在他们的立场,换位思考,这样学生才会感到你不是在斥责他,而是在帮助他。在学习上耐心引导,在生活上热情关怀,让学生感到新环境的温暖而喜欢班主任和这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一句关切的问候、一次短暂的查房、一丝温情的微笑、一束鼓励的目光,就如遮风挡雨的绿荫,呵护着每一颗敏感的心灵。
2.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来高职院校上学的都是各普通中学的中等偏下的学生,他们学习基础差、入学成绩较低,而且纪律性更差,一部分学生情绪十分低落、沮丧,认为到了这个学校前途无望,自己在各方面都低人一等,纪律、学习上都十分散漫。这时,自尊心和自卑感交织在一起,并处于矛盾之中,针对这种心理状态,班主任要理解和体谅他们,对学生中好的苗头及时鼓励肯定,特别是对班级工作作出贡献的,比如在学校举办的各种比赛中获奖、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的学生大力表扬,而且拿出部分班费给以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如有个别学生骄横傲慢,唯我独尊,发生扰乱课堂、旷课、不参加值日、说粗话等不良行为,班主任则要循循善诱、批评教育、劝导阻止。同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注重对学生人生中“耐挫能力”方面的培养、鼓励,帮助他们扬起“自信”通往成功道路的风帆。
3.充分发挥学生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的荣誉感。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只要班主任细心观察,尽可能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在力量,使每一学生心中装有集体主义信念和集体荣誉感,这个班级就可能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最初,班上部分学生作风涣散、较少关心他人、动手意识淡薄,针对这一现象,班级开展了“个个齐动手,争创优美环境”的主题班会,通过班会活动,使学生们认识到美化环境也是营造愉快学习和生活的物质因素,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给自己创造一个干净整洁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教室明亮了、宿舍整洁了、卫生包干区干净了,所有这些都充分展示了学生们的良好风貌,对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道德情操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用“爱心”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
1.建立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教育环境。
学生与教师在人格上、法律上、地位上是平等的。所以,教师在处理学生的一些问题上,要采取宽容的态度,批评时切忌小题大做,这样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完全可以用幽默的风格、科学的方法来征服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和崇敬感。例如,高职学生抽烟现象比较严重,我班有些学生来自苏北等农村,他们在家里就学会了抽烟,一些学生甚至认为抽烟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对于这个问题,教师一定要作具体的分析:其实,相当多的学生是一种模仿。我告诉学生:“抽烟要有一定的时间、地点、年龄等限制。但真正有涵养、文明的人已经越来越远离香烟,抽烟弊多利少,你们现在处于青春期,抽烟更能诱发肺癌,既然抽烟没有任何好处,你们为什么要做呢?”我抓住抽烟最厉害的几个学生做工作,并让班干部监督他们,渐渐地我班抽烟的学生越来越少了。
2.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并不意味着迁就学生。
现在的班主任不好当。大凡一线教师都会这样慨叹,惩罚学生,万万要不得,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难道给学生一点必要的“惩罚”不可以吗?我们不提倡滥开罚戒,但也不赞同姑息迁就学生,惩罚不等于体罚或变相体罚,它是一种教育手段,犯错误就要负责,这是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准则。我们要培养的是未来社会公民,为什么要让他们例外呢?既然出了问题就要勇敢地去面对、去解决,“爱”不能是弱爱,更不能纵容和放弃,只有教师的严格要求,才是爱学生的最好体现,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只要把握好“爱”与“严”的分寸,才能使学生在爱的情感中愉快而健康地成长。有一次,兩位学生开玩笑,藏起了别人的教科书,差一点引起一场打架事件,严重影响了课堂纪律,对此,我没有简单粗暴地责骂,而是专门开了一个“笑话连篇”的主题班会,让每人准备一个笑话在全班表演。我告诉他们同学之间开玩笑要掌握分寸,并列举了几个因为玩笑过头而引起的刑事案件,然后让这两位同学谈谈自己的感想,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已经伤害到了别人,要引以为戒,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作为教师,他的责任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教育他们成人、成才,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和缺点要及时地加以批评指正,决不姑息。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是抽象的一个字,而是一种具体的教育过程,是建立在对于学生的理解、宽容、赏识、信任、纠错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心理相容,只有这样,教育的效果才会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班级像一座桥,通过它,人们跨向理想的彼岸;班级像一条船,乘着它,人们越过江河湖海,奔向可以施展自己才华的高山、平原、乡村和城镇;班级更像一个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一个班级便有什么。班主任的“爱心”能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会信任和尊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当学生受到挫折,不妨说几句解围的话;当学生沮丧时,适时说几句热情的话予以鼓励;当学生疑惑时,及时用柔和的语言给他们提个醒;当学生自卑时,不忘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当学生犯错时,及时予以纠正……用“爱心”架起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因为那是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交流,那是人世间最珍贵的感情啊。当他们毕业后在电话中告诉你:“做您的学生真好”,当学生家长说:“把孩子放在你的班里,我们放心”,当你感受到这一切时,你还有理由不付出吗?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2.
