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胸腺瘤20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qinghua5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S-UVATS)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胸腺瘤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采用S-UVATS手术治疗的20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4~66岁,中位年龄49岁。其中,术前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患者2例。全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下行S-UVATS全胸腺切除并前纵隔脂肪清扫术(胸腺扩大切除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与总引流量、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3 d的切口疼痛VAS评分。

结果

本组20例患者,术中有3例患者因无名静脉显示不清晰,中转剑突下三孔胸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胸。另17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0~125 (85.0±20.2) min,术中出血量10~50 (24.5±11.1) mL,术后胸管引流时间1~7(3.0±1.5)d,胸腔引流量50~400 (212.5±109.9)mL,术后住院时间1~11(3.6±2.1)d。术后均无胸腔感染、肺漏气、皮下气肿或静脉栓塞,无喉返神经或膈神经损伤表现,无胸腔内出血二次手术。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1例,心律失常3例,均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术后第1、2、3天,S-UVATS手术的患者切口疼痛VAS为(3.4±1.0)、(3.2±0.9)与(2.4±0.6)分。2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1~2个月常规复查胸部CT显示,无纵隔脂肪软组织影残留。

结论

采用S-UVATS手术治疗胸腺瘤是安全、可行的,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值得进一步探索。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与汉族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影像解剖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70例维吾尔族咯血患者(维吾尔族组)和70例汉族咯血患者(汉族组)行支气管动脉MSCTA检查,运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三维容积重现(VR)等后处理技术显示和观察两组患者支气管动脉的起源、开口位置、分布类型、分型。结果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术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阳性率及其计数与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复发转移及预后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首诊并经病理确诊的99例CR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33例,年龄37~79岁。检测患者术后4~8周且辅助治疗前CTCs计数和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随访患者生存情况,比较患
目的探讨弥散峰度成像(DKI)定量参数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16年12月—2018年5月山西省肿瘤医院直肠癌患者108例,其中女42例、男86例,年龄42~81岁,均行新辅助放化疗,并于新辅助放化疗后4~8周接受手术治疗。根据病理结果按肿瘤退缩评级系统(TRG)进行评分分级,TRG1~2级为新辅助放化疗疗效好,TRG 3~
目的探讨智能可穿戴康复系统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7年10月—2018年4月在北京博爱医院接受TKA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其中男51例、女69例,年龄55~78岁,体质量指数(BMI)19.7~32.6 kg/m2,术前膝关节活动度(ROM)84°~117°,K-L分级Ⅲ级42例、Ⅳ级78例。采用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康复
目的总结颈腰综合征(TSS)诊断和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分别以"颈腰综合征""椎管狭窄""颈椎""腰椎""同期手术""分期手术"和"tandem spinal stenosis""canal stenosis""cervical""lumber""simultaneous""staged"为关键词,检索2000年1月—2019年2
目的探讨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受压腰骶神经根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4—10月30例腰椎间盘突出致神经根受压患者(观察组)的常规腰椎MR序列及3D-Fiesta序列、IVIM-DWI序列图像;另按性别、年龄匹配纳入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在GE ADW 4.6工作站,使用MADC软件包测量对照组双侧L4、L5、S1神经节的扩散系数
目的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FRS)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8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龙海市第一医院及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共52例AFR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13~69岁、平均43岁。52例患者均有单侧或双侧鼻塞、脓涕症状,病程1个月~10年,平均29个月;鼻内镜检查可见中鼻道息肉样物及脓性分泌物,皮肤
目的探讨垂体的组织构筑及不同构筑部位的血供分布特点。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以"垂体" "组织构筑" "血供分布" "影像学"和"pituitary" " tissue architecture" "blood supply distribution" " imaging"为中英文关键词,检索2018年10月之前发表的与垂体解剖及垂体相关疾病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