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开展,开放式思想政治教学成为大家纷纷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通过对思想政治开放式教学的初步探索,本文就开放式思想政治教学的内涵和途径进行了阐述,以便提高思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
【关键词】开放式 教学 探索
一、时代呼唤“开放式思想政治教学”
(一)开放式教学的内含
所谓“思政开放式教学”,是指在思政教学指导思想上冲破“封闭式”的教学,冲破课堂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育人网络。
(二)时代呼唤“开放式思想政治教学”
1.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人们心理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要求教育通过开放式教学培养更多开放型的学生。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必须突破自我,在社会生活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2.学生发展的要求。学生的发展是内在自主主动的发展。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能力的提高会使学生主动寻找和充分利用外部条件,有计划地主动地参与自身的发展,逐步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3.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改变以往重认知轻情感、重知识轻品行、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体验、重教书轻育人的教学模式;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科本位为以人为本,立足学生全面发展……无疑,现代教育倡导的教学内容开放、学生主动参与、敢于探究、善于交流、乐于合作的开放教学方式,已经成为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4.思想政治课自身的需要。为了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必须倡导一种民主的、探究的、开放的教学方式。如何将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思想引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进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式学习,已经日益得到重视。
二、思想政治课开放式教学的途径
(一)加强第一课堂
第一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教师实现“传道,授业,解惑”光荣任务的主要阵地。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服务者。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形成一种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主动思考和创造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采用“问题探究”的模式,主张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学习,探究、研讨、反思,甚至去批判。因而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让课堂充满问题,让学生自主的提出多元的见解,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研究,体会,和获取新知识的场所。课堂教学就成了开放的课堂,师生通过交流、讨论、质疑、指导等双边活动,是原来枯燥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就在这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学生的双基得到了务实,潜能得以发觉和发挥。
(二)开辟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归根到底,它是活动的课堂,实践的课堂。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必须严格遵循感知,认识,理解,实践这样一条认知规律,密切联系实际,才能使科学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思想政治课教学不能把学生地拴在课堂上,师生天天围着教材转,啃书本,仅仅向45分钟要质量是不够的。教师还要把更多的时间放给学生,力求用所学的知识,如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判断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也就是说,教师在第二课堂中要重视引导,鼓励学生的行为实践,让学生在长期的反复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意识和综合素质能力。这就需要更加开放的教学形式。
当然,这里的开放不能采用“放羊式”,而是教师要适时地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不平衡,进而产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和好奇。然后,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并对新问题提出某种假设、预测,而后展开讨论、切磋,各抒己见,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深化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此外,还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搞社会调查,主题中队会,撰写小论文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在亲身体验、思考、尝试中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遗留”问题,加深理解书本知识,认识社会现象,学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而且在课后延伸活动中,人人参与,自我发展,使观察、思考、采访、撰写、想象创造等各种能力良性发展。进而养成观察社会和生活的良好行为习惯,这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大有裨益。
【关键词】开放式 教学 探索
一、时代呼唤“开放式思想政治教学”
(一)开放式教学的内含
所谓“思政开放式教学”,是指在思政教学指导思想上冲破“封闭式”的教学,冲破课堂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育人网络。
(二)时代呼唤“开放式思想政治教学”
1.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人们心理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要求教育通过开放式教学培养更多开放型的学生。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必须突破自我,在社会生活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2.学生发展的要求。学生的发展是内在自主主动的发展。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能力的提高会使学生主动寻找和充分利用外部条件,有计划地主动地参与自身的发展,逐步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3.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改变以往重认知轻情感、重知识轻品行、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体验、重教书轻育人的教学模式;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科本位为以人为本,立足学生全面发展……无疑,现代教育倡导的教学内容开放、学生主动参与、敢于探究、善于交流、乐于合作的开放教学方式,已经成为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4.思想政治课自身的需要。为了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必须倡导一种民主的、探究的、开放的教学方式。如何将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思想引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进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式学习,已经日益得到重视。
二、思想政治课开放式教学的途径
(一)加强第一课堂
第一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教师实现“传道,授业,解惑”光荣任务的主要阵地。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服务者。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形成一种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主动思考和创造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采用“问题探究”的模式,主张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学习,探究、研讨、反思,甚至去批判。因而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让课堂充满问题,让学生自主的提出多元的见解,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研究,体会,和获取新知识的场所。课堂教学就成了开放的课堂,师生通过交流、讨论、质疑、指导等双边活动,是原来枯燥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就在这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学生的双基得到了务实,潜能得以发觉和发挥。
(二)开辟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归根到底,它是活动的课堂,实践的课堂。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必须严格遵循感知,认识,理解,实践这样一条认知规律,密切联系实际,才能使科学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思想政治课教学不能把学生地拴在课堂上,师生天天围着教材转,啃书本,仅仅向45分钟要质量是不够的。教师还要把更多的时间放给学生,力求用所学的知识,如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判断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也就是说,教师在第二课堂中要重视引导,鼓励学生的行为实践,让学生在长期的反复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意识和综合素质能力。这就需要更加开放的教学形式。
当然,这里的开放不能采用“放羊式”,而是教师要适时地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不平衡,进而产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和好奇。然后,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并对新问题提出某种假设、预测,而后展开讨论、切磋,各抒己见,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深化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此外,还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搞社会调查,主题中队会,撰写小论文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在亲身体验、思考、尝试中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遗留”问题,加深理解书本知识,认识社会现象,学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而且在课后延伸活动中,人人参与,自我发展,使观察、思考、采访、撰写、想象创造等各种能力良性发展。进而养成观察社会和生活的良好行为习惯,这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大有裨益。