[2]尹卿.掌握心态的技巧.甘肃文化出版社,2003.
关键词: 爱心 师生关系 教育
教育是一门科学,班主任工作便是一门艺术,它主要是对班级管理,对学生贯彻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思想教育及养成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长期的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常常感慨现在的学生,缺乏感恩之心,缺乏感情,在很多事情面前更多表现出来的是冷漠和自私,时常让我们感到痛心和失望,甚至对他们的教育都完全失去了信心。那么我们的学生真的内心缺乏感情,他们表现出来的冷漠和自私难道是与生俱来、不可逆转的吗?我曾失望過、动摇过,但最终却发现,只要我们教师能更多地给予学生无私的爱,用我们的爱去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我们就会发现,学生们还是有爱心的,他们的本质都是善良的。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否形成,取决于班主任能否正确引导;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是否富有成效。
一、用“爱心”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1.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的热爱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
我们要把教育事业作为终身事业来追求,而不是作为谋生的职业。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一,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只有以满腔的热情、扎实的工作和对教育事业无比的热爱之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在工作中奋发进取,标新立异,有所创新和发展。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把情感融入教育,就如同为学生插上智慧的翅膀,放飞情感的天空,这样教育的明天才会更加明媚。爱学生不仅仅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活动,只有在充满爱的阳光的教学中,学生才能汲取科学文化的甘露,发展完善的个性。我们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任,认真了解和分析,要树立崭新的人才观,树立“人人都能成材,人人都是人才”的观念,要让学生们认识到不一定上了本科院校就能成才或者说就是人才,国家现在紧缺的是有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工人,在这个领域干好了,也同样成才。这种观念的转变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价值,从而调动其内在的心理机制,扬长避短,变外驱动力为内在动力,不断完善自我、体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2.转变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育提倡“师君”、“师道”,教师往往高高地凌驾于学生之上,具有绝对的权威,这种关系阻碍了师生间的交流。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用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教师已不再是教育的权威,师生关系也不再是管理与服从的关系。人人渴望被别人尊重,学生也不例外,只有这种需求得到满足时,教育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因此,班主任对学生要平等公正、一视同仁,最忌有偏心,对学生不偏不倚、同等对待,是班主任处理学生关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例如我班有一学生,刚进校时,开班会迟到,穿拖鞋到教室,与同宿舍的同学闹意见,不能认真值日,通过多次耐心谈话后,使其认识到要别人尊重你,就必须先尊重别人。他心服口服,并逐渐地改掉了一些陋习,与同学们也能和睦相处了。每个学生都是有个性有自尊心的人,对全班同学,除了要掌握其个性外,还要看到他们之间的差异,不能拿自己喜欢的学生的优点来比自己不喜欢的学生的缺点,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优点和进步,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爱,给他们以理解和尊重,这样学生才会尊重教师。
二、用“爱心”呵护每一颗敏感的“心灵”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里不能没有水一样。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老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评,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
1.深入了解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十八、九岁的学生,正处于叛逆、闯祸、早恋的年龄段,且大都是独生子女,过惯了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而,独立时对饮食起居不知所措。第一次远离父母住在学校,尽管新学校对他们来说一切都很新鲜,却难以控制他们对原来学校及对父母的思念之情。面对学生的这种不稳定情绪,要积极、主动与学生在情感上加以沟通,班主任要理解和体谅他们,透过学生的各种表现和细微的变化,分析判断他们的思想活动,并给予指导和帮助。例如,对于每月几百元的生活费,他们不知如何花费,经常是月初乱花,到了月底却没钱吃饭了。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理财日记,把超过10元的支出记在日记里,并要求每周交上来检查。在我的指导下,他们渐渐地学会了如何有计划、合理地用钱。面对集体生活环境中的人际交往,男、女生相处,许多学生一片茫然,有些学生却又过于早熟,情感不能自控,这时候班主任无疑是学生心中的主心骨、排忧解难的领路人,适时地给学生以指导、帮助、鼓励和安慰,教育学生时,不要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要力争站在他们的立场,换位思考,这样学生才会感到你不是在斥责他,而是在帮助他。在学习上耐心引导,在生活上热情关怀,让学生感到新环境的温暖而喜欢班主任和这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一句关切的问候、一次短暂的查房、一丝温情的微笑、一束鼓励的目光,就如遮风挡雨的绿荫,呵护着每一颗敏感的心灵。
