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合作形式,提高课堂实效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ruiqiangk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小学音乐强调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合作能力提升的教学。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受传统音乐教育形式的影响,对合作教学的认知不够深入。因而学生的音乐合作形式比较单一,大部分都是采取简单的小组合作模式,导致学生的合作更多地停留在单纯的模仿上,而简单粗糙的音乐合作会降低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生在未能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不仅无法充分地感知音乐学习的乐趣,在音乐审美和表现能力上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一、合作交流,激发音乐兴趣
  小学生对音乐有着天然的兴趣,教师要在理解、尊重学生音乐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结合音乐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小组合作交流,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中,根据学生的音乐认知基础,音质与音色差异、音乐表现等进行科学的分组,形成实力相当的不同组别,通过组内合作、讨论以及组间竞争的方式,创造生动、具有竞争性的环境,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索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树立合作意识,并提升对音乐知识的兴趣。如在花城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的《月亮月光光》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音乐节拍的掌握情况,对每个小组的组员进行恰当分配,保证每个小组都有一两个节拍掌握较好的学生,在播放《月亮月光光》音乐后,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节奏,并打出节拍。每一组的学生会积极合作讨论并进行练习,很快进入课堂合作氛围并提升音乐学习的效率。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小组间的比赛,如一个小组拍四拍子的节拍,另一个小组的学生拍节奏,这样相互合作竞争,大大增强了音乐课堂的活力。
  二、合作演唱,增强音乐审美能力
  合作演唱是通过合唱、齐唱、重唱、对唱、领唱与伴唱、轮唱等方式强化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促进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合作演唱的教学方式,既生动有趣又灵活多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演唱表现力。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歌唱实力,选择恰当而又契合学生实际的合作演唱方式。另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合作,共同演绎音乐作品。
  如在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学唱(卡农歌)二声部》一课中,教师在指导学生二声部旋律知识的基础上,与学生相互合作,进行合作演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一声部与二声部的区别,也能够增进师生的感情,增强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合作演奏与表演,提高音乐表现水平
  合作演奏的方式有齐奏、合奏、重奏、伴奏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音乐认知及乐器表现能力,引导学生组成不同形式的合作小组进行合作演奏,如口琴、笛子、古筝、钢琴等,由于合作演奏对学生樂器表演能力的要求较高,教师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将具有民族特色的节庆音乐活动融入教学中,在增强音乐合作演奏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对民族的自豪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合作性的表演,启发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意识,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然生活中的音乐进行想象、模仿,对自然的雷声、雨声、动物的叫声等进行表演,同时结合小型音乐剧等活动,增强小学生的合作表演能力。
  如在花城版五年级《鸭子拌嘴》一课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建立对音乐内容和表现手法认知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不同鸭子的动态和表现出的声音等进行积极的模仿,形成鸭子拌嘴的活泼而热闹的画面。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带上不同的动物头饰,跟随音乐进入生动活泼的氛围中,通过合作感受不同的声音,使学生将抽象的声音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从而形成丰富、生动的视听觉感知体系。
  四、合作创造,挖掘音乐创新潜能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设置不同的场景,由学生来表现不同故事情境中的动物形象,如用音乐来表现动物的形象、情绪等。这样的合作教学方式既能够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也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表现力与创造力,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在花城版五年级音乐上册“十二生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解生肖的背景知识及音乐知识后,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或家人喜爱的生肖,以此对学生分组,在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圣桑斯的《动物狂欢节》中动物的形象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与合作探讨,创造一个欢乐、热闹的生肖乐园。在这个生肖园中,有的学生用声音呈现,有的学生用舞蹈配合,在用音乐传递动物形象的同时促进协作、创新意识的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合作教学是实现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规律,结合音乐教学任务与内容,创建新颖、生动的合作学习形式,通过合作演唱、合作演奏、合作学习与讨论,激发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自主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知识,探索音乐规律,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的合作学习中深入感受音乐的魅力,体验音乐学习的乐趣。
  (作者单位:广东省德庆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作用,培养孩子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进而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落实素质教育。语文课本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在语文课堂中结合教材的设计,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让读成功输入,让写进一步检测,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读写结合;工具性;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6-0030-01 收稿
“VB程序設计”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必修专业课,而课程本身又具有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特点,对数学和英语等文化基础课也有一定的要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VB程序设计”课堂中的应用旨在构建适合中职程序设计课堂的数字资源与教学设计模型。  一、研究背景  (一)课程教学现状及面临挑战  目前,绝大多数中职“VB程序设计”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很难顾及学生个体
摘 要:当新兴的群文阅读模式在小学教学全面铺开时,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和学生的儿童文学专业素养如何适应形势的需要,就成为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建设面对的重要课题。文章试以群文阅读教学中童话教学议题选择为例,从“以高校儿童文学教材理论为参考”“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为依据”“以群文阅读常见整合模式为效法”三个方面探究以“同议题”为原则选择童话文
2014年春节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光明日报》等媒体组织了“以家风家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讨论,引发了全社会对“家风”问题的广泛关注。在新时代怎样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优良家风,怎样进行家风建设,引发了全社会的思考和探索。那么,什么是家风?家风与家庭和学校教育是什么关系?传承优良家风在今天的学校教育中起着什么作用?这是作为教育管理者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
摘 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既平凡又重要的工作。平凡在于班级工作的烦琐化和日常化,重要在于工作的教育性和不可逆性。班主任工作只有责任,没有特权。要当好班主任必须对工作满腔热情,又必须心甘情愿,而且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工作理念。  关键词:高职;班主任;日常管理  大学期间是学生心理逐渐成熟并向社会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高职班主任工作是落实高职院校关于加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
摘 要:黄爱华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充满了艺术性,他以其积极的教学理念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创设了“活”的小学数学课堂。他采用“等”“让”和“大问题”等教学艺术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数学能力与思维的发展,而这其中“等”的教学艺术尤为精彩。文章旨在通过研究黄爱华小学数学课堂中“等”的教学艺术,以期对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教学上的参考。  关键词:黄爱华;小学数学;教学艺术;教学策略;“等”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智慧是生
摘要: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核心。为适应职场对人才素质的需要,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特殊作用,有必要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从拓展支撑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容和选择具有职业素质培养功能的教育途径等方面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以有效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促进其更快更好地适应职业生活,加速职业成长。  关键词:职业素质养成;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
摘要:本文以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为主要研究内容,结合“中国梦”教育实践,探讨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影响因素,以及在中医药院校开展“中国梦”教育实践方法,旨在探索“中国梦”教育实践的新路径以及培养青年政治素养的新方法。  关键词:社会参与;政治参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青年政治参与研究综述综合研究现状来看,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是,第一,“中国梦”教育实践背景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
童趣是儿童特有的情感表现和兴趣表现方式,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童趣开发,进而让小学生更好地投入语文学习活动中来。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三方面对童趣引入课堂的方法进行了探索。  一、轻松音乐带来童趣教学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要充满童趣就要依靠轻松的音乐元素的渗透。音乐是带给人无限享受、无限联想、无限思维的重要手段,语文课堂上渗透一些音乐内容能够让文学内容有声有色,同时也能够调节课堂气氛
湖南省邵东县第四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坐落在民风淳朴的湖南省邵东县佘田桥古镇,是一所农村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现有教学班25个,教职工91人,在校学生1665人。近年来,学校在教育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内涵建设是学校发展之根本,是提升学校竞争力之保证。因此,学校以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特色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为德育工作原则,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