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标,把握教材,准确定位高中历史教学重点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694134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标,而不是课本是教和学的惟一依据”,这是新课程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但在接触新教材时,我们会受到诸如此类的问题的困扰:“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内容,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历史I)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很多,到底哪些是该重点学习的呢?不同版本的教材对此的认识和选择也很不一样。人教版教材讲到“主要”史实有: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定都、北伐、西征、《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资政新篇》、天京陷落等。了解这些史实就可以达到教学目标了吗?这些内容都需要了解吗?哪些需要重点了解?一些教师在对这些问题不知如何解决的情况下,把所用教材(如人教版)教材上讲到的都作为重点去教,其他版本教材讲到而所用教材上没讲的,就统统补充过来。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对真正的教学重点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重点学习,课程目标无法有效达成,教学质量受到了严重威胁。
  该怎样把握教材,准确定位历史教学重点呢?我认为应认真研究高中历史课标。
  
  一、从单元主题出发把握教学重点
  
  课标是按照模块、单元、具体条目这样的逻辑呈现基本知识的。单元主题下的各条目服从于单元主题,所以和条目中最能反映单元主题的内容无疑是重点。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标历史III)百家争鸣中诸子百家如墨家、法家、道家、阴阳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要不要作为重点内容去教学呢?不必。因为这一条目从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单元主题,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最能反映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内容才是重点学习内容。课标特别要求“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而没有单列其他思想家也正说明了其他诸子百家思想的次要地位。
  
  二、正确、完整地理解课标“学习要点”的具体条目文本
  
  (1)正确认识“等”字的用意。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标历史II)加一个“等”字,就意味着诸如德国、日本、英国等国的资本主义新变化都有得学习吗?不是的。课程标准在知识广度上往往留有余地,具备一定的弹性,所以常会用“等”字。此处用“等”字目的只是想说明美国的资本主义新变化是必须要学习的,除此之外,有能力的学生或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知道得更多,如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但不做统一要求。所以美国的新变化是重点教学内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学生则可凭借自己的能力决定,在重要性上显然要差些了。
  (2)要抓住并正确理解条目中的行为动词。条目是要求知道、了解、简述、说出呢,还是概述、探讨和评价?这个要求属于识记层次、理解层次还是运用层次?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要求的就是“概述”而不是“简述”,这一点必须要清楚。如果仅要求“简述”,学生只需列举如下史实即可:工人运动、国民大革命、武装起义、建立和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长征、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如果要求“概述”,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前者属于理解层次而后者属于识记层次。理解,即意味着不仅要知道以上主要的史实,还需要知道这些史实之间的逻辑联系,即要求知道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由领导工人运动转变为和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开展国民大革命;又为什么由此转变为走向农村,农村革命根据地等。这样这些斗争的经验或教训就成了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3)把握学习条目要达到的最终目标,确定重点教学内容。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了解西方列强侵华的史实并不是课标的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这些史实的学习,使学生真正理解和体会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我们再回到文章前面的问题,如在太平天国的诸多史实中,哪些是需要重点学习的呢?最能体现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的就是最重要最需要学习的史实。如《天朝田亩制度》能体现农民阶级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纲领,天京变乱最能说明农民阶级很难摆脱封建思想的羁绊,很难形成团结的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些都能很好地体现农民起义在当时的局限性,是“主要史实”,是重点学习内容。哪些史实还有助于学生体会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能说明太平天国面对中外两个敌人,其力量非常强大;当时中国还缺乏先进的领导阶级。这些都能说明农民起义在当时的时代局限性,也应当是学习的重点。而永安建制、北伐、西征,由于不能很好地体现条目的最终目的,是次要的。《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是进步的,但它不可能被农民阶级去实践,这恰恰说明了农民起义的局限性,也应当是重点学习的内容。
  只有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才会少走弯路,做到把握教材,准确定位高中历史教学重点,才能有效达到课程目标要求,教学质量才会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 基于远程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和信息的丰富特点,我们应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各种媒介手段,结合英语学科教学特性,以提高英语学科教育远程教育的效率,从而使远程教育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活动。  关键词: 远程教育 英语学科教学 教学效率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以计算机为中心的通信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远程教育的传递手段日益多样化,远程教育打破了时空限制,使学习者能够借助网络自主学习,远程教育这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影响英语听力教学效果的两大因素,语音、语法、词汇、背景知识等语言因素和心理因素(如动机、情感、意志等)、教学策略等非语言因素,以此引起师生的注意,以便提高听力教学水平。  关键词: 听力教学效果 语言因素 非语言因素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中的四项基本技能。其中,听首当其冲。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听不仅是获得语言信息和语言感受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保证语言规范化和加强语言实践
思想政治课在中学教育中有它特定的不可取代的功能。如何才能坚持和完善这一功能,我认为必须立足改革,探求新路。下面就如何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树立全新理念,提高自身素质    长期的应试教育中形成的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已远远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适应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把只注重考试、考生的传统
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营造以生为本的生态课堂,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凸显主体的课堂环境,培养实践创新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生态课堂 和谐融洽 课堂环境 综合能力    一、营造以生为本的生态课堂的时代紧迫性    当前,“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已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这标志着
摘 要: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在《电子技术》课程中,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方便的手段,在理论课堂上使《电子技术》教学更灵活、形象,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增长了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可达到帮助学生理解原理,提高分析能力的目的,最终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电子技术 教育资源 教学过程 EWB仿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几百年来的教育理念都把教师放在
摘 要: 听力问题是日语学习的难点,如何提高听力已经成了所有日语学习者关心的问题。除了要多下苦功、坚持不懈之外,还要注重听力方法和掌握听力的技巧,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才会有一定的收获。  关键词:日语听力 提高 方法    学习日语的学生,大都反映听力是最难的。听力可以说是我们日语学习者的最大障碍。我问过很多顺利通过一级考试的本科生,听力部分能真正听懂的实在是寥寥无几。很多人都是根据听懂的只言片语
摘要: 教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走在前列、接受其挑战,是一个非常紧迫而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依据个人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对历史教学如何塑造学生人格的问题加以思考和归纳,以利于从容应对新课改。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塑造 人格    新课程是追求发展学生的独特才能,赋予其不重复于别人的人文本质,不是以追求少数尖子的高分和升学率为目标,而是旨在开发全体学生创新的潜智、潜能、潜质。在观念上,教师必须克服传统的
摘要: 当前政治课教学面临不少问题,其中突出表现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我们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政治 教学 兴趣    中学思想政治课内容比较抽象,在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下,“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上课“满堂灌”、“一言堂”,对学生进行强硬灌输,这样使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对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全球经济下滑、前景不明朗,国际形势从不确定性转向高度不确定性.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