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是出产马铃薯大国,出产量也位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国马铃薯种植生产力水平不高,与国际先进的水平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要进行机械化种植,提升机械化种植水平能够让在降低生产投入同时又能够让马铃薯的质量和产量都得到提升。所以推广马铃薯机械化种植能够提高马铃薯生产力水平的基本途径。本文对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讲解。
  关键词: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
  马铃薯机械化种植主要是在种植马铃薯过程中,才用各种机械来完成马铃薯的播种等各个环节的技术,我国农业在近几年做出了不断的调整,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各地种植的面积在不断增加,人工种植已经跟不上我国农作物发展,是一种落后的种植方法,这个时候就需要机械化种植能够有效地提升马铃薯的产量,增加经济水平,机械化种植是以后马铃薯种植的重要技術。
  1 选地、整地与施基肥
  1.1 马铃薯在机械化种植时,要选择相对平坦的地势、土壤也要肥沃、交通方便。尽量选择一些排水灌水方便的平地或者坡度较缓的地势,土壤的选择最好是中性或者微酸,要选择一些曾种过豆科等的地块,马铃薯不适宜连续在一块地上连续播种。
  1.2 整地。在播种之前,需要整地,整地时需要进行深耕和深松,在深耕中,要注意把握好深度,耕深要达到30以上为佳,要使用大型的拖拉机和大型铧式机配套作业。深松是要达到40com以上。达到“平、齐、松、碎、净、墒”的标准,即满足地表平整、土壤疏松、上松下实、保墒利暄的要求。
  1.3 施肥。在播种前,要选择好底肥,最好是农家肥进行施用。这样有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应根据耕种地块测土配方施肥。马铃薯需肥量较高,根据马铃薯目标产量和土壤实际肥力状况确定施肥量。施肥可采用种肥分层马铃薯种植机,一次性将种肥施入土壤中,或者先以肥料抛撒机撒于地表,再以旋耕机旋耕耙耱。机械化施肥标准是:土壤化肥覆盖率应达到100%,断条率小于3%,底肥深施均匀变异系数小于6%,施肥部位准确率70%以上。
  2 种薯选择与处理
  2.1 种薯选择。种植马铃薯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脱毒种薯。购买种薯时,须向有资质并可溯源的种子经营单位或个人购买。
  2.2 种薯处理。播前7~10d,利用晴天晾晒种薯2d,然后进行严格筛选,剔除病薯、烂薯、虫薯、畸形薯。播前1~2d对50g以上的种薯进行切块,刀具先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溶液进行消毒,再切成大小30~50g的种块,每块上有1~2个芽眼。较小的薯以整薯播种。切后0.5h,用种块消毒粉拌种。消毒粉可采用农用链霉素、烯酰吗啉和双飞粉按1:2:97的比例拌合均匀,1kg消毒粉可处理50kg种块。在18~20℃下堆积催芽4~5d,等到芽长到0.5cm后就可以用来播种了。
  3 播种
  3.1 播期确定。4月中下旬-5月初,这段时间适合东北和甘肃、青海等一些西北地区种植马铃薯,到秋季收获,通常情况下一年只能种一季,所以称为北方和西北一季作区。山东、河北、河南、山西、江苏、湖南、河北等可以一年种植两季马铃薯。山东、河北、等中原一带的2、3月份种植春马铃薯,6-7月是收获机;8月份种植秋马铃薯,10-11月初的时候收获;江苏、浙江等中南一些的省份1-2月份可以种植春季马铃薯,5-6月份收获;9月份的时候种植秋季,12月份的时候收获。这些地区被称为中原以及中南二季作区。
  3.2 播种密度。马铃薯的种植密度通常是根据叶面积指数确定的,马铃薯合理的叶面积指数是3.5-4.0。叶面积大小主要受种植密度决定,密度越大叶面积指数越大,反之,密度越小叶面积指数也越小。
  3.3 机械化播种。播种机可以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覆土、起垄等程序,效率很高。机械化播种机主要有悬挂式单行/双行马铃薯播种机、悬挂式单行/双行马铃薯播种施肥联合作业机、悬挂式四行马铃薯播种机、牵引式四行马铃薯播种施肥联合作业机/播种施肥喷药联合作业机等,目前使用较多的是悬挂式双行马铃薯播种机/播种施肥联合作业机。国内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模式主要有垄作模式、平作模式和起垄双行种植模式,还分为覆膜和不覆膜两种方式。播种作业需严格按照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标准执行,即对播量、播深、垄高、垄宽、行距等参数有严格的要求,并且播种时不能损伤种薯。作业方法如下:在地头划出起落线,一般地头宽度应为播种机工作幅宽的2~4倍,播种时采用梭形作业法,从地头一端行进到另一端折回。作业时先试播,当检查各项参数调整到符合农艺要求后再正式播种。播种时以标杆作为行进的基准,并且正式播种开始后匀速前进,行进中不能换挡停车,出现故障或需检查调整应行进到地头解决。
  4 田间管理
  4.1 中耕。中耕一般采用悬挂式中耕机械,能一次性完成行间松土、除草、追肥和培土等作业程序。中耕行距要与播种时的行距保持一致,这样可以确保不伤苗及不铲苗。中耕作业应以两次为宜。出苗率超过一半且苗高达到8~10cm时,可进行第一次中耕;苗基本出齐且苗高达到20~25cm时,可进行第二次中耕。
  4.2 肥水管理。马铃薯对水的需求在不同生长时期也不一样,以土壤最大持水量为100%计算,苗期0~20cm需水60%,现蕾期需水70%,薯块形成期需水70%~80%,薯块膨大期需水70%~85%,淀粉积累期60%~70%。浇水时除考虑不同时期需水量外,还应根据天气、施肥量、马铃薯品种、土壤墒情、灌溉方式调整实际浇水量。并且应结合浇水进行叶面追施,采用滴灌方式时可利用滴灌带肥,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以提高肥料利用率。除施用氮磷钾肥,还应补充微量元素。
  4.3 病虫害防治。马铃薯的病虫害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相结合,加强肥水管理,创造出不利于病虫发生,而是有利于植株生长的环境。