2.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来高职院校上学的都是各普通中学的中等偏下的学生,他们学习基础差、入学成绩较低,而且纪律性更差,一部分学生情绪十分低落、沮丧,认为到了这个学校前途无望,自己在各方面都低人一等,纪律、学习上都十分散漫。这时,自尊心和自卑感交织在一起,并处于矛盾之中,针对这种心理状态,班主任要理解和体谅他们,对学生中好的苗头及时鼓励肯定,特别是对班级工作作出贡献的,比如在学校举办的各种比赛中获奖、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的学生大力表扬,而且拿出部分班费给以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如有个别学生骄横傲慢,唯我独尊,发生扰乱课堂、旷课、不参加值日、说粗话等不良行为,班主任则要循循善诱、批评教育、劝导阻止。同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注重对学生人生中“耐挫能力”方面的培养、鼓励,帮助他们扬起“自信”通往成功道路的风帆。
3.充分发挥学生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的荣誉感。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只要班主任细心观察,尽可能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在力量,使每一学生心中装有集体主义信念和集体荣誉感,这个班级就可能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最初,班上部分学生作风涣散、较少关心他人、动手意识淡薄,针对这一现象,班级开展了“个个齐动手,争创优美环境”的主题班会,通过班会活动,使学生们认识到美化环境也是营造愉快学习和生活的物质因素,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给自己创造一个干净整洁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教室明亮了、宿舍整洁了、卫生包干区干净了,所有这些都充分展示了学生们的良好风貌,对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道德情操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用“爱心”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
1.建立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教育环境。
学生与教师在人格上、法律上、地位上是平等的。所以,教师在处理学生的一些问题上,要采取宽容的态度,批评时切忌小题大做,这样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完全可以用幽默的风格、科学的方法来征服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和崇敬感。例如,高职学生抽烟现象比较严重,我班有些学生来自苏北等农村,他们在家里就学会了抽烟,一些学生甚至认为抽烟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对于这个问题,教师一定要作具体的分析:其实,相当多的学生是一种模仿。我告诉学生:“抽烟要有一定的时间、地点、年龄等限制。但真正有涵养、文明的人已经越来越远离香烟,抽烟弊多利少,你们现在处于青春期,抽烟更能诱发肺癌,既然抽烟没有任何好处,你们为什么要做呢?”我抓住抽烟最厉害的几个学生做工作,并让班干部监督他们,渐渐地我班抽烟的学生越来越少了。
2.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并不意味着迁就学生。
现在的班主任不好当。大凡一线教师都会这样慨叹,惩罚学生,万万要不得,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难道给学生一点必要的“惩罚”不可以吗?我们不提倡滥开罚戒,但也不赞同姑息迁就学生,惩罚不等于体罚或变相体罚,它是一种教育手段,犯错误就要负责,这是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准则。我们要培养的是未来社会公民,为什么要让他们例外呢?既然出了问题就要勇敢地去面对、去解决,“爱”不能是弱爱,更不能纵容和放弃,只有教师的严格要求,才是爱学生的最好体现,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只要把握好“爱”与“严”的分寸,才能使学生在爱的情感中愉快而健康地成长。有一次,兩位学生开玩笑,藏起了别人的教科书,差一点引起一场打架事件,严重影响了课堂纪律,对此,我没有简单粗暴地责骂,而是专门开了一个“笑话连篇”的主题班会,让每人准备一个笑话在全班表演。我告诉他们同学之间开玩笑要掌握分寸,并列举了几个因为玩笑过头而引起的刑事案件,然后让这两位同学谈谈自己的感想,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已经伤害到了别人,要引以为戒,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作为教师,他的责任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教育他们成人、成才,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和缺点要及时地加以批评指正,决不姑息。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是抽象的一个字,而是一种具体的教育过程,是建立在对于学生的理解、宽容、赏识、信任、纠错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心理相容,只有这样,教育的效果才会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班级像一座桥,通过它,人们跨向理想的彼岸;班级像一条船,乘着它,人们越过江河湖海,奔向可以施展自己才华的高山、平原、乡村和城镇;班级更像一个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一个班级便有什么。班主任的“爱心”能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会信任和尊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当学生受到挫折,不妨说几句解围的话;当学生沮丧时,适时说几句热情的话予以鼓励;当学生疑惑时,及时用柔和的语言给他们提个醒;当学生自卑时,不忘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当学生犯错时,及时予以纠正……用“爱心”架起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因为那是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交流,那是人世间最珍贵的感情啊。当他们毕业后在电话中告诉你:“做您的学生真好”,当学生家长说:“把孩子放在你的班里,我们放心”,当你感受到这一切时,你还有理由不付出吗?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2.
[2]尹卿.掌握心态的技巧.甘肃文化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