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准备公司

来源 :海外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il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真是太疯狂了!前所未见!”大卫·桑德斯感叹道。
  应对前所未见的疯狂事件恰好应该是桑德斯的专长。他在网上经营着一家名为“世界末日准备者”的灾难准备商店,从双向收音机、双节棍和刀具,到装满医疗用品和食物的“城市生存包”,店里出售各式各样的应急装备。尽管这家公司的使命是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但现在它自己却陷入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两难境地。该公司在主页上发布了一条公告提示:“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我们的供应链和可用库存正处于不稳定状态中。”部分产品要到夏天才能交货。
  桑德斯是在2012年受到末日生存主义者的启发,才加入到灾难准备产业的。那时,主流媒体曾以“猎奇视角”向大众展示过一些末日生存主义者为应对经济崩溃或环境灾难所做的大量准备工作。“生存主义”“灾难准备”在当时完全是小众的亚文化。
在生存主义者眼中,这个世界时刻悬于生死一线,灾难准备是再必要不过的了。

  原先的灾难准备客户群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如今,早就不分什么城市、乡村或者自由、保守了。我们面对的是每一个人。”灾难准备网站ThePrepared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约翰·雷米说。已经准备了几十年的雷米感叹,现在的准备者们赶上了“好时候”,因为如今的市场给了他们比过去更多的选择。他说:“直到几年前,我们还被认为是极端的人。如果你只是想知道地震时该用什么样的滤水器,就得翻遍网上的视频,还要忍受标题党的折磨。”
  这些众人眼中“固执又不可理喻”的生存主义者们,似乎在一夜之间就成了“英明”的前瞻者。灾难储备,这种曾经的边缘文化行为,如今却成为了全国性的大众行动。
  不过话说回来,最近这段时间,又有几个人没想过准备些什么呢?当人们宅在家中看着互联网上的消息焦躁不安时,准备者工具包、生存袋、应急食品套装等热门产品正在填满全美的购物车。生存装备公司Uncharted Supply的创始人克里斯蒂安·绍夫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引起了大众对该公司产品的兴趣,现在几乎每天都能有堪比黑色星期五的顾客流量。他撤下了原先投放的大部分广告,并在自家网站上挂出公告,写明现阶段的订单需要几周才能完成。他说:“冠状病毒把我们掏空了。”恐慌也在掏空大众的钱包。例如从今年二月起,随着对新冠疫情在美国蔓延的担忧渐长,医疗口罩和消毒洗手液的销售额已经几度翻番,而目前来看,如今的销售额还远未达到顶峰。

