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思维 多样教学 改变观念 合作评价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gnz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孩子,他们在课堂中充分地展示自己与生俱来的艺术天分,给他们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这个氛围内互相激励,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每位孩子的性格都因不同的家庭生活背景、智力、情感发展而具有他的独特性,这些独特性是需要我们这些成人、为人师者去尊重,去正确引导的,我们不能依照我们个人的喜好去挫伤孩子一颗纯真的心,虽然他们的表现形式非常孩子式,但最初孩子在融入集体时都是充满期盼成功、渴望被肯定的热情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保护好这份热情,利用这份热情挖掘孩子独特的个性,这种个性对于美术创作尤为重要。
  一、放开思维,尊重孩子的天性
  曾经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同样是上《画苹果》这一教学内容,美国美术课上,老师拎来一篮子的苹果,任由孩子拿一个自己回去研究绘画;日本的老师也是事先布置好学生自己带一个苹果去画;而在中国的美术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一边讲解绘画苹果的注意事项,一边示范了一个标准的苹果,并规定先画左,后画右,以及如何涂颜色……最后各国学生的作品可想而知,虽然中国学生画得最像,特别符合某些教师喜欢的那个“标准”,事实上,这样的美术作品就如同工厂里机器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样,形状、结构、尺寸都是绝对相同,缺乏特点、趣味,是没有生命的。每个孩子对待同一个主题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我们应该在意这一节课孩子是否学得开心,真诚表现出来的作品是否得到肯定和适当的引导,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真正地表扬自己,这样会让孩子更加热爱绘画,更加敢于表现自己的艺术天分,这才是小学美术教师真正的使命,这才是成功的教学。
  二、多样教学,培养孩子的个性
  1.创作方法和形式的多样化
  场景一:
  学生(兴奋地):老师,你看,这是我画的《花瓶》。这次作业我不想涂颜色了,因为我用不同形状、不同长度的线条来装饰这个花瓶,我觉得这样比涂颜色更有意思,我喜欢!
  教师:你为什么这样画,我不是让你们涂颜色的吗,是不是怕涂不勻,作业一定要按要求完成,拿回去涂上颜色!
  学生:……
  场景二:
  学生(兴奋地):老师,你看,这是我画的《花瓶》。这次作业我不想涂颜色了,因为我用不同形状、不同长度的线条来装饰这个花瓶,我觉得这样比涂颜色更有意思,我喜欢!
  教师:当然可以呀,就用你喜欢的表现方式来完成这次绘画。老师也发现你画的线条画很漂亮,如果画线条时多一些点、线、面的变化就更好了!
  两个场景是老师对待同样一个问题的处理方法。我们很容易想明白,这次作业肯定是第二种教师的处理方法更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尊重孩子的兴趣,欣赏孩子的想法,得到的不仅仅是这次作业的惊喜,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绘画兴趣。
  2.创作表现工具的多样化
  铅笔、水彩笔和油画棒是小学美术课堂普遍使用的绘画工具,这样时间久了,孩子的想象空间也会被这几种工具框住,即使有好的想象,也会因为工具的局限而无法表现出来,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斯菲德说过:“应让儿童有充分的艺术材料,他才能发现自己的表现方法。”孩子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在他们眼中,可以表现他们所思所想的方法工具也是无限的,在工具的准备上,教师应该在保证秩序、安全的基础上,把绘画工具扩大化、自由化,让学生多尝试、敢尝试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把自己的想法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
  三、改变观念,提高孩子的审美
  每个孩子在各个领域中的能力是不同的,每个孩子的个人趣向也是不同的,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和他们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的发展息息相关。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的任务并不是把每个孩子都变成美术家,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应该从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与特点入手,了解他们,理解他们,他们也总会在无意中创造出带给你惊喜的作品,这不正是他们的魅力所在吗?
  四、拓宽思维,放飞孩子的梦想
  一节三年级的美术课上,有一位学生将天空涂成了粉色,并在云彩的边缘加上了一层亮晶晶的黄色。老师见了,对她说:“怎么会有粉色的天,天空不都是蓝的吗?要好好听课,不要乱涂,快改过来!”并且不听孩子的解释,一脸严肃地督促孩子把画改过来,这位学生只能委屈地涂上了老师规定的蓝色的天。
  这节课,你觉得这位老师的处理方法能让孩子爱上绘画吗?绘画对于小学生来说,本该是天性的展示,是自由的,但这节课,这位老师因为自己的“墨守成规”而扼杀了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最终结果可能是让这位学生失去对绘画的创造力,甚至是绘画的兴趣。作为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认知和大胆思考的空间,以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创造力在美术创作中得以充分体现和发展。
  五、合理评价,挖掘孩子的潜能
  艺术不是1 1=2,有统一的标准,在孩子的美术作品面前,我们给予的评价标准不该是像不像、该怎样不该怎样这么程式化。我们应该在作品中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否让孩子在绘画面前自由地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和创造力。我们只有了解儿童的特点,尊重儿童天性,才能正确评价孩子们的作品。
  孩子在绘画过程中的感受应当是像雏鹰翱翔一样轻松愉快充满成就感的过程体验。教师应当顺应儿童的个性发展,潜移默化地加以合理引导,保护和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总之,小学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天性,把自由还给孩子,让“绘画”与“自由”共舞,对于素质教育提出的培养创造型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北校区 江苏】
其他文献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更容易在学习中主动投入更多精力,学习效率也会提高。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比较强,而且抽象。小学生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集中,活泼好动,而且思维能力有限,小学生学习数学更需要兴趣作为支撑。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针对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出几点建议。  一、在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和游戏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将生活中的情境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融入课堂当中,这样
看了“职业院校实习事故死亡率高于工矿事故”这个新闻标题,首先跳进脑海的是英国前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的一句话--世界上有3种谎言院谎言、糟糕透顶的谎言和统计资料。美
在小学生的音乐教育中,节奏感是不可缺少的,是音乐的“灵魂人物”,是小学生学习音乐的重点。只有学习好了节奏感,才能更好地学习音乐,才能发挥小学生学习音乐教育的作用。无论何时,节奏感都应该在音乐教育训练中排在首位。  一、培养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重要意义  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主要是为了学生以后更好地发展,其次则是为了小学这个阶段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节奏感可以引出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也叫主观能动性,
数学不仅是一门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科目,更是一门对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有较好促进作用的学科。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小学数学课堂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系统性数学教学的重要平台,在此之前,多数小学生只具备了最为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解题能力,因此,对于几乎所有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习科目。与此同时,由于小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他们的“玩性”往往比学习兴趣更加强烈,此时,想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更好
现代体育教育应该遵守以人为本,以学生在现实体育教学过程中真正的感受和心得为出发点,让学生在体育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充分体会体育教学带来的幸福。小学体育是在体育教师的带领下学习和掌握最基本的体育活动技能,养成喜欢运动的习惯,达到身心健康的发展目的。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危害  现代小学的体育老师不少没有敬业精神,他们看中的不是教好学生而是见机索取,导致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每况愈下;加上各种因素和多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