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探索高效轻负的教学过程的一个核心问题。目前,学校大多是从教师的层面开展有效教学的思考与探索,而从学校管理层面进行的研究并不多,有鉴于此,从教学管理者的层面对教学有效管理的策略进行的思考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思想管理主导行为管理
我校一方面大力加强教师的思想建设,在政治、师德、业务理论和人文价值观等方面武装教师的思想,除了由校内领导主持进行的培训外,还更多地请专家、上级领导到校进行各类专题的培训;组织教师到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先进、师资和管理水平高、有效教学开展得好的名校参观学习,亲身感受;树立校内的标杆教师,现身说法,同时邀请行业的标兵模范言传身教,发挥榜样的力量。另一方面调整行为管理的力度,取消教师上下班打卡制度和值日领导每天到办公室、课室和其它工作场所的检查制度,改为更人性化的巡查和抽查制度,同时减少各类检查的密度,这样既缓和了领导与教师的紧张关系,也让教师感到了学校的信任。事后证明,这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教学有效管理的领导力
我校在教学有效管理的实践中初步探索出了提高有效教学管理领导力的“1123”模式,其基本内涵是:一条途径、一个平台、两个驱动和三种机制。“一条途径”就是通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内涵发展来实现有效教学的领导力。“一个平台”即是以课堂教学为平台,通过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教学教研、检查调研、交流互动等提高有效教学的管理水平。“两个驱动”一是任务驱动,每位领导必须做好“五个一”(上好一门课、抓好一个部门、管好一个年级、联系一个科组、带好一个教师);另一个是问题驱动,即主持好一个研究课题。“三种机制”是:学习机制,除公共培训外,每学期至少完成读一本好的教育书籍、参加一次外出业务培训、外出参加一次教研活动、参观一所好的学校,上述所有学习活动必须提交心得报告;反思总结交流机制,参加各类校内外的教学分析会,每学期完成一份相关的教学调查分析报告、一份管理工作总结、做一场校本培训报告等;管理绩效评价机制,通过教师、科组、级组和行政多个评价主体对领导教学管理进行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评先、奖金、晋升和聘任挂钩。
三、打造一支具有思想执行力的师资队伍
在提高教师的思想执行力方面,我校实施五大策略:第一,教师自主发展策略,学校引导教师制订《教师自我专业化成长中、短期计划》,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设立《教师专业化成长档案》,实施《教师荣誉表彰制度》,鼓励教师自主学习、自主思想、自我设计、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第二,学习指导策略,通过加强培训指导,使教师明确有效教学的内涵与原则,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为教师自主开展有效教学提供有力武器;第三,实践探索策略,加强校本研究,使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和多交流,在不断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第四,环境支持策略,营造有效教学的氛围,鼓励探索与尝试,不怕失败,也允许失败,更重要的是领导要为教师的改革勇于承担风险,让教师有改革的安全感,轻装上阵;第五,评价驱动策略,建立科学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树立有效教学标杆人物,让优秀的教师通过各种论坛、报告会、表彰会等平台现身说法、分享交流,发挥榜样的力量,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四、培养团队精神,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
首先注重在思想上武装这支队伍,通过各类培训,考核与激励对其进行思想管理,包括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師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等,让他们成为具有教育思想和教育情怀的,有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优秀教师。其次,是给各支团队塑造一个共同的愿景,如学校给每个教学团队布置重要的教学任务或目标时,往往承诺一个达标后的奖励方案(包括荣誉表彰、奖金、奖品、培训机会、外出考察、绩效加分等),使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再次,让各教学团队构建自己的团队文化,如团队的标识文化——组名(或代号)、组徽(或组旗)、组呼(或组训)、组歌和组规等,通过团队的文化体现其理念和价值观,培训团队精神。
责任编辑龙建刚
一、以思想管理主导行为管理
我校一方面大力加强教师的思想建设,在政治、师德、业务理论和人文价值观等方面武装教师的思想,除了由校内领导主持进行的培训外,还更多地请专家、上级领导到校进行各类专题的培训;组织教师到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先进、师资和管理水平高、有效教学开展得好的名校参观学习,亲身感受;树立校内的标杆教师,现身说法,同时邀请行业的标兵模范言传身教,发挥榜样的力量。另一方面调整行为管理的力度,取消教师上下班打卡制度和值日领导每天到办公室、课室和其它工作场所的检查制度,改为更人性化的巡查和抽查制度,同时减少各类检查的密度,这样既缓和了领导与教师的紧张关系,也让教师感到了学校的信任。事后证明,这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教学有效管理的领导力
我校在教学有效管理的实践中初步探索出了提高有效教学管理领导力的“1123”模式,其基本内涵是:一条途径、一个平台、两个驱动和三种机制。“一条途径”就是通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内涵发展来实现有效教学的领导力。“一个平台”即是以课堂教学为平台,通过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教学教研、检查调研、交流互动等提高有效教学的管理水平。“两个驱动”一是任务驱动,每位领导必须做好“五个一”(上好一门课、抓好一个部门、管好一个年级、联系一个科组、带好一个教师);另一个是问题驱动,即主持好一个研究课题。“三种机制”是:学习机制,除公共培训外,每学期至少完成读一本好的教育书籍、参加一次外出业务培训、外出参加一次教研活动、参观一所好的学校,上述所有学习活动必须提交心得报告;反思总结交流机制,参加各类校内外的教学分析会,每学期完成一份相关的教学调查分析报告、一份管理工作总结、做一场校本培训报告等;管理绩效评价机制,通过教师、科组、级组和行政多个评价主体对领导教学管理进行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评先、奖金、晋升和聘任挂钩。
三、打造一支具有思想执行力的师资队伍
在提高教师的思想执行力方面,我校实施五大策略:第一,教师自主发展策略,学校引导教师制订《教师自我专业化成长中、短期计划》,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设立《教师专业化成长档案》,实施《教师荣誉表彰制度》,鼓励教师自主学习、自主思想、自我设计、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第二,学习指导策略,通过加强培训指导,使教师明确有效教学的内涵与原则,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为教师自主开展有效教学提供有力武器;第三,实践探索策略,加强校本研究,使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和多交流,在不断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第四,环境支持策略,营造有效教学的氛围,鼓励探索与尝试,不怕失败,也允许失败,更重要的是领导要为教师的改革勇于承担风险,让教师有改革的安全感,轻装上阵;第五,评价驱动策略,建立科学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树立有效教学标杆人物,让优秀的教师通过各种论坛、报告会、表彰会等平台现身说法、分享交流,发挥榜样的力量,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四、培养团队精神,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
首先注重在思想上武装这支队伍,通过各类培训,考核与激励对其进行思想管理,包括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師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等,让他们成为具有教育思想和教育情怀的,有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优秀教师。其次,是给各支团队塑造一个共同的愿景,如学校给每个教学团队布置重要的教学任务或目标时,往往承诺一个达标后的奖励方案(包括荣誉表彰、奖金、奖品、培训机会、外出考察、绩效加分等),使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再次,让各教学团队构建自己的团队文化,如团队的标识文化——组名(或代号)、组徽(或组旗)、组呼(或组训)、组歌和组规等,通过团队的文化体现其理念和价值观,培训团队精神。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