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重理轻文”,这无疑增加了历史教学的难度。历史教学要怎样才能杀出一条血路?这是摆在历史教师面前的一道难关,为摆脱困境,历史教师必须探索有效的方法,实施寓乐于教,让历史课趣味浓浓,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历史知识。
[关键词]培养兴趣;创设情境;强化记忆;形象化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我探索了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现展示给各位同仁,希望批评指正。
首先,我认为必须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在讲授历史课中的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时,自己编制了一个关于这次战争的采访事故,让学生参与表演。其场景如下:
某海军军营:嘹亮的军乐奏响,庄严肃穆
道具: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文件夹和文件,一个采访话筒
人物:海军领导,采访记者,商人,老头,某大学理工科学生,某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
海军领导:同志们,朋友们,历史上的今天,是我们最悲伤的一天,我们的北洋舰队被日本消灭,我们要振兴海防……下面我们将进行一次以“甲午”为话题的采访活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出记者。
记者:朋友们,为了记住过去的这悲惨的日子,我希望大家畅所欲言,采访开始。
商人:今天是啥年头噢,谁还知道他妈的甲午是什么东西,甲午又不能让我赚钱,更不能让我活命,我的生意忙不过来,没有时间跟你啰嗦噢,快走,快走……记者迈着沉重的步子,知趣地走开了,走向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
记者:“老大爷,请问您知道甲午吗?”(笑眯眯)
老大爷:“甲午,那不是皇历嘛,我们今天都改用公历了,那已经成为过去,没人再用了。”(愕然)记者走向某大学的理工科学生。
记者:“同学,你好,我今天打扰你一下,我们海军部队进行一次关于甲午的采访,麻烦你配合一下,请你谈谈甲午吧!”
理工科学生:“谁知那甲午是什么东西啊,我们都是新时代的学生咯,知道甲午又有何用呢?学好数理化,走遍天涯海角都不怕,别打扰我学习的雅兴,真无聊。”(记者茫然)继续进行采访,他走向一位英语专业大学生面前并客气的说:“同学,我正在进行一次关于甲午的采访,希望你能够配合,谢谢!”
英语专业学生:“我知道,知道,林则徐在该战争中英勇杀敌,真是中华民族的大英雄啊!”
记者:“从以上的采访,我明白了,一部分中国人的历史责任感太薄弱了,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教师(总结):从以上的采访情景来看,我们确实应该加强历史责任感的教育,这也是我们历史教师所面临的难题。
再比如,我在讲述一战后的国际关系时,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我编了一个关于巴黎和会的小剧本让学生参演。
场景:一间会议室
道具:四个凳子,一张桌子,一个和约文本,几个笔记本和几支笔,几沓美元,美英法德意五国代标志牌。
人物:法国总理克里梦梭、英国首相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德国外长由尔。
法:应该把德国人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英:NO!不能你说了就算数!
法(猛拍桌子)休会,老子不开了!
美:老子有的是钱,怎么样,听我的吧!
英:有钱就想当老大吗?你小子还真他妈嫩了点!
意:我的要求,你们兑现了吗?
法:就你,还提啥要求?
意:(拍桌子)你们这帮骗子,疯子,bye-bye.(离开了一会儿又回来)(几个人碰碰头,嘀咕了一会儿,达成共识,识时务者为俊杰)
法:好了,就这样吧!把德国人叫过来!(德国人走进来)
法:(往前一推签字文本)签字吧!
德:(瞧了一下文本)谁签就叫谁的手烂掉!
四国代表:(一齐站起来,异口同声)怎么,难道你小子还想打?
德:好,好,好,我签,我签!(无奈地在文本上签字,转身之际对着下面吼)你们等着瞧,等老子伤好了,再给你们算帐,后会有期!
感谢这几位同学精彩的表演,通过此场表演,从而让学和更深刻地理解巴黎和会分脏的本质,上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同时又加深了对该节的理解!
