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_youfee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当前社会需要的是集专业知识和思辨能力予一体的复合型优秀人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经过多次教学改革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关注仍显不足。大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思辨能力的培养,并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现状,探索思辨能力培养的策略,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深度和质量。
  【关键词】 思辨能力;英语教学;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薄雪婷(1992-),女,陕西西安人,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助教,硕士;王余余,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交通工程学院2019年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理论模式的翻转课堂在民办院校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项目编号:XJY192007)。
  一、引言
  思维方式是学习行为的导向。早在1956年,教育心理学家Bloom就将思辨能力的培养视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目的,并将其分为获取知识的六级能力: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学会思考。在国内,黄源深教授指出,随着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师认识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但是大部分教师只是机械地追求以学生为中心的形式, 学生的思辨能力“缺席”的现象比较普遍。
  思辨能力,也称作批判性思维能力,源自英语“critical thinking skills”。2010年7月教育部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纲要里虽没有明确提到批判性思维,但创新能力的培养笃实离不开思辨能力的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也不仅仅局限于大学英语学科,或是某一特定的时间段,而是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对复合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1.教学观念落后导致思辨能力的缺席。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关注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却很少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批判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而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只是盲目地、机械地完成理论知识的讲解。在英语课堂上,这一现象甚至更加严重。实际上,在应用型学科的特点和背景下,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积极的互动能促成思想的碰撞,从而产生创新的火花,这也是思辨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途径。而大多数教师对这一点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频率较低,互动的问题也大多停留在课文的知识点上,导致学生对于沉闷的英语教学失去兴趣。这样落后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思辨能力的提升。
  2. 功利化思维削弱学习动力。大学英语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进入大学之后,学习的自由度相对較高,许多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功利性心态逐渐显露。大部分学生都信奉外语无用论,学习英语的唯一目的就是通过大学四六级等级考试,甚至支持英语退出高考。因此,学生对于学习外语普遍兴趣不高,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实际上,英语作为一门全球性通用语言,不仅仅是以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浸润下区别于我们原有认知的思维方式。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常常被我们忽略的“软实力”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一个缺乏思辨能力的人将很难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
  3. 课程设置相对陈旧。外语教学一直存在这样的问题:在课程设置方面,只重视语言技能训练,而忽视了语言所承载的人文知识以及学生英语思辨能力的培养。人为地将语言技能和知识技能分离,没有以语言为载体获取知识,以知识为依托开阔思维,导致大量的教学活动以机械重复的形式持续存在,造成了学生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缺乏创新能力和质疑精神。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当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应当引进越来越多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置,设计相关课程进行专门训练,主要目的是唤醒学生学习思辨能力的意识,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自发地配合教师不断训练和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三、大学生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1.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是无法真正学好英语的。这就需要高中生拥有一套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技巧,如此才能养成良好有效的英语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英语学习质量。因此,本文从养成预习习惯、重视沟通合作以及巩固学习成果三方面对如何学好高中英语展开了探讨,以期能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习方法;预习习惯;沟通合作;巩固成果  【作者简介】朱鸿睿,
【摘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文章依据课程标准,通过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感受属于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并学会用英语来表达。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作者简介】陈燕,上海市嘉定区戬浜学校。  一、案例背景分析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2011版】指出,英语是一门具有“工具性”
【摘要】如何利用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促进高中英语教学,从而提高学科素养,这是高中英语教学中一直在不断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以具体的教学设计为例来说笔作者在这个方面进行的积极的思索,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提问策略;启发思维;英语学科素养  【作者简介】张颜,山东省威海市第二中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而思维永远是
【摘要】高校转型意味着人才培养目标重在应用,应用本身就是要使学生具备输出能力。优化课程结构从而达到输出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根源,从输出的源头筹划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变以往中国学生的语言习得的理念,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从课程结构的优化这个源头出发,以听促说,以读促写。  【关键词】转型期;语言输出;大学英语课程结构  【作者简介】汤树兰(1976-),云南凤庆人,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副教授
【摘要】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对英语教学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公共英语作为高职院校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采用“产出导向”理论导向下的混合式教育模式来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实效性。  【关键词】产出导向理论;混合式教学模式;高职公共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何艳,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证研究——以
【摘要】在英语的学习中,我们接触的语法、句型等内容都是有一定规律可言的,以阅读课的教学为例,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课堂授课的实际需求了。因此,在初中阶段的英语课堂中,为了更好的开展阅读课的授课活动,寻找到阅读文章的潜在规律,教师就必须主动变革教学方法,本文我将以思维导图教学法为例,浅谈初中英语阅读中思维导图的实际运用技巧。   【关键词】初中英语;思维导图;阅读教学  【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阶段,我们正在积极努力地倡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改革,并且要有效地引入信息化教学技术,而这种教学技术是目前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应用型技术。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技术应用极为重要,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强调的是对于课上课下教学实践进行调整,充分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权,保证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使其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对提升学生
【摘要】高校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与建构,高校英语课堂作为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基于文化自信开展的高校英语教学工作,不仅能够凸显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的“人文性”教学特征,同时还能坚定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强化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让高校大学生成为具备平等交流意识以及民族情怀的国际交流人才。为此,本文首先对文化自信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对于文化自信导向下高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of the judicial system in China, trial centralism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debate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ircles in China. To this end, we must re-examin
【摘要】英语是语言类学科,词汇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只有确保学生掌握足够的英语词汇,才能有效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促进高中英语教学水平。现代教育提倡围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而开展,这要求进行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具备英语词汇,还需要掌握英语词汇的运用能力和英语思想道德素养。  【关键词】高中英语;核心素养;词汇教学  【作者简介】王燕,江苏海安市实验中学。  高中学生经过长期的学习,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