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神经行为变化和环孢霉素A的治疗作用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_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神经行为的变化和环孢霉素A(CsA)的治疗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对照组和环孢霉素A治疗组(n=8),以Morris水迷宫实验和避暗实验测定伤后不同时间点DAI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研究CsA的治疗作用.结果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发现,随训练次数的增多,3组大鼠潜伏期(找到平台所需时间)总体上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CsA治疗组潜伏期较损伤对照组缩短(F=60.44,P<0.01).水迷宫空间搜索实验证实,CsA治疗组大鼠平台搜寻成绩好于损伤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别.避暗实验示正常对照组大鼠潜伏期为(292.88±12.61)s,DAI大鼠经CsA治疗后,进入暗室潜伏期则从(153.25±69.36)s延长至(224.75±55.95)s(F=71.50,P<0.05).结论 DAI发生后,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不同程度下降, CsA治疗可使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

其他文献
期刊
2004年5月19日,本院收治急性苯酚中毒患者18例,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公司上市是我国航空工业企业资本运营主流的客观反映,也是其融资机制演变的路径选择,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研究表明,我国航空工业上市公司的经营机制凸现市场经济特征;同时
目的:研究多器官衰竭(MOF)时肠黏膜肥大细胞(IMMC)活性的变化,从黏膜免疫的角度探讨MOF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酵母多糖注射法制作MOF大鼠模型,测定MOF急性期及恢复期外周血和小肠局部组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观察各重要脏器组织学及功能改变;记录IMMC数量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MOF时大鼠小肠、肝、肾、肺等在病理形态上出现广泛急性炎症改变,功能明显受损.小肠局部组胺浓度为
我院急诊科成功抢救1例口服二甲苯中毒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现报告如下。
目前,激素及β2受体激动剂仍是重症哮喘的首选治疗用药,但长期大量应用除可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外,还可造成激素依赖、激素抵抗及β2受体密度降低,使重症哮喘的治疗变得更加困难.1995年1月-2003年1月,我院对89例重症哮喘患者中31例常规治疗欠佳者采用速尿联合山莨菪碱雾化吸入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分析如下。
急诊急救医疗体系是国际上公认的快捷有效的医疗服务机构,它由院前急救、途中救护、院内急救和重症监护4个环节组成,从职责和任务讲,既有独立性又有联系性.只有把每一环的工作都做好,才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制订和落实强有力的管理制度,配备先进的急救设备,合理搭配急救人才队伍,是保证绿色通道畅通、做好急救工作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