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校长专业标准
关键词解读
2015年1月10日,教育部制定印发了《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这三个专业标准沿用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体例,均由办学理念、专业要求、实施意见三部分内容构成。其中,专业标准把“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领导保育教育)、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6项专业职责具体细化为60条专业要求。每条专业要求包括专业理解与认识(3条)、专业知识与方法(3条)和专业能力与行为(4条)三个维度。
案例分析
办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学校校长必须走专业发展之路。这三个专业标准的出台,可谓是给校长定了规矩:一是明确了校长专业化理念,校长不是普通教育工作者,也不是一般行政管理人员,而应该是一个懂教育、善管理的专业型、专家型教育管理人才;二是制定了校长标准化规则,从专业化角度明晰了各类校长该具备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三是蕴涵了学校办学方向性引导,幼儿园、普通中学、普通职中的各自方向是什么;四是为基础教育领域突出问题以及学校管理现实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具体思路。这样,校长(园长)可以依据专业标准,一门心思地放在学校管理上,从而实现了由“职务”向“职业”的转变。
就专业标准本身来看,它更多的还是一个方向性、原则性的标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依据专业标准制定符合本地实情的实施意见。2015年7月,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开始试点校长职级制改革,校长不再以行政级别来定等级,而是以个人综合能力定等级;11月,合肥市教育局决定启动市属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校长们的任用条件将有“门槛”,会按照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基本任职条件和资格,建立健全市属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专业标准。其中,从副校长提任校长原则上必须有副校长岗位2年至3年以上任职经历,注重选拔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到副校长岗位任职;重视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女干部和年轻干部,积极选配符合条件的党外代表性人士担任校长(副校长)。在考核评价机制方面,全市将建立校长(副校长)“做事档案”,其考核评价将作为校长们任免、解聘的重要依据。
对于校长如何“领导课程教学”,合肥市教育局解释说:为了提升校长(副校长)业务能力,今后,还将要求校长(副校长)深入教学一线,适当兼课或参与一线教育教学相关活动,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分管教学副校长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校长(副校长)应针对学校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和办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每学年开展不少于1次的专题研讨。
当然,这三个不同标准还突出了各自学段的特点与特色。譬如对教学改革要求的强调:普通高中校长要落实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要落实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合理设置课程,落实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的有关要求;幼儿园园长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防止和克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博士生蒿楠:这给校长的专业提升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有助于校长在理解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就个人以及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自己的专业提升计划,并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参照“标准”去挖掘更大的专业提升空间。
本刊点评
无规矩不成方圆。三个标准,分别从指导思想、办学理念、教师道德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诸多方面做了硬性规定,把各类教育机构的应有之义、应尽之责都“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对于规范当前教育中的某些乱象具有积极影响。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代蕊华指出:这些标准的出台,不仅成为校长职业成熟的重要标志,成为校长管理制度的重要依据,而且成为校长专业发展的指导纲要,必将对推进校长的专业成长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解读
2015年1月10日,教育部制定印发了《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这三个专业标准沿用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体例,均由办学理念、专业要求、实施意见三部分内容构成。其中,专业标准把“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领导保育教育)、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6项专业职责具体细化为60条专业要求。每条专业要求包括专业理解与认识(3条)、专业知识与方法(3条)和专业能力与行为(4条)三个维度。
案例分析
办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学校校长必须走专业发展之路。这三个专业标准的出台,可谓是给校长定了规矩:一是明确了校长专业化理念,校长不是普通教育工作者,也不是一般行政管理人员,而应该是一个懂教育、善管理的专业型、专家型教育管理人才;二是制定了校长标准化规则,从专业化角度明晰了各类校长该具备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三是蕴涵了学校办学方向性引导,幼儿园、普通中学、普通职中的各自方向是什么;四是为基础教育领域突出问题以及学校管理现实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具体思路。这样,校长(园长)可以依据专业标准,一门心思地放在学校管理上,从而实现了由“职务”向“职业”的转变。
就专业标准本身来看,它更多的还是一个方向性、原则性的标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依据专业标准制定符合本地实情的实施意见。2015年7月,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开始试点校长职级制改革,校长不再以行政级别来定等级,而是以个人综合能力定等级;11月,合肥市教育局决定启动市属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校长们的任用条件将有“门槛”,会按照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基本任职条件和资格,建立健全市属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专业标准。其中,从副校长提任校长原则上必须有副校长岗位2年至3年以上任职经历,注重选拔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到副校长岗位任职;重视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女干部和年轻干部,积极选配符合条件的党外代表性人士担任校长(副校长)。在考核评价机制方面,全市将建立校长(副校长)“做事档案”,其考核评价将作为校长们任免、解聘的重要依据。
对于校长如何“领导课程教学”,合肥市教育局解释说:为了提升校长(副校长)业务能力,今后,还将要求校长(副校长)深入教学一线,适当兼课或参与一线教育教学相关活动,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分管教学副校长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校长(副校长)应针对学校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和办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每学年开展不少于1次的专题研讨。
当然,这三个不同标准还突出了各自学段的特点与特色。譬如对教学改革要求的强调:普通高中校长要落实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要落实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合理设置课程,落实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的有关要求;幼儿园园长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防止和克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博士生蒿楠:这给校长的专业提升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有助于校长在理解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就个人以及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自己的专业提升计划,并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参照“标准”去挖掘更大的专业提升空间。
本刊点评
无规矩不成方圆。三个标准,分别从指导思想、办学理念、教师道德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诸多方面做了硬性规定,把各类教育机构的应有之义、应尽之责都“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对于规范当前教育中的某些乱象具有积极影响。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代蕊华指出:这些标准的出台,不仅成为校长职业成熟的重要标志,成为校长管理制度的重要依据,而且成为校长专业发展的指导纲要,必将对推进校长的专业成长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