  4.4 防治低温冻害,马铃薯会经常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严重会冻伤冻死,在栽培种,可以盖草保温防止冻害,也可以灌水保温,使土壤保持湿度,增加土壤的热能量,从来增加抗寒性。要在霜降前,加强巡查,防治低温冻害,马铃薯会经常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严重会冻伤冻死,在栽培种,可以盖草保温防止冻害,也可以灌水保温,使土壤保持湿度,增加土壤的热能量,从来增加抗寒性。要在霜降前,加强巡查,防止冻害,在早晨化霜前要及时喷水洗霜,减小温差。
  5 收获
  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机械,按先进程度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马铃薯挖掘机、马铃薯分段收获机、马铃薯联合收获机,马铃薯挖掘机适合小地块,马铃薯联合收获机适合大型农场,马铃薯分段收获机介于两者之间。进行马铃薯收获时,要及时收获,不要马铃薯被冻伤,并且需要湿度能够达到要求,作业时要选择与播种机能够匹配的收获机作业。
  结束语
  我国作为马铃薯大国,但是马铃薯机械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机械化的应用与先进的国家相比,差距太大,所以我国应该加大对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单纯只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也是为了我国以后成为马铃薯大国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我国今后粮食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永德.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08).
  [2]吕海.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J].吉林农业,2014(03).
  [3]周忠禄.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要点[J].青海农技推广,2006(02).
其他文献
泥塑艺术作为民间原始的艺术种类,是一门朴素而古老的艺术创造形式,远在上古洪荒时,便有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传奇。由古遗存至今的泥塑制品,丰繁而多样,从宗教奉祀到案头供养,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西安市高校太极拳运动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运动在西安市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西安市高校太极拳运动
一项新ISO标准解决了在设计、包装和安装燃气涡轮机应用上考虑到的重大安全问题。《ISO 21789:2009,燃气涡轮机应用——安全》,详述了燃气涡轮机应用时使用液态或气态燃料的
塞冈提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长期生活在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的意大利籍油画家。他一生专注于描绘这一地区壮丽的自然风景和质朴的山民生活,留下了大量的油画作品,他的经典作品在
在第64届林道会议期间,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奥利弗·史密斯的题为“想法从哪来?”的讲座是最受追捧的演讲之一.在演讲中,史密斯列举了人类文明史进程中一连串科学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术研究、图书情报、编辑出版都有着不同的重要意义.对于学术研究者而言,规范的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彰显着自身良好的学术道德;对于编辑出
摘 要:在现在城市居住小区绿化过程中,植物造景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植物造景是利用植物进行景观塑造的一种技术,在进行造景的过程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有一个可以休闲与放松的场所,同时还能观赏到优美的景色,为整个园林增添一股独特的文化气息。因此,要想将园林的效果得到提升,就需要关注植物之间的搭配问题,只要他们能够合理的协调在一起,才能够实现和谐的园林景观效果,所以本人重点对城市居住小区绿化中的植物
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和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的女主人公都具有迷人的女性特征、畸形的婚姻生活以及坚定执着的爱情观。同时,两个人物形象在共同特征中又有不同的表现。两位作家通过对两个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各自社会问题的批判,并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体现了他们对女性命运最深切的关注与同情。  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和中国当代作家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一样,一经发表
期刊
新国际标准,,将有助于确保遭受强风和龙卷风地区内建筑物的可靠性.rn该标准描述了风对建筑物的作用,并具体规定了计算风荷载特征值的方法:
武术套路新规则的实施和完善引导着现代竞技武术朝着“高、难、新、美”的方向发展。文章通过对1996年旧规则与2003年新规则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在新规则实施下影响武术套路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