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道路

来源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slon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关于历史问题的第三个决议,明确地提到了要“推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相对于前两个历史问题的决议来说,这是人权二字首次进入历史决议,表明了在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人权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地位.人权概念最早是通过1991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进入社会公众视野的,其后,人权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进入了政策和发展规划的层面,并于2004年“入宪”.人权概念最早进入五年计划/规划是“十五”规划纲要.从“十五”规划到“十四五”规划,人权事业在五年规划中都得到了充分肯定,并且主要以加强人权司法保护为重点,同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发展提出了“全面”的政策要求.“十四五”规划实施期间,不仅要突出全面加强人权司法保护工作的“重点”要求,而且还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重要论述为指导,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权保障制度、强化国家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的职责来提升人权保障的水平,适应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其他文献
随着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纷纷进行数字化转型,以期不断提升组织绩效,创造竞争新优势.以动态能力和资源基础理论为指导,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寻数字化转型企业高绩效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动态能力是数字化转型企业达到高绩效的关键,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建立以动态能力为核心条件的多种组合模式.数字化转型企业高绩效存在两条路径,低绩效存在着三条路径,且与数字化转型企业高绩效存在着非对称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