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背景下民事给付之诉的原理与认定:以给付的内容为核心

来源 :南大法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rlzx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付之诉在《民法典》和民事诉讼中地位突出.给付请求和判决主文可能针对金钱给付,也可能针对特定的作为与不作为行为.给付之诉的审理牵涉请求权和诉讼标的的识别问题,给付内容明确的给付判决通常可以成为执行依据.给付判决在要求债务人给付之外,也包含了对相应给付请求权的确认,但这种确认与对法律关系本身效力的确认不同.停止侵害之诉、产生临时性救济效果的行为保全制度,以及具有类似给付内容、代表我国特色的人格权禁令,都指向对义务人未来行为的禁止,也应当从给付之诉的角度特别关注.根据给付内容是否明确,继续履行判项可能分别构成给付判决和确认合同有效的判决.确认之诉与给付之诉有时不易区分,关键在于“给付”与“确认”指向的救济或权利保护形式.探望权诉讼和确认优先受偿权诉讼均在确认之外具有明确的给付要求,应属于给付之诉.虽然确认判决原则上不应具有执行力,但是考虑我国实践需求,可以尝试从判项中解释出给付之诉必备的给付要求.
其他文献
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的历史凝聚,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在内在价值上,主要包括崇高的理想信念、共同的使命责任、统一的价值理念、坚韧的奋斗精神等,对培养家国同构的伟大情怀、强化中华民族使命担当、汇聚“五个认同”共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在实践路径上,可以从加强党的领导、深化党史教育、强化创新引领、注重实践养成等方面入手,以突出革命文化的价值,进而更好地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产业是现代经济体系的底盘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推动都市圈产业协同是做实都市圈同城化的关键点.形成区域分工明确、配套紧密的错位发展格局是产业协同的有效途径,但是我国一些都市圈的产业布局不同程度地存在产业同构现象,这一现象内生于都市圈经济发展过程之中,是都市圈同城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有必要多措并举,不断弱化“非合意”性产业同构,强化“合意”性产业同构,推动都市圈产业布局从“同构”向“协同”方向发展.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组织工作水平是新时代民主党派强基固本的“细胞工程”,“党员之家”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建设“党员之家”是提高基层组织活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致公党福建省委会以“党员之家”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致公党福建省委会开展“党员之家”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形成了具有致公党特色的“党员之家”创建工作做法和品牌,但“党员之家”创建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建议从强化政治功能、创新开展活动、规范运行管理、落实经费保障和加强交流指导等五个方面推动“党员之家”建设取
民族工作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一直伴随着中国共产党,是其百年奋斗历程中重要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奋斗历程中对民族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中对民族工作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又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征程中对民族工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