其次,我在讲述《马关条约》时,将其内容用数字的方法简化来记忆,具体简化为:一国二赔三割四开,细分如下:一国:允许日本一国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办厂;二赔: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三割: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四开: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
为了揭露慈禧太后当政的半个多世纪,干了大量祸国殃民的坏事,引用了清末爱国民主人士章炳麟《讽慈禧太后七十生辰诗》:“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幸古长安?亿万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交趾,六十割台湾,七十更割辽东地,廿余省版图渐蹙,预期万寿祝疆无!”通过数字化记忆,让学生记牢记准。
最后,我在讲第次二鸦片战争时,为了生动地描绘英法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海盗式的劫掠圆明园,引用了法国作家雨果在1861年写的文章:“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个胜利者把口袋装满,那个胜利者把箩筐装满,然后他们手拉着手,笑嘻嘻回到欧洲,这就是那个个强盗的历史。”同时强调这两个强盗就是英吉利和法兰西。后来过了很久,我一提到该课,学生们都能很准确地回答,这真是出乎意料之事。实际上,我是采取了记忆形象化、拟人化的方式,创造情景强化了记忆效果。
总之,在丰富多彩的课堂上,我们要多动心思去培育学生成长,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力,采用多元化的创新模式,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培养兴趣;创设情境;强化记忆;形象化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我探索了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现展示给各位同仁,希望批评指正。
首先,我认为必须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在讲授历史课中的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时,自己编制了一个关于这次战争的采访事故,让学生参与表演。其场景如下:
某海军军营:嘹亮的军乐奏响,庄严肃穆
道具: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文件夹和文件,一个采访话筒
人物:海军领导,采访记者,商人,老头,某大学理工科学生,某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
海军领导:同志们,朋友们,历史上的今天,是我们最悲伤的一天,我们的北洋舰队被日本消灭,我们要振兴海防……下面我们将进行一次以“甲午”为话题的采访活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出记者。
记者:朋友们,为了记住过去的这悲惨的日子,我希望大家畅所欲言,采访开始。
商人:今天是啥年头噢,谁还知道他妈的甲午是什么东西,甲午又不能让我赚钱,更不能让我活命,我的生意忙不过来,没有时间跟你啰嗦噢,快走,快走……记者迈着沉重的步子,知趣地走开了,走向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
记者:“老大爷,请问您知道甲午吗?”(笑眯眯)
老大爷:“甲午,那不是皇历嘛,我们今天都改用公历了,那已经成为过去,没人再用了。”(愕然)记者走向某大学的理工科学生。
记者:“同学,你好,我今天打扰你一下,我们海军部队进行一次关于甲午的采访,麻烦你配合一下,请你谈谈甲午吧!”
理工科学生:“谁知那甲午是什么东西啊,我们都是新时代的学生咯,知道甲午又有何用呢?学好数理化,走遍天涯海角都不怕,别打扰我学习的雅兴,真无聊。”(记者茫然)继续进行采访,他走向一位英语专业大学生面前并客气的说:“同学,我正在进行一次关于甲午的采访,希望你能够配合,谢谢!”
英语专业学生:“我知道,知道,林则徐在该战争中英勇杀敌,真是中华民族的大英雄啊!”
记者:“从以上的采访,我明白了,一部分中国人的历史责任感太薄弱了,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教师(总结):从以上的采访情景来看,我们确实应该加强历史责任感的教育,这也是我们历史教师所面临的难题。
再比如,我在讲述一战后的国际关系时,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我编了一个关于巴黎和会的小剧本让学生参演。
场景:一间会议室
道具:四个凳子,一张桌子,一个和约文本,几个笔记本和几支笔,几沓美元,美英法德意五国代标志牌。
人物:法国总理克里梦梭、英国首相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德国外长由尔。
法:应该把德国人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英:NO!不能你说了就算数!
法(猛拍桌子)休会,老子不开了!
美:老子有的是钱,怎么样,听我的吧!
英:有钱就想当老大吗?你小子还真他妈嫩了点!
意:我的要求,你们兑现了吗?
法:就你,还提啥要求?
意:(拍桌子)你们这帮骗子,疯子,bye-bye.(离开了一会儿又回来)(几个人碰碰头,嘀咕了一会儿,达成共识,识时务者为俊杰)
法:好了,就这样吧!把德国人叫过来!(德国人走进来)
法:(往前一推签字文本)签字吧!
德:(瞧了一下文本)谁签就叫谁的手烂掉!
四国代表:(一齐站起来,异口同声)怎么,难道你小子还想打?
德:好,好,好,我签,我签!(无奈地在文本上签字,转身之际对着下面吼)你们等着瞧,等老子伤好了,再给你们算帐,后会有期!
感谢这几位同学精彩的表演,通过此场表演,从而让学和更深刻地理解巴黎和会分脏的本质,上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同时又加深了对该节的理解!
其次,我在讲述《马关条约》时,将其内容用数字的方法简化来记忆,具体简化为:一国二赔三割四开,细分如下:一国:允许日本一国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办厂;二赔: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三割: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四开: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
为了揭露慈禧太后当政的半个多世纪,干了大量祸国殃民的坏事,引用了清末爱国民主人士章炳麟《讽慈禧太后七十生辰诗》:“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幸古长安?亿万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交趾,六十割台湾,七十更割辽东地,廿余省版图渐蹙,预期万寿祝疆无!”通过数字化记忆,让学生记牢记准。
最后,我在讲第次二鸦片战争时,为了生动地描绘英法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海盗式的劫掠圆明园,引用了法国作家雨果在1861年写的文章:“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个胜利者把口袋装满,那个胜利者把箩筐装满,然后他们手拉着手,笑嘻嘻回到欧洲,这就是那个个强盗的历史。”同时强调这两个强盗就是英吉利和法兰西。后来过了很久,我一提到该课,学生们都能很准确地回答,这真是出乎意料之事。实际上,我是采取了记忆形象化、拟人化的方式,创造情景强化了记忆效果。
总之,在丰富多彩的课堂上,我们要多动心思去培育学生成长,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力,采用多元化的创新模式,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