  这个世界似乎把每一个人都逼得需要自谋出路了。
近些年,生存裝备的种类变得更丰富,专业度也有了很大提升。

  “灾难生存装备不应该是小众产品,它们应该被放在杂货店、百货商场、药店,以及人们常去购物的任何地方。”洛杉矶灾难准备公司Preppi创始人瑞安·库尔曼为整个灾难准备产业代言道,“灾难储备是明智的选择。”
  话说得很好听,但随着产业新风口的兴起,有关生存装备的讨论和行业内的乱象也会被更多的人关注到。Preppi公司的产品列表中包括了针对各种不同需求的生存套装,其中最便宜的100美元周末生存包已售罄。他们还推出了一款遭到众多生存主义者嘲讽的价值1万美元的特别包,里面是包括水、食品、帐篷、睡袋、急救盒、手动应急收音机、手持GPS等在内的标价5000美元的生存装备和号称2500美元一块的金条。卡片大小的金条设计精巧,可用于困境时的物物交换。灾难准备博主帕特里克·麦卡锡专门撰文提醒大家要擦亮双眼,别当傻瓜,“里面的生存装备往多了说也只值1000美元,您还可以剩下4000美元在困难时期烧了生火取暖。”至于金条,是买给强盗的吗?愿意亲自动手的人们别犯懒,还是自己制作生存工具包比较划算。
  当然,库尔曼也给整个灾难准备产业提了个醒:“当你经营一家备灾公司时,就必须准备好应对一切困境。我们不能虚伪地劝大家‘嘿,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有所准备’,然后自己的手头却没有库存。”
  飓风、加利福尼亚大火、新型冠状病毒……似乎每年都会发生点事情把更多人推向生存主义者的队伍。雷米说:“世界很脆弱,政府的处理方式又那么糟糕。”雷切尔·里尔德勒在2018年一篇有关生存主义的文章中写道,生存主义根植于对社会公共保障体系的极度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又源自一种观念,即我们距离“人人为己”的竞争状态只有一步之遥。大众囤枪和弹药,贵族精英们购买掩体、入会幸存者营地。这个世界似乎把每一个人都逼得需要自谋出路了。里尔德勒指出,特朗普总统于2016年获得的选举胜利大大增加了蓝州(较支持民主党的州)对灾难准备工作的兴趣。频发的自然灾害和对气候危机前景的不看好,更是加深了人们内心的紧迫感。就连库尔曼在推广宣传他们的Preppi生存套装时,也在强调公众不能指望联邦应急管理局。在美国,“极度不信任社会公共保障体系”正成为一种默认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就算没有遇到灾难,这些生存储备也是有机会派上用场的。雷米说:“事实上,我们观察到的一种最常见的用途就是,人们会用这些灾难储备来应对让他们意想不到的失业。”当没钱去杂货店时,用来抵御地震的生存物资也能撑上一阵子。
  [编译自美国《连线》]
  编辑:马果娜
其他文献
他还在撒谎。论新冠病毒时间:2月7日、2月19日他说:“到了四月份,天气暖和了,新冠病毒的毒性就会减弱。温暖的气候能对这种病毒产生负面作用。”真相:现在判断温暖的气候能否遏制病毒蔓延还为时尚早。呼吸道病毒也许是季节性的,但世界卫生组织称,新冠病毒“能在所有地区传播,包括炎热潮湿的地区”。时间:2月27日他说:“疫情会消失。有朝一日,它就奇迹般地消失了。”真相:美国国家过敏症与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
BBC说,聪明如科学家和政治家的高学问人士也会被虚假新闻欺骗,尤其是关于新冠肺炎起因、传播和抗疫方法的。专家认为,人们之所以会相信假消息,不是因为不够聪明,而是缺乏先思考再作决定的能力与习惯。以假乱真有的新闻明明不符合实际,却传播得飞快。今年三月,《经济学人》杂志和“舆观”调查网开展了一项调查,结果表明13%的美国人认为新冠肺炎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局,49%的人则相信新冠肺炎是人为造成的。BBC指
3月12日,一艘英国邮轮驶近巴哈马,当时船上有近50名乘客和船员已出现新冠肺炎症状或已确诊。那时,邮轮上的很多人以为这趟“地狱之旅”终于可以结束了,因为出现新冠疫情的“布雷马号”邮轮悬挂的是巴哈马国旗,并在当地注册,作为英联邦国家的巴哈马理应允许邮轮靠岸,并让乘客和船员们上岸接受治疗,返回英国。然而巴哈马交通部突然宣称不允许“布雷马号”在巴哈马的任何港口停靠,也不允许任何人下船。据报道,尽管英国外
因疫情封锁措施而无法出席葬礼的遗属,只得通过网络手段远程哀悼。69岁的退休老人德尼订好了旅馆,准备驱车前往500公里外的贝里参加父亲安德烈的葬礼。3月16日——出发前一天,德尼在电视上看到法国总理爱德华·菲利普神情严肃地就封闭期间能否出席家人或朋友葬礼的问题发表讲话:“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出行,任何情况都不能违反规定。”犹豫再三,他终于还是拨通了新冠病毒免费咨询电话,以确定自己是否可以出席葬礼。“
根据法国3月23日的数据,已有两名囚犯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第一例为一名70岁左右、被监禁在弗雷斯纳监狱的老年犯人,最终离世;另一例出现在埃罗省的一处监狱,其病毒检测呈阳性。全法境内所有监狱都暂停了体育、阅读、课程、劳动等一切活动,包括探监。《解放报》被允许与三位在不同大区监狱中服刑的犯人取得联系,并记述了他们“封城”第一周的“双重监禁”生活。1. 封闭期间,囚犯只被允许放风散步,其他活动暂时中止。
新冠病毒不仅使我们的公共生活陷入瘫痪,还改变了罪案现状。例如,以往盗窃案一般占地方罪案总数的1/3以上,如今在一些国家的占比明显下降:很多人全天待在家里,窃贼在紧闭的商店前束手无策,扒手在没人的旅游景点叹息不止。一些罪犯开始转移目标,盯上人们耗时更多的地方——网络。宅家的人们往往使用安全防护不足的电脑工作、网购、聊天或打发无聊,网络诈骗犯从中看到了机会。他们并未发明什么新骗术,往往只是新瓶装旧酒,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之际,马克·卡佩塔诺维奇总会发现有人在脸书和推特上与自家操心的亲戚拿居家隔离打趣逗乐。他想了解其中的笑点,内心却十分不安。关于孤独、愤怒与疏离感如何吞噬一个人,这个23岁的人类学专业学生深有体会,他深知这些情绪将把人带入怎样的深渊。有机可乘几年前,为了逃避内心的混乱与迷惘,卡佩塔诺维奇沉溺于白人至上主义团体在网络上编排的极右翼叙事体系中。如今,他非常担忧当初让自己误入歧途的仇恨因
两年前,身为反极端主义政策分析师的我决定对极端分子们展开更深入的探索。为此,我创建了5个不同的身份,走进了12个由“白人民族主义者”“极端厌女主义者”和“圣战黑客”等群体构建的秘密数字世界,以查探他们的关系网、组织策略和招募手段。在这次前往地下泥沼的旅途上,到处是狂热信徒和妄想分子,我将这一路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希望这些内容能引人深思。由失败者构建的极端群体我遇见的多数人似乎都是最可悲的失败者。
2019年夏季,美国对非法移民施以打击。8月7日,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搜查了密西西比州的7家肉食加工厂,共拘捕680名涉嫌非法居留的工作者,这是近十年来美国最大规模的非法移民搜捕行动。被捕者的孩子们对着执法官员哭泣,这样的画面让许多人感到揪心,既而让移民和海关执法局迅速就受到了各方抨击。尽管他们后来释放了300多名移民,但依然无法让民众释怀。这些被搜查到的、数量如此之多的非法移民,虽很少被人留意,
2 0 1 8 年3 月8 日, 首尔。在女检察官公开其遭遇性骚扰的经历后,MeToo浪潮席卷了韩国。“如果没有作好失去一切的准备,或许我永远也不会谈及此事。”徐智贤在首尔市中心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说道,“我甚至想过等一切公开后,再也不走出家门。”2018年1月29日,这位女检察官在韩国最受关注的电视节目中公开谴责了对其实施性侵犯的地方法官。此后一年半,反性骚扰运动MeToo在韩国接连展开,女性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